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油直联式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5034发布日期:2020-11-19 19:0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油直联式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油直联式空压机。



背景技术:

空压机已经广泛用于汽车行业的零配件加工及各行业多种产品的定型、冲边、校正及制鞋、手袋、橡胶、模具、轴类、轴套类零件的压装、压印成型、板材零件的弯曲、压印、套形拉伸等工艺,洗衣机、电动机、汽车电机、空调电机、微型电机、伺服电机、车轮制造、减振器、摩托车及机械等行业。

其中,无油直联式空压机因其具有较好的传动效率,已经在加工行业中被广泛使用,然而现有的无油直联式空压机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空压机总体质量较重,搬运移动较为不便,虽然部分空压机设有滚轮结构可作平行推动,但滚轮收放不便且会影响空压机支撑;同时,为防外部杂物掉落砸碰到空压机外部结构,通常在其外部安装有防护罩体,现有防护罩体大多为一体焊接,安拆不便,影响空压机的检修清理,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油直联式空压机,具有操作简单和使用便捷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油直联式空压机,包括空压机本体,所述空压机本体的底端面固定有若干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端固定有支块,所述支块的一侧固定有滚轮,所述支块的另一侧固定有磁吸块,所述空压机本体的底端面位于固定杆的一侧固定有一号限位杆,所述转杆的一侧固定有二号限位杆,所述空压机本体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有卡杆,所述卡杆的一侧表面左右两端均旋合连接有固定栓,所述卡杆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空压机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罩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油直联式空压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限位杆与二号限位杆相互贴合,所述一号限位杆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防滑纹,所述一号限位杆的底端开设有一号螺纹孔,所述二号限位杆为l形结构,所述二号限位杆的上端一侧开设有二号螺纹孔,所述一号螺纹孔与二号螺纹孔相互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油直联式空压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螺纹孔与二号螺纹孔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限位栓,所述限位栓贯穿一号限位杆和二号限位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油直联式空压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轮与支块相互垂直,所述磁吸块且与支块相互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油直联式空压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罩体与卡杆通过卡槽相互卡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油直联式空压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罩体为金属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空压机本体的底部四周均设置有支块,且每处支块均跟带设置有滚轮,在使用时,相对空压机本体转动支块,并带动滚轮进行转动,支块与地面相互接触,从而通过支块对空压机本体进行支撑,在使用后,相对空压机本体转动支块,带动支块收回,并使滚轮与地面相互接触,从而通过滚轮带动空压机本体进行移动,操作简单,使用便捷,支块和滚轮收放方便,便于空压机本体的支撑与移动;空压机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杆,空压机本体的上部位于卡杆的上方设置有罩体,在使用时,将罩体底部卡于卡杆内部的卡槽中,从而完成罩体的初步卡合放置,同时,通过固定栓进行进一步的旋压固定,通过罩体对便于空压机本体的外部进行防护,罩体安拆便捷,不会影响空压机本体的检修清理,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使用状态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状态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支块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滚轮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杆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压机本体;2、支块;3、滚轮;4、卡杆;5、罩体;6、固定杆;7、转杆;8、磁吸块;9、一号限位杆;10、二号限位杆;11、限位栓;12、一号螺纹孔;13、二号螺纹孔;14、固定栓;1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油直联式空压机,包括空压机本体1,空压机本体1的底端面固定有若干个固定杆6,固定杆6的底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杆7,转杆7的底端固定有支块2,支块2的一侧固定有滚轮3,支块2的另一侧固定有磁吸块8,空压机本体1的底端面位于固定杆6的一侧固定有一号限位杆9,转杆7的一侧固定有二号限位杆10,空压机本体1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有卡杆4,卡杆4的一侧表面左右两端均旋合连接有固定栓14,卡杆4的内部开设有卡槽15,空压机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罩体5,本实施例中空压机本体1的使用可参考型号为d50的无油直联式空压机,空压机本体1的底部四周均设置有支块2,且每处支块2均跟带设置有滚轮3,在使用时,相对空压机本体1转动支块2,并带动滚轮3进行转动,支块2与地面相互接触,从而通过支块2对空压机本体1进行支撑,在使用后,相对空压机本体1转动支块2,带动支块2收回,并使滚轮3与地面相互接触,从而通过滚轮3带动空压机本体1进行移动,操作简单,使用便捷,支块2和滚轮3收放方便,便于空压机本体1的支撑与移动;空压机本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杆4,空压机本体1的上部位于卡杆4的上方设置有罩体,5在使用时,将罩体5底部卡于卡杆4内部的卡槽15中,从而完成罩体5的初步卡合放置,同时,通过固定栓14进行进一步的旋压固定,通过罩体5对便于空压机本体1的外部进行防护,罩体5安拆便捷,不会影响空压机本体1的检修清理,结构简单,使用便捷。

具体的,一号限位杆9与二号限位杆10相互贴合,一号限位杆9的外表面一体成型有防滑纹,一号限位杆9的底端开设有一号螺纹孔12,二号限位杆10为l形结构,二号限位杆10的上端一侧开设有二号螺纹孔13,一号螺纹孔12与二号螺纹孔13相互重合,本实施例中固定杆6为金属材质,转杆7为金属材质,固定杆与6转杆7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一号限位杆9为金属方形结构,二号限位杆10为金属l形结构,限位栓11为金属螺纹栓,通过一号限位杆9、二号限位杆10、限位栓11、一号螺纹孔12和二号螺纹孔13,便于支撑状态下转杆7、支块2和滚轮3当前位置的固定。

具体的,一号螺纹孔12与二号螺纹孔13的内部通过旋合连接有限位栓11,限位栓11贯穿一号限位杆9和二号限位杆10,本实施例中当空压机本体1需要放置使用时,转杆7相对固定杆6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支块2和滚轮3进行转动,使得支块2与地面相互接触,一号限位杆9与二号限位杆10相互接触,相对一号螺纹孔12旋动限位栓11,将限位栓11旋进二号螺纹孔13的内部,从而对支块2和滚轮3进行限位固定,通过支块2对空压机本体1进行支撑,然后对空压机本体1进行使用。

具体的,滚轮3与支块2相互垂直,磁吸块8且与支块2相互平行,本实施例中支块2为金属材质,设有四处,用于空压机本体1的支撑,滚轮3为尼龙材质,用于空压机本体1的移动,磁吸块8为带磁金属材质,用于移动状态下转杆7、支块2和滚轮3当前位置的固定,当空压机本体1需要搬运移动时,相对一号螺纹孔12旋动限位栓11,将限位栓11从二号螺纹孔13内部旋出,转杆7相对固定杆6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支块2和滚轮3进行转动,使得滚轮3与地面相互接触,磁吸块8与空压机本体1底端面磁吸固定,通过滚轮3对空压机本体1进行平推移动。

具体的,罩体5与卡杆4通过卡槽15相互卡合,本实施例中卡杆4为金属材质,且内部开设有卡槽15,呈u形结构,设有两处,用于罩体5的初步卡合固定,固定栓14为金属螺纹栓,用于罩体5的进一步旋压固定,罩体5在安装时,将罩体5底端两侧卡进卡杆4内部的卡槽15进行初步固定,并通过固定栓14旋压对卡杆4内部位于卡槽15中的罩体5进行进一步的旋压固定,从而完成卡杆4的安装,通过罩体5对空压机本体1进行外部防护。

具体的,罩体5为金属构件,本实施例中罩体5为金属材质,结构耐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空压机本体1需要放置使用时,转杆7相对固定杆6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支块2和滚轮3进行转动,使得支块2与地面相互接触,一号限位杆9与二号限位杆10相互接触,相对一号螺纹孔12旋动限位栓11,将限位栓11旋进二号螺纹孔13的内部,从而对支块2和滚轮3进行限位固定,通过支块2对空压机本体1进行支撑,然后对空压机本体1进行使用,当空压机本体1需要搬运移动时,相对一号螺纹孔12旋动限位栓11,将限位栓11从二号螺纹孔13内部旋出,转杆7相对固定杆6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支块2和滚轮3进行转动,使得滚轮3与地面相互接触,磁吸块8与空压机本体1底端面磁吸固定,通过滚轮3对空压机本体1进行平推移动,罩体5在安装时,将罩体5底端两侧卡进卡杆4内部的卡槽15进行初步固定,并通过固定栓14旋压对卡杆4内部位于卡槽15中的罩体5进行进一步的旋压固定,从而完成卡杆4的安装,通过罩体5对空压机本体1进行外部防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