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13852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段21的加工简单,且保证了内管分段21在使用中能有足够的强度。
[0034]进一步地,各内管分段21均为内壁光滑的钢管。通常内管分段21采用薄壁钢管,可以减少热水在内管20内的摩擦阻力,也可以相应地减小栗注热水的压力。
[0035]进一步地,各限位机构均包括沿内管分段21的周向均匀设置的三个凸起23,在各限位机构上形成了三个受力点进行支撑,保证了对内管20的可靠限位。如图4所示,在各内管分段21的外壁上设置三个限位机构,如图3所示,各限位机构均包括沿内管分段21的周向均匀设置的三个凸起23,如图2所示,在外管分段11的内壁上设置沿周向均匀设置的三个限位槽15,限位槽15沿外管分段11的轴向从其上端延伸其下端,上述结构简单,组装时凸起23从限位槽15的上端滑入限位槽15,安装过程十分简便,能可靠地固定内管分段21,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6]进一步地,环形空间的横截面积与内管分段21的内腔的横截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5。也就是说,环形空间的横截面积远大于内管分段21的内腔的横截面积,当热水从内管20的上端向下流入,再从环形空间向上流出时,由于环形空腔的横截面积相对较大,必然导致热水在环形空间中的流速相对于在内管分段21的内腔中的流速会降低,使热水能在环形空间中缓慢流动,从而能充分地散发热量,提高了对外部原油的加热效果,提高了热传导的效率。同时,由于外管分段11的内壁并不光滑,从内管20的上端打压注水,热水在环形空间中向上流出不仅需要克服热水的重力,还需要克服与外管分段11的摩擦阻力,这样也能进一步减缓循环流出时的流速,使热水充分散热。
[0037]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5所示,相邻的外管分段11通过套装在相邻的外管分段11端部的外管接箍12固定连接,在外管接箍12外包覆一密封套14。进一步地,在外管分段11与其上套装的外管接箍14之间设置密封胶圈13。上述结构均能保证热水不会从外管10中溢出。
[0038]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4所示,相邻的内管分段21通过套装在相邻的内管分段21端部的内管接箍22固定连接,内管接箍22与内管分段21之间为过盈配合。进一步地,在内管分段21与其上套装的内管接箍22之间设置密封圈。上述结构均能保证热水不会经内管20的管壁溢出。
[0039]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外管分段11的内壁上设置一向内凸伸的支撑台18,在支撑台18的顶端平面上开设限位槽15,避免在外管10的管壁上直接开设限位槽15,导致限位槽15处的管壁过薄,影响外管10支撑内管20的强度。如图3所示,在凸起23上设置与支撑台18的顶端平面相抵靠的轴肩28。当凸起23的顶端与限位槽15配合顶抵时,轴肩28与支撑台18的顶端平面相抵靠,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避免在井下复杂工况下,凸起23从限位槽15中脱落。较优地,支撑台18的高度较小,凸起23的高度相对于支撑台18的高度较大,能方便地在直径相对较小的内管分段21上加工凸起23。
[0040]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的组装及使用过程如下:
[0041]S1、在地面上根据油井的深度,确定需要使用的外管分段11的数量和内管分段21的数量;
[0042]S2、将第一根内管分段21内置于第一根外管分段11中,通过限位槽15与凸起23的互相配合将第一根内管分段21与第一根外管分段11固定,将第一根外管分段11下入油管中;
[0043]S3、在井口悬挂第一根外管分段11,在第一根内管分段21的上端通过内管接箍22连接第二根内管分段21,在第一根外管分段11的上端通过外管接箍12连接第二根外管分段11,通过限位槽15与凸起23的互相配合将第二根内管分段21与第二根外管分段11固定;
[0044]重复步骤S3,直至所有的外管分段11和外管接箍12组装成外管10,所有的内管分段21和内管接箍22组装成内管20;
[0045]S4,由内管20的上端口输入热水,对原油加热。
[0046]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包括外管和套设于所述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管的内壁与所述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环形空间;所述外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至少两个外管分段,所述内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至少两个内管分段; 在各所述内管分段的外壁上设置至少两个限位机构,各所述限位机构均包括沿所述内管分段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凸起,在所述外管分段的内壁上设置沿其周向相互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槽,各所述限位槽均沿所述外管分段的轴向延伸,所述限位槽的数量与各所述限位机构中所述凸起的数量相同,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外管分段周向的分布位置与所述凸起沿所述内管分段周向的分布位置相对应,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限位槽的对位配合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起与相应的所述内管分段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内管分段均为内壁光滑的钢管。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限位机构均包括沿所述内管分段的周向均匀设置的三个所述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空间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内管分段的内腔的横截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外管分段通过套装在相邻的所述外管分段端部的外管接箍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管接箍外包覆一密封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管分段与其上套装的所述外管接箍之间设置密封胶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内管分段通过套装在相邻的所述内管分段端部的内管接箍固定连接,所述内管接箍与所述内管分段之间为过盈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管分段与其上套装的所述内管接箍之间设置密封圈。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管分段的内壁上设置向内凸伸的支撑台,在所述支撑台的顶端平面上开设所述限位槽;在所述凸起上设置与所述支撑台的顶端平面相抵靠的轴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井下热水循环的工具,包括外管和套设于外管中的内管,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环形空间;外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至少两个外管分段,内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至少两个内管分段;在各内管分段的外壁上设置至少两个限位机构,各限位机构均包括沿内管分段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凸起,在外管分段的内壁上设置沿外管分段的轴向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槽,限位槽的数量与各限位机构中凸起的数量相同,限位槽沿外管周向的分布位置与凸起沿内管周向的分布位置相对应,凸起与限位槽对位配合内管与外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避免内管在使用过程中弯曲、变形或旋转,内、外管间隔预定的距离,保证了保温的效果。
【IPC分类】E21B36/00, E21B17/18
【公开号】CN205225099
【申请号】CN201521008102
【发明人】宋阳, 孙振宇, 杨宝春, 王森厚, 刘锦, 马振, 张成博, 姜佳悦, 陈凯, 李丽娜, 卢丽丝, 李红爽, 蔡龙浩, 陈科妤, 刘满军, 吴晓明, 欧天嵩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