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型自动冲洗泵前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7131阅读:9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漂浮型自动冲洗泵前过滤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漂浮型自动冲洗泵前过滤器。



背景技术: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如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在现代社会的工业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应用;而泵前过滤器是安装在水泵进水口处,通过过滤器的滤网拦截输送介质中的杂质,以为泵提供较为清洁的液体,以避免泵的吸液通道被液体中的杂质快速堵塞,影响液体输送効率及泵的使用寿命。

但在现有技术方案中,水泵和过滤器只能安放在在液位较深的位置,以防止水池或沟渠水位变化后抽不上水,且由于水泵和过滤器自身重量,必然也会沉入到水池底部,这样就造成了过滤器始终处于水池或沟渠的下层液位,而一般在下层液的位淤泥等污染物较多,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造成过滤器超负荷运行甚至堵塞过滤器,影响水泵正常工作,减少水泵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过滤器配合水泵使用时,过滤器和水泵始终处于液位较深的位置,过滤器容易被下层液位的淤泥等污染物堵塞、影响其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漂浮型自动冲洗泵前过滤器,该过滤器利用浮球的浮力将接入后的水泵漂浮于水面上,而过滤器也处在液位上层,用于过滤液池上层较为清洁的水源,减少过滤器被杂物堵塞,证过滤器及水泵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节约使用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漂浮型自动冲洗泵前过滤器,包括过滤器筒体,在所述过滤器筒体与水泵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内腔密闭的浮球,所述浮球的排空重量与整个设备的重量相适应,使接入后的水泵漂浮于水面上。

该过滤器利用浮球的浮力将接入后的水泵漂浮于水面上,而过滤器也处在液位上层,用于过滤液池上层较为清洁的水源,减少过滤器被杂物堵塞的可能性;并且在液位变化时,该过滤器利用浮球的浮力能随液位变化上下浮动,且始终保持在液位的上层,过滤器不会与下层液位的污染物接触,保证过滤器及水泵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另外,带有浮球的泵前过滤器使用时能有效扩大取水的水源地,减少沉砂池或调节池的修建成本,节约使用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浮球的排空重量为整个设备重量的2-2.5倍,整个设备包括过滤器和水泵及连接管路的重量。将浮球的排空重量设置为整个设备重量的2-2.5倍,保证过滤器及水泵的漂浮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浮球为封头拼接而成。优选封头的壁厚为1-2mm,采用封头拼接而成的浮球,保证浮球的使用性能且不易变形,保证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浮球为两个椭圆形封头拼接而成。采用椭圆形封头拼接而成的浮球拼接方便,适应于浮球的受力特性,且浮球不易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器筒体与水泵连接为挠性连接。在现有的过滤器和水泵的连接结构中,水泵吸口与过滤器出水口均是刚性连接的,过滤器与水泵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这样的连接结构不具有补偿水泵和过滤器连接轴线相对偏移的能力,也不具有缓冲减震性能,容易造成连接松动或设备损伤;而该过滤器采用挠性连接,可对水泵和过滤器的相对偏移进行补偿,保证连接长时间有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器筒体与水泵连通的接头为橡胶软接头。采用橡胶软接头连接过滤器筒体和水泵,允许二者相对位置可以变动,保证连接件长期有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器筒体的筒壁为过滤网。利用滤网对大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进入水泵内造成堵塞风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过滤器筒体与水泵连接的管路上还设有反洗接水管,所述反洗接水管与过滤器筒体内的反洗水管连通。通过外部的反洗接水管与过滤器筒体内部的反洗水管连通,通过外部的反洗接水管通入冲洗水,进入到过滤器内将滤网上的杂质冲洗清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反洗水管的端部连有多根反洗水支管,多根所述反洗水支管均匀布置于过滤器筒体内。反洗水管端部接多根反洗水支管,且均布于过滤器筒体内,便于将冲洗液均匀分布到过滤器筒体的滤网上,利于反洗掉滤网各个方向上的杂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每根反洗水支管上设有多个朝向过滤网的喷头。在每根反洗水支管上设多个朝向过滤网的喷头,便于对滤网全面进行反冲洗,将其表面的杂质全面清洗掉,使其能继续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过滤器利用浮球的浮力将接入后的水泵漂浮于水面上,而过滤器也处在液位上层,用于过滤液池上层较为清洁的水源,减少过滤器被杂物堵塞,证过滤器及水泵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节约使用成本;

2、采用封头拼接而成的浮球,保证浮球的使用性能且不易变形,特别是采用椭圆形封头拼接而成的浮球,拼接方便、不易变形,保证其使用寿命;

3、该过滤器采用挠性连接,可对水泵和过滤器的相对偏移进行补偿,具有缓冲减震的性能,保证过滤器和水泵的连接长时间有效;

4、通过外部的反洗接水管与过滤器筒体内部的反洗水管连通,通过外部的反洗接水管通入冲洗水,进入到过滤器内将滤网上的杂质冲洗清除;反洗水管端部接多根反洗水支管,且均布于过滤器筒体内,并在每根反洗水支管上设多个朝向过滤网的喷头,便于对滤网全面进行反冲洗,将其表面的杂质全面清洗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漂浮型泵前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漂浮型泵前过滤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记:1-上法兰,2-浮球,3-过滤器筒体,4-过滤网,5-反洗接水管,6-反洗水管,7-三通,8-反洗水支管,9-喷头,10-软接头,11-水泵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漂浮型自动冲洗泵前过滤器,用于污水池内的污水抽送,该泵前过滤器包括过滤器筒体3,在所述过滤器筒体3与水泵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内腔密闭的浮球2,所述浮球2的排空重量与整个设备的重量相适应,使接入后的水泵漂浮于水面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浮球2的排空重量为整个设备重量的2倍,整个设备包括过滤器和水泵及连接管路的重量。将浮球的排空重量设置为整个设备重量的2倍,保证过滤器及水泵的漂浮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球2为封头拼接而成,本实施例为两个椭圆形封头拼接而成。本实施例的封头的壁厚为2mm,采用椭圆形封头拼接而成的浮球,保证浮球的使用性能且不易变形,保证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过滤器利用浮球的浮力将接入后的水泵漂浮于水面上,而过滤器也处在液位上层,用于过滤液污水池上层相对清洁的水源,减少过滤器被杂物堵塞的可能性;并且在液位变化时,该过滤器利用浮球的浮力能随液位变化上下浮动,且始终保持在液位的上层,过滤器不会与污水池下层液位的污物接触,保证过滤器及水泵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另外,带有浮球的泵前过滤器使用时减少沉砂池或调节池的修建成本,节约使用成本。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1所述的漂浮型自动冲洗泵前过滤器,本实施例将该泵前过滤器用于循环水抽取,所述过滤器筒体3与水泵连接为挠性连接。

在现有的过滤器和水泵的连接结构中,水泵吸口与过滤器出水口均是刚性连接的,过滤器与水泵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这样的连接结构不具有补偿水泵和过滤器连接轴线相对偏移的能力,也不具有缓冲减震性能,容易造成连接松动或设备损伤;而该过滤器采用挠性连接,可对水泵和过滤器的相对偏移进行补偿,保证连接长时间有效。

具体地,所述过滤器筒体3与水泵连通的接头为橡胶软接头10。采用橡胶软接头连接过滤器筒体和水泵,允许二者相对位置可以变动,保证连接件长期有效。

如图2所示,浮球设置于过滤器筒体3与上法兰1之间的连接管上,本实施例采用焊接固定;而在上法兰1和用于与水泵连接的水泵连接法兰11之间的管道为橡胶软接头,实现水泵和过滤器相对位置可变的连接结构。在本图示中可以看到,带有浮球的整个装置均浮在循环水池的上液层,过滤器在液面下,水泵位于液面上,这样的结构过滤器始终能吸入循环水池中较为清洁的上层水源,能大大减少过滤器和水泵的堵塞状况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筒体3的筒壁为过滤网4。利用滤网对大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避免进入水泵内造成堵塞风险。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漂浮型自动冲洗泵前过滤器,本实施例在过滤器筒体3与水泵连接的管路上还设有反洗接水管5,所述反洗接水管5与过滤器筒体3内的反洗水管6连通。通过外部的反洗接水管与过滤器筒体内部的反洗水管连通,通过外部的反洗接水管通入冲洗水,进入到过滤器内将滤网上的杂质冲洗清除。

进一步地,所述反洗水管6的端部连有多根反洗水支管8,多根所述反洗水支管8均匀布置于过滤器筒体3内;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反洗水管6由过滤器筒体3的上端中心接入,向下延伸至过滤器筒体3的竖向中部位置,再连接横向的反洗水管,横向设置的反洗水管通过三通7接入分别往上和往下延伸的反洗水支管8,达到对滤网全方位冲洗的目的。反洗水管端部接多根反洗水支管,且均布于过滤器筒体内,便于将冲洗液均匀分布到过滤器筒体的滤网上,利于反洗掉滤网各个方向上的杂质。

如图2所示,每根反洗水支管8上设有多个朝向过滤网4的喷头9。在每根反洗水支管上设多个朝向过滤网的喷头,便于对滤网全面进行反冲洗,将其表面的杂质全面清洗掉,使其能继续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