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655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风口导流构造,特别是指一种使散热扇的出风口的肋条形成数个径向导流部及数个环状导流部,以导引气流流向、增加风压及减少风切噪音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
背景技术
公知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如图1所示,其包含一壳体10、一进风口11、一出风口12、一基座13及数个肋条14。该壳体10的二侧形成该进风口11及出风口12。该基座13藉由该肋条14稳固的形成在该壳体10的出风口,以供固设一定子(未图示)及结合一扇轮(未图示)。藉此,当该扇轮运转时,该散热扇即可将气流由该进风口11吸入并由该出风口12排出,以对某一欲散热物件(例如散热鳍片或中央处理器)进行散热。
虽然,上述公知散热扇确实具有散热功能,但是该散热扇的气流通常仅能沿该壳体10的轴向而经由该出风口12顺势排出,以便对该出风口12的正下方位置进行散热。然而,若该欲散热物件未能位于该出风口12的正下方位置,则该欲散热物件将无法接收大多数的散热气流,因此可能造成散热不均现象而影响实际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当该欲散热物件因组装空间有限(例如在笔记型电脑内)而未能选择结合于该基座13的正下方或该出风口12的外围时,或当该欲散热物件具有较大尺寸而无法完全处于该散热扇的正下方时,其皆会严重影响实际散热效率。再者,该气流在通过该肋条14时,其亦容易伴随形成扰流或乱流,并产生噪音及降低散热效率。
有鉴于此,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人研制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在出风口的各肋条形成有数个径向导流部及至少一个环状导流部,该径向导流部及环状导流部分别相对该扇轮的叶片及出风口的轴向形成倾斜,使本发明具有导引气流、增加风压、降低风切噪音及提升整体散热效率的功效。
本发明要解决的次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使出风口的各肋条形成数个径向导流部及至少一个环状导流部。藉由改变该径向导流部及环状导流部的倾斜方向,可选择将气流导引至任一欲散热位置,以集中散热或扩大散热范围,使本发明具有提升整体散热效率及增加组装设计裕度的功效。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使出风口的各肋条形成数个径向导流部及至少一个环状导流部,如此该肋条形成的Z字形构造可美化及装饰散热扇的外观,使本发明具有提升散热扇附加价值的功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中其于一壳体的一出风口设有一基座,其用以承载一扇轮,该扇轮具有数个叶片;数个肋条,其连接于该壳体及基座之间,该每个肋条至少设有一第一径向导流部、一第一环状导流部及一第二径向导流部,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相对该散热扇出风口的轴向形成倾斜,及该第一环状导流部连接于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之间,在该扇轮运转时,该第一径向导流部、环状导流部及第二径向导流部可导引气流流向并相对增加风压。
如上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的倾角相同。
如上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的倾角不同。
如上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各肋条的第一环状导流部形成在同一同心圆上。
如上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该第一环状导流部相对该散热扇的出风口的轴向形成外径向倾斜。
如上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该第一环状导流部相对该散热扇的出风口的轴向形成内径向倾斜。
如上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该肋条另设有一第二环状导流部及一第三径向导流部,该第二环状导流部及第三径向导流部连接于该第二径向导流部及该壳体之间。
如上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径向导流部的倾角是相同。
如上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该第一、第二及径向导流部的倾角是不同。
如上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各肋条的第二环状导流部形成在同一同心圆上。
如上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该第二环状导流部相对该散热扇的出风口的轴向形成外径向倾斜。
如上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该第二环状导流部相对该散热扇的出风口的轴向形成内径向倾斜。
本发明的特点及优点是本发明提出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在出风口的肋条上形成数个径向导流部及数个环状导流部,由于该径向导流部相对该扇轮的叶片形成倾斜,及该环状导流部相对该出风口的轴向形成倾斜,因此该肋条可将气流导引至任一欲散热位置,并同时相对增加风压。因此,本发明确实具有扩大散热范围、集中散热、降低风切噪音、提升整体散热效率及增加组装的设计裕度的优点。


图1为公知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上视图;
图4为本发明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上视图;图6为本发明沿图5的B-B线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上视图;图8为本发明沿图7的C-C线的剖视图;图9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立体图;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上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0、壳体11、进风口 12、出风口13、基座14、肋条141、第一径向导流部142、第一环状导流部143、第二径向导流部 144、第二环状导流部145、第三径向导流部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特征、和优点能更明确被了解,下文将特举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2揭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立体图;图3揭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上视图;图4揭示本发明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5揭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上视图;图6揭示本发明沿图5的B-B线的剖视图;图7揭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上视图;图8揭示本发明沿图7的C-C线的剖视图;图9揭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立体图;及图10揭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上视图。
本发明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的部份构件相同于图1的公知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因而两者相同部分采用相同图号标示,其构造及功能不再予详细赘述。
请参照图2至4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包含一壳体10、一进风口11、一出风口12、一基座13及数个肋条14。该壳体10可由塑料或金属制成。该进风口11及出风口12分别形成在该壳体10的两侧。该基座13位于该壳体10的出风口12侧,以供容置一扇轮20(如图4所示)。该肋条14为辐射状同心排列的连接于该壳体10及基座13之间。该肋条14较佳是呈Z字形,亦即该肋条14至少设有一第一径向导流部141、一第一环状导流部142及一第二径向导流部143。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141、143形成倾斜,且其倾角与该扇轮20的数个叶片21的倾角成正相关。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141、143的倾角可选择形成相同或不同。该第一环状导流部142平行于该散热扇的出风口12的轴向,且形成在同一同心圆上。再者,该壳体10、基座13及肋条14可由一体成型方式制成,但亦可利用组合方式结合构成。
请再参照图4所示,其揭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肋条14导引气流的作动示意图。在该扇轮20运转时,该扇轮20的叶片21可由该壳体10的进风口11吸入气流,并使该气流由该出风口12排出,以便对一欲散热物件(未图示,例如散热鳍片或中央处理器)进行散热。当该气流通过该出风口12的肋条14时,由于该肋条14的第一及第二径向导向部141、143的倾角与该叶片21的倾角成正相关,因此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141、143可将该气流更流畅的导引至该出风口12的正下方,以能相对减少气流通过该肋条14所产生的扰流、乱流,以降低风切噪音及相对提升风压。再者,该肋条14的第一环状导流部142可区隔靠近该出风口12中心的内侧气流及靠近该出风口12外径范围的外侧气流。特别是,当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141、143形成不同倾角时,该第一环状导流部142将可有效的减少内、外侧气流互相干扰的机率。另外,该肋条14由该第一径向导流部141、第一环状导流部142及第二导流部143形成Z字形构造,其亦可相对美化及装饰该散热扇,而相对提升散热扇的附加价值。
请再参照图5及6所示,其揭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肋条14是进一步使该第一环状导流部142相对该出风口12的轴向形成外径向倾斜。藉此,除了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141、143流畅的导引气流及减少噪音之外,该第一环状导流部142更可同步将该气流导引至该出风口12的外径范围。因此,不但能相对扩大散热范围,且亦可使散热扇适用于在有限的组装空间(例如在笔记型电脑内)中确实的将气流导引至未位于该出风口12正下方的欲散热物件,或使散热扇适用于对具有较大尺寸的欲散热物件进行较均匀的散热。因此,本发明的肋条14确实具有导引气流的效果。
再者,如图6所示,顺着该第一环状导流部142的倾斜方向,该第一环状导流部142可相对缩小靠近该出风口12外径范围的出风侧截面积,因而该第一环状导流部142亦具有增加风压的功效。另一方面,由于靠近该出风口12外径范围的外侧气流已形成增压,因此其亦可相对促使靠近该出风口12中心的内侧气流径向向外流动,因而增加散热气流流动效率。
请再参照图7及8所示,其揭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相较于第一及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肋条14是进一步使该第一环状导流部142相对该出风口12的轴向形成内径向倾斜。藉此,除了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141、143流畅的导引气流及减少噪音之外,该第一环状导流部142更可同步将该气流导引至该基座13的正下方位置。因此,相对增加对该基座13正下方的欲散热物件的散热效率。再者,如图7所示,顺着该第一环状导流部142的倾斜方向,该第一环状导流部142可相对缩小靠近该出风口12中心的出风侧截面积,因而该第一环状导流部142亦具有增加风压的功效。另一方面,由于靠近该出风口12中心的内侧气流已形成增压,因此其亦可相对促使靠近该出风口12外径范围的外侧气流径向向内流动,因而增加散热气流流动效率。
请再参照图9及10所示,其揭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相较于第一至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肋条14亦形成Z字形,但该肋条14是进一步增设一第二环状导流部144及一第三径向导流部145。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径向导流部141、143、145是形成倾斜,且其倾角同样与该扇轮20的数个叶片21的倾角成正相关。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径向导流部141、143、145的倾角亦可选择相同或不同。相对于该散热扇的出风口12的轴向,该第一及第二环状导流部142及144亦可依需求选择形成平行、外径向倾斜或内径向倾斜,且该第一、第二环状导流部142及144亦形成在另一同心圆上。籍此,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径向导流部141、143、145可流畅的导引气流,以降低风切噪音。同时,该第一及第二环状导流部142、144则可选择将气流导引至该出风口12的外径范围或该基座13的正下方,以集中散热气流,并相对增加对特定位置的欲散热物件的散热效率。再者,顺着该第一及第二环状导流部142、144的倾斜方向,其亦可相对缩小出风侧的截面积(参照图6及8所示),因而该第一及第二环状导流部142、144亦具有增加风压的效果。
另外,如图2至10所示,本发明可藉由数个径向导流部141、143及数个环状导流部142导引气流流向,而该径向导流部141、143及环状导流部142的数量、倾斜方向反倾角大小可依该扇轮20的叶片21及欲散热物件(如散热鳍片)的尺寸、设置位置、形状及散热需求加以变化,因此亦可相对增加组装及设计的裕度。
如上所述,相较于图1的公知散热扇的壳体在出风口易形成扰流、乱流且无法导引气流流向及增加风压等缺点,图2的本发明确实可藉由在该出风口12的肋条14形成数个径向导流部141、143及数个环状导流部142,而使散热扇的出风口12具有导引气流流向、集中气流、扩大散热范围、增加风压、降低风切噪音及增加组装设计裕度的功效。
虽然本发明已以前述较佳实施例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下,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于一壳体的一出风口设有一基座,其用以承载一扇轮,该扇轮具有数个叶片;数个肋条,其连接于该壳体及基座之间,该每个肋条至少设有一第一径向导流部、一第一环状导流部及一第二径向导流部,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相对该散热扇出风口的轴向形成倾斜,及该第一环状导流部连接于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之间,在该扇轮运转时,该第一径向导流部、环状导流部及第二径向导流部可导引气流流向并相对增加风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的倾角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的倾角不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特征在于各肋条的第一环状导流部形成在同一同心圆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状导流部相对该散热扇的出风口的轴向形成外径向倾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状导流部相对该散热扇的出风口的轴向形成内径向倾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肋条另设有一第二环状导流部及一第三径向导流部,该第二环状导流部及第三径向导流部连接于该第二径向导流部及该壳体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径向导流部的倾角是相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及径向导流部的倾角是不同。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特征在于各肋条的第二环状导流部形成在同一同心圆上。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环状导流部相对该散热扇的出风口的轴向形成外径向倾斜。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环状导流部相对该散热扇的出风口的轴向形成内径向倾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扇的出风口导流构造,其于一壳体的一出风口形成一基座及数个肋条。该基座用以承载一扇轮。该肋条辐射状的径向连接于该壳体及基座之间,该每个肋条至少设有一第一径向导流部、一第一环状导流部及一第二径向导流部。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相对该扇轮的叶片形成倾斜,及该第一环状导流部连接于该第一及第二径向导流部之间。在该扇轮运转时,该第一径向导流部、第一环状导流部及第二径向导流部可导引气流流向并相对增加风压。
文档编号F04D29/40GK1585117SQ0315374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9日
发明者洪银树, 洪银农, 洪庆升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