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等加等减速导轨轴向活塞泵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70209阅读:来源:国知局
相互错开布置;所述的缸体2的对应位置上均匀分布有与四个矩形沟槽相对应的两组窗口 a、c和b、d,并且两组窗口通过开在缸体2表面的环形槽相互贯通;工作时,活塞3上的矩形沟槽与缸体上的窗口发生沟通,容积逐渐变大的腔室通过沟通的矩形沟槽和窗口从油箱吸油,容积逐渐减小的腔室通过沟通的沟槽和窗口将腔内油液排出;
[0046]所述的活塞3的左端安装有一字销轴11,所述的一字销轴11的轴端对称安装有一组左轴承大滚轮111,所述的一字销轴11的左端安装有一与左端盖固定连接的滚轮罩13,所述的一字销轴11紧固在活塞3上;所述的活塞3的右端安装有十字销轴12,所述的十字销轴12的轴端分别对称安装有一组右轴承大滚轮121和一组用于传递扭矩的轴承小滚轮122,所述的十字销轴12紧固在活塞3上;所述的左轴承大滚轮111和右轴承大滚轮121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左导轨7和右导轨8上,并且分别可沿左导轨7和右导轨8滚动;
[0047]所述的十字销轴12通过2D联轴器14安装在开有通孔的右端盖6上,无刷电机15与所述的2D联轴器14过紧配合,所述的无刷电机15通过2D联轴器14将扭矩传递到轴承小滚轮122,带动轴承小滚轮122转动,从而带动十字销轴12、活塞3和一字销轴11 一起转动。当电机15带动2D联轴器14旋转时,2D联轴器14通过十字销轴12上的轴承小滚轮122将扭矩传递至活塞3,从而使得活塞3旋转,活塞3旋转的同时并往复运动实现吸排油腔的切换和连续的吸排油。
[0048]所述的左导轨7和右导轨8呈圆柱体,所述的圆柱体的顶面具有向外凸起的弧形曲面71、81,并且所述的弧形曲面的最低点两端的圆柱体上对称设置有与销钉相匹配的安装孔72、82 ;所述的圆柱体的中心开设有与内六角螺栓匹配的通孔73、83。
[0049]所述的右轴承大滚轮121和轴承小滚轮122分别设置在2D联轴器14的沟槽141上;所述的2D联轴器14通过第一钢丝挡圈161和锁紧垫片162安装在开有通孔的右端盖6上。
[0050]所述的2D联轴器14的右端开有与无刷电机15配合的矩形键槽。
[0051]所述的右端盖6与2D联轴器14之间安装用于密封和减少联轴器与端盖的摩擦力作用的J形无骨架油封18和铜片19。
[0052]所述的左轴承大滚轮111、右轴承大滚轮121、轴承小滚轮122分别由轮套1212、滚动轴承1211、第二钢丝挡圈1214和锁紧垫片1213构成,所述的滚动轴承穿套在轴端,所述的轮套通过第二钢丝挡圈和锁紧垫片套设在滚动轴承上。
[0053]所述的左、右端盖5、6上开设有用于放置O形密封圈20的环形槽。
[0054]所述的左塞环、右塞环9、10分别通过第三钢丝挡圈21固定在缸体2上。
[0055]所述的一字销轴11、十字销轴12分别通过内六角螺栓17紧固在活塞3的左、右端。
[0056]工作原理如下:
[0057]活塞与十字销轴、一字销轴通过内六角螺栓固连在一起,无刷电机通过2D联轴器将扭矩传递到十字销轴上的轴承小滚轮,带动轴承小滚轮转动,右轴承大滚轮随着轴承小滚轮与2D联轴器一起转动的同时,右轴承大滚轮也会在右导轨上滚动。同理,在左端一字销轴上左轴承大滚轮在转动的同时也会在内导轨上滚动。当左轴承大滚轮滚动到左导轨的最高点时,即右轴承大滚轮滚动到右导轨的最低点,活塞轴向移动到最左端;当左轴承大滚轮滚动到左导轨的最低点时,即右轴承大滚轮滚动到右导轨的最高点,活塞轴向移动到最右端。随着左轴承大滚轮和右轴承大滚轮分别在左导轨、右导轨上连续滚动,就可以使活塞进行轴向连续往复运动,实现了活塞在纵向连续转动的同时又在轴向有连续的往复运动。
[0058]本实施例中,如图4a至5b所示,活塞上的四个矩形沟槽分别为e、f、g、h,其槽口位置相互错开,即e、h槽口与f、g槽口方向相反。缸体上与矩形沟槽相对应的两组窗口为
a、c和b、d,a、c窗口和b、d窗口通过开在缸体表面的环形槽相互贯通。
[0059]如图6a至6f所示,活塞逆时针转动(从左往右看),a、b、c、d是缸体上的窗口通道,a、c为吸油通道,b、d为排油通道。e、f、g、h为活塞上的矩形沟槽。
[0060]图6a和6b为活塞运动到最左端时,此时活塞上的矩形沟槽e、f、g、h未和缸体上的窗口 a、b、C、d发生沟通。
[0061]当活塞转动的同时往右端开始移动,如图6c和6d所示,活塞上的矩形沟槽e、f、g、h分别与缸体上的窗口 a、d、b、c沟通,容腔逐渐变大的左腔室由于自吸性,通过沟通通道e-a、h-c从油箱中吸油;容积逐渐变小的右腔室将腔内的油通过沟通通道f_d、g-b将油液挤出。
[0062]如图6e和6f所示,当活塞移动到最右端,此时活塞上的矩形沟槽e、f、g、h未和缸体上的窗口 a、b、C、d不再沟通。当活塞继续转动,则活塞开始往左运动,右腔室开始通过沟通通道f_a、g-c从油箱吸油;左腔室通过沟通通道e-b、h_d将油挤出。
[0063]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主权项】
1.二维等加等减速导轨轴向活塞泵,包括泵体、缸体和活塞,缸体置于泵体中并与泵体固定连接;泵体上开有吸排油孔和泄露油回油通道,泵体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卡簧固定安装有左、右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固设有具有相同滚轮滚动曲面的左导轨和右导轨,并且左导轨和右导轨相互呈90度错开布置,即左导轨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与右导轨的最低点和最高点相对应; 所述的缸体的内腔中心设置有活塞,并且所述的活塞可沿缸体内腔的轴向作直线往复运动;在所述的活塞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与活塞同心的左塞环和右塞环,所述的左塞环、右塞环分别固定在缸体上;所述的左塞环、活塞左端和缸体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左腔室,所述的右塞环、活塞右端和缸体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右腔室,左腔室与右腔室的容积随活塞的往复运动交错变化;当活塞从最左端往最右端轴向运动时,左腔室容积逐渐变大,右腔室容积逐渐变小;相反,当活塞从最右端往最左端轴向运动时,右腔室容积逐渐变大,左腔室容积逐渐变小; 所述的活塞上设置有台肩,所述的台肩的表面上开设有均匀布置的四个矩形沟槽,并且四个矩形沟槽的槽口位置相互错开布置;所述的缸体的对应位置上均匀分布有与四个矩形沟槽相对应的两组窗口,并且两组窗口通过开在缸体表面的环形槽相互贯通;工作时,活塞上的矩形沟槽与缸体上的窗口发生沟通,容积逐渐变大的腔室通过沟通的矩形沟槽和窗口从油箱吸油,容积逐渐减小的腔室通过沟通的沟槽和窗口将腔内油液排出; 所述的活塞的左端安装有一字销轴,所述的一字销轴的轴端对称安装有一组左轴承大滚轮,所述的一字销轴的左端安装有一与左端盖固定连接的滚轮罩,所述的一字销轴紧固在活塞上;所述的活塞的右端安装有十字销轴,所述的十字销轴的轴端分别对称安装有一组右轴承大滚轮和一组用于传递扭矩的轴承小滚轮,所述的十字销轴紧固在活塞上;所述的左轴承大滚轮和右轴承大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左导轨和右导轨上,并且分别可沿左导轨和右导轨滚动; 所述的十字销轴通过2D联轴器安装在开有通孔的右端盖上,无刷电机与所述的2D联轴器过紧配合,所述的无刷电机通过2D联轴器将扭矩传递到轴承小滚轮,带动轴承小滚轮转动,从而带动十字销轴、活塞和一字销轴一起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等加等减速导轨轴向活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导轨和右导轨均呈圆柱体,所述的圆柱体的顶面具有向内凹的弧形曲面,并且所述的弧形曲面的最低点两端的圆柱体上对称设置有与销钉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的圆柱体的中心开设有与内六角螺栓匹配的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维等加等减速导轨轴向活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轴承大滚轮和轴承小滚轮分别设置在2D联轴器的沟槽上;所述的2D联轴器通过第一钢丝挡圈和锁紧垫片安装在开有通孔的右端盖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维等加等减速导轨轴向活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D联轴器的右端开有与无刷电机配合的矩形键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维等加等减速导轨轴向活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端盖与2D联轴器之间安装用于密封和减少联轴器与端盖的摩擦力作用的J形无骨架油封和铜片。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二维等加等减速导轨轴向活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轴承大滚轮、右轴承大滚轮、轴承小滚轮分别由轮套、滚动轴承、第二钢丝挡圈和锁紧垫片构成,所述的滚动轴承穿套在轴端,所述的轮套通过第二钢丝挡圈和锁紧垫片套设在滚动轴承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维等加等减速导轨轴向活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端盖上开设有用于放置O形密封圈的环形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维等加等减速导轨轴向活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塞环、右塞环分别通过第三钢丝挡圈固定在缸体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维等加等减速导轨轴向活塞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字销轴、十字销轴分别通过内六角螺栓紧固在活塞的左、右端。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等加等减速导轨轴向活塞泵,包括泵体、缸体和活塞,缸体置于泵体中并与泵体固定连接;泵体上开有吸排油孔和泄露油回油通道,泵体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卡簧固定安装有左、右端盖,所述的缸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固设有具有相同滚轮滚动曲面的左导轨和右导轨,并且左导轨和右导轨相互呈90度错开布置;缸体的内腔中心设置有活塞,并且活塞可沿缸体内腔的轴向作直线往复运动;在活塞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与活塞同心的左塞环和右塞环,左塞环、右塞环分别固定在缸体上;所述的左塞环、活塞左端和缸体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左腔室,右塞环、活塞右端和缸体共同围合的空间构成右腔室,左腔室与右腔室的容积随活塞的往复运动交错变化。
【IPC分类】F04B1-22, F04B53-00
【公开号】CN104791208
【申请号】CN201510151253
【发明人】阮健, 童成伟, 李胜, 丰章俊, 申屠胜男, 金丁灿, 孟彬
【申请人】浙江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