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0849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扇结构,尤指一种将入风口做偏心设计,以增加风扇排风量进而提升对外散热效率的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
技术背景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电子组件的性能迅速提升,运算处理速度愈来愈快,且其内部芯片组的运算速度不断提升,芯片数量也不断增加,而前述芯片在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也相应增加,如果不将这些热源实时散发出去,将极大影响电子组件的性能,使电子组件的运算处理速度降低,并随着热量的不断累积,还可能烧毁电子组件,因此散热已成为电子组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利用散热风扇作为散热装置乃为常见的方法。一般所见进风口为同心位置的风扇结构,请参阅图1,其散热风扇I包括壳体10、基座12及风扇14,而在壳体10上则界定有风鼓部102,位于风鼓部102正中央位置处则形成入风口 1020,此入风口 1020与基座12上的风扇14相对应,因此在风鼓部102所界定的排风区1022及入风区1024其各区域面积亦相同,也因此导致风的排出量会受到排风区1022范围的大小而影响其风量,进而局限散热风散的散热效率,导致散热效果不佳。是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位在风鼓部上的入风口为偏心状态,透过风扇与入风口相互错开的偏心设计使得出风口的流体出风量增加,进而提升对外的散热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该偏心风扇包括壳体和基座,该壳体界定风鼓部,该风鼓部形成入风口 ;该基座设置风扇;其特点是所述风扇与该入风口非相互对应,且该基座与该壳体相结合并共同形成出风口。所述风鼓部界定一中心,而该入风口的中心偏离该风鼓部的中心。所述入风口朝该出风口偏尚。所述基座界定中心位置及进风口,该进风口中心偏离该中心位置。所述进风口朝该出风口偏尚。所述风扇的扇缘大于该入风口的周缘。所述偏心风扇结构更包括装设于该基座且带动该风扇运转的启动马达。如此,该风扇位在风鼓部上的入风口为偏心状态,透过风扇与入风口相互错开的偏心设计使得出风口的流体出风量增加,进而提升对外的散热效率;风扇的扇缘会大于入风口的周缘,能有效提升入风量并且防止风量由入风口排出,避免风量降低的事情发生。


[0013]图I为已知进风口为同心位置的风扇结构。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入风口偏心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运作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偏心风扇与已知风扇实测曲线比较表。 其中m代表已知风扇、η代表偏心风扇。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风扇位置示意图。标号说明I散热风扇10壳体102风鼓部1020入风口1022排风区1024入风区12基座14风扇2偏心风扇20壳体202风鼓部2O2O中心2022 入风口20220 周缘20222中心点22基座220出风口222中心位置224进风口3风扇32扇缘4启动马达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立体分解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该偏心风扇2包括壳体20,该壳体20界定风鼓部202,该风鼓部202则界定一中心2020,而该风鼓部202形成入风口 2022,此入风口 2022中心偏离该中心2020 ;基座22,该基座22设置风扇3,该风扇3与该入风口 2022非相互对应,而该基座22与该壳体20相结合并共同形成出风口 220。而前述的入风口 2022朝出风口 220偏离。其中该风扇3的扇缘32大于该入风口2022的周缘20220 (参阅图5)。更包括一装设于该基座22且带动该风扇3运转的启动马达4。藉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请同时配合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入风口偏心位置示意图、风扇位置示意图及内部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位在风鼓部202上的入风口 2022主要朝出风口 220方向做偏心设计,由于入风口 2022的中心点20222定义在风鼓部202的中心2020朝出风口 220处,因此使得位于该入风口 2022上方的入风量增加,也因此当风扇3受到启动马达4带动后所产生的气流能够达到完全的输出,进而增加整体出风量,以提升整体的散热效能。另外,装设在壳体20内部的风扇3,其扇缘32会大于入风口 2022的周缘20220,透过此结构能有效提升入风量并且防止风量由入风口 2022排出,也因此就能避免风量降低的事情发生。在图7中可了解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运作示意图,同时参考图6,当启动马达4运转时风扇3则开始转动,同时风扇3会透过入风口 2022引进空气(箭头为空气流动的方向)而产生气流,此时气流则会经由入风口 2022运行至出风口 220,由于入风口 2022邻近出风口 220的部分与风扇3的直接接触范围增加,因此会增加气体进入的量,同时也会增加整体气流的压力,使得气流增加,也因此由出风口 220排出的风亦相对增加,如此一来也就提升了整体的散热效能。在图8中,为本实用新型偏心风扇与已知风扇实测曲线比较表,图中横向坐 标(CFM)代表的是风量,纵向坐标(mmAq)代表的是静压。本实用新型偏心风扇根据实验结果显示(以实线为主),当静压为5. 8CFM(每分钟立方英呎)时,偏心风扇则产生风量12. 2 (mmAq)。而在图I中所呈现的进风口为同心位置的风扇,其实验的结果显示(以虚线为主),当静压为5. 6CFM(每分钟立方英呎)时,风扇仅只产生风量12. 6(mmAq)。由此实验得知,当已知的风扇达到一预定的静压(5. 6mmAq)时,其所能得到的风量值只有12. 6CFM(每分钟立方英呎),其主要因为风鼓部所界定的排风区及入风区其各区域面积亦相同,也因此导致风的排出量会受到排风区范围的大小而影响其风量,进而局限散热风散的散热效率导致散热效果不佳。反观,本实用新型的偏心风扇达到一预定的静压5.8(mmAq)时,其所能得到的风量值可达到12. 2CFM(每分钟立方英呎),远优于已知的12.6CFM,此能代表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因利用位在风鼓部上的入风口以偏心的设计方式,使得风鼓部上方所界定的排风区的区域面积则大于位在风鼓部下方界定的入风区的区域面积,因此让整体风扇的排风量增加,进而提升对外的散热效率。请参阅图9及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及风扇位置示意图,主要是在基座22上界定中心位置222及进风口 224,该进风口 224偏离该中心位置222,其中该进风口 224朝该出风口 220偏离,利用基座22上偏心设计的进风口 224,搭配壳体20上做偏心设计的入风口 2022,能够大幅增加偏心风扇2上的散热效能。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该偏心风扇包括壳体和基座,该壳体界定风鼓部,该风鼓部形成入风口 ;该基座设置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与该入风口非相互对应,且该基座与该壳体相结合并共同形成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鼓部界定一中心,而该入风口的中心偏离该风鼓部的中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朝该出风口偏离。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界定中心位置及进风口,该进风口中心偏离该中心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朝该出风口偏离。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的扇缘大于该入风口的周缘。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风扇结构更包括装设于该基座且带动该风扇运转的启动马达。
专利摘要一种进风口偏心风扇结构,其中偏心风扇主要由壳体、基座、启动马达及风扇所组成,其中壳体界定风鼓部,该风鼓部形成入风口,而基座设置风扇,该风扇与该入风口非相互对应,而该基座与该壳体相结合并共同形成出风口,由于入风口为偏心状态且邻近出风口,藉此,透过风扇与入风口相互错开的偏心设计使得出风口的流体出风量增加,进而提升对外的散热效率。
文档编号F04D29/42GK202560645SQ20122016215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7日
发明者王福荫, 张正儒 申请人: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