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风扇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6996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器风扇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风扇总成。
【背景技术】
[0002]散热器风扇总成是一种产生旋转气流的装置,根据发动机温度,提供合适的风量进行冷却,保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传统的散热器风扇总成一般多为单风扇串电阻调速,或者双风扇串并联调速。参考图1,对于双风扇串并联调速装置主要包括主风扇1’、副风扇2’、安装板3’、护风圈4’、电机5’和线束接插件6’等。在上述结构中,由于主、副风扇大小不同,导致安装板上存在进气死区,风扇进气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风扇总车,提高进气效率,增强风扇的冷却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种散热器风扇总成,包括安装板、主风扇、副风扇、主电机、副电机、主风架、副风架、主护风圈和副护风圈,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位于所述副风扇的上方。
[0006]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与护风圈相对的一侧还设有贯穿所述安装板的护风板,所述主风扇和所述副风扇分置于所述护风板的两侧,且所述护风板的高度不低于主、副电机的高度。
[0007]优选地,所述护风板包括第一护风板段、第二护风板段和第三护风板段,从所述副电机中心线与所述副风扇轮廓的交点沿所述副风扇轮廓切线方向延伸至与所述安装板下端相交形成第一护风板段;由所述第一护风板段的上端点沿两个风扇轮廓的公切线方向延伸,至与所述副风扇轮廓顶端的切线相交,形成所述第二护风板段;过所述第二护风板段的上端端点沿垂直于所述安装板上端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护风板段。
[0008]优选地,所述主护风圈和所述副护风圈之间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稳流板,所述稳流板、所述主护风圈和所述副护风圈的高度相等。
[0009]优选地,所述主风架位于所述主电机的前端,所述主风扇的扇叶位于所述主电机的后端;所述副风架位于所述副电机的前端,所述副风扇的扇叶位于所述副电机的后端。
[0010]优选地,所述主护风圈和所述副护风圈上分别设有线束接插件。
[0011]优选地,所述主风架和所述副风架上分别集成有线束卡槽。
[0012]优选地,所述主风扇设有九片扇叶,所述副风扇设有六片扇叶。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器风扇总成在现有的双风扇装置的基础上,在副风扇的上端设置了百叶窗结构,当气流吹向风扇总成时,百叶窗打开进气,消除了风扇总成上的进气死区,提高了进气效率和风扇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主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的主视图;
[0019]图4为图2中散热器冷却风扇总成后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
[0021 ] 1 ’ -主风扇,2 ’ -副风扇,3 ’ -安装板,4 ’ -护风圈,5 ’ -电机,6 ’ -线束接插件;
[0022]1-安装板,2-主风扇,3-副风扇,4-主电机,5-副电机,6-主风架,7-副风架,8-主护风圈,9-副护风圈,10-护风板,11-百叶窗,12-稳流板,13-线束接插件,14-线束卡槽;
[0023]10a-第一护风板段,1 lb_第二护风板段,1 lc_第三护风板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集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0025]参考图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风扇总成,包括安装板1、主风扇2、副风扇3、主电机4、副电机5、主风架6、副风架7、主护风圈8和副护风圈9,所述安装板1上还设有百叶窗11,所述百叶窗11位于所述副风扇3的上方。所述百叶窗11上的叶片与百叶窗框架通过转轴连接,当车速为零时,叶片是关闭的,当车速增加后,叶片受到风力的作用而逐渐打开,增大了发动机舱的进风面积,有利于发动机散热,解决了风扇总成上存在的进风死区问题。
[002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1上与护风圈相对的一侧还设有贯穿所述安装板1的护风板10,所述主风扇2和所述副风扇3分置于所述护风板10的两侧,且所述护风板10的高度不低于主、副电机的高度。所述护风板10将所述主风扇2和所述副风扇3隔离开,避免两个风扇进气气流之间的干扰,利于提高进气效率和风扇总成的冷却效果。所述护风板10还能够对结构起到加强的作用。
[0027]优选地,所述护风板10包括第一护风板段10a、第二护风板段10b和第三护风板段10c。具体地,从所述副电机5中心线与所述副风扇3轮廓的交点沿所述副风扇3轮廓切线方向延伸至与所述安装板1下端相交形成第一护风板段10a;由所述第一护风板段10a的上端点沿两个风扇轮廓的公切线方向延伸,至与所述副风扇3轮廓顶端的切线相交,形成所述第二护风板段10b;过所述第二护风板段10b的上端端点沿垂直于所述安装板1上端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护风板段10c。
[0028]上述设计中,所述护风板10尽量向所述副风扇3—侧弯折,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主电机的效能,在不改变电机参数的情况下,对风扇风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并且所述第二护风板段10b的设计还可以对双风扇之间气流起到最优的防干扰起效果。
[0029]进一步地,所述主护风圈8和所述副护风圈9之间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稳流板12,所述稳流板12、所述主护风圈8和所述副护风圈9的高度相等,所述稳流板12进一步避免了双风扇进气气流之间的干扰。
[00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所述主风架6位于所述主电机4的前端,所述主风扇2的扇叶位于所述主电机4的后端;所述副风架7位于所述副电机5的前端,所述副风扇3的扇叶位于所述副电机5的后端,两个风扇旋转方式均采用吸风式设计,利于提高进气量。
[0031]优选地,所述主风扇2设有九片扇叶,所述副风扇3设有六片扇叶。
[00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护风圈8和所述副护风圈9上分别设有线束接插件13,将线束从对应的电机中引出。为了对引出的线束进行导向固定,优选在所述主风架6和所述副风架7上分别集成有线束卡槽14,所述线束卡槽14在对线束进行固定的基础上,还对线束具有保护的作用,防止线束受损。
[0033]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散热器风扇总成,包括安装板(1)、主风扇(2)、副风扇(3)、主电机(4)、副电机(5)、主风架(6)、副风架(7)、主护风圈(8)和副护风圈(9),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还设有百叶窗(11),所述百叶窗(11)位于所述副风扇(3)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上与护风圈相对的一侧还设有贯穿所述安装板(1)的护风板(10),所述主风扇(2)和所述副风扇(3)分置于所述护风板(10)的两侧,且所述护风板(10)的高度不低于主、副电机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风板(10)包括第一护风板段(10a)、第二护风板段(10b)和第三护风板段(10c),从所述副电机(5)中心线与所述副风扇(3)轮廓的交点沿所述副风扇(3)轮廓切线方向延伸至与所述安装板(1)下端相交形成第一护风板段(10a);由所述第一护风板段(10a)的上端点沿两个风扇轮廓的公切线方向延伸,至与所述副风扇(3)轮廓顶端的切线相交,形成所述第二护风板段(10b);过所述第二护风板段(10b)的上端端点沿垂直于所述安装板(1)上端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护风板段(10c)o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护风圈(8)和所述副护风圈(9)之间连接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稳流板(12),所述稳流板(12)、所述主护风圈(8)和所述副护风圈(9)的尚度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架(6)位于所述主电机(4)的前端,所述主风扇(2)的扇叶位于所述主电机(4)的后端;所述副风架(7)位于所述副电机(5)的前端,所述副风扇(3)的扇叶位于所述副电机(5)的后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护风圈(8)和所述副护风圈(9)上分别设有线束接插件(1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架(6)和所述副风架(7)上分别集成有线束卡槽(1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风扇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扇(2)设有九片扇叶,所述副风扇(3)设有六片扇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器风扇总成,包括安装板、主风扇、副风扇、主电机、副电机、主风架、副风架、主护风圈和副护风圈,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位于所述副风扇的上方。该散热器风扇总成消除了进气死区,提高了风扇总成的进气效率和风扇冷却效果。
【IPC分类】F04D29/52, F04D25/16
【公开号】CN205117776
【申请号】CN201520890670
【发明人】杨栋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