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管分离的污水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587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管分离的污水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泵管分离的污水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一种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早先的污水处理通常是用于工业等领域,现在污水处理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大楼和别墅都有地下室,在地下室建卫生间通常会存在污水无法排出的情况。

现有技术中,会使用污水提升装置来将污水排出,但是由于一般的污水提升装置采用潜水泵,既不好养护,同时也会减少污水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容易养护的泵管分离的污水提升装置,以增加污水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泵管分离的污水提升装置,包括:设备箱体和污水箱体,所述设备箱体和所述污水箱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在所述设备箱体内设置有抽水泵,在所述污水箱体内设置有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和所述抽水泵连接。

其中,所述排污管道包括下水管道、排水管道、杂质舱和水泵连接管;所述下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和所述水泵连接管分别与所述杂质舱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水管道上设置有沥水管,所述沥水管上设置有多个沥水孔。

其中,在所述下水管道和所述水泵连接管与所述杂质舱连接处设置有三通止回阀,所述三通止回阀的方向为从所述下水管道至所述杂质舱。

其中,所述抽水泵为管道抽水泵。

其中,在所述设备箱体和所述污水箱体上设置有多个连同的通孔,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通孔与所述水泵连接管连通,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污水箱体连通。

其中,在所述污水箱体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通到所述污水箱体内部的排气管。

其中,在所述污水箱体内部还设置有浮球开关,所述浮球开关与所述抽水泵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浮球开关为固定式浮球开关。

其中,所述抽水泵的数量为2个,其中一台抽水泵为主抽水泵,另一台抽水泵为备用抽水泵,所述水泵连接管的数量为2根,分别连接主抽水泵和备用抽水泵。

其中,在所述污水箱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防腐涂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水泵和污水箱分离的设置,使得水泵不容易因为腐蚀而损坏,从而增加了污水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水泵与污水箱分离,使得水泵出现问题时方便维修及养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泵管分离的污水提升装置的外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泵管分离的污水提升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设备箱体,2-污水箱体,21-排气管,22-固定式浮球开关,3-排污管道,31-下水管道,32-排水管道,33-杂质舱,34-水泵连接管,35-沥水管,36-三通止回阀,4-管道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泵管分离的污水提升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设备箱体1和污水箱体2,设备箱体1和污水箱体2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污水箱体2内设置有排污管道3,如图3所示,排污管道3包括下水管道31、排水管道32、杂质舱33和两条水泵连接管34;下水管道31、排水管道32和水泵连接管34分别与杂质舱33固定连接,在下水管道上设置有沥水管35,沥水管35上设置有多个沥水孔,当污水从下水管道31流经沥水管时,污水从沥水孔流入污水箱体2,杂质则继续流入杂质舱33;继续如图3所示,在设备箱体1内设置有两台管道抽水泵4,在设备箱体1和污水箱体2上设置有多个连同的通孔,主管道抽水泵4和备用管道抽水泵4的出水口通过通孔分别与两个水泵连接管34连通,两台管道抽水泵4的进水口与污水箱体2连通。

在下水管道31和水泵连接管34与杂质舱33连接处设置有三通止回阀36,三通止回阀36的方向为从下水管道31至杂质舱33,当水泵将污水箱体2内部的污水抽入水泵连接管34后,三通止回阀36中的弹片在水压的作用下会挡住下水管道31,使得污水经由杂质舱33再从排水管道32排出。

如图3所示,在污水箱体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连通到污水箱体2内部的排气管21和设置在污水箱体2内部的固定式浮球开关22,固定式浮球开关22与管道抽水泵4电性连接。

由于污水提升装置的污水箱装的是污水,为了提升污水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污水箱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防腐涂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水泵和污水箱分离的设置,使得水泵不容易因为腐蚀而损坏,从而增加了污水提升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水泵与污水箱分离,使得水泵出现问题时方便维修及养护。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