一种山地跟管钻拔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949发布日期:2019-01-22 23:0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地跟管钻拔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地跟管钻拔管装置。



背景技术:

山地跟管钻是在山地风钻和水钻基础上加装套管后改进的一种的小型钻机,适用于南方山地工区的易垮井区域,是南方山地工区地震采集过程中重要的钻井设备。为了满足南方山地工区钻井下药过程中防止井壁垮塌的要求,研发了一套山地跟管钻设备,并经过多次的改进,使得该套设备更加完善,提高了垮井区的钻井效率,同时为了解决跟管钻完井后拔管难的难题,最新研发了一套高效的拔管装置,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自南方山地进入地震勘探以来,广大物探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山地钻机的研究和试验,在山地工区主要是采用风钻和水钻进行钻井,风钻适用于山体高部位的无水区域,水钻则适用于山体低部位的含水性较高的区域。在川东北地区,山体陡峭严峻,由于经过长期的风化和雨水侵蚀,在山体低洼处存在大量的坡积带,坡积带一般在10-30米厚度不等,在坡积带中激发,地震波能量差、频率低,严重影响地震采集质量,经过多次试验,在坡积带区域必须钻到坡积带下的沉积岩层中激发,但是普通的风钻及水钻在坡积带中打井容易垮井,导致无法成井,炸药无法下到井孔的设计深度,另外在河滩区域也存在严重的垮井现象,当遇到河滩淤泥、流沙、鹅卵石时,同样无法成井及下炸药,为了确保钻头能成功的钻到沉积岩层中,并能成井及下药,在此类地区必须采用跟管钻进行钻井。经过多次研究与改进,山地跟管钻机钻井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能够较好地适用于坡积带、河滩区及水稻田等类似易垮井区域。

然而传统的拔管装置在河滩淤泥区,由于淤泥的附着力强,使得液压系统动力差,拔管速度慢,并且在拔管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两个液压缸容易受力不均,严重影响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不易发生倾斜的山地跟管钻拔管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山地跟管钻拔管装置,包括液压推杆、液压泵、液压油缸,液压推杆、液压泵、液压油缸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液压推杆有两个,液压推杆顶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横梁底面两端,固定横梁中心位置通过通孔焊接固定套筒,固定套筒的方向与液压推杆方向平行;液压推杆底部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的顶面两端,固定底座中心位置设置有穿透固定底座的底孔,底孔中心与固定套筒中心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并且底孔与固定套筒的内径均大于打钻套管的外径;固定底座底面固定连接两个平放在地面上的平衡枕木,两个平衡枕木分别位于固定底座底面两端且平衡枕木方向与固定底座方向垂直设置;液压推杆中部外侧焊接连接耳,液压推杆通过连接耳与液压支撑杆顶端销轴连接,液压支撑杆另一端销轴连接支撑底板,所述液压支撑杆至少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液压推杆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液压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液压动力泵、液压动力油缸,液压动力泵与液压动力油缸通过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筒上设置有卡瓦座,卡瓦座呈弧锥形,内部有粗糙的螺纹,所述卡瓦座至少有3个。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板底面设置有防滑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固定底座下方固定连接与固定底座垂直的平衡枕木的设计,增大了本实用新型与淤泥区的受力面积,避免了在河滩淤泥区拔管装置容易发生倾斜等状况,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河滩淤泥区的使用效果可以更好;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液压推杆两侧设置液压支撑杆,通过调节液压支撑杆的长度与角度,保证了液压推杆在拔管过程中与地面保持垂直,进一步避免了拔管装置在拔管过程中发生倾斜,加快了拔管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图;

图3为固定横梁俯视图;

图4为固定底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山地跟管钻拔管装置,包括液压推杆101、液压泵、液压油缸,液压推杆101、液压泵、液压油缸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液压推杆101有两个,液压推杆101顶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横梁105底面两端,固定横梁105中心位置通过通孔焊接固定套筒106,固定套筒106的方向与液压推杆101方向平行;液压推杆101底部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109的顶面两端,固定底座109中心位置设置有穿透固定底座的底孔110,底孔110中心与固定套106中心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并且底孔110与固定套筒106的内径均大于打钻套管的外径;固定底座109底面固定连接两个平放在地面上的平衡枕木111,两个平衡枕木111分别位于固定底座109底面两端且平衡枕木111方向与固定底座109方向垂直设置;液压推杆101中部外侧焊接连接耳112,液压推杆101通过连接耳112与液压支撑杆113顶端销轴连接,液压支撑杆113另一端销轴连接支撑底板114,所述液压支撑杆113至少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液压推杆101两侧。

所述液压支撑杆113上固定连接有液压驱动装置115,液压驱动装置115包括液压动力泵、液压动力油缸,液压动力泵与液压动力油缸通过管路连接。该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对液压支撑杆的长度和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保证了液压推杆与地面方向垂直,加快了拔管作业的工作效率。

所述固定套筒106上设置有卡瓦座107,卡瓦座107呈弧锥形,内部有粗糙的螺纹,所述卡瓦座107至少有3个。该设计可以快捷方便的将打钻套管与固定横梁紧固在一起,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难度。

所述支撑底板114底面设置有防滑凹槽。该设计可以增大液压支撑杆的支撑效果,避免了液压推杆在提升过程中发生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操作中,在垮井区的炮点桩号位置,当跟管钻钻到设计深度完成钻井作业并拔出钻杆后,只保留铁质打钻套管在井孔中,此时撤离跟管钻井,待下药作业完成后,将拔管装置搬到相应的井眼位置。首先将井眼露出的套管从下往上依次穿过固定底座的底孔和固定套筒,然后将2块平衡枕木放置在井眼的两侧,然后分别将3个卡瓦座依次插入装好套管的固定套筒中,并用铁锤将卡瓦座锤紧,然后通过管路连接液压推杆、液压泵、液压油缸,到此即完成了整个拔管装置的安装,接下来就按下液压泵的提升握柄,使固定横梁匀速地往上拔出套管,当第一根套管完全露出地面,并使第一根套管底端高出拔管装置的固定底座后,此时第二根套管的顶端也正好到达此位置,然后用铁锤锤击固定横梁使卡瓦座松动,依次将卡瓦座和套管取出,这样就完整地拔出了第一根套管,重复上述的操作再依次取出其他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跟管钻拔管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同时,还具有经久耐用、易于搬迁、作业效率高等优点,相比以往的拔管装置的作业时间至少节省1小时。在南方山地的坡积带、河滩区和水稻田等易垮井区的跟管钻作业过程中,采用此实用新型的拔管装置,大大地提高了跟管钻的施工效率,保证了此类地区的钻井及下药质量,解决了南方山地跟管钻作业过程中拔管难的技术难题,确保了南方山地垮井区的地震采集资料的能量和信噪比,从而提高了南方山地的钻井施工质量和地震采集资料的品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