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SA大气量离心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5918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VPSA大气量离心真空泵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泵,具体涉及一种VPSA大气量离心真空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石油化工行业、煤化工行业涉及到的VPSA大型真空泵都为水环式真空泵或活塞式真空泵。水环式真空泵虽然抽气量大,但存在着真空度随抽吸流量变化较大,实际抽气效率低下,需多台并联使用,耗水量极大,真空度低且受水质影响不稳定,容易出现水倒流现象造成昂贵吸附剂失效,特别是水与介质接触后造成水污染,需耗费人力、物力进行污水处理,非常不符合当下国家节能环保的理念。活塞式真空泵虽然有无油润滑、无水污染的优势,但受结构限制,目前国内最大的活塞式真空泵抽气量也只能达到17280 m3/h,抽吸流量随真空度提高会下降,抽气效率低,往往需要多台并联才能达到要求,远远不能满足近几年石油化工行业、煤化工行业飞速发展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速高、流量大、结构紧凑、真空度随抽吸流量基本不变,抽气效率高、运转可靠、噪音小、维修工作量小、无污染的离心真空泵。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VPSA大气量离心真空泵,包括多级依次串接的真空泵单元,所述各真空泵单元包括壳体、转轴和叶轮,壳体内包括两级腔室,各级腔室内分别安装有叶轮,叶轮内设有L状轴向进气径向出气的过气通道,各叶轮固定串接于转轴;所述第一级腔室的前段为进气室,第一级腔室内叶轮的进气口联通进气室,第一级腔室内叶轮的出气口外侧对称设有一对第一级扩压器,第一级扩压器经U型的弯道连接对称设置的回流器的入口,回流器的出口联通第二级腔室叶轮的进风口,第二级腔室叶轮的出风口外侧对称设置有一对圆形蜗室,所述圆形蜗室联通下级真空泵单元的进气室。

进一步地,包括三级真空泵单元,第三级真空泵单元的蜗室设有排气口。

再进一步地,所述各级真空泵单元间安装有冷却器。

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VPSA大气量离心真空泵为三段六级式。各级采用后弯式三元叶轮及无叶扩压器,每两段中间设置一个冷却器,最后一段出口设置一个冷却器,共三个冷却器。每段设有进气室和排气蜗室,共三个进气室,三个排气蜗室。进气室为双支撑径向吸气室,排气蜗室为圆形对称蜗室;工作时,气体由吸入室吸入,随第一级叶轮一起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其动能和静压能升高,经叶片间流道沿半径方向甩出,进入流道面积逐渐增大的第一级扩压器,气体的动能降低转化为静压能,使气体的压力得到提高,然后经过第一级弯道和回流器进入第二级继续压缩。依次循环压缩,在完成最后一级压缩后,气体由蜗壳收集从排气管道排出。随着抽气过程的不断进行,质量流量不断减小,进口压力不断降低,真空度不断提高,直到下一个循环周期,机组处于不断变工况运行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真空泵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所示,VPSA大气量离心真空泵,包括三级依次串接的真空泵单元,所述各真空泵单元包括壳体1、转轴2和叶轮3,4,三级真空泵单元的的壳体为一体铸造件;各壳体1内包括两级腔室5,6,各级腔室内分别安装有叶轮,叶轮3,4内设有L状轴向进气径向出气的过气通道7,各叶轮固定串接于转轴2;所述第一级腔室5的前段为进气室8,进气室为双支撑径向进气机构。叶轮3的进气口9联通进气室,叶轮3的出气口10外侧对称设有一对第一级扩压器11,扩压器11为无叶扩压器,第一级扩压器11经U型的弯道12连接对称设置的回流器13的入口,回流器13的出口联通第二级腔室6叶轮4的进风口;扩压器11和回流器13均是通过通风面积的变化改变通过的气体的压力。第二级腔室6叶轮4的出风口外侧对称设置有一对蜗室14,所述蜗室14联通下级真空泵单元的进气室,第三级真空泵单元的蜗室设有排气口15,所述各级真空泵单元间安装有冷却器16,最后一级蜗室的排气口连接有冷却器16,所述冷却器16可选用管壳式循环水冷冷却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