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纵杆后置限位式多路旋转阀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8471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操纵杆后置限位式多路旋转阀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纵杆限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操纵杆后置限位式多路旋转阀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的拖拉机液压油路部分一般设有一个多路阀总成,多路阀总成上设有多路阀操纵杆,用于控制油路之间的转换,从而实现后驱的开关和拖斗的升降。对于操作杆的限位方式,现有技术中,实用新型CN 201916265 U“一种新型整体式串联多路阀总成”在壳体上,两组多路操纵杆两侧均分别设有一对限位杆(定位销),用以控制操纵杆的转动位置。但该种限位结构需占用较多额外空间和壳体面积,尤其当多组多路阀串联时,需在壳体表面设置多对限位杆,更加突显了上述缺陷,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欠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经过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操纵杆后置限位式多路旋转阀总成,其多路阀操纵杆采用结构更为简单紧凑的后置内嵌式限位机构,不占用额外空间和壳体面积,且便于拆卸和装配,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操纵杆后置限位式多路旋转阀总成,所述多路旋转阀总成包括一整体式装配壳体、多路旋转阀和溢流阀,所述多路旋转阀包括阀芯和与之连接的多路阀操纵杆,圆形阀芯底座与所述阀芯为分体可拆卸式连接,所述阀芯底座上沿圆周弧面径向内凹形成深度均匀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贯通穿所述阀芯底座上下表面;与所述阀芯底座侧面正对的所述装配壳体上设有突入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挡块,转动所述多路阀操纵杆,由于所述限位挡块对所述限位槽侧壁的阻挡作用以实现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挡块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柱体、锥体、立方体。

作为优选,所述多路旋转阀总成的油路系统为串联式,所述多路旋转阀分为两组,一组为三位四通阀,用以控制后驱的停止,前进和后退之间的转换,另一组为三位三通阀,用以控制拖斗的升降和任意位置的停止。在两组多路阀操纵杆一侧的装配壳体表面分别设有“前进”、“停”、“后退”以及“升”、“停”、“降”标示。

作为优选,所述圆形阀芯底座与阀芯之间为孔与圆柱过盈配合连接,并用螺丝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侧壁上设有橡胶垫片,用以缓冲所述限位挡块的碰撞。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挡块为圆柱端螺丝,其螺丝部分固定在与所述阀芯底座侧面正对的所述装配壳体内,其圆柱端突入所述限位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与现有的限位杆(定位销)限位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多路旋转阀操纵杆采用后置式限位设计,巧妙利用限位槽和限位挡块的配合作用,以及限位挡块对限位槽侧壁的阻挡作用,即可轻松准确地控制操纵杆的转动极限位置和转动范围,同时,该种限位机构为内嵌式结构,不占用额外空间和壳体表面积,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对原有复杂的限位结构进行了大大简化;阀芯底座与阀芯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拆卸和装配,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操纵杆后置限位式多路旋转阀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操纵杆后置限位式多路旋转阀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后侧面)。

图3为本实施例多路旋转阀阀芯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多路旋转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装配壳体;2、阀芯;3、多路阀操纵杆;4、阀芯底座;5、限位槽;6、圆柱端螺丝;7、橡胶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操纵杆后置限位式多路旋转阀总成,其包括一整体式装配壳体1、多路旋转阀和溢流阀;该总成的油路系统为串联式,多路旋转阀分为两组,一组为三位四通阀,用以控制后驱的停止,前进和后退之间的转换,另一组为三位三通阀,用以控制拖斗的升降和任意位置的停止;多路旋转阀包括阀芯2和与之连接的多路阀操纵杆3;阀芯底座4为圆形,其与阀芯2为孔与圆柱过盈配合连接,并用螺丝固定,为可拆卸式连接,方便拆卸和装配;阀芯2和阀芯底座4组装后一同装配于整体式装配壳体1内;阀芯底座4上沿圆周弧面径向内凹形成一段深度均匀的限位槽5,限位槽5贯通穿阀芯底座4上下表面;与阀芯底座4侧面正对的装配壳体1设有圆柱端螺丝6,其螺丝部分通过螺纹固定在装配壳体1内,将多路旋转阀安装入装配壳体1后,其圆柱端位于限位槽5内;限位槽5侧壁上设有橡胶垫片7,用以缓冲圆柱端产生的碰撞。当转动操作杆,圆柱端螺丝6固定不动,由于圆柱端对限位槽5侧壁的阻挡作用可轻松实现限位,从而准确控制多路阀操纵杆3的转动极限位置和转动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多路阀操纵杆采用后置式限位设计,利用限位槽和限位挡块(圆柱端螺丝)的配合作用,轻松准确控制操纵杆的转动位置和转动范围,同时,该种限位机构为内嵌式结构,不占用额外空间和壳体表面积,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