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清洗机柱塞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9677阅读:1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压清洗机柱塞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洗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压清洗机柱塞泵。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清洗机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是水压作用于泵体进水管内的推杆,推杆作用于安装于一侧的微动开关,将微动开关触通使电机转动,带动柱塞运动实现高压清洗机的工作。由于微动开关的触动部为一柱状,则需要精确地控制推杆的端部与触动部之间的位置关系。若,稍微偏离,则无法触动微动开关,导致电机无法工作,最终使清洗机无法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推杆与微动开关上的触动部之间的安装位置要求,降低安装难度,提高电机启动灵敏度的高压清洗机柱塞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压清洗机柱塞泵,包括有泵头及电机,所述泵头的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的壳体上设置一触发板,触发板与微动开关上的触发头接触连接,进水管内的推杆在水压的作用下伸出进水管作用于触发板上将微动开关触通,驱动电机工作。

在上述的一种高压清洗机泵头中,所述微动开关设置有壳体内,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插口,该插口连接在进水管的一端。

在上述的一种高压清洗机泵头中,所述插口套装在进水管的一端,在插口与进水管上相应位置设置有插孔,U形插件插接在插孔内连接插口与进水管。

在上述的一种高压清洗机泵头中,所述泵头包括有与壳体一,在壳体一上连接有壳体二,壳体二与壳体三连接,在壳体一内设置有与电机转轴连接的的斜盘组件,在壳体二、壳体三内设置有柱塞孔,柱塞组件的一端与斜盘组件接触连接、另一端伸入柱塞孔内,在壳体三上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进水管与出水管连通,在壳体三上还设置有分别与柱塞孔连接的进水单向阀与出水单向阀。

在上述的一种高压清洗机泵头中,所述壳体一与电机端盖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高压清洗机泵头中,所述壳体三上设置有泄压孔,该泄压孔连通出水管。

在上述的一种高压清洗机泵头中,所述柱塞组件设置有三个,沿斜盘组件周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在微动开关的触动部上连接一平板,推杆只需作用在平板上即可触通微动开关,降低了推杆与微动开关上的触动部之间的安装位置要求,降低安装难度,提高电机启动灵敏度,维修、更换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泵体设置有三节,相比于现有技术设置的两节的结构,更加利于维修,拆装方便;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泄压孔,安全可靠,杜绝在停枪后,泵体内的压力无法释放造成爆炸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6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壳体三隐藏后推杆与微动开关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壳体三隐藏后推杆与微动开关连接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8:

一种高压清洗机柱塞泵,包括有泵头及电机1,所述泵头的进水管2的一侧设置有微动开关3,微动开关3的壳体上设置一触发板4,触发板4与微动开关3上的触发头5接触连接,进水管2内的推杆6在水压的作用下伸出进水管2作用于触发板4上将微动开关3触通,驱动电机1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微动开关3设置有壳体7内,壳体7的一端设置有插口8,该插口8连接在进水管2的一端。

具体地,所述插口8套装在进水管2的一端,在插口8与进水管2上相应位置设置有插孔,U形插件9插接在插孔内连接插口8与进水管2。U形插件9连接快速方便,便于维修与更换微动开关3。

本实用新型的泵头包括有与壳体一10,在壳体一10上连接有壳体二11,壳体二11与壳体三12连接,在壳体一10内设置有与电机转轴连接的的斜盘组件13,在壳体二11、壳体三12内设置有柱塞孔,柱塞组件14的一端与斜盘组件13接触连接、另一端伸入柱塞孔内,在壳体三12上设置有进水管2、出水管18,进水管2与出水管18连通,在壳体三12上还设置有分别与柱塞孔连接的进水单向阀15与出水单向阀16。

本实用新型的柱塞组件设14置有三个,沿斜盘组件13周向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一10与电机端盖为一体式结构。

为了保证高压清洗机柱塞泵的安全,所述壳体三12上设置有泄压孔17,该泄压孔17连通出水管17。在停枪后,泵头内的压力从泄压孔17泄出,防止因压力过大而导致泵头爆炸,引起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开枪时,水进入进水管2,在水压的作用下,推杆6向外伸出,作用在微动开关3的触发板4上,触发板4上作用与微动开关3的触发头将微动开关3触通,驱动电机1工作。电机1转动,斜盘组件13随之转动带动柱塞组件14动作实现从出水管18上向外泵出高压水。

停枪后,通过泄压孔17泄压。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