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管单井液力自循环采油方法及配套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427329阅读:来源:国知局
胶、氟橡胶、聚四氟乙烯、聚苯並咪咪、聚酰亞胺的其中之一,不排除耐温耐磨性能更优异的其它合成材料;
[0102]第二种为液压张力密封,柱塞本体为高耐磨金属,与缸筒保持间隙密封,柱塞本体外层设置与动力液连通的密封薄壁耐磨金属空腔,靠磨损后动力液高压对薄壁金属的张力变形可靠密封。
[0103]所述的U形管单井液力自循环采油方法及配套装置设计参数为:
[0104]举升高度:3000m;
[0105]电动机功率:22kw ;
[0106]加压泵额定压力:9Mpa ;
[0107]整机重量:2000kg;
[0108]外型尺寸:2.5X1.2X1.6 (m)。
[0109]实施例2:
[011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井下液力往复泵采用常规管式泵,泵筒底部开进油孔,地面配套装置同实施例1,只对如下装置进行了调整:
[0111]所述的采油密闭循环流程为由封隔器10密封油套管环形空间组成的U形管产液密闭循环回路,其流程为加压泵2将高压动力液从C 口泵入油套管环形空间,经常规抽油泵泵筒下部入口进泵筒推动柱塞上行,以U形管方式将产出液由油管5举升至地面,经D 口进入多功能中转罐4预处理分配,大部分产出液经E 口进入集输管道,停加压泵2柱塞靠液柱压力完成下行程进油,再次启动加压泵2,少部分产出液经A 口进入过滤器3,过滤后经B 口吸入加压泵2,加压后成为新动力液间歇实现新一轮循环。
[0112]所述的强磁旋流自发电加热装置包括如图4所示的多功能中转罐4罐体内部通过上、下转轴固定过滤隔板4-7设置的由轴承固定的两轴端带叶轮4-5、轴径外围包覆强磁体环4-3的转轴4-4及强磁体环4-3外置的套装式组合鼠笼4-2,转轴4_4为非导磁材料,套装式组合鼠笼4-2为高阻非导磁材料,其中强磁体环4-3永磁体为径向充磁轴向叠置;套装式组合鼠笼4-2在磁力线影响范围内轴向套置一组、二组或多组,构成同轴多机发电制热机组,套置间距0.2-3mm ;套装式组合鼠笼4_2的结构为同轴多组轴向套装同心管,管与管之间互相绝缘,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两端封闭的针状电晕放电锥尖。
[0113]所述的U形管单井液力自循环采油方法及配套装置设计参数为:
[0114]举升高度:2500m;
[0115]电动机功率:15kw;
[0116]加压泵额定压力:8Mpa ;
[0117]整机重量:1500kg;
[0118]外型尺寸:2.5X1.2X1.6 (m)。
[0119]实施例3:
[012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井下液力往复泵采用常规管式泵,泵筒底部开进油孔,地面配套装置同实施例1,只对如下装置进行了调整:
[0121]所述的采油密闭循环流程为由封隔器10密封油套管环形空间组成的U形管产液密闭循环回路,其流程为动力液通过地面液力换向阀总成12换向,加压泵2交替将高压动力液从C 口泵入油管5和油套管环形空间,以U形管方式将产出液交替由油套管环形空间、油管5举升至地面,进入多功能中转罐4预处理分配,大部分产出液经E 口进入集输管道,少部分产出液经A 口进入过滤器3,过滤后经B 口吸入加压泵2,加压后成为新动力液交替实现新一轮循环。
[0122]所述的强磁旋流自发电加热装置包括如图4所示的多功能中转罐4罐体内部通过上、下转轴固定过滤隔板4-7设置的由轴承固定的两轴端带叶轮4-5、轴径外围包覆强磁体环4-3的转轴4-4及强磁体环4-3外置的套装式组合鼠笼4-2,转轴4_4为非导磁材料,套装式组合鼠笼4-2为高阻非导磁材料,其中强磁体环4-3永磁体为径向充磁轴向叠置;套装式组合鼠笼4-2在磁力线影响范围内轴向套置一组、二组或多组,构成同轴多机发电制热机组,套置间距0.2-3_;套装式组合鼠笼4-2的结构为同轴多组轴向套装同心管,管与管之间互相绝缘,管壁上对称开形成闭合导体的两端封闭的锯齿状电弧放电锥尖。
[0123]所述的U形管单井液力自循环采油方法及配套装置设计参数为:
[0124]举升高度:1600m;
[0125]电动机功率:1kw ;
[0126]加压泵额定压力:5Mpa ;
[0127]整机重量:1000kg;
[0128]外型尺寸:2.5X1.2X1.6 (m)。
[012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是各种采油方式的最佳选择,可一揽子解决井下砂、蜡、稠、气、斜、深,地面节能、安全、环保、基本免维护的诸多难题,实现机械采油的方向性创新。
[0130]上述3例实施方案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三种U形管单井液力自循环采油方法及配套装置,并非对本发明涉及技术方案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涉及的技术范围内提出的各种雷同或相似变化方案,仍属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U形管单井液力自循环采油方法及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及配套装置包括由加压泵(2)泵入动力液的油管(5)、油管(5)自上而下依次串接的弹性扶正爪(7)、井下液力往复泵(8)、油气分离罩(9)及封隔器(10)密封的油管(5)和套管(6)环形空间U形管产液通道,封隔器(10)之下尾管串接的旋流分砂管(11),产出液经D 口流经多功能中转罐(4),并由此一路经A 口流入过滤器(3)、加压泵(2),另一路通过E 口进入集输管道所组成的采油密闭循环流程;地面配套装置包括依次串连的电动机(I)、加压泵(2)、过滤器⑶和多功能中转罐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管单井液力自循环采油方法及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油密闭循环流程为由封隔器(10)密封油套管环形空间组成的U形管产液密闭循环回路,其流程至少为以下七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加压泵(2)将高压动力液从C 口泵入油管(5),经井下液力往复泵(8)换向阀芯(8-5)换向,推动液动缸柱塞(8-19)往复运动,并带动排液缸柱塞(8-25)双向将产出液经上排液凡尔(8-21)和下排液凡尔(8-28)排入油套管环形空间,进而以U形管方式将产出液举升至地面,经D 口进入多功能中转罐(4)预处理分配,大部分产出液经E 口进入集输管道,少部分产出液经A 口进入过滤器(3),过滤后经B 口进入加压泵(2)加压,成为新动力液实现新一轮循环; 第二种为加压泵(2)将高压动力液从C 口泵入油套管环形空间,经常规抽油泵泵筒下部入口进泵筒推动柱塞上行,以U形管方式将产出液由油管(5)举升至地面,经D 口进入多功能中转罐⑷预处理分配,大部分产出液经E 口进入集输管道,停加压泵(2)柱塞靠液柱压力完成下行程进油,再次启动加压泵(2),少部分产出液经A 口进入过滤器(3),过滤后经B 口吸入加压泵(2),加压后成为新动力液间歇实现新一轮循环; 第三种为动力液通过地面液力换向阀总成(12)换向,加压泵(2)交替将高压动力液从C 口泵入油管(5)和油套管环形空间,以U形管方式将产出液交替由油套管环形空间、油管(5)举升至地面,进入多功能中转罐(4)预处理分配,大部分产出液经E口进入集输管道,少部分产出液经A 口进入过滤器(3),过滤后经B 口吸入加压泵(2),加压后成为新动力液交替实现新一轮循环; 第四种-第六种为油管(5)内下入空心抽油杆取代油管(5),油管(5)功能代替套管(6),组成空心抽油杆和油管(5)环形空间,实现与第一、第二、第三种密闭循环流程相同的U形管密闭采油流程; 第七种为加压泵(2)将高压动力液从C 口泵入油套管环形空间,经井下液力往复泵(8)乏动力液出口流道(8-7)进入换向阀芯(8-5)中空内腔,顶开上部单流凡尔从油管(5)返回多功能中转罐(4)的反冲洗流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管单井液力自循环采油方法及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泵(2)为柱塞泵或离心泵或兼有与电动机(I)传动轴非接触传动的无泄露和自加热功能的磁力密封泵,其与电动机(I)的配套方式为三相异步电动机或永磁同步电机或开关磁阻调速电机,传动轴耦合为通用联轴器或永磁联轴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管单井液力自循环采油方法及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中转罐(4)为集聚光太阳能真空传热装置、强磁旋流自发电加热装置、产出液余温加热和油气旋流分离装置及产出液流向分配多种功能于一罐的多功能中转罐,该罐罐体为双层真空罐(4-1),其真空夹层底部充装导热介质(4-6),真空罐体外壁上设置抽气充液阀(4-9),真空罐体上、下部设置液位计(4-12);罐体内部通过上、下转轴固定过滤隔板(4-7)设置由轴承固定的两轴端带叶轮(4-5)、轴径外围包覆强磁体环(4-3)的转轴(4-4)及强磁体环(4-3)外置的套装式组合鼠笼(4-2)所组成的强磁旋流自发电加热装置;罐体上部设置法兰式罐盖(4-8),罐盖(4-8)顶部设置超压报警安全阀(4-11),罐盖(4-8)下部设置油气旋流分离伞(4-10);罐体中部、底部、上部、顶部径向90°或120°切向分布产生高速旋流,为强磁体环(4-3)高速旋转切割套装式组合鼠笼(4-2)发电制热提供动力的低压动力液出口 A、产出液进口 D、产出液出口 E、分离气出口 F,其中低压动力液出口 A连接过滤器(3),过滤器(3)出口 B连接加压泵(2),加压泵(2)出口 C高压动力液泵入油管(5)形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