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能力缓释型液压回油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2812发布日期:2021-05-14 16:05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能力缓释型液压回油滤芯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液压系统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能力缓释型液压回油滤芯。


背景技术:

2.在液压系统领域,如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领域,液压回油滤芯安装在液压系统的油路中,清除液压系统中金属粉末等机械杂质使油路保持清洁,延长液压系统寿命。液压回油滤芯的滤材有金属织网滤材、滤纸滤材等,其中金属织网滤芯可以清洗,具有一定的可重复利用性。相对于滤纸滤材制作的滤芯,用金属织网滤材制成的滤芯物理性能优良,能够耐受液压系统的压力波动,并且可清洗,一定程度可重复利用。
3.由于滤材在过滤过程中不断吸附杂质导致过阻力变大、过滤能力降低,金属织网滤材的厚度受到过滤能力与阻力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不能太薄,过薄则过滤能力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不能太厚,过厚的话虽然可以提高过滤能力,但随着使用时间增加,阻力逐渐增大,当外侧吸附逐渐达到满负荷,阻力大到应该清洗或更换滤芯的程度,内侧的滤材还未充分发挥其吸附能力,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金属织网滤材制成的滤芯使用时间增加,阻力逐渐增大,导致的金属织网滤材的厚度受到过滤能力与阻力两方面的制约的矛盾,厚度增加受到限制,从而过滤性能受限的问题,提供一种过滤能力缓释型液压回油滤芯。
5.本发明过滤能力的含义为吸附杂质的能力。
6.一种过滤能力缓释型液压回油滤芯,包括同轴设置的护网、金属织网滤材,设置在两端的上盖组件、下盖组件;
7.所述金属织网滤材具有若干个同轴的筒状滤材层,相邻的筒状滤材层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形成环状空腔;
8.在相邻环状空腔之间的筒状滤材层设置过油通道,所述过油通道设置瓣膜阀以控制开闭;
9.所述瓣膜阀由弹性挡片构成,当相邻环状空腔之间的压差大于设定值时,所述瓣膜阀打开。
1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油通道由铜管制成,嵌于筒状滤材层;
11.每个筒状滤材层设置多个过油通道,过油通道的中心线指向并垂直筒状滤材层的轴线。
12.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油通道的铜管两端露出筒状滤材层的内、外壁的部分设置凸缘,所述凸缘回贴于筒状滤材层的内、外壁,形成回贴部。
13.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油通道位于筒状滤材层内壁的出口处设置弹性挡片,作为瓣膜阀。
14.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弹性挡片包括挡片柄及与挡片柄固定相连的挡片本体,所述挡片柄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15.所述挡片柄设置在所述回贴部,所述挡片本体形状与过油通道的通道口的形状一致。
16.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挡片柄与所述回贴部固定连接。
17.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挡片柄与所述回贴部进行限位铰接,
18.所述限位铰接的含义:当挡片柄受到的力超过设定阈值时,铰接处的挡片柄相对于回贴部产生转动。
19.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回贴部铰接孔,所述挡片柄具有铰接轴与所述铰接孔配合,在铰接轴朝向回贴部的一侧设置弧状凸棱。
20.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外盖、上盖内盖、橡胶垫,橡胶垫固定卡在上盖内盖的内环,并能够与上盖外盖活动接触;
21.所述橡胶垫的外侧设置向外的环状凹槽,与该向外的环状凹槽相对应,上盖外盖设有阻挡圈,橡胶垫能够通过向外的环状凹槽套在阻挡圈上;
22.所述橡胶垫的内侧设置三个向内的环状凹槽,用于在安装时分别卡住三个筒状滤材层的外缘,辅助固定筒状滤材层。
23.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油通道截面的形状为方形。
24.所述挡片柄设置在过油通道长条形出口一侧。
25.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26.本发明提供的过滤能力缓释型液压回油滤芯,将较厚的金属织网滤材的过滤能力逐步释放,使过滤能力一份一份的使用,使每份的过滤能力充分发挥,解决过滤能力的提高导致运行过程中阻力增加的问题。
27.本发明提供的过滤能力缓释型液压回油滤芯,解决现有金属织网滤材制成的滤芯使用时间增加,阻力逐渐增大,导致的金属织网滤材的厚度受到过滤能力与阻力两方面的制约的矛盾,厚度增加不再受到阻力增加的限制。
28.本发明进一步将挡片柄与回贴补采用限位铰接的方式,当压差使瓣膜阀打开后,不再具有回弹的弹力,避免了由瓣膜阀结构导致的增加阻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2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公开的过滤能力缓释型液压回油滤芯整体配合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公开的筒状金属织网滤材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筒状金属织网滤材一侧的纵切面;
33.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3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滤芯上盖组件的配合剖视图。
3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限位铰接结构原理图;
36.图中,1、旁通阀组件,2、滤芯上盖组件,21、上盖外盖,22、上盖内盖,23、橡胶垫,24、阻挡圈,3、外护网,4、金属织网滤材,41、筒状滤材层,42、环状空腔,43、过油通道,44、瓣
膜阀,45、回贴部,46、挡片柄,47、挡片本体,48、铰接孔,49、弧状凸棱,5、内护网,6、支撑圈,7、滤芯下盖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7.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在于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8.需要注意的在于,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在于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在于,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9.为了方便叙述,本公开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在于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在于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40.本发明考虑了现有技术遇到的以下问题:
41.由于滤材在过滤过程中不断吸附杂质导致过阻力变大、过滤能力降低,金属织网滤材的厚度受到过滤能力与阻力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不能太薄,过薄则过滤能力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不能太厚,过厚的话虽然可以提高过滤能力,但随着时间增加,阻力逐渐增大,当外侧吸附逐渐达到满负荷,阻力大到应该清洗或更换滤芯的程度,内侧的滤材还未充分发挥其吸附能力,造成浪费。
42.为了解决这个技术矛盾,将较厚的金属织网滤材的过滤能力逐步释放,使过滤能力一份一份的使用,使每份的过滤能力充分发挥,解决过滤能力的提高导致运行过程中阻力增加的问题。
43.实施例1
44.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能力缓释型液压回油滤芯,为典型的实施方式。
45.过滤能力缓释型液压回油滤芯整体结构与现有的液压回油滤芯类似,如图1所示,包括旁通阀组件1,滤芯上盖组件2,同轴设置的外护网3、金属织网滤材4、内护网5、支撑圈6,滤芯下盖组件7。
4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对金属织网滤材进行改进,金属织网滤材具有三个同轴的筒状滤材层41,相邻的筒状滤材层41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形成环状空腔42。筒状滤材层之间的固定可采用增设护网的方式进行固定(图中未示出),护网的设置方式如外护网、内护网的设置方式进行固定。
47.如图3所示,展示的是筒状金属织网滤材一侧的纵切面,在相邻环状空腔42之间的筒状滤材层设置过油通道43,过油通道设置瓣膜阀44以控制开闭;瓣膜阀由弹性挡片构成,当相邻环状空腔之间的压差大于设定值时,瓣膜阀打开。
48.过滤能力缓释原理:
49.当滤芯刚更换后,金属织网滤材由于是新的,阻力小,液压回油最先接触的金属织网滤材层(图中左侧)能够使液压油顺利通过并过滤,过滤后的液压油由于被过滤了一遍,
在后续经过的滤材层(图中的中间、右侧)阻力更小,所有瓣膜阀均呈闭合状态。
50.当运行一段时间后,该金属织网滤材层吸附的杂质达到一定限度,阻力变大,使该金属织网滤材层压差变大,大于瓣膜阀设计的开启压力时,瓣膜阀打开,液压油进入第一个(左侧)的空腔,开始消耗中间的金属织网滤材层的过滤能力,其过程如上一个金属织网滤材层过滤过程中阻力由小变大的过程。然后将剩余的一个金属织网滤材层的过滤能力消耗完。
51.通过上述过程,本实施例通过将分层消耗滤材的过滤能力,在满足了过滤性能要求的同时,解决了厚度增大的情况下,随着运行时间增加阻力变大的问题,解除了金属织网滤材层增加厚度、提高过滤性能的限制。
52.过油通道与瓣膜阀的具体结构:
53.如图4所示,过油通道43由铜管制成,嵌于筒状滤材层。
54.每个筒状滤材层设置有多个过油通道43,截面的形状为圆形,过油通道的中心线指向并垂直筒状滤材层的轴线。过油通道的铜管两端露出筒状滤材层的内、外壁的部分设置凸缘,凸缘回贴于筒状滤材层的内、外壁,形成回贴部45。在油通道位于筒状滤材层内壁的出口处设置弹性挡片,作为瓣膜阀。弹性挡片包括挡片柄46及与挡片柄固定相连的挡片本体47,挡片柄并具有一定的弹性;挡片柄46设置在回贴部45,挡片本体形状与过油通道的通道口的形状一致。
55.本实施例中,挡片柄与回贴部固定连接,当金属织网滤材层吸附的杂质达到一定限度,阻力变大,金属织网滤材层两侧压差变大,挡片柄在较大推力作用下,克服其自身弹性,带着挡片本体离开原有位置,瓣膜阀打开。打开后,除了压力外,流动的液压油也给挡片本体一定冲击力,是其处于打开状态。为了使瓣膜阀能够打开,需要内护网在瓣膜阀位置加工开口。
56.如图5所示,橡胶垫23固定卡在上盖内盖22的内环,并能够与上盖外盖21活动接触。
57.橡胶垫23外侧设置向外的环状凹槽,与该向外的环状凹槽相对应,上盖外盖21设有阻挡圈24,橡胶垫23的可以通过向外的环状凹槽套在阻挡圈24上,作用是可以防止传统胶黏连接易脱落的问题。
58.橡胶垫23的内侧设置三个向内的环状凹槽,用于在安装时分别卡住三个筒状滤材层的外缘,辅助固定筒状滤材层,提高滤芯的稳定性。
59.上盖外盖21与上盖内盖22之间仍采用现有的螺栓可拆卸固定方式(图中未示出)。滤芯下盖组件7也可设置同样的橡胶垫对筒状滤材层进行固定。
60.实施例2
61.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是在实施1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62.实施例1的瓣膜阀采用弹性挡片柄与、挡片本体结构,还存在弹性挡片柄控制开闭不容易充分打开的问题。这是因为其弹力的大小与变成正相关联系程度大,打开后只有压差进一步变大时才会打开更大的开度,压差进一步变大也就意味着阻力在继续变大,减弱了降低阻力的效果。
63.为了解决实施例1中的问题,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将挡片柄与回贴部进行限位铰接。限位铰接,即当挡片柄受到的力超过设定阈值时,铰接处的挡片柄相对于回贴部产生转
动。
64.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回贴部设置铰接孔48,图中虚线所示;挡片柄46具有铰接轴与铰接孔配合,在铰接轴朝向回贴部的一侧设置弧状凸棱49,弧状凸棱49采用弹性铁皮制成,当铰接轴转动时,弧状凸棱49会抵住回贴部表面,阻碍铰接轴继续转动,当铰接轴转动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时,则弧状凸棱49产生弹性变形,越过阻力区,然后又恢复原状。
65.挡片柄与回贴不采用限位铰接的方式,当压差使瓣膜阀打开后,不再具有回弹的弹力,避免了由瓣膜阀结构导致的增加阻力的问题。
66.需要注意的是,当金属织网滤材层吸附的杂质达到一定限度,阻力只是变大,而不是阻隔,瓣膜阀在关闭时也没有必要完全绝对密封,对密封性能不需要特别严格,在金属织网滤材层两次压差达到一定程度能够打开即可。
67.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过油通道也可以做成方形或竖向的长条形。挡片柄可以安装在过油通道口的上方、下方或一侧。
68.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69.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