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7318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油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抽油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抽油泵。



背景技术:

抽油泵是由抽油机带动把井内原油抽到地面的常用井下装置。普通抽油泵主要由泵筒、吸入阀、活塞、排除阀四大部分组成。按照抽油泵在井下的固定方式,可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

目前,市场上的公开号为CN10573633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抽油泵,包括长柱塞、上泵筒、下泵筒、下柱塞、进油阀及出油阀,下柱塞位于长柱塞下方,出油阀位于长柱塞底部,出油阀上方设有出油孔,进油阀位于下柱塞底部,进油阀上方设有进出油孔;所述的长柱塞的直径大于下柱塞的直径。

现有的抽油泵与上述方案类似,抽油泵的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和图2,其中活塞27为中空结构,上冲程(图1)抽油杆24带着活塞27向上运动,活塞27上的游动阀25受阀球自重和管内压力作用关闭。泵内(活塞27下方)容积增大压力降低,固定阀29在环形空间液柱压力(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差的作用下被打开,原油进泵,达到抽液效果。下冲程(图2)抽油杆24带着活塞27向下运动,此时固定阀29关闭,活塞27挤压泵中液体使泵内压力升高到高于活塞27上方压力时,游动阀25被顶开,泵中液体排到活塞27上方的油管26中,在井口挤出部分体积的液体。

随着上冲程和下冲程的反复进行,油液不断进入抽油泵内并向井外排出,但油液中存在着砂砾,因此,下冲程时,进油口处所存在的砂砾可能导致固定阀与进油口存在配合间隙,由此油液不断向下渗漏,降低了抽油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油泵,其优点是提高下冲程时的进油口与固定阀的配合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抽油泵,包括壳体、穿设于壳体内的阀杆,所述阀杆上连接有出油阀罩,出油阀罩内设有出油口,出油阀罩靠近出油口的上端设有第一阀球;还包括进油阀罩,进油阀罩内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阀罩靠近进油口的上端设有第二阀球,所述进油阀罩上设有与进油口的内壁导通的回流槽,进油口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密封回流槽的密封环,且密封环的中部为弹性结构,所述第二阀球上设有供密封环弹性抵触、在进油口内滑移的密封柱,且密封柱的直径小于进油口的内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下冲程的过程中,油液的压强推动密封环产生弹性形变,使得密封环与密封柱抵触,进而实现了第二球阀与进油口之间的额外补偿密封效果,提高了该位置的密封性,减少了油液的渗漏,每次阀杆的联动将推动更多的油液上升,且该结构为自密封结构,可通过油液的压强自行实现密封动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阀球的两侧设有用于在进油阀罩内壁上滑移的滑移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滑移柱使得第二球阀的活动轨迹基本处于一条轴心线上,减少了第二球阀的摆动,密封柱的各个位置与密封环的间距保持基本一致,由此密封环的各个位置均能够对密封柱实现良好的抵触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阀罩上设有回流环,回流环上设有若干个与回流槽相通的腰形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回流环上具有多个腰形槽,腰形槽具有良好的抗形变应力能力,且回流环在长期使用后可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阀罩靠近进油口的内壁处设有供第二阀球弹性抵触的弹性密封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阀球向进油口移动时首先将抵触至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产生弹性形变且与第二阀球抵触实现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设有向回流槽延伸的固定翻边,固定翻边与回流槽的内壁之间设有环氧树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通过环氧树脂将固定翻边与回流槽连接固定,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进而能够承受较大的形变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口由导流环组成,导流环上设有与回流槽相通的导流槽、与导流槽相通的环形容腔,环形容腔的内缘被密封环包裹,导流槽和环形容腔均设置于导流环的轴向中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环的环形容腔使得密封环的受力为整个周向受力,其各个位置的形变量均匀,相对应的密封环与密封柱的抵触力均匀,实现的密封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柱的端部设有承重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柱上的承重块使得密封柱的朝向竖直向下,减少密封柱额外的摆动对密封环的撞击影响,由此提高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耐磨层和耐腐蚀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壳体内壁上采用了耐磨层和耐腐蚀层,耐磨层的厚度为2mm,耐磨性能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油阀罩和进油阀罩之间连接有泵筒接箍,泵筒接箍分别与出油阀罩和进油阀罩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泵通接箍建立出油阀罩和进油阀罩的连接关系,该组装过程简单易实现,且拆装方便,便于检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阀罩上设有承接头,承接头上设有异径通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接头扩大了壳体端部的入口大小,使得进油量更大,另外异径结构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将使得油液在承接头中的流速增加,向对应油液克服进油阀球重力进入泵筒接箍内容腔更加顺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密封柱和密封环实现了第二阀球额外的密封结构,达到了双重密封效果;2、采用滑动柱以及承重块减少了第二阀球的摆动情况,第二阀球的活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上冲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下冲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回流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的导流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的密封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壳体;2、阀杆;3、出油阀罩;4、出油口;5、第一阀球;6、进油阀罩;7、进油口;8、第二阀球;9、回流槽;10、密封环;11、密封柱;12、滑移柱;13、回流环;14、腰形槽;15、弹性密封圈;16、固定翻边;17、导流环;18、导流槽;19、环形容腔;20、承重块;21、泵筒接箍;22、承接头;23、异径通槽;24、抽油杆;25、游动阀;26、油管;27、活塞;28、衬套;29、固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3,一种抽油泵,用于油井中的采油工作,其中包括壳体1,壳体1内壁上设有耐磨层、耐腐蚀层,其中耐磨层为2mm厚度的高压聚乙烯耐磨层,耐腐蚀层的材料为00CrMoNi,也称作00Cr钢;00Cr钢的耐腐蚀性能对比分析:

壳体1中穿设有中空的阀杆2,该阀杆2可沿壳体1内壁轴向滑动,阀杆2的上下滑动过程形成油井采油的上冲程和下冲程过程。

结合图4,阀杆2上连接有出油阀罩3,出油阀罩3内设有出油口4,该出油口4的上端设有第一阀球5,而在重力作用下,第一阀球5将向出油口4靠拢,使得出油口4被密封。相对应的,在壳体1上连接有进油阀罩6,进油阀罩6上连接有承接头22,承接头22内设有异径通槽23(图3中)供油液进入,该进油阀罩6内设有导流环17,导流环17的中部形成进油口7,该进油口7的上端设有第二阀球8,与第一阀球5相类似,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二阀球8向进油口7靠拢,使得进油口7被密封。进油阀罩6、出油阀罩3以及阀杆2内部为相通结构,而进油阀罩6与出油阀罩3之间设有泵筒接箍21,阀杆2抽动过程中,泵筒接箍21内的液体容量将改变。

继续参考图4,进油阀罩6上设有回流环13,回流环13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回流环13上设有四个腰形槽14;进油阀罩6上设有回流槽9,回流槽9与腰形槽14相通;如图7,导流环17上设有导流槽18以及环形容腔19,导流槽18与环形容腔19相通,而回流槽9与导流槽18相通,因此,回流槽9最终与环形容腔19相通。如图5,在导流环17上设有密封环10,密封环10上设有两个固定翻边16,固定翻边16与回流槽9的内壁通过环氧树脂粘结,该密封环10固定后将包裹环形容腔19,由此油液进入环形容腔19后将被密封环10所阻挡;导流环17的上沿设有弹性密封圈15,该弹性密封圈15可供第二阀球8抵触,实现进油口7的密封。

继续参考图4,第二阀球8上设有密封柱11,密封柱11的直径小于进油口7的直径,该密封柱11的端部连接有承重块20,承重块20使得密封柱11的轴心线基本处于竖直向下的状态,在第二阀球8的两侧还设有滑移柱12,第二阀球8通过两个滑移柱12沿着进油阀罩6的内壁滑移。

关于上冲程的动作过程:初始状态下第一阀球5受重力作用下降密封出油口4,第二阀球8受重力作用下降密封进油口7,此时阀杆2上移,出油阀罩3上移,泵筒接箍21内的液体压强减小,此时油井内的油液压强大于泵筒接箍21内的油液压强,进而进油阀罩6撒花姑娘的第二阀球8被顶开,油液可从油井中抽出。

关于下冲程的动作过程:初始状态下第一阀球5受重力作用下降密封出油口4,第二阀球8受重力作用下降密封进油口7,此时阀杆2下移,出油阀罩3下移,泵筒接箍21内的油液压强增大,泵筒接箍21内的部分油液依次通过腰形槽14-回流槽9-导流槽18-环形容腔19,环形容腔19的液体压强将使得密封环10产生弹性形变(如图8),该部分弹性形变的结构将抵触至密封柱11的表面,使得第二阀球8在密封柱11上形成密封结构,即第二阀球8与进油口7之间存在渗油情况时,该额外增加的结构实现了密封结构的补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