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989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压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对于空气进行压缩的装置。
目前,国内市场上出现的气筒有脚踏式和手压式二种,手压式为单管或单管加贮气罐,它们现有的结构只能对摩托车、自行车一类只需较低气压的物件进行充气,如对汽车、拖拉机轮胎充气,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高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达到较高气压的充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装置的充气结构由充气管及设在管内压杆的一端装有托架,密封件装在托架上等物件组成,通过对管子的一端管盖处伸出的压杆装有手柄或踏脚支架或其它物件施压的作用,气体由管内一端压向另一端通过止回阀进入充气管的底部下面的贮气罐内,通过气道和止回阀进入罐内的另一充气结构内将连接压杆的托架升起,或可用宝塔型弹簧或磁性件或卡簧将托架升起,下部充气管内的压缩气体经再压缩后通过出气导管输出,或经再压缩后的气体进入另一贮气罐内通过出气导管输出。
本实用新型只需在充气管的下部按装一个贮气罐,再在该罐内按装一套形状小于上面的充气结构,通过变换充气管的口径减少压力面,就能产生出高气压的目的。
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压式单管加贮气罐高压充气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压式单管高压充气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脚踏式高压充气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图3标出的管子压杆内结构件的俯视图。
其中1—手柄或踏脚支架或其它物件 2—封盖3—充气管4—压杆;5—托架;6—密封件;7—长弹簧;8—管孔;9—销子;10—轴;11—弹簧;12—卡簧片;13—管子压杆;14—凸圈15—磁性件;16—卡簧;17—密封圈18—止回阀;19—宝塔型弹簧;20—进出气管;21—贮气罐;22—气道;23—出气导管24—底座。
兹结合附图对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叙述。

图1所示,充气管3(A)的一端装有封盖(2)伸出封盖处的压杆4(A)的一端按装件(1),压杆的另一端装有托架5(A),密封件6(A)就按装在托架上,(托架指能按放“O”型圈或皮碗的物件),在压杆4(A)另一端的型腔内,按装着管子压杆(13),在管子压杆(13)内的轴(10)上串连着卡簧片(12),在轴上即卡簧片的侧面装有弹簧(11),弹簧的一端顶着销子(9),另一端顶着管壁,使卡簧片(12)一直处于向外张力的作用下,管子压杆(13)的上部位设有密封件6(C)防止漏气,在管子压杆(13)上部位处即压杆4(A)的型腔内按放着长弹簧(7),它使管子压杆(13)始终向下保持张力的状态,在充气管3(A)的另一端的底部下面按装贮气罐21(A),该贮气罐内装有充气结构;由充气管3(B)内按装着一端装有托架5(B)的压杆4(B),密封件6(B)就按装在托架5(B)上。充气管3(B)的一端处装有密封圈17(A)围住压杆4(B),将上下两个充气管内的气体隔开,以提高充气效果,充气管3(B)上端侧面管孔8(A)由进出气管(20)连接,下端侧面管孔8(B)由进出气管通过,它的作用可以省力以避免在充气管3(B)内产生真空,密封圈17(B)围住进出气管(20)的下部位,在管子压杆(13)与贮气罐21(A)内的压杆4(B)搭接处装有磁性件(15),通过它的作用当压杆4(A)通过件(1)向上提升到一定部位时稍为用力就与压杆4(B)脱离搭接,此时,贮气罐内的压杆已到压气位置,压杆4(A)提升到位后,然后向下施压,当卡簧片(12)的下部碰到凸圈(14)时,卡簧片已经缩进到管子压杆(13)的壁内,此时一种结果为设在下部贮气罐21(A)内的充气结构已先将充气管3(B)内的气体压缩后经底座(24)内的气道22(B)和止回阀18(C)进入到贮气罐21(B)内由出气导管(23)输出。然后,另一种结果为上面的压杆4(A)继续向下施压再到底,这种结构方式称为分压式。此时,充气管3(A)内的压缩气体已通过止回阀18(A)进入到按装在充气管3(A)底部下面的贮气罐21(A)内,当压杆向上提升时,贮气罐21(A)内的压缩气体由底座(24)内的气道22(A)经止回阀18(B)进入到充气管3(B)内,这样经多次上下往复运动就能达到所需要的气压。
依图2所示该充气管3(A)的一端装有封盖(2)伸出封盖处的压杆4(A)的一端按装件(1),压杆的另一端装有托架5(A),密封件6(A)就按装在托架上,在充气管3(A)的另一端的底部下面按装贮气罐21(A),该贮气罐内装有充气结构,由充气管3(1B)内安装着一端装有托架5(B)的压杆4(B),密封件6(B)就按装在托架5(B)上。充气管3(B)的一端处装有密封圈17(A)围住压杆4(B),将上下两个充气管内的气体隔开,以提高充气效果,充气管3(B)两端的侧面由进出气管(20)通过,它的作用可以省力以避免充气管3(B)内产生真空,密封圈17(B)围住进出气管(2))的下部位。在上部充气管3(A)的底部位装有宝塔型弹簧(19),该弹簧的小口径处托住贮气罐21(A)内的压杆4(B)的上部位,通过它的作用压杆4(B)始终向上保持张力的状态,当上部压杆4(A)通过对件(1)向下施压到达下部压杆4(B)的接触部位时,而同时继续向下施压直到底部,这种结构力式称为直压式。这时贮气罐里面的充气管3(B)内的气体通过设在贮气罐21(A)下部位底座(24)内的气道22(B)由出气导管(23)输出,与此同时,上部充气管3(A)内的气体通过止回阀18(A)进入到贮气罐21(A)内,当压杆向上提升时,贮气罐21(A)内的压缩气体,通过底座(24)内的气道22(A)经止回阀18(B)而进入到设在贮气罐内的充气管里面,这样经多次上下往复运动就能达到所需要的气压。
依图3所示该充气管3(A)的一端装有封盖(2)伸出封盖处为压杆4(A)的一端,压杆的另一端装有托架5(A),密封件6(A)就按装在托架上,在压杆4(A)另一端的型腔内,按装着管子压杆(13),在管子压杆内的轴(10)上串连着卡簧片(12),在轴上即卡簧片的侧面装有弹簧(11),弹簧的一端顶着销子(9),另一端顶着管壁,使卡簧片一直处在向外张力的作用下,管子压杆(13)的上部位设有密封件6(C)防止漏气,在管子压杆的上部位处即压杆4(A)的型腔内按放着长弹簧(7),它使管子压杆始终向下保持张力的状态,在充气管3(A)的另一端底部下面按装贮气罐21(A),该贮气罐内装有充气结构,由充气管3(B)内按装着一端装有托架5(B)的压杆4(B),密封件6(B)就按装在托架上,充气管3(B)的一端处装有密封圈17(A)围住压杆4(B),将上下两个充气管内的气体隔开,以提高充气效果,充气管3(B)上端侧面管孔8(A)由进出气管(20)连接,充气管3(B)下端侧面的管孔8(B)由进出气管(20)通过,它的作用可以省力以避免在充气管3(B)内产生真空,密封圈17(B)围住进出气管(20)的下部位,在管子压杆(13)与贮气罐21(A)内的压杆4(B)搭接处装有磁性件(15)或卡簧(16),通过它的作用当压杆4(A)向上提升到一定部位时稍为用力就与压杆4(B)脱离搭接,此时贮气罐内的压杆已到压气位置,压杆4(A)提升到位后然后向下施压,凸圈(14)设在充气管3(A)内的底部位处,当卡簧片(12)的下部碰到凸圈(14)时,卡簧片已经缩进到管子压杆(13)的壁内,此时一种结果为设在下部贮气罐21(A)内的充气结构已先将充气管3(B)内的气体压缩后经底座(24)内的气道22(B)和止回阀18(C)进入到贮气罐21(B)内由出气导管(23)输出。然后,另一种结果为压杆4(A)继续向下施压再到底,这种结构方式称为分压式。此时充气管3(A)内的压缩气体已通过止回阀18(A)进入到按装在充气管3(A)底部下面的贮气罐21(A)内,当压杆向上提升时,贮气罐21(A)内的压缩气体由底座(24)内的气道22(A)经止回阀18(B)进入到充气管3(B)内,这样经多次上下往复运动就能达到所需要的气压。
依图4所示在管子压杆(13)内的轴(10)上对称串连着卡簧片(12)及弹簧(11),在卡簧片的侧面装有销子(9),弹簧的一端顶着销子(9),弹簧的另一端顶着管子压杆(13)的管壁它的作用使卡簧片(12)一直处在向外张力的情况下。

图1、图3说明中所提到分压式结构与图2说明中所提到的直压式结构,其区别在于压杆4(A)的另一端有无按装分压结构,分压结构包括管子压杆(13)、轴(10)、弹簧(1)、销子(9)、卡簧片(12),以及管端装有密封件6(C)和长弹簧,以及凸圈(14)。上述各个中件按装的位置前面已提到,这儿就不重复了。分压式结构的特点是比较省力,但成本高。
由于该装置的充气压力较高,也可以用在喷雾器上作为它的供气结构,气压足,雾化效果就好,喷洒距离远,人就不易受药水的危害,只要将有些部件相应缩小到能按放在喷雾器上工作就可。
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充气装置,由充气管3(A)一端的封盖(2)处伸出的压杆4(A)装有手柄或踏脚支架或其它物件(1),压杆的另一端装有托架5(A),密封件6(A)按装在托架上,充气管3(A)另一端的底座(24)上或下部位置装有止回阀(18),出气导管(23)与底座(24)内的气道(22)相沟通,或在充气管3(A)的底部旁边按装贮气罐21(B),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充气管3(A)的底部下面按装贮气罐21(A),该罐内装有充气结构,由充气管3(B)内按装着一端装有托架5(B)的压杆4(B),密封件6(B)按装在托架5(B)上。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气管3(B)上端侧面的管孔8(A)由进出气管(20)连接。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气管3(B)下端侧面的管孔8(B)由进出气管(20)通过。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贮气罐21(A)内充气管一端的密封圈17(A)围住压杆4(B),另一端密封圈17(B)围住进出气管(20)。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压杆4(A)或(13)与下部压杆4(B)搭接处装有磁性件(15)或宝塔型弹簧(19)或卡簧(16)。
专利摘要一种对于空气进行压缩的装置,当装有手柄或其它物件一端的压杆向下用力时,气体压入充气管下部的贮气罐内后进入到设在罐内的又一充气结构内,当上面的压杆向下压气的时候下面的压杆也向下压气,下部压出的气体通过导管输出,或压缩后的气体进入另一贮气罐通过导管输出。该装置的特点是将压缩后的气体通过变换另一充气结构管子的直径再次加压来提高它的气压,可对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等充气或用于喷雾器内的充气结构。
文档编号F04B33/00GK2353928SQ9822600
公开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17日
发明者陈培东 申请人:陈培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