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上下转动的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7325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上下转动的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上下转动的送风装置,属于家用风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一款由松下公司推出的球形风扇,因其独特的外形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该球形风扇主要包括一底座和一风扇主体,风扇主体具有空气吸入口、空气吹出口以及用于连通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内设有气流产生装置,底座由底盘和旋转座组成,风扇主体固定在旋转座上。工作时,其能实现风扇主体的左右来回摆动,增加人们在水平方向上的受风面积,但因不能实现风扇主体的上下转动,所以无法在竖直方向上提高送风装置的送风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上下转动的送风装置,从而提高送风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送风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可上下转动的送风装置,包括底座、托架和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具有空气吸入口、空气吹出口以及用于连通空气吸入口和空气吹出口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气流产生装置,所述托架下端支撑于底座上,所述托架上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承托部和第二承托部,所述装置主体通过枢轴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上,还包括电动驱动装置,该电动驱动装置能控制所述装置主体以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为支点上下来回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枢轴组件包括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分别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左、右两侧,且分别套入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的套接孔内并与之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和弧形齿板,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内,所述齿轮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弧形齿板的齿部相啮合,所述弧形齿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托架的其中一个承托部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用以使所述齿轮的齿面与所述弧形齿板的齿部保持贴合趋势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齿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枢轴或所述第二枢轴贯穿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枢轴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枢轴和所述电机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一承托部插入的第一开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右侧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承托部插入的第二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包括一竖向支撑杆和一开口朝上的弧形支撑板,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弧形支撑板的底部中央连接,所述第一承托部和所述第二承托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弧形支撑板的两个开口端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转动范围为30-270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腔体内设有用以控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电路控制板,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与该电路控制板电性连接的电源开关、风量调节和/或时间设定触摸按键以及与遥控器配套使用的无线接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体由于在工作时能上下来回转动,因此提高了送风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送风范围,不仅能满足人们从头到脚几乎全身的送风需求,而且还能朝室内上空送风,进而促进室内空气流通等。其结构简单,使用舒适、方便,易于制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前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右视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托架及电动驱动装置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后视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上下转动的送风装置,包括底座1、托架2和装置主体3,装置主体3具有空气吸入口31、空气吹出口32以及用于连通空气吸入口31和空气吹出口32的气流通道33,气流通道33内设有气流产生装置34,气流产生装置34包括正对空气吸入口31设置的风叶341和用于驱动风叶341旋转的马达342,空气吸入口31设于装置主体3的后端面,空气吹出口32为窄缝结构且设于装置主体3的前端面。

托架2下端支撑于底座1上,托架2上端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承托部21和第二承托部22,装置主体3通过枢轴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承托部21和第二承托部22上。还包括电动驱动装置4,该电动驱动装置4能控制装置主体3以第一承托部21和第二承托部22为支点上下来回转动,藉此提高送风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送风范围。优选的,装置主体3的转动范围为30-270度。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装置主体3的转动范围为90-120度。

优选的,枢轴组件包括第一枢轴51和第二枢轴52,第一枢轴51和第二枢轴52分别固定在装置主体3的左、右两侧,且分别套入第一承托部21和第二承托部22的套接孔内并与之可转动连接。电动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41、齿轮42和弧形齿板43,电机41固定设置在装置主体3内,齿轮42安装在电机41的输出轴411上并与弧形齿板43的齿部相啮合,弧形齿板43固定设置在第二承托部22的内侧,弧形齿板43上设有供第二枢轴52贯穿的通孔431。

进一步的,装置主体3内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板35和第二固定板36,第一枢轴51设置在第一固定板35上,第二枢轴52和电机41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6上。

优选的,还包括一用以使齿轮42的齿面与弧形齿板43的齿部保持贴合趋势的弹簧40,这样可以避免因齿隙而造成装置主体3出现松动现象。弹簧40为扭簧,其套装在弧形齿板43上,且一端与弧形齿板43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36连接。

优选的,装置主体3的左侧开设有供第一承托部21插入的第一开口37,装置主体3的右侧开设有供第二承托部22插入的第二开口38。该结构设计使得电动驱动装置与枢轴组件均隐藏在装置主体的壳体内,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美观性。

优选的,托架2包括一竖向支撑杆2a和一开口朝上的弧形支撑板2b,竖向支撑杆2a的下端与底座1连接,竖向支撑杆2a的上端与弧形支撑板2b的底部中央连接,第一承托部21和第二承托部22分别设置在弧形支撑板2b的两个开口端内侧。

进一步的,弧形支撑板2b包括弧形上盖板2b1和盖设在弧形上盖板2b1底部两侧的左、右弧形下盖板2b2、2b3;第一承托部21和第二承托部22均为内外两端开口的套管结构,且分别设置在弧形上盖板2b1的两个开口端内侧;左、右弧形下盖板2b2、2b3上对应于第一承托部21和第二承托部2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圆孔2b21和第二圆孔2b31,第一圆孔2b21和第二圆孔2b31外侧分别盖设有第一圆盖板2b22和第二圆盖板2b32;竖向支撑杆2a的上端设有一弧形托板2a1,该弧形托板2a1与弧形上盖板2b1的底部中央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底座1的腔体内设有用以控制电动驱动装置4的电路控制板,底座1上还设有与该电路控制板电性连接的电源开关7、风量调节和/或时间设定触摸按键8以及与遥控器配套使用的无线接收器。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