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2565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换向阀,特别 是一种适用于装载机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
背景技术
目前装载机上使用的液压换向阀常见的有分体式结构和整体 式结构,但随着铸造、加工工艺的不断提高,整体式多路换向阀 被越来越地应用于装载机液压控制系统当中。
如ZL40、 ZL50的装载机上使用的DF--32D2整体式多路换向 阀,该阀包括整体式的阀体和设置在阀体内的转斗阀杆、动臂阀 杆,但该阀总成中的转斗阀杆、动臂阀杆的直径都较大,阀杆的 两侧头部要加工成空心结构,空心的内腔成为油路的通道。
上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采用的是空心的阀杆结构,其换向 操作力重,且阀的内泄漏大,不方便在阀杆上开节流槽且阀杆的 微动特性相对较差;另外加上装配在阀杆空心腔中的单向阀,其 结构复杂,如若出现故障,其维修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0989338Y的专利
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多路手动多路换向阀",该阀包括整体式的阀 体、位于阀体内的转斗联轴孔上的转斗阀杆和位于动臂联轴孔内 的动臂阀杆,转斗联轴孔处开有下转口出油腔、转斗联左高压油 腔、转斗联右高压油腔、上转口出油腔,其中转斗联左高压油腔 与其上方的转斗联进油单向阀出油腔相通,并通过环形油道与第 七条油槽转斗联右高压油腔跨接;动臂联轴孔处开下降口出油腔、 中立位置三条卸荷槽、动臂联提升高压油腔、提升口出油腔,其 中动臂联提升高压油腔通过背部的动臂提升口进油单向阀孔中的横向油道与经转斗联后的中立位置卸荷槽相通;转斗阀杆和动臂 阀杆均为实心结构,并在转头阀杆和动臂阀杆上分别开档四处并 分别开有若干节流槽。该结构的多路换向阀,通过转头阀杆和动 臂阀杆的轴向移动使两阀杆的各节流槽分别与转斗联轴孔处和动 臂联轴孔处各油腔配合,从而控制油的换向,实现装载机,产头上 转、下转;动臂提升、下降、浮动等动作。本结构的多路换向阀 解决了内泄漏大,不方便在阀杆上开节流槽且阀杆的微动特性相 对较差、维修困难等问题,但该结构的多路换向阀分别在实现上 转和下转动作,提升和下降动作时,因其油的进口到出口之间的 油道不等长,所以阀在换向时容易造成不同油道上的的油压差, 且同一阀杆在实现两个动作的时间不一致,加大了施工人员操作 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所存在的 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泄漏小、通流能力强、易于操纵且工作可 靠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整体式 多路换向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转斗阀杆和动臂阀杆, 转斗阀杆和动臂阀杆与阀体滑动连接且一端分别穿出阀体,在阀 体上开设有进油口、两个转斗联出油腔和两个动臂联出油腔,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转斗联出油腔之间设有与两个转斗联出油 腔相连通的通道一,所述的通道一的中部与上述的进油口相连通, 在转斗阀杆和阀体之间设有当轴向移动转斗阀杆时只让一个转斗 联出油腔与进油口相连通或两个转斗联出油腔均不与进油口相连 通的换向结构一;所述的两个动臂联出油腔之间设有与两个动臂 联出油腔相连通的通道二,所述的通道二的中部与上述的进油口 相连通,在动臂阀杆和阀体之间设有当轴向移动动臂阀杆时只让一个动臂联出油腔与进油口相连通、两个动臂联出油腔均与进油 口相连通或两个动臂联出油腔均不与进油口相连通的换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用于装载机上,能实现装载 机上的铲斗和动臂的多个动作控制。移动转斗阀杆使进油口的油 通过通道一与一个转斗联出油腔连通,实现铲斗一个翻转动作; 移动转斗阀杆使进油口通过通道一与另一个转斗联出油腔连通, 实现铲斗另一个翻转动作;移动转斗阀杆使转斗阀杆处于中间位 置,进油口不与任何一个转斗联出油腔连通,从而使铲斗恢复到 原始状态。移动动臂阀杆使进油口的油通过通道二与一个动臂联 出油腔连通,实现动臂一个移动动作;移动动臂阀杆使进油口通 过通道二与另一个动臂联出油腔连通,实现动臂另一个移动动作; 移动动臂阀杆使进油口通过通道二与两个动臂联出油腔都连通, 实现动臂第三个动作;移动动臂阀杆使动臂阀杆处于中间位置, 进油口不与任何一个动臂联出油腔连通,从而使动臂恢复到原始 状态。
在上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中,所述的阀体内开有转斗联轴 孔和动臂联轴孔,上述的转斗阀杆位于转斗联轴孔内,上述的动 臂阀杆位于动臂联轴孔内,上述的通道一的中部与转斗联轴孔相 连通,上述的通道二的中部与动臂联轴孔相连通。进油口的油通 过转斗联轴孔可以进入到通道一内,通过转斗联轴孔后再通过动 臂联轴孔可以进入到通道二内。
在上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中,所述的换向结构一包括开设 在阀体内的两个转斗联高压油腔和设置在转斗阀杆上的两个堵头 一,所述的两个转斗联高压油腔通过通道一相连通,所述的转斗 联高压油腔与转斗联轴孔相连通,上述的堵头一能使一个转斗联 出油腔与一个转斗联高压油腔相连通或两个转斗联出油腔均不与 两个转斗联高压油腔相连通。两个堵头一防止进油口的油直接通过转斗联轴孔进入到两个转斗联高压油腔内,移动转斗阀杆后使进油口的油通过通道一流入到一个转斗联高压油腔或另一个转斗联高压油腔,再通过转斗联轴孔流入到其中的一个转斗联出油腔,使阀内的油路实现换向。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转斗联高压油腔设置在转斗阀杆上,而对应的将堵斗一改为设置在阀体上凸出的结构,同样能实现油路的换向。
在上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中,所述的阀体上开有两个转斗联通道和两个低压回油腔一,所述的转斗联通道与上述的动臂联轴孔连通,当轴向移动转斗阀杆时,转斗联通道一端能与进油口相连通,低压回油腔一能与上述的转斗联出油腔相连通。该设置使进油口的油能通过转斗联通道进入到动臂联轴孔内,实现油路的串联控制。
在上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中,所述的换向结构二包括开设在阀体内的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和设置在动臂阀杆上的堵头二和堵斗三,所述的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通过通道二相连通,所述的动臂联高压油腔与动臂联轴孔相连通,上述的堵头二和堵头三能使一个动臂联出油腔与一个动臂联高压油腔相连通、两个动臂联出油腔与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均相连通或两个动臂联出油腔均不与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相连通。
堵头二和堵头三防止流入到动臂联轴孔的油通过动臂联轴孔直接进入到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内,移动动臂阀杆后使油通过通道二流入到一个动臂联高压油腔或另一个动臂联高压油腔,再通过动臂联轴孔流入到其中的一个动臂联出油腔或两个动臂联出油腔,使阀内的油路实现换向。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动臂联高压油腔设置在动臂阀杆上,而对应的将堵头二和堵头三改为设置在阀体上凸出的结构,同样能实现油路的换向。
在上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中,所述的阀体上开有回油口、两个低压回油腔二和两个低压回油腔一,所述的低压回油腔二和低压回油腔一均与动臂联轴孔相连通,当轴向移动动臂阀杆时,低压回油腔二能与转斗联通道相连通,低压回油腔一能与上述的动臂联出油腔、动臂联高压油腔相连通和回油口相连通。该设置使进入到动臂联轴孔的油能直接通过低压回油腔二流入到回油口从而实现回油。
在上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中,所述的通道一与转斗联轴孔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位于通道一的中部且单向阀的接
触面与阀体之间通过线密封;所述的通道二与动臂联轴孔之间设有单向阀,所述的单向阀位于通道二的中部且单向阀的接触面与阀体之间通过线密封。设置单向阀可防止换向时压力油倒流,克服装载机工作过程中出现"点头"现象。
在上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中,所述的阀体上连接有过载补油阀,上述的转斗联出油腔和低压回油腔一与过载补油阀相连通。过载补油阀对两个转斗联出油腔在压力过高时起保护作用,而当油被吸空时起补油作用。
在上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中,所述的阀体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主安全阀,所述的主安全阀与进油口相连通。当进油口的压力超过主安全阀的调定压力时,主安全阀打开卸荷,对整个多路换向阀起安全保护作用。
在上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中,所述的两个转斗联通道、两个转斗联高压油腔、两个转斗联出油腔和两个低压回油腔一分别以进油口为中心沿转斗联轴孔向两侧延伸并一一对称设置,所述的两个低压回油腔二、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两个动臂联出油腔、两个低压回油腔一分别以进油口为中心沿动臂联轴孔向两侧延伸并一一对称设置。此设置简化了阀体的油路结构,方便阀体制造。
在上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中,所述的转斗阀杆和动臂阀杆均为实心杆。此结构的阀杆刚度好,能减少多路换向阀的内泄漏。
9在上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中,所述的通道一和通道二均呈U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阀体采用一体式的结构,縮小了阀的总成尺寸,其结构简凑;将阀体内的各油腔和通道设置成以进油口为中心的对称结构,縮短了油路进程,减少了换向时油路的油压,使阀内通流性更强,易于施工人员换向时操作和控制;通过改进阀体内油路结构,可把空心的阀杆改成实心的阀杆,这样减少了内泄漏,减轻操作力,同时降低了阀杆的加工难度,节约了成本。


图1是本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转斗阀杆处于中位时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转斗阀杆处于上转位时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转斗阀杆处于下转位时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动臂阀杆处于中位时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动臂阀杆处于提升位时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动臂阀杆处于下降位时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动臂阀杆处于浮动位时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转斗阀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整体式多路换向阀的动臂阀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11、进油口; 12、转斗联轴孔;12a、转斗
联通道;12b、转斗联高压油腔;12c、转斗联出油腔;12d、低压
回油腔一;12e、通道一;13、动臂联轴孔;13a、低压回油腔二; 13b、动臂联高压油腔;13c、动臂联出油腔;13d、通道二; 14、 回油口; 15、转斗联进油通道;16、动臂联进油通道;2、转斗阀 杆;21、堵头一;22、油槽一;23、油槽二; 3、动臂阀杆;31、 堵头二; 32、堵头三;33、节流槽一;34、节流槽二; 35;节流 槽三;36、节流槽四;37、节流槽五;38、节流槽六;4、主安全 阀;5、单向阀;6、过载补油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l、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 包括阀体1、设置在阀体1内的转斗阀杆2和动臂阀杆3,连接在 阀体1上的主安全阀4、过载补油阀6和两个单向阀5。
阀体1上开有进油口 11和回油口 14,并在阀体1内开有转 斗联进油通道15、转斗联轴孔12、动臂联进油通道16和动臂联 轴孔13。在转斗联轴孔12处以转斗联进油通道15为中心向左侧 依次开有转斗联通道12a、转斗联高压油腔12b、转斗联出油腔 12c、低压回油腔一 12d,向右侧依次开有转斗联通道12a、转斗 联高压油腔12b、转斗联出油腔12c、低压回油腔一 12d,且左侧 和右侧的转斗联通道12a、转斗联高压油腔12b、转斗联出油腔 12c、低压回油腔一 12d以转斗联进油通道15为中心一一对称设 置。转斗联进油通道15的一端与进油口 11连通,另一端与转斗 联轴孔12连通。在左侧的转斗联高压油腔12b与右侧的转斗联高 压油腔12b之间设有连通两个转斗联高压油腔12b且呈U型的通 道一 12e,通道一 12e的中部与转斗联进油通道15连通。在动臂联轴孔13处以动臂联进油通道16为中心向左侧依次开有低压回 油腔二 13a、动臂联高压油腔13b、动臂联出油腔13c、低压回油 腔一 12d,向右侧依次开有低压回油腔二 13a、动臂联高压油腔 13b、动臂联出油腔13c、低压回油腔一 12d,且左侧和右侧的低 压回油腔二 13a、动臂联高压油腔13b、动臂联出油腔13c、低压 回油腔一 12d以动臂联进油通道16为中心一一对称设置。动臂联 进油通道16的一端与两个转斗联通道12a相连通,另一端与回油 口 14相连通。在左侧的动臂联高压油腔13b与右侧的动臂膀联高 压油腔之间设有连通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13b且呈U型的通道二 13d,通道二 13d的中部与动臂联进油通道16相连通。
如图9所示,转斗阀杆2具有四处开档,该四处开档可用于 控制阀换向时油的流通,从左往右四处开档分别为油槽二 23、油 槽一 22、油槽一 22、油槽二 23,左侧的油槽二 23、油槽一 22 与右侧的油槽二 23和油槽一 22分别对称设置,在油槽一 22和油 槽二 23之间的这段阀杆为堵头一 21。
如图IO所示,动臂阀杆3具有六处开档,该六处开档可用于 控制阀换向时油的流通,从左往右六处开档分别为节流槽一 33、 节流槽二34、节流槽三35、节流槽四36、节流槽五37、节流槽 六38,在节流槽一 33和节流槽二 34之间的这段阀杆称为堵头二 31,在节流槽五37和节流槽六38之间的这段阀杆称为堵头三32。
如图1所示,主安全阀4通过螺纹连接在在进油口 11处,主 安全阀4一端与进油口 11相连通,另一端与左侧的低压回油腔一 12d相连,不管是铲斗、还是动臂动作,只要进油口ll的压力超 过主安全阀4的调定压力时,主安全阀4打开卸荷,对整个装载
机起安全保护作用。
如图2所示,连接在阀体1上的两个过载补油阀6,其中一
个与左侧转斗联出油腔12c和左侧的低压回油腔一 12d相连通, 另一个与右侧转斗联出油腔12c和右侧的低压回油腔一 12d相连通。两个过载补油阀6对两个转斗联出油腔12c在压力过高时起 保护作用,而当油被吸空时的补油作用,解决油缸中产生的困油 或负压现象。
转斗阀杆2位于转斗联轴孔12内,一端伸出阀体1与控制杆 连接,当操作控制杆时,带动转斗阀杆2在转斗联轴孔12内轴向 移动,通过转斗阀杆2上的堵头一 21和各油槽与阀体1上开设的 左、右侧的转斗联通道12a、转斗联高压油腔12b、转斗联出油腔 12c和低压回油腔一 12d的配合从而实现装载机的铲斗的翻转动 作。动臂阀杆3位于动臂联轴孔13内, 一端伸出阀体1与控制杆 连接,当操作控制杆时,带动动臂阀杆3在动臂联轴孔13内轴向 移动,通过动臂阀杆3上的堵头二 31、堵头三32和各节流槽与 阀体1上开设的左、右侧的低压回油腔二 13a、动臂联高压油腔 13b、动臂联出油腔13c、低压回油腔一 12d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 装载机的动臂动作。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当转斗阀杆2、动臂阀杆3都处于 中位时,泵的来油进入进油口 11,油经过转斗联进油通道15,分 别通过转斗阀杆2上的油槽一 22到达两个转斗联通道12a,再流 入动臂联进油通道16;油通过动臂阀杆3上的节流槽三35和节 流槽四36到达两个动臂联低压回油腔二 13a,由于动臂联低压回 油腔二 13a与回油口 14相通,所以当转斗阀杆2、动臂阀杆3都 处于中位时,进油口 11的油经过阀体1、转斗阀杆2、动臂阀杆 3的油道直接回到了回油箱。
如图3所示,当转斗阀杆2向右移动并处于上转位时,两个 转斗联通道12a均被关闭,此时进油口 11的油直接进入转斗联进 油通道15顶开单向阀5,油流入连通两个转斗联高压油腔12b的 通道一 12e内。因为右侧的转斗联高压油腔12b被转斗阀杆2右 侧的堵头一 21截断而没有与其它油路接通,所以油经通道一 12e 流入到左侧的转斗联高压油腔12b,并经过转斗阀杆2上的油槽二23到达左侧的转斗联出油腔12c,此时右侧的转斗联出油腔12c 通过转斗阀杆2上右侧的油槽二 23与右侧的低压回油腔一 12d 接通,这样就完成了装载机的铲斗上转动作。
如图4所示,当转斗阀杆2向左移动处于下转位时,两个转 斗联通道12a均被关闭,此时进油口 11的油直接进入转斗联进油 通道15顶开单向阀5,油流入连通两个转斗联高压油腔12b的通 道一 12e内。因为左侧的转斗联高压油腔12b被转斗阀杆2左侧 的堵头一 21截断而没有与其它油路接通,所以油经通道一 12e 流入到右侧的转斗联高压油腔12b,并经过转斗阀杆2上的油槽 二23到达右侧的转斗联出油腔12c,此时左侧的转斗联出油腔12c 通过转斗阀杆2上左侧的油槽二 23与左侧的低压回油腔一 12d 接通,这样就完成了装载机的铲斗下转动作。
当转斗阀杆2处于中位,而动臂阀杆3向右移动处于提升位 时,如图6所示,油经过转斗联进油通道15,分别通过转斗阀杆 2上的两个油槽一 22到达两个转斗联通道12a,再流入动臂联进 油通道16内。此时两个低压回油腔二 13a被关闭,油直接顶开与 通道二 13d连通的单向阀5流入到通道二 13d内。因为与通道二 13d连通的右侧的动臂联高压油腔13b没有与其它油路接通,所 以油经过通道二 13d流入到左侧的动臂联高压油腔13b,并经过 动臂阀杆3上的节流槽一 33到达左侧的动臂联出油腔13c,此时 右侧的动臂联出油腔13c通过动臂阀杆3上的节流槽六38与右侧 的低压回油腔一 12d接通,这样就完成了装载机的动臂提升动作。
当转斗阀杆2处于中位,而动臂阀杆3向左移动处于提升位 时,如图7所示,油经过转斗联进油通道15,分别通过转斗阀杆 2上的两个油槽一 22到达两个转斗联通道12a,再流入动臂联进 油通道16内。此时两个低压回油腔二 13a被关闭,油直接顶开与 通道二 13d连通的单向阀5流入到通道二 13d内。因为与通道二 13d连通的左侧的动臂联高压油腔13b没有与其它油路接通,所以油经过通道二 13d流入到右侧的动臂联高压油腔13b,并经过 动臂阀杆3上的节流槽六38到达右侧的动臂联出油腔13c,此时 左侧的动臂联出油腔13c通过动臂阀杆3上的节流槽一33与左侧 的低压回油腔一 12d接通,这样就完成了装载机的动臂下降动作。
如图8所示,当动臂阀杆3在如图7所示下降位的基础上再 向左移动处于浮动位时,这时动臂联进油通道16通过动臂阀杆3 上的节流槽四36与左侧的低压回油腔二 13a连通,通过节流槽五 37与右侧的低压回油腔二 13a连通,因为两个低压回油腔二 13a 均与回油口 14相连通,所以此时进油口 ll进来的油通过转斗联 通道12a进入到动臂联进油通道16并经过低压回油腔二 13a再进 入到回油口 14回到回油箱。与此同时,左侧的动臂联出油腔13c 通过节流槽一 33与左侧的低压回油腔一 12d相连通;右侧的动臂 联出油腔13c通过节流槽六38与右侧的动臂联高压油腔13b相连 通,又因为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13b通过通道二 13d相连通,且 左侧的动臂联出油腔13c通过节流槽二34与左侧的动臂联高压油 腔13b连通,而两个低压回油腔一 12d均与回油口 14相连通,所 以两个动臂联出油腔13c都与回油口 14相连通,形成了进油口 11、两个动臂联出油腔13c、回油口 14都相连通的浮动状态,满 足装载机铲斗贴地的作业工况要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 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 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 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阀体1、进油口ll、转斗联轴孔12、 转斗联通道12a、转斗联高压油腔12b、转斗联出油腔12c、低压 回油腔一 12d、通道一 12e、动臂联轴孔13、低压回油腔二13a、 动臂联高压油腔13b、动臂联出油腔13c、通道二 13d、回油口 14、转斗联进油通道15、动臂联进油通道16、转斗阀杆2、堵头一 21、 油槽一 22、油槽二23、动臂阀杆3、堵头二31、堵头三32、节 流槽一33、节流槽二34、节流槽三35、节流槽四36、节流槽五 37、节流槽六38、主安全阀4、单向阀5、过载补油阀6等术语, 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
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 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1权利要求1、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包括阀体(1)、设置在阀体(1)内的转斗阀杆(2)和动臂阀杆(3),转斗阀杆(2)和动臂阀杆(3)与阀体(1)滑动连接且一端分别穿出阀体(1),在阀体(1)上开设有进油口(11)、两个转斗联出油腔(12c)和两个动臂联出油腔(13c),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转斗联出油腔(12c)之间设有与两个转斗联出油腔(12c)相连通的通道一(12e),所述的通道一(12e)的中部与上述的进油口(11)相连通,在转斗阀杆(2)和阀体(1)之间设有当轴向移动转斗阀杆(2)时只让一个转斗联出油腔(12c)与进油口(11)相连通或两个转斗联出油腔(12c)均不与进油口(11)相连通的换向结构一;所述的两个动臂联出油腔(13c)之间设有与两个动臂联出油腔(13c)相连通的通道二(13d),所述的通道二(13d)的中部与上述的进油口(11)相连通,在动臂阀杆(3)和阀体(1)之间设有当轴向移动动臂阀杆(3)时只让一个动臂联出油腔(13c)与进油口(11)相连通、两个动臂联出油腔(13c)均与进油口(11)相连通或两个动臂联出油腔(13c)均不与进油口(11)相连通的换向结构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阀体(1)内开有转斗联轴孔(12)和动臂联轴孔(13), 上述的转斗阀杆(2)位于转斗联轴孔(12)内,上述的动臂阀杆(3)位于动臂联轴孔(13)内,上述的通道一 (12e)的中部与 转斗联轴孔(12)相连通,上述的通道二 (13d)的中部与动臂联 轴孔(13)相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换向结构一包括开设在阀体(1)内的两个转斗联高压油腔(12b)和设置在转斗阀杆(2)上的两个堵头一 (21),所述的两 个转斗联高压油腔(12b)通过通道一 (12e)相连通,所述的转 斗联高压油腔(12b)与转斗联轴孔(12)相连通,上述的堵头一(21)能使一个转斗联出油腔(12c)与一个转斗联高压油腔(12b)相连通或两个转斗联出油腔(12c)均不与两个转斗联高压油腔 (12b)相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阀体(1)上开有两个转斗联通道(12a)和两个低压 回油腔一 U2d),所述的转斗联通道(12a)与上述的动臂联轴孔(13)连通,当轴向移动转斗阀杆(2)时,转斗联通道(12a) 一端能与进油口 (11)相连通,低压回油腔一U2d)能与上述的 转斗联出油腔(12c)相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换向结构二包括开设在阀体(1)内的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13b)和设置在动臂阀杆(3)上的堵头二 (31)和堵斗三,所 述的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13b)通过通道二 (13d)相连通,所 述的动臂联高压油腔(13b)与动臂联轴孔(13)相连通,上述的 堵头二 (31)和堵头三(32)能使一个动臂联出油腔(13c)与一 个动臂联高压油腔(13b)相连通、两个动臂联出油腔(13c)与 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13b)均相连通或两个动臂联出油腔(13c) 均不与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13b)相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阀体(1)上开有回油口 (14)、两个低压回油腔二 (13a) 和两个低压回油腔一 U2d),所述的低压回油腔二 (13a)和低压 回油腔一 (12d)均与动臂联轴孔(13)相连通,当轴向滑动动臂 阀杆(3)时,低压回油腔二 (13a)能与转斗联通道(12a)相连 通,低压回油腔一 (12d)能与上述的动臂联出油腔(13c)、动臂 联高压油腔(13b)和回油口 (14)相连通。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通道一 (12e)与转斗联轴孔(12)之间设有单向 阀(5),所述的单向阀(5)位于通道一 (12e)的中部且单向阀(5)的接触面与阀体(1)之间通过线密封;所述的通道二 (13d)与动臂联轴孔(13)之间设有单向阀(5),所述的单向阀(5)位 于通道二 (13d)的中部且单向阀(5)的接触面与阀体(1)之间 通过线密封。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阀体(1)上连接有过载补油阀(6),上述的转斗联出油腔(12c)和低压回油腔一 (12d)与过载补油阀(6)相连通。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6所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 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1)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主安全阀(4), 所述的主安全阀(4)与进油口 (11)相连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式多路换向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两个转斗联通道(12a)、两个转斗联高压油腔(12b)、两 个转斗联出油腔(12c)和两个低压回油腔一 U2d)分别以进油 口 (11)为中心沿转斗联轴孔(12)向两侧延伸并一一对称设置, 所述的两个低压回油腔二 (13a)、两个动臂联高压油腔(13b)、 两个动臂联出油腔(13c)、两个低压回油腔一 (12d)分别以进油 口 (11)为中心沿动臂联轴孔(13)向两侧延伸并一一对称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体式多路换向阀,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多路换向阀内部油压差大、换向时施工难的问题。本整体式多路换向阀,包括阀体、转斗阀杆和动臂阀杆,转斗阀杆和动臂阀杆与阀体滑动连接,在阀体上开有进油口、两个转斗联出油腔和两个动臂联出油腔,两个转斗联出油腔之间通过通道一相连通,通道一的中部与进油口相连通,两个动臂联出油腔之间通过通道二相连能,通道二的中部与进油口相连通,当转斗阀杆和动臂阀杆在阀内移动时能控制阀体内部油路的换向。本多路换向阀内的各油腔和通道设置成的对称结构,缩短了油路进程,减少了换向时油路的油压,阀内通流性更强,易于施工人员换向操作。
文档编号F15B13/02GK201284766SQ200820163829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日
发明者郑华利, 郑志驶 申请人:台州江州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