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液下耦合提升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862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屏蔽液下耦合提升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特别是涉及一种屏蔽液下耦合提升泵。
背景技术
大型提升泵,广泛应用于石化与发电循环水、城市给排水、海水提升和农田排灌等大型工程项目。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大型提升泵有双吸中开泵、单级单吸潜水泵、混流泵、立式斜流泵和轴流泵等,现就以上诸种大型提升泵的应用作如下几点说明1、双吸中开泵属于大流量的水泵,其必需汽蚀余量(NPSHR)普遍较大,再因大型泵中心线至底脚高度都很高, 所以实际吸上高度都很低,为了克服吸上高度低的缺点,目前在使用中大都采取了建地下泵房的安装方式,由此加大了基建项目的投资。2、潜水泵是一种液面以下安装浸在介质中的设备,但是当其使用在腐蚀或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时,如海水或腐蚀性污水,会因设备腐蚀增加维修量,且维修成本相对较高。3、目前轴流泵、混流泵和立式斜流泵在大流量用水提升工程中正在广泛使用,因其在10000M3/h以上大流量条件下吸上能力很差,与双吸中开泵一样自身不具有自吸能力, 所以目前在使用中大都采取了垂直液下安装方式,由于液下安装较深,泵轴很长,因此泵轴设有导轴承。该种泵在使用中经常发生导轴承与泵轴磨损事故,需要将整泵从池中提出检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力性能高的转子部件与泵体液下自动耦合安装的屏蔽液下耦合提升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泵液下安装检修困难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连续稳定的运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泵过流部的上端与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下端相连,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上端与中间支架相连,中间支架与驱动电机相连;泵过流部的泵体固定在蓄水池水位线以下,泵体的入口向下吸取介质,泵体的出口连接管向上伸出水位线;驱动电机设置在泵体垂直上方蓄水池顶的承重梁上;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和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内的传动轴驱动固定在传动轴下端的水泵叶轮。所述的泵体与泵体的泵盖止口处为诱导耦合结构。所述的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和中间支架串联数个中间轴承体;中间轴承体为垂直布置,中间轴承体内装传动轴,中间轴承体的两端设轴承函体I,轴承函体I内装轴承I, 轴承函体I外设轴承密封盖I,中间轴承体下端与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上端连接,中间轴承体传动轴的下端安装联轴器I与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泵轴的上端安装的联轴器相连接,中间轴承体的上端与中间支架的下端连接,中间轴承体传动轴上端安装的联轴器I 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端安装的电机联轴器连接。[0011]所述的中间轴承体为液下屏蔽式中间轴承体。所述的泵体出口连接管向外输出。所述的泵过流部的结构为,泵体固定安装在泵体支座上,垂直向下的泵体入口与吸入管连接,泵体出口与出口连接管气密连接,开口向上的泵体止口为倾斜角形状,泵盖的泵盖止口为与泵体止口吻合的倾斜角形状,泵体内安装叶轮。所述的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内装有泵轴,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两端设轴承函体,轴承函体内装轴承,轴承函体外设轴承密封盖,轴承密封盖内设机械密封,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下端与泵盖连接,泵轴的下端穿过泵盖与叶轮固定连接,泵轴的上端安装泵联轴器,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上端与中间支架的下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如下1、转子部件总成与泵体部分,采用便捷的自动耦合结构,使泵的检修拆装过程变的十分简便。2、转子部件总成采用了液下屏蔽密封设计,从而有效的防止轴承体内部润滑油外泄或轴承体外部的液体进入,从而保证了轴承体正常运转,彻底杜绝了液下安装的轴流泵、 混流泵和立式斜流泵经常发生的导轴承与泵轴磨损甚至断轴的事故。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结构的设计结构形式实现了大型提升泵安装使用的革新。3、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以为使用企业节省大笔基建投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采用单极单吸形式。包括泵过流部1、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2、中间轴承体3、中间支架4与驱动电机5。泵过流部分1的泵体1固定安装在泵体支座1. 2上,垂直向下的泵体入口与吸入管1. 3连接,泵体出口与出口连接管1. 4气密连接,开口向上的泵体止口 1. 5为便于诱导耦合式安装用的倾斜角形状,泵盖1. 6的泵盖止口 1. 7的形状为便于诱导耦合式安装用的倾斜角形状,其与泵体止口 1. 5形状相吻合,泵体内安装叶轮1. 8。垂直布置的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2,内装泵轴2. 1,轴承体两端设轴承函体2. 2, 轴承函体内装轴承2. 3,轴承函体外设轴承密封盖2. 4,轴承密封盖内设机械密封2. 5,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2的下端与泵盖1. 6连接,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内装的泵轴2. 1的下端穿过泵盖与叶轮1. 8固定连接,泵轴2. 1的上端安装泵联轴器2. 6,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上端与中间轴承体3的下端连接,如蓄水池深度不大时可取消中间轴承体直接与中间支架4的下端连接。中间轴承体3是在蓄水池固定液位较深的工况时,为满足安装在蓄水池顶的驱动电机5向安装在蓄水池液位以下的泵长距离传送动力采用的中间载体。中间轴承体3为垂直布置,中间轴承体3内装传动轴3. 1,中间轴承体两端设轴承函体I 3. 2,轴承函体I内装轴承I 3. 3,轴承函体I外设轴承密封盖I 3. 4,中间轴承体下端与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上端连接,中间轴承体传动轴3. 1的下端安装联轴器I 3. 5与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泵轴2. 1的上端安装的联轴器2. 6相连接,中间轴承体3的上端与中间支架4的下端连接, 中间轴承体传动轴3. 1上端安装的联轴器I 3. 6与驱动电机5输出轴端安装的电机联轴器 5. 1连接。如工况条件需要中间轴承体深入液位以下工作时,中间轴承体可以采用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对轴承部件的密封方案,变更为液下屏蔽式中间轴承体。中间支架4上端连接驱动电机5,中间支架4下端与中间轴承体3的上端连接。实施例2如图2所示,采用单极双吸形式,其结构同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径向剖分结构的泵体固定在蓄水池水位线以下,泵体的入口向下吸取介质,泵体的出口连接管穿过池壁向外输出或向上输出水位线。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中间轴承体与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内的传动轴将旋转动能传递至固定在传动轴下端的水泵叶轮, 经过水泵叶轮的旋转作功将蓄水池水内的介质提升。由于泵体固定在蓄水池水位线以下,为了使泵安装简便,所以泵体与泵盖止口处设计有诱导耦合结构。由于泵体固定在蓄水池水位线以下,为了使泵避免发生液下轴流泵、混流泵和斜流泵经常出现的导轴承与泵轴磨损事故,所以采用了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结构,该结构形式的轴承体能够有效防止轴承体内部润滑油外泄或轴承体外部的液体进入,从而保证了轴承体正常运转。且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液下深度采用一个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或增加数个液下屏蔽式中间轴承体串联传动。
权利要求1.屏蔽液下耦合提升泵,其特征在于泵过流部的上端与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下端相连,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上端与中间支架相连,中间支架与驱动电机相连;泵过流部的泵体固定在蓄水池水位线以下,泵体的入口向下吸取介质,泵体的出口连接管向上伸出水位线;驱动电机设置在泵体垂直上方蓄水池顶的承重梁上;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和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内的传动轴驱动固定在传动轴下端的水泵叶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液下耦合提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与泵体的泵盖止口处为诱导耦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液下耦合提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和中间支架串联数个中间轴承体;中间轴承体为垂直布置,中间轴承体内装传动轴,中间轴承体的两端设轴承函体I,轴承函体I内装轴承I,轴承函体I外设轴承密封盖I,中间轴承体下端与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上端连接,中间轴承体传动轴的下端安装联轴器I 与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泵轴的上端安装的联轴器相连接,中间轴承体的上端与中间支架的下端连接,中间轴承体传动轴上端安装的联轴器I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端安装的电机联轴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液下耦合提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轴承体为液下屏蔽式中间轴承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液下耦合提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出口连接管向外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液下耦合提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过流部的结构为,泵体固定安装在泵体支座上,垂直向下的泵体入口与吸入管连接,泵体出口与出口连接管气密连接,开口向上的泵体止口为倾斜角形状,泵盖的泵盖止口为与泵体止口吻合的倾斜角形状,泵体内安装叶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液下耦合提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内装有泵轴,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两端设轴承函体,轴承函体内装轴承,轴承函体外设轴承密封盖,轴承密封盖内设机械密封,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下端与泵盖连接,泵轴的下端穿过泵盖与叶轮固定连接,泵轴的上端安装泵联轴器,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上端与中间支架的下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屏蔽液下耦合提升泵。泵过流部的上端与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下端相连,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的上端与中间支架相连,中间支架与驱动电机相连;泵过流部的泵体固定在蓄水池水位线以下,泵体的入口向下吸取介质,泵体的出口连接管向上伸出水位线;驱动电机设置在泵体垂直上方蓄水池顶的承重梁上;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和液下密封屏蔽式轴承体内的传动轴驱动固定在传动轴下端的水泵叶轮。本实用新型使泵的检修拆装过程变的十分简便;保证了轴承体正常运转,彻底杜绝了液下安装的轴流泵、混流泵和立式斜流泵经常发生的导轴承与泵轴磨损甚至断轴的事故;实现了大型提升泵安装使用的革新。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以为使用企业节省大笔基建投资。
文档编号F04D13/08GK202117942SQ201120156098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7日
发明者韩艾良 申请人:韩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