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涵道吹风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0247阅读:8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涵道吹风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涵道吹风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吹风机,主要包括壳体,设于壳体的手柄,吹风管。设置于壳体内 的电机,由上述电机驱动进行旋转的风扇。

现有的手持式吹风机大部分采用塑料或者金属外壳,其重量较大,长时间使用容易产生疲惫感。且目前的手持式吹风机普遍存在风力强度较低,不能满足特定场合的大风力需求,而大风力的吹风机重量较大,使用起来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涵道吹风筒,该涵道吹风筒采用涵道旋翼转动提供风力,风力强劲,能够适合大风力场所的需求,能够用于小型涡喷飞机发动机的散热、发动机失火的灭火以及清灰,且本实用新型的壳本体采用EPP泡沫外壳,其大大减轻了涵道吹风筒的自重,手持使用极为方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产生疲惫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涵道吹风筒,包括壳本体、设置于壳本体内的气流通道、设置于气流通道内的涵道本体、设置于涵道本体内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的旋转装置、以及设置于旋转装置输出端的旋翼,所述壳本体为EPP泡沫外壳,所述支撑架位于旋翼的出风端,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旋转装置的支持座以及用于连接支撑座和所述涵道本体的支持导流板,所述支持导流板的迎风面为曲面。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的内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环形凹槽,所述涵道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与环形凹槽相配合的环形凸起,所述气流通道的内表面开设有插接凹槽,插接凹槽内设置有卡接半球体,涵道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插接块,插接块插设于插接凹槽内,插接块开设有锁紧圆孔,卡接半球体卡入锁紧圆孔内。

其中,所述涵道本体的进风端连接有导流圆环体,导流圆环体的进风端设置有外翻边,外翻边的内侧面为弧形面。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的内表面开设有翻边凹槽,所述外翻边的部分卡设于翻边凹槽内。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的后端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设置有进风格栅,进风格栅包括格栅板、平行开设于格栅板的矩形进风槽、以及设置于矩形进风槽下半部且凸起方向背向进风方向的导流凸块,导流凸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台阶且台阶与矩形进风槽连通。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的后端向下扩展形成进风通道,所述格栅板的板面与气流通道的长度方向的形成的夹角小于90°。

其中,所述壳本体的后端连接有手柄,手柄的内侧面开设有便于握持的防滑凹槽。

其中,所述手柄设置有转速开关,所述旋转装置为无刷电机,所述壳本体内设置有锂电池和电机驱动器,电池与转速开关电连接,转速开关与电机驱动器电连接,电机驱动器与无刷电机电连接。

其中,所述壳本体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组成。

其中,所述支持导流板的曲面由多根曲线组成,多根曲线的圆弧所在面均与所述气流通道的长度方向平行,靠近所述支撑座一端的曲线的曲率半径小于远离支撑座的曲线的曲率半径,曲线的曲率半径由靠近所述支撑座一端向远离支撑座一端逐渐增大,曲线的平均曲率半径为48mm,曲率半径最小的曲线的曲率半径为44.5mm,曲率半径最大的曲线的曲率半径为5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涵道旋翼转动提供风力,风力强劲,能够适合大风力场所的需求,能够用于小型涡喷飞机发动机的散热、发动机失火的灭火以及清灰,且本实用新型的壳本体采用EPP泡沫外壳,其大大减轻了涵道吹风筒的自重,手持使用极为方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产生疲惫感,且本实用新型的迎风面采用曲面的设计,形成的气流能够在气流通道内形成气流旋涡,能够确保了出风口具有很高的气流气压和气流流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涵道本体、旋翼以及导流圆环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涵道本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进风格栅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为:1—壳本体、2—气流通道、3—涵道本体、4—旋翼、5—支持座、6—支持导流板、7—环形凹槽、8—环形凸起、9—插接块、10—导流圆环体、11—外翻边、12—翻边凹槽、13—进风格栅、14—格栅板、15—矩形进风槽、16—导流凸块、17—台阶、18—进风通道、19—手柄、20—防滑凹槽、21—转速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见图1-图6,一种涵道吹风筒,包括壳本体1、设置于壳本体1内的气流通道2、设置于气流通道2内的涵道本体3、设置于涵道本体3内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的旋转装置、以及设置于旋转装置输出端的旋翼4,所述壳本体1为EPP泡沫外壳,所述支撑架位于旋翼4的出风端,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承载所述旋转装置的支持座5以及用于连接支撑座和所述涵道本体3的支持导流板6,所述支持导流板6的迎风面为曲面。

本实用新型采用涵道旋翼4转动提供风力,风力强劲,能够适合大风力场所的需求,能够用于小型涡喷飞机发动机的散热、发动机失火的灭火以及清灰,且本实用新型的壳本体1采用EPP泡沫外壳,其大大减轻了涵道吹风筒的自重,手持使用极为方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产生疲惫感,且本实用新型的迎风面采用曲面的设计,形成的气流能够在气流通道2内形成气流旋涡,能够确保了出风口具有很高的气流气压和气流流速。

具体地,所述支撑导流板的数量为四块。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2的内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环形凹槽7,所述涵道本体3的外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与环形凹槽7相配合的环形凸起8,所述气流通道2的内表面开设有插接凹槽,插接凹槽内设置有卡接半球体,涵道本体3的外侧面设置有插接块9,插接块9插设于插接凹槽内,插接块9开设有锁紧圆孔,卡接半球体卡入锁紧圆孔内。涵道本体3通过环形凸起8和环形凹槽7配合连接进行预定位,再通过插接块9和卡接半球体锁紧涵道本体3,涵道本体3的定位稳定性好,不易松动,且具有良好的抗振性能。

其中,所述涵道本体3的进风端连接有导流圆环体10,导流圆环体10的进风端设置有外翻边11,外翻边11的内侧面为弧形面。外翻边11的内侧面采用弧形面的设计,便于气流流入涵道内,保证了气流的流畅性。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2的内表面开设有翻边凹槽12,所述外翻边11的部分卡设于翻边凹槽12内。具体的,导流圆环体10的前端面与涵道本体3的后端面抵接。翻边凹槽12与外翻边11配合连接,导流圆环体10的安装稳定性好,同时导流圆环体10能够抵住涵道本体3,进一步地增强了涵道本体3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2的后端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设置有进风格栅13,进风格栅13包括格栅板14、平行开设于格栅板14的矩形进风槽15、以及设置于矩形进风槽15下半部且凸起方向背向进风方向的导流凸块16,导流凸块16的上表面设置有台阶17且台阶17与矩形进风槽15连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导流凸块16台阶17的设计,能够增大进风格栅13的进风面,同时导流凸块16能够将后方的气流向下分流,使气流经台阶17进入到气流通道2内,减弱了进风格栅13的进风阻力,确保具有足够的进风强度。

其中,所述气流通道2的后端向下扩展形成进风通道18,所述格栅板14的板面与气流通道2的长度方向的形成的夹角小于90°。气流通道2的后端向下扩展形成进风通道18有效地增大了进风口的进风面积,确保本实用新型具有足够的进风强度。

其中,所述壳本体1的后端连接有手柄19,手柄19的内侧面开设有便于握持的防滑凹槽20。

其中,所述手柄19设置有转速开关21,所述旋转装置为无刷电机,所述壳本体1内设置有锂电池和电机驱动器,电池与转速开关21电连接,转速开关21与电机驱动器电连接,电机驱动器与无刷电机电连接。

其中,所述壳本体1由左壳体和右壳体组成。

其中,所述支持导流板6的曲面由多根曲线组成,多根曲线的圆弧所在面均与所述气流通道2的长度方向平行,靠近所述支撑座一端的曲线的曲率半径小于远离支撑座的曲线的曲率半径,曲线的曲率半径由靠近所述支撑座一端向远离支撑座一端逐渐增大,曲线的平均曲率半径为48mm,曲率半径最小的曲线的曲率半径为44.5mm,曲率半径最大的曲线的曲率半径为51mm。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导流板的迎风面采用这样的设计,气流通道2能够形成足够强劲的旋转气流,有效地虚弱了气流在流经气流通道2时气压的流失量,保证了气流流出的气压和流速。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