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离心杂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257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离心杂质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化工、电厂等行业使用的离心杂质泵。
背景技术
目前,矿山、化工、电厂等行业广泛使用的离心杂质泵,其过流件,如护套、叶轮、护板等,大都采用高铬铸铁、高镍铸铁等金属材料制成后,镶嵌在泵体过流位置的内壁上。由于上述离心杂质过流件大多工作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离心杂质泵过流件护套、叶轮、护板接触的工作介质常会有尖硬物质及腐蚀性化学物质,上述金属材料制作的过流件在工作运行过程中的磨损和腐蚀很大,需要频繁更换。
如在铝厂使用的离心杂质泵的过流件是由高铬材料制成,过流件因输送的浆料为矿渣,里面带有沙石等尖硬物质和化学腐蚀物质,过流件使用30-40天就需全部更换,更换过流件需要停机2天,每年需要停机更换10次,大大增加了人员维修费用,影响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频繁更换损坏的离心泵过流件给厂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针对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流件耐磨性、耐腐蚀性能好,有效工作时间长、便于更换的新型离心杂质泵。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离心杂质泵,其包括壳体和镶嵌在壳体过流位置内壁的过流件,上述过流件由微米级碳化硅微粉烧结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碳化硅微粉制作过流件的杂质泵主要有如下优点1、烧结碳化硅的具有强耐磨、耐腐蚀性能,用于离心杂质泵的过流件护套、叶轮、护板用于铝厂输送矿渣能提高使用寿命可在一年以上;2、由于碳化硅的材料比重轻、方便运输和装配;3、提高了设备在线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了生产效益,减少了生产成本等。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上述离心杂质泵的壳体内壁和过流件外壁之间的粘合层为无收缩灌浆料层或无收缩水泥层。离心杂质泵输送的浆料一般温度较高,而杂质泵壳体和过流件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系数,这便造成离心杂质泵在工作过程中,其泵壳和过流件间会产生间隙,在浆料中坚硬杂质的撞击下容易造成过流件的过早损坏,或因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甭提开裂,而采用无收缩灌浆料层或无收缩水泥层作为粘合层,可防止泵壳和过流件间会产生间隙,保证离心杂质泵的正常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粘合层与壳体内壁之间敷设有脱模剂层或塑料膜。现有技术中,在更换杂质泵的过流件时,由于粘合层将壳体和过流件紧紧的粘合在一起,往往难以拆下,若强行拆下极易导致壳体变形,影响杂质泵的正常使用,若在粘合时先在壳体内壁上敷设脱模剂或耐高温塑料膜,再进行粘合层的充注,则不但可保证壳体和过流件的紧密贴合,而且在过流件更换时容易拆下,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离心杂质泵最外层为泵壳1,泵壳1的各过流位置分别镶嵌有护套2、护板、和叶轮等过流件,上述过流件由微米级碳化硅微粉烧结而成。下面以护套2为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护套2在镶嵌在壳体1上之前,在壳体1的内壁上先敷设一层脱膜剂层(或塑料膜层)3,然后再将护套2镶嵌在壳体1的内壁上,最后在脱膜剂层(或塑料膜层)3与护套2之间充注无收缩灌浆料层(或无收缩水泥层)4,使泵体1和护套2粘合为一体。
上述各过流件可有如下生产过程1、制备微米级碳化硅微粉,并加入少许添加剂进行混合;2、把混合好的超细碳化硅微粉在容器中加入水及少许有机粘接剂拌20分钟形成浆状备用;3、将上述浆料注入过流件石膏模型中,形成几何形状的护套、叶轮、护板等过流件,待吸干水分后,将其取出晾干并整形,制得半成品;4、将上述半成品在真空电炉中进行真空烧结,所述的真空烧结为反应烧结,即在氮气环境下,高温渗硅反应烧结2-6小时,烧结温度为1500-2300℃,制得护套7、叶轮8、护板9等过流件成品。
杂质过流件的材料为烧结碳化硅、密度为2.50-3.20/cm3,抗压强度1500Mpa(1300o),显微硬度3100-3400HV。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上一种实施方式,例如其过流件原料还可选用氮化硅微粉或碳化硅和氮化硅微粉的混合物,过流件的制作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他的生产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离心杂质泵,包括壳体和镶嵌在壳体过流位置内壁的过流件,壳体内壁和过流件外壁之间充注有粘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件由微米级碳化硅微粉烧结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杂质泵,其特征在于离心杂质泵的壳体内壁和过流件外壁之间的粘合层为无收缩灌浆料层或无收缩水泥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杂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与壳体内壁之间敷设有脱模剂层或塑料膜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离心杂质泵,其包括壳体和镶嵌在壳体过流位置内壁的过流件,上述过流件由微米级碳化硅微粉烧结而成。由上述材料做成的过流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耐腐蚀性能,有效工作时间长、且便于更换。
文档编号F04D29/00GK1702330SQ20051004370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7日
发明者韩国强, 刘培亭, 韩冬, 李艳 申请人:韩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