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轴承及其含油轴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449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含油轴承及其含油轴承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油轴承,尤指一种可提高支撑性以减少摩擦且降低异音产生的含油轴承及其含油轴承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按,由于科技时代的进步,电子元件的运作效能越来越高,以致于对散热单元对电子元件的散热效能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以电脑主机为例,其内部中央处理单元(CPU)所产生的热量占大部分,此外,中央处理单元当热量逐渐升高会造成执行效能降低,且当热量累积高于其容许限度时,将会迫使电脑当机,严重者更可能会造成毁损现象;并且,为解决电磁波辐射的问题,通常是以机箱壳体来封闭该电脑主机,以致如何将中央处理单元及其它发热零组件(或称元件)的热能快速导出,成为一重要课题。又或如一般工作站或伺服器等大型电子设备在运作时会产生高温,若其运作温度超过一定工作温度时,其高温则会影响工作站、伺服器等主机的工作效能,甚或影响工作站、伺服器等主机内的电子元件烧毁进而造成故障,尤其工作站或伺服器内所储存的资料库或档案是更为重要,因此其短暂的当机或毁损同样会造成后续更大的损失,故,工作站、伺服器在架设时,该如何散热问题使温度维持在工作温度范围内为相当重要的设计环节。因此高效能的散热单元已经是今天产业界最重要的研发重点之一,以对该产生高温的电子元件设置有散热单元并通过该散热单元对所述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所述散热单元通常为散热器或散热鳍片对应配上一散热风扇进行散热工作,更且随着电子装置以小体积生产制造的开发走向来看,其对应组装的散热风扇的厚薄度也是越来越薄。请参阅图1所示,为公知技术的散热风扇的立体组合剖视图,所述散热风扇I具有一底座11及一转子组12及一定子组13,该底座11具有一轴筒111,并于该轴筒111内部形成有一凹陷112处并设置有一轴承113,该轴承113利用一组合件114与一扣环115固定设置于所述轴筒111上,而其组合件114 一端设置于其轴筒111的凹陷处,而另一端卡设于轴承112上,以固定其轴承于轴筒上,而该转子组12具有一轮毂121及一轴杆122,该轴杆122插设于前述轴承113,当所述散热风扇I运转时,该转子组12的轴杆123相对该轴承113作旋转,但基于其散热风扇I的厚度为固定尺寸的情况下,其轴承113上所结合的组合件114与轮毂121间的间隙太小容易产生相互摩擦的情况产生,因此,为防止其组合件与轮毂间相互摩擦,需缩小其轴承的尺寸,但其轴承尺寸缩小后,其轴心与轴承间的支撑力降低,且轴心于轴承内转动时容易有晃动现象并产生异音,更且轴承尺寸缩小其含油量与润滑度也相对减少。故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缺点:1.轴心与轴承间的支撑力降低;2.有晃动现象并产生异音;3.含油量与润滑度相对减少。[0011]因此,有鉴于上述公用品所衍生的各项缺点,本案的发明人遂竭其心智,潜心研究加以创新改良,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含油轴承及其含油轴承固定结构”一案,实为一具功效增进的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为此,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支撑性以减少摩擦且降低异音产生的含油轴承及其含油轴承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提高含油量与维持润滑度的含油轴承及其含油轴承固定结构。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油轴承,包括:一轴承本体,该轴承本体具有一顶部及一底部,该顶部及底部间形成有一侧边与一轴孔,该侧边往轴孔方向延伸形
成有一承置部。所述承置部的宽度小于该底部的宽度。所述承置部与顶部间形成有一抵靠部。所述抵靠部的长度短于该轴孔的长度。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含油轴承固定结构,包括:一基座、一轴承本体及至少一固定件,该基座一侧延伸一轴筒,所述轴筒具有一轴承孔及一固定端及一顶端,所述固定端与该基座连接,而该轴承本体设置于该轴筒的轴承孔内,且该轴承本体具有一顶部及一底部,该顶部及底部间形成有一侧边与一轴孔,该侧边接触所述轴筒且往轴孔方向延伸形成有一承置部,该承置部与轴筒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而该固定件形成有一固定部与一限位部,该固定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抵触所述承置部,而该限位部设置于该轴筒的顶端位置处。还包括有一转子组,该转子组具有多个叶片及一轴心,该轴心枢设于该轴孔内且穿设所述轴承。所述固定件由材料热熔成形并形成所述固定部与限位部。所述承置部与顶部间形成有一抵靠部,而该抵靠部与承置部与轴筒间形成有所述容置空间。所述抵靠部的长度短于该轴孔的长度。所述承置部的宽度小于该底部的宽度。还包括有一一定子组,该定子组套设于前述轴筒外侧。所述基座3为金属材料或塑胶材料。所述固定件由所述基座的轴筒热熔成形。借此,通过所述固定件的固定部容置于轴承本体与轴筒间并固定所述轴承本体,以有效增加轴承本体的可使用空间,进而提高轴承本体的支撑性以减少摩擦且降低异音产生的功效,并可提高轴承本体含油量与维持润滑度;故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提高轴心与轴承间的支撑力;2.减少晃动现象且降低异音产生;3.提高轴承本体含油量与维持润滑度。
图1为公知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含油轴承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含油轴承固定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含油轴承固定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一;图4B为本实用新型含油轴承固定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二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含油轴承固定结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一;图5B为本实用新型含油轴承固定结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二。轴承本体2顶部21底部22侧边23轴孔24承置部25抵靠部26基座3轴筒31轴承孔311固定端312顶端313固定件4固定部41限位部42转子组5叶片51轴心5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含油轴承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所述含油轴承包括一轴承本体2,该轴承本体2主要具有一顶部21及一底部22,该顶部21与底部22间形成有一侧边23与一轴孔24,所述侧边23形成于该轴承本体2外侧,所述轴孔24形成于轴承本体2中心位置处,而该侧边23往轴孔24方向延伸形成有一承置部25,而该承置部25与顶部21间形成有一抵靠部26,且其中所述承置部25的宽度小于该底部22的宽度,而所述抵靠部26的长度短于轴孔24的长度。请参阅图3及图4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含油轴承固定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与组合示意图一,所述含油轴承固定结构包括有一基座3、一轴承本体2及至少一固定件4,所述基座3 —侧延伸一轴筒31,所述轴筒31具有一轴承孔311及一固定端312及一顶端313,所述固定端312与该基座3连接,而该顶端313相对设置于固定端312的另一端,而其轴承孔311形成于所述顶端313与固定端312之间,其中所述基座3于实施时可使用金属材料或塑胶材料成形,而于本实施例中,其基座3以金属材料为实施方式。所述轴承本体2设置于该轴筒31的轴承孔311内,且该轴承本体2具有一顶部21及一底部22,该底部22相对应于轴筒31的固定端312,且该轴承本体2于该顶部21及底部22间形成有一侧边23与一轴孔24,该侧边23接触所述轴筒31且往轴孔24方向延伸形成有一承置部25,该承置部25与轴筒31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并该承置部25与顶部21间形成有一抵靠部26,该抵靠部26与承置部25与轴筒31间同时形成有所述容置空间,且其中所述抵靠部26的长度短于该轴孔24的长度,而所述承置部25的宽度小于该底部22的览度。所述固定件4形成有一固定部41与一限位部42,该固定部41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抵触所述承置部25,且该固定部41也可依需求抵触于所述抵靠部26,于本实施例中其固定部41 一端抵触所述抵靠部26,且固定部41 一侧贴附所述抵靠部26,而该限位部42设置于该轴筒31的顶端313位置处,以有效下压所述轴承本体2于轴筒31内且紧配所述轴承本体2与轴筒31间的位置并固定其轴承本体2于轴筒31内,且其固定件4的固定部与限位部相对设置位置可齐平及/或低于轴承本体2的顶部21。另,所述轴承本体2上更设置有一转子组5,该转子组5具有多个叶片51及一轴心52,该轴心52枢设于该轴孔24内且穿设所述轴承本体2。因此,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轴承本体2设置于轴筒31的轴承孔311内,而其固定件4由轴筒31的顶端313与轴承本体2的顶部21套设,将其固定件4的固定部41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下压所述轴承本体2于轴筒31内且紧配所述轴承本体2与轴筒31间的位置并固定其轴承本体2于轴筒31内,而其固定部41的限位部42相对设置于轴筒31的顶端313位置处,且其固定件4的固定部41与限位部42相对设置位置低于轴承本体2的顶部21,以有效增加轴承本体2可使用空间且提高其长度尺寸,使其轴承本体2可具有足够的设置长度以提高与轴心52间的支撑性,进而使轴承本体2与轴心52间减少摩擦且降低异音产生,并可提高轴承本体2含油量与维持轴承本体2与轴心52的润滑度。请同时参阅图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含油轴承固定结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二,所述轴筒31于应用时会有不同高度的实施方式,因此于本实施例中其轴筒31具有较高的高度,而轴承本体2设置于轴筒31的轴承孔311内,其固定件4由轴筒31的顶端313与轴承本体2的顶部21套设,将其固定件4的固定部41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下压所述轴承本体2于轴筒31内且紧配所述轴承本体2与轴筒31间的位置并固定其轴承本体2于轴筒31内,而其固定部41的限位部42相对设置于轴筒31的顶端313位置处,且其固定件4的固定部41与限位部42相对设置位置与轴承本体2的顶部21等高,同样可有效增加轴承本体2可使用空间且提高其长度尺寸,使其轴承本体2可具有足够的设置长度以提高与轴心52间的支撑性,进而使轴承本体2与轴心52间减少摩擦且降低异音产生,并可提高轴承本体2含油量与维持轴承本体2与轴心52的润滑度。再请参阅图5A及图5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含油轴承固定结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一及组合示意图二,如图所示,其中所述基座3于实施时可使用金属材料或塑胶材料成形,而于本实施例中,其基座3以塑胶材料为实施方式,而其轴承本体2设置于轴筒31的轴承孔311内后,对其基座31进行热熔成形有所述固定部41与限位部42并形成所述固定件4,使其固定部41设置于所述抵靠部26与承置部25与轴筒31间的容置空间内并固定其轴承本体2于轴筒31内,并使其固定部41的限位部42相对设置于轴筒31的顶端313位置处,以有效增加轴承本体2的可使用空间且提高其长度尺寸,进而提高轴承本体2的支撑性以减少摩擦且降低异音产生的功效,并可提高轴承本体2含油量与维持润滑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含油轴承及其含油轴承固定结构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为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为依法提出申请,盼审查员早日赐准本案,以保障发明人的辛苦发明,倘若审查员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发明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权利要求1.一种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轴承本体,该轴承本体具有一顶部及一底部,该顶部及底部间形成有一侧边与一轴孔,该侧边往轴孔方向延伸形成有一承置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置部的宽度小于该底部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置部与顶部间形成有一抵靠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的长度短于该轴孔的长度。
5.一种含油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该基座一侧延伸一轴筒,所述轴筒具有一轴承孔及一固定端及一顶端,所述固定端与该基座连接; 一轴承本体,该轴承本体设置于该轴筒的轴承孔内,且该轴承本体具有一顶部及一底部,该顶部及底部间形成有一侧边与一轴孔,该侧边接触所述轴筒且往轴孔方向延伸形成有一承置部,该承置部与轴筒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形成有一固定部与一限位部,该固定部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抵触所述承置部,而该限位部设置于该轴筒的顶端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转子组,该转子组具有多个叶片及一轴心,该轴心枢设于该轴孔内且穿设所述轴承。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由材料热熔成形并形成所述固定部与限位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置部与顶部间形成有一抵靠部,而该抵靠部与承置部与轴筒间形成有所述容置空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油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的长度短于该轴孔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置部的宽度小于该底部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定子组,该定子组套设于前述轴筒外侧。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金属材料或塑胶材料。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含油轴承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由所述基座的轴筒热熔成形。
专利摘要一种含油轴承及其含油轴承固定结构,一轴承本体,该轴承的顶部及底部间形成有一侧边与一轴孔,该侧边往轴孔方向延伸形成有一承置部,而该轴承本体设置于该轴筒的轴承孔内;一固定件,该固定部被设置于该轴筒内并抵触所述承置部,而该固定件的限位部设置于该轴筒的顶端位置处,以通过所述固定件的固定部容置于轴承本体与轴筒间并固定所述轴承本体,以有效增加轴承本体的可使用空间,进而提高轴承本体的支撑性以减少摩擦且降低异音产生的功效,并可提高轴承本体含油量与维持润滑度。
文档编号F04D29/046GK203161617SQ20132019211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6日
发明者巫俊铭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