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手拉气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39756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1]图4为图3的A — A向剖视图;
[0022]图5为图3的B处放大图;
[0023]图6为图3的C 一 C向剖视图;
[0024]图7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阀结构在第一位置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阀结构在第二位置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切换阀结构在第三位置状态下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件与底座的分解示意图一;
[0029]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件与底座的分解示意图二;
[0030]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握把的立体不意图一;
[0031]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握把的立体示意图二 ;
[0032]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握把的立体示意图一;
[0033]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握把的立体示意图二 ;
[0034]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筒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盖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7]如图1?18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0038]—种三相手拉气筒,包括筒身1、及固定在筒身I上部的上盖2和固定在筒身I下部的底座3,筒身I内部分隔呈独立的三个空间,分别为第一充气空间5、第二充气空间6和排气空间7,第一充气空间5和第二充气空间6的横截面呈圆形,排气空间7与外界连通。排气空间7采用以下结构与外界连通:排气空间7的侧壁上开有穿孔,穿孔内安装有盒体14,盒体14上开有连通排气空间7和外界的排气孔141,盒体141内安装有滤网,滤网的作用是阻止沙子在气栗倒下的时候进入到气栗内部,滤网在图纸中没有显示。
[0039]第一充气空间5和第二充气空间6内分别设有能实现双向充气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如背景专利,或专利号为201020111370.X《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专利。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包括活塞、握把、联动管及内管,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活塞结构采用本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号为201420387110.3《双向手拉气筒活塞》一样,当然并不局限这一活塞结构,还可采用现有双向充气手拉气筒中的活塞结构,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握把结构和本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号为201420387107.1《手拉气筒把手》基本相同,当然并不局限这一握把结构,还可采用现有双向充气手拉气筒中的握把结构,
[0040]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活塞8a将第一充气空间5分隔成第一上气室51和第一下气室52,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活塞Sb将第二充气空间6分隔成第二上气室61和第二下气室62,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握把9a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握把9b连接在一起而能同步上下移动;上盖2内设有位于排气空间7上方的导气室21,导气室21的侧部分别与第一上气室51和第二上气室61连通,导气室21的底部通过上导气管4a与排气空间7连通,本实施例中上导气管4a与导气室21底部的盖子成型在一起;底座3上开有与排气空间7连通的第一下孔31和与第二下气室62连通的第二下孔32,底座3的下方固定有连接件10,连接件10与底座3之间形成连通第一下孔31和第二下孔32的下排气通道101 ;第一下孔31内插设有连通下排气通道101和排气空间7的下导气管4b,下导气管4b和第一下孔31之间密封不能漏气,上导气管4a的下端和下导气管4b的上端之间通过能决定上导气管4a或下导气管4b与排气空间7导通与否的切换阀结构连接,切换阀结构的操作部分外露出排气空间7的外侧壁。
[0041]上盖2内设有将第一充气空间5、第二充气空间6罩住的第一内环壁22和第二内环壁23,第一内环壁22和第二内环壁23形成导气室21的部分侧壁,第一内环壁22上开有连通第一上气室51和导气室21的第一上孔221,第二内环壁23上开有连通第二上气室61和导气室21的第二上孔231。
[0042]第一握把9a的一侧具有第一把手部9al,另一侧具有插接部9a2,第一握把9a内的下部中心位置处设有供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内管Ila插配连接的第一内孔9a3、及供第一外管12a插配连接的第一外孔9a4,第一内孔9a3和第一外孔9a4之间的空间形成与外界相通的第一进气通道91a,插接部9a2内设有与第一内孔9a3连通的第一出气通道 91b。
[0043]第二握把9b的一侧具有第二把手部%1,另一侧具有供插接部9a2插配的插孔部%2,第一握把9a的另一侧还设有辅助插接部9a5,第二握把9b的另一侧设有供辅助插接部9a5插配的辅助插孔部%5。第二握把9b内的下部中心位置处设有供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内管Ilb插配连接的第二内孔%3、及供第二外管12b插配连接的第二外孔%4,第二内孔9b3和第二外孔9b4之间的空间形成与外界相通的第二进气通道92a,插孔部9b2内开有与第二内孔9b3连通的第二出气通道92a,第二握把9b的前侧设有出气孔%6,该出气孔9b6通过第一出气通道91b与第一内孔9a3连通,出气孔9b6通过第二出气通道92b与第二内孔9b3连通,第二出气通道92b内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二内孔9b3进入出气孔%6的单向出气阀片93,单向出气阀片93的设置方式为常规技术。
[0044]第一握把9a上安装有第一压力表93a,第一压力表93a的下方设有滤网,第一压力表93a的压力感应端伸入第一出气通道91a内;第二握把9b上也安装有滤网,该滤网通过塞子固定在第二握把9b上。可参考本申请人申请的专利号为201420387107.1《手拉气筒把手》专利。
[0045]切换阀结构包括阀体13及阀芯15,阀体13固定在排气空间7的内侧壁上。阀体13内具有凹腔131,凹腔131的后端开有与排气空间7连通的穿孔132,凹腔131内设有以凹腔131的中心径向发散布置的多根分隔筋135,各分隔筋135与阀体13内壁之间具有间隙X,阀体13的上端开有供上导气管4a插配并与凹腔131相通的上插孔133,阀体13的下端开有供下导气管4b插配并与凹腔131相通的下插孔134,阀芯15插入凹腔131内并能绕自身轴线旋转,阀芯15的外端具有外露出排气空间7的外侧壁的旋钮151,旋钮151形成切换阀结构的操作部分,阀芯15的内端具有与凹腔131内壁密封配合的环形壁152,阀芯的环形壁152置于间隙X内。环形壁152上开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用以与上插孔133和下插孔134导通的转换孔,分别为第一转换孔1521和第二转换孔1522。
[0046]在阀芯15转动至第一位置状态下,如图8所示,阀芯的环形壁152将上插孔133和下插孔134封堵住。
[0047]在阀芯15转动至第二位置状态下,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转换孔1521与上插孔133连通,阀芯15的环形壁将下插孔134封堵住。
[0048]在阀芯15转动至第三位置状态下,如图10所示,第一转换孔1521与下插孔134连通,第二转换孔1522与上插孔133连通。
[0049]本三相手拉气筒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0050]在阀芯15处于第一位置状态下,阀芯的环形壁152将上插孔133和下插孔134封堵住,阀芯15位置如图所示,这样第一上气室51、第二上气室61和第二上气室52、第二下气室62内的空气不会经由切换阀进入排气空间并最终排出筒身I外,故该位置状态,第一充气空间5和第二充气空间6内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均双向充气,双向充气工作过程可参考背景专利,单位时间内的出气量最大,是传统双向充气手拉气筒的两倍,如果还是以Ibar为例,气流量就成为了(2.7x2)+ (2.7x2)=10.8L。
[0051]当压力上升并且双向充气开始变得吃力的时候(上拉比下压要难很多),将阀芯15调节至第二位置状态,阀芯的环形壁152上的第一转换孔1521与上插孔133连通,阀芯的环形壁152将下插孔134封堵住,阀芯15位置如图所示,这样第一上气室51和第二上气室61内的空气会通过切换阀进入排气空间并最终排出筒身I外,即第一上气室51和第二上气室61内的空气分别经第一上孔221和第二上孔231后进入导气室21,然后再通过上导气管4a、第一转换孔1521、阀体13的凹腔131和穿孔132后进入排气空间7,最后再通过盒体14上的排气孔141排出筒身I外,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