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2127发布日期:2020-09-18 19:44阅读:9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柴油机空压机进气降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



背景技术:

进气系统的噪声是柴油机主要噪声源之一,在低怠速时,空压机进气噪声成为柴油机噪声的主要成分,极大地影响了驾驶员的主观体验,同时也对车外人员造成极大的困扰。目前国内柴油机空压机进气降噪问题并没有有效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能够有效降低柴油机进气系统噪声。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包括有进气管和共振管,所述共振管的一端连通在所述进气管上,所述共振管的另一端封堵。

进一步的,所述共振管的另一端通过堵盖进行封堵;所述共振管与所述进气管的直径、管壁厚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为u形结构,所述共振管的连接端位于所述进气管右段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的中间段设有两个固定管夹。

进一步的,所述共振管材质为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共振管使入射声波和反射声波产生相关干涉达到消声目的,从而使降噪效果明显,降低目标单频噪声20db(a)以上;

2、共振管和进气管内径和壁厚一致,且消声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加工;

3、对管路走向无严格要求,易于柴油机布置,可适用于不同机型柴油机;

4、金属材质结构坚固,可靠性好,适于长期使用;

5、进气阻力小,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使用;

6、通过共振管长度的更改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柴油机空压机进气系统降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共振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管,2、共振管,3、堵盖,4、固定管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该装置包括进气管1、共振管2、堵盖3、两个固定管夹4。进气管1和共振管2均为直通管,且进气管1和共振管2内径及壁厚一致,都是金属材质制作而成的。进气管1为u形结构包括左段、中间段和右段,进气管1的左端为进气口、右端为出气口。共振管2的一端通过焊接方式连通进气管1右段中间位置,共振管2的另一端通用堵盖3通过过盈配合进行封堵。进气管的中间段安装两个固定管家4,可以将进气管固定在柴油机外壳上。共振管2长度为降噪目标单频噪声的1/4波长。在此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共振管长度可以根据降噪频率进行调整。其原理是为当声波在管路中传播,当声波遇边界时会发生反射,旁支的消声器即利用反射声波与入射声波之间的相互干涉,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而最大消声量公式为

其中,tl为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即消音量;

l为共振管2的长度;

m为扩张比,为共振管2内径截面积与进气管1内径截面积比值;

λ为单频声波波长;

对于单频声波波长公式为

其中,c为声音的速度,f为消音的目标频率。

通过上述理论公式推导,当l为1/4λ时,得到最大值,即共振管2长度为降噪单频的1/4波长时,从达到最佳的消音效果。

该装置使用时,进气管1的进气一端和空压机相连,另一端和柴油机进气口相连。该装置通过共振管2使得入射声波和反射声波产生相关干涉达到消声目的。

该装置同时带有两个固定管夹,减少了该装置在柴油机上的抖动情况,增加了该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进气管和共振管,所述共振管的一端连通在所述进气管上,所述共振管的另一端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管的另一端通过堵盖进行封堵;所述共振管与所述进气管的直径、管壁厚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为u形结构,所述共振管的连接端位于所述进气管右段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中间段设有两个固定管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管材质为金属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机单缸空压机进气噪声消音器,能够有效降低柴油机进气系统噪声。其主要包括有进气管和共振管,所述共振管的一端连通在所述进气管上,所述共振管的另一端封堵。

技术研发人员:沈睿;赵燕燕;陶乐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6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