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556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缸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气缸改良结构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压控制机构,尤指一种气缸改良结构。
技术背景[0002]常用的气压控制机构气缸有柱状气缸、扇形气缸,其均系利用压力或扭力迫使 该转子转动,进而使该气缸得以控制该转子进行往复运动,进而带动该阀体开启或关 闭。而单动气缸则用于常态关闭的阀体,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0003]但是,常用的单动气缸如果是用弹簧作为回复动力,则弹簧必须先预设一定压 力装入,才能在弹簧回弹极限时仍有压力压住转子,而该气压要施力到可以压缩弹簧, 也必须施加大压力,所以供气需高气压,而该弹簧突然释压会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力,推 动转子撞击限位螺丝及气缸,因此气缸结构强度余姚较为坚固,且弹簧需考虑线径、螺 旋角、材质、热处理方式、可靠度与耐用度的提升,所以设计困难亦不好装设。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改良结构,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点,以 简单的结构达到节省成本,防泄漏效果更佳的使用效果[0005]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提供一种气缸改良结构,其特点在于,包含有[0006]一第一半气缸;[0007]—与该第一半气缸一同一模具分别成型的第二半气缸,该第一半气缸与该第二 半气缸对合固接组成一完整的气缸;该第一、二半气缸内部设有一气室与一转子室,而 气室与转子室内设有一隔板,该隔板角度在转子室侧为一百一十度至一百三十度间,而 转子室具有用以减小容积的凸弧部;一转子,具有用以产生有效作动面积的一片叶,该 转子设于该转子室内;该第一、二半气缸的接合端面上,设有用以将设在第一、二半气 缸周侧的第一、二进气孔与转子室左、右侧壁导通的第一、二管道凹沟;该转子周面及 一转子轴两端与靠近隔板的转子轴侧面,均设有用以供隔绝防漏的O形环组设的一个或 一个以上凹沟;以及,[0008]一安全复归控制结构,包含有一空气源,其分别接至一止逆阀及一气动阀的一 第一控制侧,该止逆阀接至气缸的气室,该高压蓄压气室接至该气动阀的进气端,该气 动阀的一第二控制侧则设有弹簧,该气动阀的一第一输出端以一第一管道接至气缸的第 二进气孔,经第二管道凹沟导通至该驱动的转子室右侧壁,该气动阀的一第二输出端以 一第二管路接至气缸的第一进气孔,经第一管道凹沟导通至该安全复归的转子室左侧 壁。[0009]其中,该第一、二半气缸的外周分别穿锁一调整用的螺丝,该螺丝穿入至该转 子室,该螺丝具有用以挡止该转子以调整控制转子摆转角度的前端。[0010]其中,该转子周面组设的该O形环外缘上各朝两侧自由端方向凸伸一弹性挡 缘,并以线接触的方式抵靠于气缸壳体内面。[0011]其中,该气室与转子室的容积比为三比一。[0012]一种气缸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还有[0013]一第一半气缸;[0014]一与该第一半气缸以同一模具分别成型的第二半气缸,该第一半气缸与该第二 半气缸对合固接组成一完整的气缸;该第一、二半气缸内部设有气室与转子室,而气室 与转子室设有隔板,隔板角度在转子室侧为一百一十度至一百三十度间,而转子室具有 用以减小容积的凸弧度;一转子,具有用以产生有效作动面积的一片叶,该转子设于该 转子室内;该第一、二进气孔的接合端面上,设有用以将第一、二半气缸周侧的第一、 二进气孔与转子室左、右侧壁导通的第一、二管道凹沟;该转子周面及一转子轴两端, 与靠近隔板的转子轴侧面,均设有用以供隔绝泄漏的O形环组设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凹 沟;以及,[0015]一双动式控制结构,包含有一空气源,其接至一电磁阀的进气端,该电磁阀具 有可通过电磁阀件控制动作的控制侧,该电磁阀的一第一输出端以一第一管路接至气缸 的第二进气孔,经第二管道凹沟导通至该驱动的转子室右侧,该电磁阀的一第二输出端 以一第二管路接至气缸的第一进气孔,经第一管道凹沟导通至该驱动的转子室左侧。[0016]其中,该第一、二半气缸的外周分别穿锁一调整用的螺丝,该螺丝穿入至该转 子室,该螺丝具有用以挡止该转子以调整控制转子摆转角度的前端。[0017]其中,该转子周面组设的该O形环外缘上各朝两侧自由端方向凸伸一弹性挡 缘,并以线接触的方式抵靠于气缸壳体内面。[0018]其中,该气室与转子室的容积比为三比一。[0019]通过控制供气方向以驱动该转子往预定方向转动,或者利用气室内部高压气体 压力,强迫该转子安全复归至定位。[0020]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气缸以二个半气缸分别以同一模具制成, 所以节省成本,而其气缸内设有气室及转子室,以其安全复归控制结构控制该气室的高 压气体供应作为转子回复动力,而该转子设有较大面积的有效作动面积,并使一转子的 有效作动面积集中与转子的一叶片,且转子设有具弹性挡缘的O形环,该弹性挡缘与气 缸内面呈线接触,使其防泄漏效果更佳。


[0021]图1本实用新型其--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0022]图2本实用新型其--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0023]图3本实用新型其--实施例的剖示图。[0024]图4本实用新型安全复归式的空气源供气动作示意图。[0025]图4--1 本实用新型安全复归式的安全复归动作示意图。[0026]图5本实用新型转子的局部剖示图。[0027]图6本实用新型双动式气缸的电磁阀动作示意图。[0028]图6--1 本实用新型双动式气缸的电磁阀件未动作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9]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气缸改良结构,包括[0030]一第一半气缸10 [0031]一第二半气缸20,该第一半气缸10与第二半气缸20以同一模具分别成型,该 第一半气缸10与该第二半气缸20对合固接后,得以组成一完整的气缸,该第一、二半气 缸10、20内部设有气室30与转子室40,该气室30与转子室40的容积比约为三比一, 而气室30与转子室40间设有隔板50,隔板50在转子室40侧形成的角度为一百一"h度 至一百三十度之间,而转子室40以凸弧部11、21减小容积,使气室30与转子室40的容 积比仍可维持约三比一,并使一转子60的有效作动面积提升,并使一转子60的有效作动 面积集中于转子60的一叶片,该转子60设于该转子室40内,该第一、二半气缸10、20 的接合端面12、22上,设有一第一、二管道凹沟13、23导通第一、二半气缸10、20周 侧一第一、二进气孔14、M及转子室40左、右侧壁41、42,该转子60周面、一转子轴 61两端与靠近隔板50的转子轴61侧面,均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凹沟62以供隔绝泄漏 的一 O形环70组设;[0032]一安全复归(fail-safe)控制结构80,包含有一空气源81分别接至一止逆阀82及 一气动阀83的一第一控制侧831,该止逆阀82接至气缸的气室30入口孔31进入端311, 再由输出端312进入气室30,再由气室30出气孔32的进入端321进入,由输出端322输 出接至该气动阀83的进气端832,该气动阀83的一第二控制侧833则设有弹簧834,该 气动阀83的一第一输出端835以一第一管路84接至气缸的第二进气孔M,该气动阀83 的一第二输出端836以一第二管路85接至气缸的第一进气孔14。[0033]该空气源81有供气(可参阅图4所示)则高压气体通过止逆阀82蓄压至该气室 30,且同时高压气体到达气动阀83之第一控制侧831,而得以推动该气动阀83往第二控 制侧833移动,进而导通进气端832、第一输出端835,而使气室30蓄压之高压气体经出 气孔32、进气端832、第一输出端835、第二进气对、第二管道凹沟2 3而进入至转子室 40,进而推动转子60旋转,转子60另侧的气体则由第一管道凹沟13、第二管路85、第 二输出端836而排放至大气。[0034]该空气源81没有供气(可参阅图4-1所示)则气动阀83的第一控制阀831没有 压力,该弹簧834乃得以回弹,驱动气动阀83往第一控制侧831移动,透过切换动作改 变进气位置,使进气端832对齐第二输出端836,该蓄压之气室30供气经出气孔32、进 气端832、第二输出端836、第二管路85、第一进气孔14、第一管道凹沟13而进入至转 子室40,该蓄压之高压气体乃推动转子60安全复归。[0035]所述该第一、二半气缸10、20的外周分别穿锁调整一螺丝15、25,该螺丝15、 25穿入至转子室40,该螺丝15、25前端挡止该转子60,以调整控制转子摆转角度。[0036]所述该转子60周面组设的该O形环70,该O形环70的外缘上各朝两侧自由端 方向凸伸一弹性挡缘71、72,并以线接触的方式抵靠于气缸壳体内面。[0037]所述该气室30的蓄气压力会衰减,所以必须维持该气室30与该转子室40的容 积比约为三比一,才有足够的蓄气压力推动该转子60。[0038]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另一实施方式,如图6及图6-1,包括[0039]上述气缸可组设一双动式控制结构90,包含有一空气源91接至一电磁阀92的进气端921,该电磁阀92的控制侧得为电磁阀件控制动作,该电磁阀92的一第一输出端 922以一第一管道93接至气缸之第二进气孔对,该电磁阀92的一第二输出端923以一第 二管路94接至气缸的第一进气孔14。[0040]该空气源91有供气(可参阅图6所示),且该电磁阀件作动,而得以推动电磁 阀92往右侧移动,进而导通进气端921、第一输出端922、而使空气源91的高压气体经 由进气端921、第一输出端922、第一管路93、第二进气孔对、第二管道凹沟23而进入 至转子室40,进而推动转子60旋转,转子60另侧的气体由第一管道凹沟13、第二管道 94、第二输出端923而排放至大气。[0041]该空气源91持续供气(可参阅图6-1所示)则电磁阀92的电磁阀件未作动,该 弹簧得以回弹,驱动电磁阀92往左侧移动,透过切换动作改变进气位置,使进气端921 对齐第二输出端923,该空气源91的高压气体经进气端921、第二输出端923、第二管路 94、第一进气孔14、第一管道凹沟13而进入至转子室40,该之高压气体推动转子60转 动。
权利要求1.一种气缸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半气缸;一与该第一半气缸以同一模具分别成型的第二半气缸,该第一半气缸与该第二半气 缸对合固接组成一完整的气缸;该第一、二半气缸内部设有一气室与一转子室,而气室 与转子室间设有一隔板,该隔板角度在转子室侧为一百一十度至一百三十度间,而转子 室具有用以减小容积的凸弧部;一转子,具有用以生产有效作动面积的一叶片,该转子 设于该转子室内;该第一、二半气缸的接合端面上,设有用以将设在第一、二半气缸周 侧的第一、二进气孔与转子室左、右侧壁导通的第一、二管道凹沟;该转子周面及一转 子轴两端与靠近隔板的转子轴侧面,均设有用以供隔绝泄漏的O形环组设的一个或一个 以上凹沟;以及,一安全复归控制结构,包含有一空气源,其分别接至一止逆阀及一气动阀的一第一 控制侧,该止逆阀接至气缸的气室,该高压蓄压的气室接至气动阀的进气端,该气动阀 的一第二控制侧则设有弹簧,该气动阀的一第一输出端以一第一管路接至气缸的第二进 气孔,经第二管路凹沟连接转子室驱动的右侧壁,该气动阀的一第二输出端以一第二管 路接至气缸的第一进气孔,经第一管道凹沟连接转子室安全复归的左侧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半气缸的外周分别穿 锁一调整用的螺丝,该螺丝穿入至该转子室,该螺丝具有用以挡止该转子以调整控制转 子摆转角度的前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周面组设的该O形环外缘 上朝两侧自由端方向各凸伸一弹性挡缘,并以线接触的方式抵靠于气缸壳体内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气室与转子室的容积比为三比ο
5.—种气缸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半气缸;一与该第一半气缸以同一模具分别成型的第二半气缸,该第一半气缸与该第二半气 缸对合固接组成一完整的气缸;该第一、二半气缸内部设有气室与转子室,而气室与转 子室间设有隔板,隔板角度在转子室侧为一百一十度与一百三十度间,而转子室具有用 以减小容器的凸弧部;一转子,具有用以产生有效作动面积的一叶片,该转子设于该转 子室内;该第一、二半气缸的接合端面上,设有用以将第一、二半气缸周侧的第一、二 进气孔与转子室左、右侧壁导通的第一、二管道凹沟该转子周面及一转子轴两端,与 靠近隔板的转子轴侧面,均设有用以供隔绝泄漏的O形环组设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凹沟; 以及,一双动式控制结构,包含有一空气源,其接至一电磁阀的进气端,该电磁阀具有可 通行电磁阀件控制动作的控制侧,该电磁阀的一第一输出端以一第一管路接至气缸的第 二进气孔,经第二管道凹沟连接转子室驱动的右侧壁,该电磁阀的一第一输出端以一第 二管路接至气缸的第一进气孔,经第一管道凹沟连接转子室驱动的左侧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缸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半气缸的外周分别穿 锁一调整用的螺丝,该螺丝穿入至该转子室,该螺丝具有用以挡止该转子以调整控制转 子摆转角度的前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缸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周面组设的该O形环外缘 上朝两侧自由端方向各凸伸一弹性挡缘,并以线接触的方式抵靠于气缸壳体内面。
专利摘要一种气缸改良结构,包含有二个半气缸以用一模具分别制成,二个半气缸对合固接成一气缸,该气缸内以隔板区隔一气室及一转子室,该转子室内装设一转子,该转子周边设一O形环,该O形环上凸设弹性挡缘与气缸内面形成线接触,二个半气缸的气室与转子室容积比约为三比一,而该二个半气缸的接合端面设有管道凹沟导通进气孔与气室左、右侧壁;一安全复归(fail-safe)或双动式控制结构,其控制供气方向以驱动该转子往预定方向转动,或者利用气室内部的压缩气体,强迫该转子复归至定位。据此,达到节省成本,且防泄漏效果更佳。
文档编号F15B15/12GK201810759SQ20102025973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刘春香, 李桂花, 王嘉铭, 田宝林 申请人:济南高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