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9534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风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风扇。该风扇包括:一定子、一转子以及一扇框;该转子套设于该定子之上,并且相对于该定子转动,其中,该转子的一第一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以及当该转子转动时,该等第一微结构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该扇框包覆该定子及该转子。本发明可适合应用在要求低噪音的产品之中,且不易造成在运转时因为偏心而造成的可靠度影响,还能使风扇内部的轴承的使用寿命被延长,并可以在应用上具有较佳的灵活性。
【专利说明】风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特别涉及一种低噪音的风扇。

【背景技术】
[0002]就目前的风扇而言,其几乎皆是以马达的转子上具有扇叶的结构呈现。具有扇叶的转子转动时可以使周遭空气产生相对的高压区与低压区,而气流会从高压区往低压区流动。又,因为质量不灭的原理,被吹出去的空气会造成风扇内部产生局部的低压区,因而会造成外界空气被吸进风扇内部。
[0003]一般来说,公知的风扇的转子的扇叶有其特殊的外形设计,而可以对空气分子加速。然而,公知的风扇所产生的噪音有一大部分即是来自于转子的扇叶。因此,这种公知的风扇难以被应用于要求低噪音的产品之中。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低噪音的风扇,其可有利于被应用在要求低噪音的产品之中。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基本上采用如下所详述的特征以为了要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该风扇包括:一定子;一转子,该转子套设于该定子之上,并且相对于该定子转动,其中,该转子的一第一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以及当该转子转动时,该等第一微结构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以及一扇框,该扇框包覆该定子及该转子。
[0007]根据上述的实施例,该等第一微结构包括多个凸块或多个凹槽。
[0008]根据上述的实施例,该风扇还包括一圆盘,设置于该扇框之中,并且连接于该转子的该第一周向侧表面,其中,该圆盘的一第二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二微结构,以及当该转子转动时,该等第一微结构及该等第二微结构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
[0009]根据上述的实施例,该等第二微结构包括多个凸块及多个凹槽。
[0010]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该风扇包括:一第一定子;一第一转子,该第一转子套设于该第一定子之上,并且相对于该第一定子转动,其中,该第一转子的一第一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一第二定子,该第二定子并列间隔于该第一定子;一第二转子,该第二转子套设于该第二定子之上,并且相对于该第二定子转动,其中,该第二转子的一第二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二微结构,以及当该第一转子及该第二转子转动时,该等第一微结构及该等第二微结构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以及一扇框,该扇框包覆该第一定子、该第一转子、该第二定子以及该第二转子。
[0011]根据上述的实施例,该等第一微结构包括多个凸块或多个凹槽。
[0012]根据上述的实施例,该等第二微结构包括多个凸块或多个凹槽。
[0013]根据上述的实施例,该风扇还包括一第一圆盘及一第二圆盘,设置于该扇框之中,其中,该第一圆盘连接于该第一转子的该第一周向侧表面,该第二圆盘连接于该第二转子的该第二周向侧表面,该第一圆盘的一第三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三微结构,该第二圆盘的一第四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四微结构,以及当该第一转子及该第二转子转动时,该等第一微结构、该等第二微结构、该等第三微结构以及该等第四微结构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
[0014]根据上述的实施例,该等第三微结构包括多个凸块或多个凹槽。
[0015]根据上述的实施例,该等第四微结构包括多个凸块或多个凹槽。
[0016]本发明可适合应用在要求低噪音的产品之中,且不易造成在运转时因为偏心而造成的可靠度影响,还可使风扇内部的轴承的使用寿命被延长,并可以在应用上具有较佳的灵活性。
[0017]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1B显示根据图1A的A-A剖面示意图;
[0020]图2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风扇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2B显示根据图2A的B-B剖面示意图;
[0022]图3A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风扇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0023]图3B显示根据图3A的C-C剖面示意图。
[0024]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5]101、102、103 风扇
[0026]110定子
[0027]111第一定子
[0028]112第二定子
[0029]120、120’转子
[0030]121、151第一周向侧表面
[0031]121a、151a第一微结构
[0032]130、130,、130,,扇框
[0033]131空气入口
[0034]132空气出口
[0035]140圆盘
[0036]141、161第二周向侧表面
[0037]141a、161a第二微结构
[0038]150第一转子
[0039]160第二转子
[0040]170第一圆盘
[0041]171第三周向侧表面
[0042]171a第三微结构
[0043]180第二圆盘
[0044]181第四周向侧表面
[0045]181a第四微结构
[0046]S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47]兹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0048]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0049]第一实施例
[0050]请参阅图1A及图1B,本实施例的风扇101主要包括有一定子110、一转子120及一扇框130。
[0051]转子120套设于定子110之上,并且转子120相对于定子110转动。在此,转子120的一第一周向侧表面121成型有多个第一微结构121a。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一微结构121a可以是凸块、凹槽或甚至是粗糙表面的构造。
[0052]扇框130包覆着定子110及转子120,并且扇框130具有一空气入口 131及一空气出口 132,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例之中,空气入口 131及空气出口 132成型于扇框130的两相对侧边之上。换言之,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是一种空气或气流侧进侧出的风扇101。
[0053]如上所述,当转子120转动时,转子120的多个第一微结构121a会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而此循环气流会带动空气从扇框130的空气入口 131往扇框130的空气出口132流动。更详细的来说,由于转子120的多个第一微结构121a具有凸块、凹槽或粗糙表面,故这些第一微结构121a在转动时会与周围的空气摩擦而产生黏滞力,进而可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
[0054]第二实施例
[0055]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均标示以相同的符号。
[0056]请参阅图2A及图2B,本实施例的风扇102主要包括有一定子110、一转子120’、一扇框130’以及一圆盘140。
[0057]转子120’套设于定子110之上,并且转子120’相对于定子110转动。在此,转子120’的一第一周向侧表面121成型有多个第一微结构121a。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一微结构121a可以是凸块、凹槽或甚至是粗糙表面的构造。
[0058]圆盘140连接于转子120’的第一周向侧表面121。在此,圆盘140的一第二周向侧表面141成型有多个第二微结构141a。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二微结构141a亦可以是凸块、凹槽或甚至是粗糙表面的构造。
[0059]扇框130’包覆着定子110、转子120及圆盘140,并且扇框130’具有一空气入口131及一空气出口 132,如图2B所示。在本实施例之中,空气入口 131及空气出口 132分别成型于扇框130的顶部及侧边之上。换言之,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是一种空气或气流轴进侧出的风扇102。
[0060]如上所述,当转子120’转动时,转子120’的多个第一微结构121a以及圆盘140的多个第二微结构141a会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而此循环气流会带动空气从扇框130’的空气入口 131往扇框130的空气出口 132流动。更详细的来说,由于转子120的多个第一微结构121a以及圆盘140的多个第二微结构141a皆具有凸块、凹槽或粗糙表面,故这些第一微结构121a及第二微结构141a在转动时会与周围的空气摩擦而产生黏滞力,进而可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
[0061]第三实施例
[0062]请参阅图3A及图3B,本实施例的风扇103主要包括有一第一定子111、一第一转子150、一第二定子112、一第二转子160、一第一圆盘170、一第二圆盘180以及一扇框130,’。
[0063]第二定子112并列间隔于第一定子111。
[0064]第一转子150套设于第一定子111之上,并且第一转子150相对于第一定子111转动。在此,第一转子150的一第一周向侧表面151成型有多个第一微结构151a。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一微结构151a可以是凸块、凹槽或甚至是粗糙表面的构造。
[0065]第二转子160套设于第二定子112之上,并且第二转子160相对于第二定子112转动。在此,第二转子160的一第二周向侧表面161成型有多个第二微结构161a。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二微结构161a亦可以是凸块、凹槽或甚至是粗糙表面的构造。
[0066]第一圆盘170连接于第一转子150的第一周向侧表面151。在此,第一圆盘170的一第三周向侧表面171成型有多个第三微结构171a。在本实施例之中,第三微结构171a亦可以是凸块、凹槽或甚至是粗糙表面的构造。
[0067]第二圆盘180连接于第二转子160的第二周向侧表面161。在此,第二圆盘180的一第四周向侧表面181成型有多个第四微结构181a。在本实施例之中,第四微结构181a亦可以是凸块、凹槽或甚至是粗糙表面的构造。
[0068]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实施例的风扇103的配置方式,在第一转子150、第二转子160、第一圆盘170与第二圆盘180之间会形成一空间S,如图3B所示。
[0069]扇框130’’包覆着第一定子111、第一转子150、第二定子112、第二转子160、第一圆盘170以及第二圆盘180,并且扇框130’’具有一空气入口 131及一空气出口 132,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例之中,空气入口 131及空气出口 132分别成型于扇框130’’的两相对侧边之上。换言之,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是一种空气或气流侧进侧出的风扇103。
[0070]如上所述,当第一转子150及第二转子160分别依相反的方向转动时,如图3A及图3B所示,第一转子150的多个第一微结构151a、第二转子160的第二微结构161a、第一圆盘170的多个第三微结构171a以及第二圆盘180的多个第四微结构181a会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而此循环气流会带动空气经由空间S从扇框130’ ’的空气入口 131往扇框130的空气出口 132流动。更详细的来说,由于第一转子150的多个第一微结构151a、第二转子160的第二微结构161a、第一圆盘170的多个第三微结构171a以及第二圆盘180的多个第四微结构181a皆具有凸块、凹槽或粗糙表面,故这些第一微结构151a、第二微结构161a、第三微结构171a以及第四微结构181a在转动时会与周围的空气摩擦而产生黏滞力,进而可拽弓I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
[0071]综上所述,本发明所公开的风扇可具有以下的优点。首先,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风扇不具有一般复杂几何形状的扇叶,故其可提供较低的气动噪音,因而可适合应用在要求低噪音的产品之中。其次,由于本发明所公开的风扇在结构上相比具有扇叶的公知的风扇来得简单且对称,故本发明所公开的风扇不易造成在运转时因为偏心而造成的可靠度影响。同时,风扇内部的轴承的使用寿命亦可以被延长。另外,本发明所公开的风扇不需要由轴心方向将空气吸入,因而可以在应用上具有较佳的灵活性。
[0072]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于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应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该风扇包括: 一定子; 一转子,该转子套设于该定子之上,并且相对于该定子转动,其中,该转子的一第一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以及当该转子转动时,该等第一微结构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以及 一扇框,该扇框包覆该定子及该转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中,该等第一微结构包括多个凸块或多个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还包括一圆盘,该圆盘设置于该扇框之中,并且连接于该转子的该第一周向侧表面,其中,该圆盘的一第二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二微结构,以及当该转子转动时,该等第一微结构及该等第二微结构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中,该等第二微结构包括多个凸块及多个凹槽。
5.—种风扇,该风扇包括: 一第一定子; 一第一转子,该第一转子套设于该第一定子之上,并且相对于该第一定子转动,其中,该第一转子的一第一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一微结构; 一第二定子,该第二定子并列间隔于该第一定子; 一第二转子,该第二转子套设于该第二定子之上,并且相对于该第二定子转动,其中,该第二转子的一第二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二微结构,以及当该第一转子及该第二转子转动时,该等第一微结构及该等第二微结构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以及 一扇框,该扇框包覆该第一定子、该第一转子、该第二定子以及该第二转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其中,该等第一微结构包括多个凸块或多个凹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其中,该等第二微结构包括多个凸块或多个凹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还包括一第一圆盘及一第二圆盘,该第一圆盘及该第二圆盘设置于该扇框之中,其中,该第一圆盘连接于该第一转子的该第一周向侧表面,该第二圆盘连接于该第二转子的该第二周向侧表面,该第一圆盘的一第三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三微结构,该第二圆盘的一第四周向侧表面成型有多个第四微结构,以及当该第一转子及该第二转子转动时,该等第一微结构、该等第二微结构、该等第三微结构以及该等第四微结构拽引空气而产生循环气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其中,该等第三微结构包括多个凸块或多个凹槽。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其中,该等第四微结构包括多个凸块或多个凹槽。
【文档编号】F04D29/28GK104179724SQ201310195748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3日
【发明者】陈明智, 刘政熏, 陈顗丞, 张永利, 张中彦, 何信威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