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扭转多级升降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39860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扭转多级升降气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气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扭转多级升降气缸。
【背景技术】
[0002]气缸作为工业控制的执行器件,在物料推送、直线进给等场合应用十分普遍。在日常生活中,多级气缸常被用作于旗杆或体育场照明灯具的升降台。多级气缸的优点在于既可以缩小气缸的体积,同时也能够实现较大的输出行程。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多级气缸因结构设置不合理,在实际使用中通常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工作时气路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伸出时各级气缸不能按顺序动作,导致无法精确控制行程,第二,当气缸处于完全伸出状态时,缸筒容易在气流的作用下出现较大幅度的晃动,不仅影响旗帜或照明灯具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会造成缸筒的变形,影响气缸整体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防扭转多级升降气缸,其结构简单合理,工作时各级气缸按顺序动作,行程控制精度较高,缸筒的晃动量较小且不会出现转动现象,稳定性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扭转多级升降气缸,包括第一缸筒、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缸筒两端的第一顶盖和底盖、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缸筒内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顶盖止转配合的第二缸筒,所述第二缸筒的顶端穿过所述第一顶盖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顶盖,所述第二缸筒内活动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顶盖止转配合的第三缸筒,所述第三缸筒的顶端穿过所述第二顶盖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顶盖,所述第三缸筒内活动设置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顶盖止转配合的第四缸筒,所述第四缸筒的顶端穿过所述第三顶盖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0006]所述底盖、所述第一缸筒及所述第一活塞之间形成有第一气室,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二缸筒及所述第二活塞之间形成有第二气室,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三缸筒及所述第三活塞之间形成有第三气室,所述底盖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底盖内沿轴向设置有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室的进气气路,所述第一活塞沿轴向设置有用以连通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第二气室的第一气路,所述第二活塞沿轴向设置有用以连通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第三气室的第二气路,所述第一活塞的底部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气路贯通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所述第二活塞的底部端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气路贯通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
[0007]所述第一活塞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顶盖止挡配合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活塞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顶盖止挡配合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三活塞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顶盖止挡配合的第三支撑杆。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缸筒、所述第三缸筒及所述第四缸筒均设置为米字型缸筒,所述第一顶盖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缸筒相匹配的第一米字型通孔,所述第二顶盖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缸筒相匹配的第二米字型通孔,所述第三顶盖设置有与所述第四缸筒相匹配的第三米字型通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气路、所述第一气路及所述第二气路的孔径依次减小。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缸筒、所述第二缸筒、所述第三缸筒及所述第四缸筒的底端周壁上均设置有排水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盖与所述底盖之间、所述第二顶盖与所述第一活塞之间、所述第三顶盖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第三活塞之间均通过相应拉杆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底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设置有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导气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盖的内壁嵌设有与所述第二缸筒相配合的第一耐磨带,所述第二顶盖的内壁嵌设有与所述第三缸筒相配合的第二耐磨带,所述第三顶盖的内壁嵌设有与所述第四缸筒相配合的第三耐磨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盖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顶盖相配合的第一垫片,所述第二顶盖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顶盖相配合的第二垫片,所述第三顶盖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板相配合的第三垫片。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防扭转多级升降气缸,工作时,进气口与气源相连接,当向进气口内充入压缩气体时,压缩气体经进气口首先进入第一气室内,由于第一活塞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凹槽,使得第一活塞与底盖之间预留有间隙,如此一来,会使得第一气室内的压缩气体主要用于驱动第一活塞上升,而只有极少一部分经第一气路流入第二气室内,此过程中流入第二气室内的压缩气体不足以驱动第二活塞上升;当第一支撑杆与第一顶盖相抵时,第一活塞驱动第二缸筒运动至极限位置,此时流入第一气室内的压缩气体无法继续推动第一活塞上升,从而便通过第一气路进入第二气室内,同样地,由于第二活塞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凹槽,使得第二气室内的压缩气体主要用于驱动第二活塞上升,而只有极少一部分经第二气路流入第三气室内,此过程中流入第三气室内的压缩气体不足以驱动第三活塞上升;当第二支撑杆与第二顶盖相抵时,第二活塞驱动第三缸筒运动至极限位置,此时流入第二气室内的压缩气体无法继续推动第二活塞上升,从而便通过第二气路进入第三气室内,并驱动第三活塞上升,直至第三支撑杆与第三顶杆相抵,此时第二缸筒、第三缸筒及第四缸筒均处于极限伸出状态。
[0016]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分别在第一活塞的底部设置第一凹槽,在第二活塞的底部设置第二凹槽,从而有效使得第一活塞与底盖之间、第二活塞与第一活塞之间在初始状态下均预留有轴向间隙,从而有效保证了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及第三活塞的依序动作,进而便于精确控制本发明的行程;通过分别设置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使得本发明在处于极限伸出状态时,第二缸筒的底端与第一顶盖之间、第三缸筒的底端与第二顶盖之间以及第四缸筒的底端与第三顶盖之间均能保持较大的轴向距离,从而使得各顶盖对相应缸筒的支持效果更好,减少了各缸筒的晃动量,使得本发明的稳定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通过使第二缸筒与第一顶盖、第三缸筒与第二顶盖以及第四缸筒与第三顶盖均呈止转配合,有效避免了本发明在伸出时各缸筒出现转动现象,进一步保证了本发明的稳定性。本发明结构设置简单合理。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S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缸筒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顶盖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1至图4中:
[0022]1、第一缸筒;2、第一顶盖;21、米字型通孔;22、第一耐磨带;23、第一垫片;3、底盖;31、进气口 ;32、进气气路;4、第一活塞;41、第一气路;42、第一凹槽;43、第一支撑杆;5、第二缸筒;6、第二顶盖;61、第二耐磨带;62、第二垫片;7、第二活塞;71、第二气路;72、第二凹槽;73、第二支撑杆;8、第三缸筒;9、第三顶盖;91、第三耐磨带;92、第三垫片;10、第三活塞;101、第三支撑杆;11、第四缸筒;12、固定板;13、排水孔;14、拉杆;15、底板;151、导气孔;A、第一气室、第二气室;C、第三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防扭转多级升降气缸,包括第一缸筒1、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缸筒I两端的第一顶盖2和底盖3、活动设置于第一缸筒I内的第一活塞4,第一活塞4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顶盖2止转配合的第二缸筒5,第二缸筒5的顶端穿过第一顶盖2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顶盖6,第二缸筒5内活动设置有第二活塞7,第二活塞7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顶盖6止转配合的第三缸筒8,第三缸筒8的顶端穿过第二顶盖6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顶盖9,第三缸筒8内活动设置有第三活塞10,第三活塞10固定连接有与第三顶盖9止转配合的第四缸筒11,第四缸筒11的顶端穿过第三顶盖9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2。
[0025]为了使本发明的结构设置较为简单,第二缸筒5、第三缸筒8及第四缸筒11均设置为米字型缸筒,第一顶盖2设置有与第二缸筒5相匹配的第一米字型通孔21,第二顶盖6设置有与第三缸筒8相匹配的第二米字型通孔,第三顶盖9设置有与第四缸筒11相匹配的第三米字型通孔。通过使第二缸筒5与第一顶盖2、第三缸筒8与第二顶盖6以及第四缸筒11与第三顶盖9均呈止转配合,有效避免了本发明在伸出时各缸筒出现转动现象,充分保证了本发明的稳定性。
[0026]底盖3、第一缸筒I及第一活塞4之间形成有第一气室A,第一活塞4、第二缸筒5及第二活塞7之间形成有第二气室B,第二活塞7、第三缸筒8及第三活塞10之间形成有第三气室C,底盖3的底部设置有进气口 31,底盖3内沿轴向设置有连通进气口 31与第一气室A的进气气路32,第一活塞4沿轴向设置有用以连通第一气室A与第二气室B的第一气路41,第二活塞7沿轴向设置有用以连通第二气室B与第三气室C的第二气路71,第一活塞4的底部端面设置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