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柱塞抽稠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6461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接柱塞抽稠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上使用的抽油泵,特别是一种能在稠油井上使用的抽油栗。
背景技术
常规抽油泵在抽汲稠油时,往往出现抽油杆下行困难的现象,为此,人们研制了许多种利用液体的压力产生下行力的抽稠油泵,如中国专利90210980公布了一种浸入式稠油泵,该泵较好地解决了杆柱下行的问题,但出油阻力较大,增加了上行负荷,轴向尺寸也 较常规抽油泵长。又如中国专利99207195. X公布了一种反馈式稠油泵,该泵反馈力不受动液面的影响,轴向尺寸短、使用较为方便。但该泵的“柱塞泵筒”的内外表面都要精加工,同轴度要求较高,加工难度较大,成品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轴向尺寸短、制造工艺性好、具有反馈力又使用方便的抽稠油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大泵与小泵组成,大泵为长泵筒、短柱塞的定筒式抽油泵;小泵为长柱塞、短泵筒的动筒式抽油泵。大柱塞的内壁与小柱塞形成摩擦副组成小泵,大泵筒与小柱塞为同一部件一称为柱塞泵筒,在柱塞泵筒的上端接有加长管,加长管的上端接有出油阀,大泵筒的上端与油管直接相连,下端与泵筒下接头相连,小柱塞的上端与进油阀相连,下端与泵筒下接头相连接,柱塞泵筒的上端与出油阀相连,出油阀与抽油杆相连,在大泵筒或小柱塞的下端打一通孔与油管内或外连通,避免柱塞泵筒的下端形成一密闭的腔室,导致柱塞泵筒活动受限,其特征是,小柱塞下端与泵筒下接头的连接为可径向移动的铰接。其工作原理是小泵为抽油泵,大泵为反馈泵。当柱塞泵筒上行时,进出油阀之间的空间变大,压力减小,井液通过进油阀进入泵内;当柱塞泵筒下行时,井液顶开出油阀排至泵上,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由于柱塞泵筒的上部的压力(液柱压力)始终大于其下部的压力(沉没压力),该压差使柱塞泵筒产生一向下的力,即反馈力。本实用新型的柱塞泵筒长度较短,加之小柱塞的下端为铰接,降低了柱塞泵筒加工时对同轴度的要求,因此,加工难度小、成本低。同时,还具有中国专利99207195. X的所有优点,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铰接结构的局部剖视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铰接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泵筒上接头,2、上出油阀总成,3、进油阀总成,4、大泵筒,5、加长管,6、小柱塞,7、柱塞泵筒,8、连通孔,9、泵筒下接头,10、背帽,11、腔室。具体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在图I的实施例中泵筒上接头I与大泵筒4上端螺纹连接,大泵筒4下端与泵筒下接头9螺纹连接,在大泵筒4里面装有出油阀总成2加长管5和柱塞泵筒7,出油阀总成2与加长管5及柱塞泵筒7依次用螺纹连接。柱塞泵筒7的外表面与大泵筒4的内表面组成大泵。柱塞泵筒7的里面有进油阀总成3与小柱塞6螺纹连接,小柱塞6穿过泵筒下接头9与背帽10螺纹连接。在图2的实施例中小柱塞6的下端形成一阶梯轴的结构形式,末端通过螺纹与背帽10相连,泵筒下接头9上的孔小于小柱塞6的外径但大于小柱塞6的小直径处,小柱塞6可以径向移动,轴向间隙靠调节背帽10完成,从而实现了小柱塞6与泵筒下接头9的铰接。连通孔8开在小柱塞6的下端,当柱塞泵筒7上下运动时,该孔可使腔室11中的液体实现内外交换,避免腔室11形成死腔,导致抽油泵无法正常工作。·[0013]在图3的实施例中是另一种铰接结构,该实施例与图2的实施例所示的定位方式有所不同;小柱塞6下限位是靠挡圈12来实现的,挡圈12与泵筒下接头9靠螺纹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铰接柱塞抽稠油泵,由大泵与小泵组成,大泵为长泵筒、短柱塞的定筒式抽油泵;小泵为长柱塞、短泵筒的动筒式抽油泵,其特征是小柱塞下端与泵筒下接头为可径向移动的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稠油开采的铰接柱塞抽稠油泵。它由大泵筒(4)、小柱塞(6)、柱塞泵筒(7)、加长管(5)、进油阀(3)、出油阀(2)、泵筒下接头(9)等组成。小泵为抽油泵、大泵为反馈泵,两泵嵌套式安装,小柱塞(6)与泵筒下接头(9)形成铰接,降低了柱塞泵筒(7)的加工难度,具有出油阻力小、长度短、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F04B53/00GK202756212SQ20122034328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舒华文, 邓宝宁, 张清松, 刘庆敏 申请人:刘庆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