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动合成仪输液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6032发布日期:2018-12-14 23:1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动合成仪输液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动混合仪,特别涉及一种流动合成仪输液泵。



背景技术:

流动合成仪是一种将传统独立分开的化学合成操作过程整合起来的仪器,能够快速优化化学反应过程和合成大量有机化合物,尤其是能进行高危险的、不易实现的反应,极大的推进了绿色化学和实验室自动化领域的发展。

现有的流动合成仪上设置有储液瓶、输液泵、微通道反应器、收集装置,存储于储液瓶中的反应料液通过输液泵输送至微通道反应器中,最后由手机装置将合成的产物加以收集。

然而,对于一些粘度较大反应料液,如甘油,输液泵在输送过程中反应料液会粘附于输液泵的输送管管壁上,进而影响输液泵的输送效果,使得反应料液的输送量存在较大的偏差,降低产物的合成产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动合成仪输液泵,对输液泵的泵头进行加热,使得反应料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保证反应料液稳定的输送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流动合成仪输液泵,包括泵体和安装于泵体上的泵头,泵头上设置有入口单向阀和出口单向阀,所述泵头的外侧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套设于泵头外壁上的导热套座和固定于导热套座外侧为泵头提供热量的加热件。

采用上述方案,输液泵在使用时,反应料液从入口单向阀中流入,随后再从出口单向阀排出,加热组件中的加热件产生热量,导热套座将加热件的热量均匀的传递至泵头,使得泵头的温度增加,泵头再将热量均匀的传递至泵头中的反应料液,反应料液受热分子间运动增加,进而使得反应料液的粘度下降,便于反应料液在输送泵中顺利流动,从而保证输送泵对反应料液稳定的输送量,使得合成反应稳定进行,提高合成产物的得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导热套座包括第一导热座、第二导热座以及连接第一导热座和第二导热座的若干锁合组件,所述第一导热座和第二导热座相对设置形成与所述泵头卡接的卡接腔,所述第一导热座上开设有供所述入口单向阀穿出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导热座上开设有供所述出口单向阀穿出的第二穿孔。

采用上述方案,安装导热套座时,第一导热座和第二导热座分别套设于泵头的相对两侧,使得入口单向阀和出口单向阀分别穿出于第一导热座的第一穿孔和第二导热座的第二穿孔,随后在通过锁合组件加以固定,以此使得导热套座与泵头的侧壁贴合,增加导热套座的导热效率,此外还便于导热套座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对导热套座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导热座朝向第二导热座的一侧间隔设置有若干插接凸块,所述第二导热座朝向第一导热座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插接凸块卡接的插接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插接凸块与插接凹槽卡接,增加了第一导热座和第二导热座的抵接面积,从而增加第一导热座和第二导热座之间的热量传递效果,此外还有助于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导热套座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热件为电热丝,电热丝分别均匀铺设于所述第一导热座和第二导热座的外侧。

采用上述方案,电热丝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被广泛应用,电热丝均匀铺设于导热套座的外侧,分别对第一导热座和第二导热座加以均匀加热,便于泵头受热均匀。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导热套座的外侧卡接有保温罩,所述加热件嵌入于保温罩与导热套座形成的容置腔中。

采用上述方案,保温罩能对加热件产生的热量加以锁定,减少能量的损耗,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使得泵头的温度较为稳定,从而便于对反应料液进行稳定持续的加热,此外保温罩还能对加热件具有隔离作用,降低操作人员被加热件烫伤的可能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保温罩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罩盖和第二罩盖,所述第一罩盖上开设有供所述入口单向阀穿出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罩盖上开设有供所述出口单向阀穿出的第二通孔。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罩盖和第二罩盖使得保温罩分为两部分,入口单向阀和出口单向阀分别穿出于第一罩盖的第一通孔和第二罩盖的第二通孔,以此便于保温罩的快速安装,提高保温罩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罩盖朝向第二罩盖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卡凸,所述第二罩盖朝向第一罩盖的一侧设置有供限位卡凸卡接的限位卡槽。

采用上述方案,限位卡凸与限位凹槽卡接,以此实现第一罩盖和第二罩盖的固定连接,其卡接的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助于提高保温罩的安装效率。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罩盖上设置有套设于所述入口单向阀外侧的第一保温套,所述第二罩盖上设置有套设于所述出口单向阀外侧的第二保温套。

采用上述方案,第一保温套和第二保温套分别对入口单向阀和出口单向阀加以包裹,减少入口单向阀和出口单向阀处反应料液的热量的损耗,增加了反应料液的流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泵体、泵头、入口单向阀、出口单向阀、导热套座、加热件、保温罩、第一保温套、第二保温套的设置,使得反应料液的粘度下降,便于反应料液在输送泵中顺利流动,从而保证输送泵对反应料液稳定的输送量,使得合成反应稳定进行,提高合成产物的得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导热座、第二导热座、第一罩盖、第二罩盖的设置,便于加热组件快速安装于泵头上,提高加热组件的安装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加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加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且其视图方向与图2相反;

图4是保温罩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保温罩的爆炸示意图,且其视图方向与图3相反。

图中,1、泵体;2、泵头;3、加热组件;4、保温罩;5、容置腔;21、入口单向阀;22、出口单向阀;31、导热套座;311、第一导热座;3111、第一穿孔;3112、插接凸块;312、第二导热座;3121、第二穿孔;3122、插接凹槽;313、锁合组件;3131、挂环;3132、挂钩;314、卡接腔;32、加热件;41、第一罩盖;411、限位卡凸;412、第一通孔;413、第一保温套;42、第二罩盖;421、限位卡槽;422、第二通孔;423、第二保温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流动合成仪输液泵,参见图1,包括泵体1和安装于泵体1一侧的泵头2。

参见图1和图2,其中,泵头2上设置有入口单向阀21和出口单向阀22,且入口单向阀21与出口单向阀22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泵头2的底部和顶部。泵头2的外侧设置有一个加热组件3,加热组件3包括套设于泵头2外壁上的导热套座31和固定于导热套座31外侧为泵头2提供热量的加热件32。

参见图2和图3,导热套座31包括第一导热座311、第二导热座312以及连接第一导热座311和第二导热座312的四个锁合组件313,且第一导热座311和第二导热座312相对设置形成一个与泵头2卡接的卡接腔314。第一导热座311的底部开设有供入口单向阀21(参见图1)竖向穿出的第一穿孔3111,第二导热座312的顶部开设有供出口单向阀22(参见图1)竖向穿出的第二穿孔3121,使得泵头2的侧壁分别与第一导热座311和第二导热座312贴合,以增加导热套座31的导热效率。

第一导热座311朝向第二导热座312的一侧间隔设置有若干插接凸块3112,第二导热座312朝向第一导热座311的一侧开设有供插接凸块3112卡接的插接凹槽3122。第一导热座311和第二导热座312固定时,插接凸块3112卡接于插接凹槽3122中,以增加两者的热量传递效果。加热件32为电热丝,电热丝分别通过铁丝(图中未示出)均匀固定于第一导热座311和第二导热座312的外侧,以增加第一导热座311和第二导热座312的结构强度。

四个锁合组件313两个为一组,分别位于泵头2的相对两侧。每个锁合组件313包括固定于第一导热座311外壁上的挂环3131和转动安装于第二导热座312外壁上的挂钩3132,挂钩3132挂合于挂钩3132上,以实现第一导热座311和第二导热座312的固定连接。

参见图3和图4,导热套座31的外侧设置有保温罩4,加热件32嵌入于保温罩4的内壁与导热套座31的外壁所形成的容置腔5中。保温罩4包括相互卡接的第一罩盖41和第二罩盖42,第一罩盖41和第二罩盖42分别与第一导热座311和第二导热座312一一对应设置,且两者均由耐高温且具有弹性形变性能的塑料制成。第一罩盖41朝向第二罩盖4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卡凸411,所述第二罩盖42朝向第一罩盖41的一侧设置有供限位卡凸411卡接的限位卡槽421(如图5所示),以实现第一罩盖41和第二罩盖42的卡接固定。

参见图4和图5,第一罩盖41上开设有供入口单向阀21穿出的第一通孔412,且第一通孔412与第一穿孔3111相对设置,第一罩盖41的外壁在第一通孔412处设置有一个套设于入口单向阀21外侧的第一保温套413,以实现入口单向阀21内反应料液的保温。第二罩盖42上开设有供出口单向阀22穿出的第二通孔422,且第二通孔422与第二穿孔3121相对设置,第二罩盖42的外壁在第二通孔422处设置有一个套设于出口单向阀22外侧的第二保温套423,以实现出口单向阀22内反应料液的保温。

输液泵在使用时,反应料液从入口单向阀21中流入,加热组件3中的加热件32产生热量,导热套座31将加热件32的热量均匀的传递至泵头2,使得泵头2的温度增加,泵头2再将热量均匀的传递至泵头2中的反应料液,增加反应料液的流动性,保温罩4将加热件32加以包裹,使得反应料液的温度维持稳定,随后反应料液从出口单向阀22排出,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