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无刷泵泵头铸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5154发布日期:2022-06-02 00:3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直流无刷泵泵头铸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直流无刷泵泵头铸件。


背景技术:

2.泵头铸件主要由泵头壳体、泵头转轴、泵头涡扇等常规零件组成,其作用是在电机的带动下吸取液体,但是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要对液体和气体混合时,其通常是通过电机带动泵头铸件吸取液体注入到微气泡发生器中,然后气体管通过气压器施压将气体注入到微气泡发生器内,微气泡发生器在对其进行混合搅动,生成微气泡液体,此过程需要多个设备配合使用,较为繁琐,不够方便;
3.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单向阀、密封弹性环套、弹性泡、气孔、密封槽、自吸气密组件、抵接套筒、抵接凸条、连接杆、连接套和流孔,来生成气液高度融合的微气泡液体,实现以简便的方式直接生成微气泡液体,解决传统的多个设备配合使用,较为繁琐、使用不便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直流无刷泵泵头铸件,包括泵头壳体、泵头转轴和泵头涡扇,所述泵头转轴转动设于泵头壳体,所述泵头转轴一端贯穿泵头壳体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外接直流无刷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泵头涡扇转动设于泵头壳体内,且泵头涡扇固定套接于泵头转轴的外端,所述泵头壳体内设有密封弹性环套和抵接套筒,所述密封弹性环套的外端固定设于泵头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密封弹性环套的内腔贯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安装于泵头壳体上,所述密封弹性环套与抵接套筒间隙配合,所述密封弹性环套的内端设有弹性泡,所述弹性泡开设有气孔,且密封弹性环套、弹性泡和气孔贯通连接,所述弹性泡内适配有自吸气密组件,所述自吸气密组件设于密封弹性环套内,所述抵接套筒转动设于泵头壳体内,所述抵接套筒的外端固定设有抵接凸条,且抵接凸条远离抵接套筒的一端与弹性泡活动抵接。
7.进一步的,所述抵接套筒的内端两侧固定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固定套接于泵头转轴的外端,且连接套对称设于泵头涡扇的两侧。
8.进一步的,所述抵接套筒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流孔。
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泡等距设置并构成一列,且弹性泡设有多列,多列的所述弹性泡以密封弹性环套的圆心为中心按环形阵列分布,且弹性泡与密封弹性环套为一体化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自吸气密组件包括缸套、密封弹簧、密封滑杆、连接弧板和连接环套,所述缸套固定设于密封弹性环套的中心部,且缸套设于弹性泡的正上方,所述密封滑杆滑动设于缸套内,且密封滑杆的一端贯穿缸套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与连接弧板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弹簧滑动套接于密封滑杆的顶部外端,所述连接环套固定套接于密封滑杆的
外端,所述密封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连接环套的顶面和缸套的顶壁,所述连接弧板的两侧与密封弹性环套的内壁滑动抵接,所述连接弧板的底面等距设有若干个密封圆凸,所述密封圆凸与弹性泡一一对应,且密封圆凸嵌设于弹性泡内,且密封圆凸的底部外端抵接于弹性泡的内壁,所述密封圆凸的底端固定设有密封凸弧和导向圆凸,所述密封圆凸开设于适配密封凸弧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气孔为一体化流道,所述密封凸弧设于密封槽内,所述导向圆凸固定设于密封凸弧的底部中心处,且导向圆凸设于气孔内。
1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设置单向阀、密封弹性环套、弹性泡、气孔、密封槽、自吸气密组件、抵接套筒、抵接凸条、连接杆、连接套和流孔,来生成气液高度融合的微气泡液体,实现以简便的方式直接生成微气泡液体,解决传统的多个设备配合使用,较为繁琐、使用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14.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侧剖图;
15.图3示出了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16.图4示出了自吸气密组件收缩状态示意图;
17.图5示出了缸套处剖面放大图;
18.图6示出了图3的b处局部放大图;
19.图例说明:1、泵头壳体;2、泵头转轴;3、泵头涡扇;4、单向阀;5、密封弹性环套;6、弹性泡;7、气孔;8、密封槽;9、自吸气密组件;10、抵接套筒;11、抵接凸条;12、连接杆;13、连接套;14、流孔;901、缸套;902、密封弹簧;903、密封滑杆;904、连接弧板;905、连接环套;906、密封圆凸;907、密封凸弧;908、导向圆凸。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2.直流无刷泵泵头铸件,包括泵头壳体1、泵头转轴2和泵头涡扇3,泵头转轴2转动设于泵头壳体1,泵头转轴2一端贯穿泵头壳体1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外接直流无刷电机的输出轴,泵头涡扇3转动设于泵头壳体1内,且泵头涡扇3固定套接于泵头转轴2的外端,泵头壳体1内设有密封弹性环套5和抵接套筒10,密封弹性环套5的外端固定设于泵头壳体1的内壁上,密封弹性环套5的内腔贯通连接有单向阀4,单向阀4安装于泵头壳体1上,密封弹性环套5与抵接套筒10间隙配合,密封弹性环套5的内端设有弹性泡6,弹性泡6开设有气孔7,且密封弹性环套5、弹性泡6和气孔7贯通连接,弹性泡6内适配有自吸气密组件9,自吸气密组件9设于密封弹性环套5内,抵接套筒10转动设于泵头壳体1内,抵接套筒10的外端固定设有抵接凸条11,且抵接凸条11远离抵接套筒10的一端与弹性泡6活动抵接,抵接套筒10的内端
两侧固定设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套13,连接套13固定套接于泵头转轴2的外端,且连接套13对称设于泵头涡扇3的两侧,抵接套筒10的筒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流孔14,弹性泡6等距设置并构成一列,且弹性泡6设有多列,多列的弹性泡6以密封弹性环套5的圆心为中心按环形阵列分布,且弹性泡6与密封弹性环套5为一体化结构;
23.自吸气密组件9包括缸套901、密封弹簧902、密封滑杆903、连接弧板904和连接环套905,缸套901固定设于密封弹性环套5的中心部,且缸套901设于弹性泡6的正上方,密封滑杆903滑动设于缸套901内,且密封滑杆903的一端贯穿缸套901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与连接弧板904固定连接,密封弹簧902滑动套接于密封滑杆903的顶部外端,连接环套905固定套接于密封滑杆903的外端,密封弹簧90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连接环套905的顶面和缸套901的顶壁,连接弧板904的两侧与密封弹性环套5的内壁滑动抵接,连接弧板904的底面等距设有若干个密封圆凸906,密封圆凸906与弹性泡6一一对应,且密封圆凸906嵌设于弹性泡6内,且密封圆凸906的底部外端抵接于弹性泡6的内壁,密封圆凸906的底端固定设有密封凸弧907和导向圆凸908,密封圆凸906开设于适配密封凸弧907的密封槽8,密封槽8与气孔7为一体化流道,密封凸弧907设于密封槽8内,导向圆凸908固定设于密封凸弧907的底部中心处,且导向圆凸908设于气孔7内,导向圆凸908的直径小于气孔7的直径;
24.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泵头转轴2外接直流无刷电机的输出轴,将单向阀4通过管路外接气罐;
25.启动并控制直流无刷电机的输出轴旋转,直流无刷电机的输出轴旋转后带动与其固定的泵头转轴2旋转,泵头转轴2旋转后带动与其固定套接的连接套13旋转,连接套13旋转后带动与其固定的连接杆12旋转,连接杆12后带动与其固定的抵接套筒10旋转,抵接套筒10旋转后带动与其固定的抵接凸条11沿密封弹性环套5的内壁旋转,直到抵接凸条11抵接到弹性泡6,然后使弹性泡6向密封弹性环套5内运动,直到抵接凸条11位于弹性泡6的正下方时,将弹性泡6完全挤压到密封弹性环套5内,使其完全凹陷;
26.当弹性泡6逐步凹陷时,其作用力使若干个密封圆凸906向上运动,密封圆凸906向上运动带动与其固定的连接弧板904向上运动,连接弧板904向上运动后带动与其固定的密封滑杆903向缸套901内收缩,密封滑杆903向缸套901内收缩后带动与其固定的连接环套905向上运动并抵接密封弹簧902,使密封弹簧902呈挤压状态,同时密封圆凸906逐步脱离弹性泡6内、密封凸弧907逐渐脱离密封槽8嵌入状态,然后密封凸弧907完全脱离与密封槽8的嵌入密封状态,此时密封弹性环套5内的气体通过气孔7进入到泵头壳体1内,密封弹簧902呈高度挤压状态;
27.当抵接凸条11逐渐远离弹性泡6时,密封弹簧902在高度挤压状态下逐步回位并抵接连接环套905向下运动,抵接连接环套905向下运动后带与其固定的密封滑杆903向缸套901外运动,此时导向圆凸908始终插入气孔7内,弹性泡6逐步回位收缩,然后密封凸弧907再次嵌入到密封槽8内,然后使气孔7不再通气,在弹性泡6本身材料的作用和密封弹簧902的双重作用下,由于气体进入到密封弹簧902内,这样造成密封弹性环套5的内部气体变少,当弹性泡6恢复原状且气孔7被密封,使密封弹性环套5产生负压吸力,然后密封弹性环套5负压吸力后通过单向阀4自动吸取气罐内的气体,当重复并持续上述步骤后,气罐内的气体源源不断地被吸取,且配合泵体的泵头涡扇3吸取液体,使液体和气体混合并生成微气泡液体,且弹性泡6恢复和凹陷产生振动,进一步的增强了微气泡液体的融合度;
28.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设置单向阀4、密封弹性环套5、弹性泡6、气孔7、密封槽8、自吸气密组件9、抵接套筒10、抵接凸条11、连接杆12、连接套13和流孔14,来生成气液高度融合的微气泡液体,实现以简便的方式直接生成微气泡液体,解决传统的多个设备配合使用,较为繁琐、使用不便的问题。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