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充气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9744阅读:8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充气空压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压机,尤其是指一种由马达带动活塞在压缩气缸内作往复运动以产生加压气体给予轮胎充气的空压机。



背景技术:

空压机,尤其是由马达带动活塞在压缩气缸内作往复运动以产生加压气体的空压机,其主要包括基座、马达、压缩气缸及活塞,压缩气缸结合在基座上,马达带动活塞在压缩气缸内作往复运动以完成气体的吸入、压缩及加压气体的排出。

传统空压机中,其加压气体经过打气管输出,给予轮胎打气。对于轮胎的实际打气情况,一般是由打气者凭借经验或通过简单气压计来判定轮胎打气是否合适,如果打气过量,再通过手动放气,如此反复操作,整个轮胎打气工作相对繁琐,需要人力在一边全程看护,费时费工,打气准确性也不足,因而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轮胎充气空压机,可依据车子型号或轮胎型号,给予轮胎按所需求的气压值充填气压,充气准确、轻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轮胎充气空压机,包括有外壳,外壳内部设置有由马达带动活塞在压缩气缸内作往复运动以产生加压气体的空压机组及微处理器MCU,微处理器MCU控制空压机组工作,微处理器MCU建立车子型号或轮胎型号所对应轮胎压力规格数据库,以及还包括有:

压力侦测器,该压力侦测器设置在所述空压机组的输出总成上,压力侦测器侦测被充气轮胎的气压,提供信号给微处理器MCU;

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设置在外壳表面上并连接微处理器MCU,显示面板可对应设置输入车子型号或轮胎型号,微处理器MCU根据车子型号或轮胎型号自动调取内部数据库,并发出信号给控制端,驱动空压机组按轮胎对应需求的气压值充填气压。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蓝牙模块,该蓝牙模块与微处理器MCU的通讯端连接,蓝牙模块提供蓝牙接口与移动设备进行通讯。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结合现有智能控制技术,提供一种轮胎充气空压机,可依据车子型号或轮胎型号,给予轮胎按所需求的气压值充填气压,充气准确、轻松。该结构可避免对轮胎气压需求值了解不足的用户更好地保护爱车,避免轮胎压力过大或过小产生的交通事故等,结构简单,使用简便、安全。

本实用新型再一优点是可通过显示面板对应设置输入车子型号或轮胎型号,按轮胎对应需求的气压值充填气压;还可通过蓝牙模块与移动设备进行通讯,达到手持移动设备进行操作充气,符合现代生活模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轮胎充气空压机,包括有外壳1,外壳1上设有电源开关11,以便通断电源,外壳1还引出导线12,导线12配有点烟器插头13,方便与车上的点烟器插座插接,获取电源。外壳1内部设置有由马达带动活塞在压缩气缸内作往复运动以产生加压气体的空压机组2及微处理器MCU 3,微处理器MCU 3控制空压机组2工作,空压机组2包括有基座、马达、压缩气缸、活塞、输出总成等,其中输出总成的输气管21外端头可结合不同形式的充气嘴211。微处理器MCU 3建立车子型号或轮胎型号所对应轮胎压力规格数据库。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压力侦测器4及显示面板5,该压力侦测器4设置在所述空压机组2的输出总成上,压力侦测器2侦测被充气轮胎的气压,提供信号给微处理器MCU 3,微处理器MCU 3随即分析处理获得被充气轮胎的气压值与数据库内相应车子型号或轮胎型号所对应轮胎压力规格的差值(该技术为现有智能控制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以便空压机组2按轮胎对应需求的气压值充填气压。该显示面板5设置在外壳1表面上并连接微处理器MCU 3,显示面板5可对应设置输入车子型号或轮胎型号,由此,微处理器MCU 3根据车子型号或轮胎型号自动调取内部数据库,并发出信号给控制端,驱动空压机组2按轮胎对应需求的气压值充填气压。

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1内还设置有蓝牙模块6,该蓝牙模块6与微处理器MCU 3的通讯端连接,蓝牙模块6提供蓝牙接口与移动设备7进行通讯。达到手持移动设备7也可进行操作充气,符合现代生活模式。蓝牙模块6由德国Dialog公司的 DA14580芯片及其外围电路构成,其性能优异,抗干扰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结合现有智能控制技术,提供一种轮胎充气空压机,可依据车子型号或轮胎型号,给予轮胎按所需求的气压值充填气压,充气准确、轻松。该结构可避免对轮胎气压需求值了解不足的用户更好地保护爱车,避免轮胎压力过大或过小产生的交通事故等,结构简单,使用简便、安全。

当然,以上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应被限制于与以上的描述和附图完全相同的结构和操作,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还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许多等效改进和变化,但这些改进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