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泵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793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风力泵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机械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风力泵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210074527.X公开了一种风力抽水泵,由铁塔或桅杆顶端风轮在风力作用旋转,通过转动轴带动一对互相垂直并且啮合的圆柱齿轮旋转,齿轮再带动套管钢丝簧中钢丝簧的旋转,根据铁塔或桅杆的高度套管钢丝簧设置多节数,最终将风力引导到地面,驱动抽水水泵的螺旋桨旋转,实现水泵抽水灌溉农田的效果,是一种农民朋友灌溉农田的节能环保新型设备。但是这种风力抽水泵依靠齿轮啮合以及套管钢丝簧来传递传力,加工和装配精度较高,生产成本也较高;且在风力较弱时,其效率极差,无法正常泵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通过链轮来传递动力,安装精度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低,而且采用活塞式水泵,即使在风力较弱时,也能够缓慢的泵水,可靠性较高,还带有贮水桶,以供用水高峰期使用的风力泵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一种风力泵水装置,包括一立杆、一连接板和一风叶组件,所述的风力泵水装置还包括两个链轮、两个连接杆、一活塞式水泵、一进水管和一出水管;

所述的连接板与所述的立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风叶组件包括一转轴,所述的转轴与所述的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的链轮与所述的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的链轮与所述的转轴通过传动链条连接,所述的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的链轮的边缘转动连接,所述的活塞式水泵包括一柱塞,所述的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的柱塞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活塞式水泵的下端设置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与一进水管相连接,所述的出水口与一出水管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一风向定位页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风力泵水装置还包括一贮水桶,所述的出水管与所述的贮水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风力泵水装置的优点是:通过链轮来传递动力,安装精度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低,而且采用活塞式水泵,即使在风力较弱时,也能够缓慢的泵水,可靠性较高,还带有贮水桶,以供用水高峰期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力泵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1、立杆;

2、连接板;21、风向定位页片;

3、风叶组件;31、转轴;

4、链轮;

5、连接杆;

6、活塞式水泵;61、柱塞;

7、进水管;

8、出水管;

9、贮水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的风力泵水装置的优点是:通过链轮来传递动力,安装精度相对较低,生产成本较低,而且采用活塞式水泵,即使在风力较弱时,也能够缓慢的泵水,可靠性较高,还带有贮水桶,以供用水高峰期使用。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风力泵水装置,包括一立杆1、一连接板2和一风叶组件3,该风力泵水装置还包括两个链轮4、两个连接杆5、一活塞式水泵6、一进水管7和一出水管8;

该连接板2与该立杆1的上端转动连接,该风叶组件3包括一转轴31,该转轴31与该连接板2转动连接,该链轮4与该连接板2转动连接,该链轮4与该转轴31通过传动链条连接,该连接杆5的上端与该链轮4的边缘转动连接,该活塞式水泵6包括一柱塞61,该连接杆5的下端与该柱塞61的上端转动连接;该活塞式水泵6的下端设置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该进水口与一进水管7相连接,该出水口与一出水管8相连接。使用时,该进水管7可以连接机井、漂流或者湖泊等水源。通过该传动链条传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加工成本,采用活塞式水泵6可以在风力较弱、该风叶组件3的转速较慢时,也能正常的泵水,可靠性较高。

该连接板2上设置有一风向定位页片21。可以使该风味组件3始终正对风向。

该风力泵水装置还包括一贮水桶9,该出水管8与该贮水桶9相连接。用水有高峰期和低谷期,而当风力较弱时,该活塞式水泵6的泵水速度也较慢,设置该贮水桶9以后,可以使该风力泵水装置持续向该贮水桶9内泵水,以供用水高峰期时使用。

以上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