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流动单元的地层孔隙结构解释方法_2

文档序号:9543012阅读:来源:国知局
资料获得目标地层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用 离散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对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进行校正。
[0056] 在该步骤中孔隙度的校正过程采用φ?=Φ+Δ Φ,其中φ?是校正后的孔隙度, Φ是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孔隙度,ΔΦ是孔隙度校正量。渗透率校正过程采用ki= k+ Δ k,其中ki是校正后的渗透率,k是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渗透率,Δ k是渗透率校正 量。
[0057] 在该步骤中关键需要获得孔隙度校正量和渗透率校正量。首先通过岩石物理实验 获得的离散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绘制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并将该图作为基准底图。同 时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绘制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
[0058] 整体移动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交会图,直到该图中的孔 隙度区间与底图上的孔隙度区间基本一致,该孔隙度的移动量即为孔隙度的校正量ΔΦ。
[0059] 整体移动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直到该图中的渗透率 区间与底图上的渗透率区间基本一致,该渗透率的移动量即为渗透率的校正量Ak。
[0060] W通过岩石物理实验确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作为底图,整体移动通过测井 资料评价的连续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使测井评价的孔隙度区间与岩石物理实验确定 的孔隙度区间基本一致,则孔隙度的移动量即为AΦ。
[0061] W通过岩石物理实验确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作为底图,整体移动测井资料 评价的连续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使测井评价的渗透率区间与实验确定的渗透率区间 基本一致,则渗透率的移动量即为Ak。
[0062] 在步骤S004中,依据校正的目标地层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分析连续的孔 隙度及渗透率数据的函数关系,判断目标地层中测量位置对应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的函 数关系与某个流动单元中对应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模型符合,从而确定测量位置地层 所属的流动单元,进而确定不同流动单元内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
[0063] 在步骤S005中,基于不同流动单元内的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计算流动单 元指数,通过流动单元指数判断目标地层的孔隙结构,如流动单元指数越大,则孔隙结构越 好。
[0064] 在该步骤中,为更直观的显示目标地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将各个流动单元内计算 得到的流动单元指数通过对数刻度坐标的形式标注。在该坐标中标注的数值范围最小值为 0.01,最大值为100。然后判断流动单元指数在坐标中的位置,流动单元指数越靠近坐标最 大值的方向,则孔隙结构越好。通过分析目标地层中每个流动单元中的孔隙结构分布,从而 推断整个评价地层的平均孔隙分布。
[0065]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通过将目标地层划分为地质结构相似的流动单元,对其中的每 个流动单元内的连续地层进行孔隙度分析,提高了每个流动单元中地层孔隙结构分析的准 确度和渗透率的解释精度。通过常规测井技术获得连续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计算流 动单元指数,通过流动单元指数判断孔隙结构,对不能进行岩必实验的地层也可W推断该 地层的孔隙结构。采用该方法可W代替核磁共振测井分析地层的孔隙结构,降低了测量的 成本。
[0066] W下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行说明。
[0067] 如图3所示为某一目标地层通过岩石物理实验获得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得到 的流动单元指数累计频率图。将图中斜率相同部分的累计频率数值对应的流动单元指数划 分为一组作为一个流动单元,共得到7种流动单元。
[0068] 对每一个流动单元中的孔隙度与对应的渗透率数据选择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模型。如图4所示为不同流动单元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图,横坐标轴代表孔隙度,纵坐标 代表渗透率,图中显示了全部7种流动单元的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对应每一个流动单元 得到不同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模型及对应的相关系数。在该表达式中y代表渗透率,X代 表孔隙度,X的指数即为孔隙结构指数。通过该孔隙结构指数可初步判断该流动单元的孔 隙结构,如孔隙结构指数越大,则地层的渗透率越高。
[0069] 通过测井技术获得目标地层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将获得的孔隙度及渗透 率数据经过校准后代入流动单元指数公式得到目标地层的流动单元指数。将得到的流动单 元指数与核磁共振测井的T2谱进行比较。核磁共振测井是目前测量孔隙结构中较精确的 测量方法,W其测量结果为基准,如果得到的流动单元指数数值对应核磁共振测井T2谱的 峰值附近,则可印证流动单元指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如图5中第四道所示,某流动单元内 通过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获得的流动单元指数数值位于T2谱的峰值附近,说明核 磁共振测井T2谱解释结果与流动单元指数有很好的一致性。
[0070] 虽然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 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W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 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W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 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W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流动单元的地层孔隙结构解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岩石物理实验获得的来自目标地层的离散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以对目 标地层划分流动单元; 步骤二、基于各个流动单元中的离散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建立与各个流动单元对应 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模型; 步骤三、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目标地层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用离散的孔隙 度及渗透率数据对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进行校正; 步骤四、依据校正后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和各个流动单元对应的孔隙度与渗透 率的关系模型来判断所述目标地层中的测量位置所属的流动单元并确定不同流动单元内 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 步骤五、基于所述不同流动单元内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计算流动单元指数,并 基于不同流动单元内的流动单元指数判断目标地层的孔隙结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岩石物理实验获得的离散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计算流动单元指数; 基于获得的流动单元指数计算流动单元指数累计频率并绘制对应的流动单元指数累 计频率图; 基于获得的流动单元累计频率图对目标地层划分流动单元。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单元指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 到:其中,k为目标地层对应的渗透率,Φ为目标地层对应的孔隙度,FZI为目标地层的流 动单元指数。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流动单元指数累计频率图中的斜率 相同的点对应的目标地层划分为一个流动单元。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所述各个流动单元对应的孔隙 度与渗透率数据的关系模型采用如下公式: k=aΦb 其中,k为目标地层对应的渗透率,Φ为目标地层对应的孔隙度,参数a、参数b为常数。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流动单元对应的孔隙度与渗透率 数据的关系模型中参数a、参数b通过回归算法确定。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所述对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 数据进行校正包括: 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确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绘制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并将其作 为底图,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绘制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 整体移动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直到其孔隙度区间与底图 上的孔隙度区间基本一致从而获得孔隙度校正量用以对常规测井资料获得孔隙度进行校 正; 整体移动基于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交会图,直到渗透率区间与底图上 的渗透率区间基本一致从而获得渗透率校正量用以对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渗透率数据进 行校正。8.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通过目标地层连续 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与某个流动单元中对应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模型是否符合来 确定目标地层中的测量位置所属的流动单元。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通过不同流动单元内连续的孔 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计算得到的流动单元指数判断孔隙结构,如流动单元指数越大,则孔隙 结构越好。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不同流动单元内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 数据计算得到的流动单元指数通过对数刻度坐标标注,该坐标的标注范围最小值为〇. 01, 最大值为100 ; 依据流动单元指数在指数刻度坐标中的位置判断孔隙结构,流动单元指数越靠近坐标 标注大值的方向,则孔隙结构越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动单元的地层孔隙结构解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目标地层划分流动单元;建立与各个流动单元对应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模型;用离散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对常规测井获得的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进行校正;确定目标地层中的各处的测量位置所属的流动单元并确定不同流动单元内连续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数据;基于不同流动单元内的流动单元指数判断目标地层的孔隙结构。本方法通过将评价区块划分为地质结构相似的流动单元,对其中的每个流动单元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分析,提高了整个评价区块中地层渗透率的解释精度,并能对地层中的孔隙结构进行快速的解释分析。
【IPC分类】E21B49/00
【公开号】CN105298477
【申请号】CN201410321227
【发明人】廖东良, 赵文杰, 刘江涛, 张元春, 秦黎明, 魏历灵, 吴春萍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4年7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