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729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传送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送带,尤其是一种在沿着承载带长度方向按预选的间隔固定有若干加强块的动力传送带。
背景技术
使用传送带的、可改变速度的驱动机械在很多场合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为了进行速度改变,要使用各种带轮。通过改变传送带使用的带轮直径,就可以改变传送地速率。通过改变带轮上V形槽的宽度可以有效的改变带轮的直径。
在这种情况下运行时,动力传送带要对所接触带轮产生的较大的横向力有很好的耐久性。具有高负荷传送能力的传送带不仅这种场合需要,在其他很多领域也很需要。通常,在这种高负荷的情况下,普通的橡胶皮带不具有期望的必需寿命。
在这种高负荷拉伸场合的通常做法是采用一个中间带,并在中间带上沿纵向按固定的间隔安装加强块。加强块可以增强传送带的抗横向力的能力。加强块一般是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在中间带上。中间带一般由橡胶类的弹性体制成,沿长度方向植入承受负载的部件。加强块由比中间带刚性更强的弹性体构成。
那些用在高负荷动力传送带上的、用于拉伸的加强块被设计为高负荷摩擦传动。因而,加强块就必须在众多性能中实现相互的平衡,这些性能诸如耐疲劳、耐磨、耐热、刚性、耐震动等等。还有一点重要的是加强块不能导致传送带附着在与其一起运行的带轮上。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文件JP63-34342公开了一种满足上述要求的高负荷传送带。这种传送带使用了一对加强块,其中的插入物为金属或类似物,金属表面覆盖一层树脂膜,该树脂膜是由橡胶组分和酚醛树脂的组分混合组成,该加强块位于和相接触带轮相接的部位。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文件7-110900公开了一种在高负荷情况下运转的动力传送带,其中使用的加强块由酚醛树脂构成。两种类型的纤维(碳和芳香族尼龙)在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基体中共同作用。在苯酚树脂中,纤维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25%到60%。碳纤维是一种洋葱式结构,纤维层的厚度在25-200μm之间。
为了满足在不同工业中的应用,需要高负荷动力传送带,在进行高负荷传送时,要牺牲一些负荷传送的性能来满足高速传送的需要。
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63-34342公开了一种插入的加强块为铝合金或类似物的传送带,在高速运转时插入物的重量产生了显著的离心力。这种传送带容易高度张紧并且过早损坏。
高速运动的传送带在带轮和加强块之间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日本专利公报7-110900所公开的那样,主要由酚醛树脂制成的传送带由于耐振性不是很好,容易断裂。因而除非能改变传送带的性能来克服这些不足,否则前面所提到的高负荷传送带所需的性能就得不到完全满足。
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酚醛树脂是热固性的,因此要考虑其制造周期的增加和再生使用性的降低。
作为前面提到的通过螺栓或铆接方式在传送带上面加加强块的高负荷动力牵引带的替换产品,日本专利申请No.63-34342公开了一种在加强块的相对两侧都开有凹槽,在加强块内嵌入一对承载带的方法。
上面所说类型的传送带,用在各种速度的牵引模式,通常需要运转在小直径的带轮之间。当这种类型的传送带和一个带轮尤其是小直径的带轮接触时,在内边的压缩部位,承载带被挤压在加强块之间,这导致应力集中。由橡胶制作的传送带容易疲劳,并可能导致橡胶开裂或断裂。
为了缓解这种承载带上产生的应力集中,日本专利申请No.62-151646的公开文本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对于这种传送带,形成于承载带内表面的凸起的上部,定位于每个加强块下部形成的凸起的上部的上方。这样,当传送带套在带轮和带扣之间时,承载带的传送部分就不会被夹在加强块之间。
并且,日本专利申请No.9-25999的公开文本还公开了一种传送带,在加强块和承载带的接合部,形成在加强块上凸起部分的曲率半径被选择小于刻在承载带内表面凹陷部分的曲率半径。这样在结合部分之间就保留了一条缝隙。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No.62-151646和No.9-25999公开文本公开的传送带结构,解决了一些归结于传送带内表面的隆起的动力传送带内表面应力集中的问题,以及归结于使用中产生的热量的承载带破裂增加或橡胶材料的恶化或类似问题。
当加强块与小带轮接触时,由于加强块的几何形状会导致承载带产生弯曲。作为这种弯曲的结果,承载带的内侧表面受到显著挤压,因而会产生可观的热量。结果,承载带倾向于疲劳/或者安装在上面的树脂加强块可能会软化并断裂,就发明人所掌握的信息,上述的问题在本领域仍然存在。

发明内容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送带,该动力传送带包括有一定长度的承载带和在承载带按预先选定的间隔沿长度方向固定是若干加强块组成。这些加强块有一个厚度(t),厚度是指沿着承载带长度方向测量的值,和宽度(W)沿承载带长度方向的横断面方向测量的值。每一个加强块都由合成橡胶制成,在此没有定形嵌入物。合成橡胶的材料由弯曲模数在15到20GPa的合成树脂制造。t/W的比率在0.11到0.20之间。
在一个例子中,合成树脂材料是聚酰胺树脂。
加强纤维占聚酰胺树脂重量百分比是15~40%。加强纤维可以是碳纤维。
聚酰胺树脂可以是尼龙46。
在一个例子中,承载带由弹性材料制成。
承载件(load carrying cord)可植入承载带中并沿承载带长度方向延伸。
承载带有一个内表面和一个外表面。在一个例子中,承载件距离承载带的内表面比外表面更近。
在一个例子中,承载件朝外距内表面的距离是承载带高度的30~48%。
承载件可以是由下列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绳状物聚脂纤维,聚酰胺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和钢丝。
承载件也可以是片状的。
在一个例子中,承载件可以是下述的任一种编织物、针织物和金属。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动力传送带,其包括具有一定长度的承载带,和若干固定在承载带上的加强块,这些加强块按预定的间隔沿承载带长度方向固定在承载带上的。承载带上有承载带沿着承载带长度方向分布。承载带有一个内表面和一个外表面,高度是指在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在这个实施例中,承载件所处的位置离承载带的内表面比离外表面近。
承载带可以用弹性体材料制作。
在一个例子中,承载件朝外距内表面的距离是承载带高度的30~48%。
在一个例子中,加强块由合成树脂材料制造,而且不带定形嵌入物。
合成树脂材料可以用弯曲模数在15到20GPa的合成树脂制造。
在一个例子中,这些加强块有一个厚度(t),厚度是指沿着承载带长度方向的值,和宽度(W)沿承载带长度方向的横断面方向的值.t/W的比率在0.11到0.20之间。
加强纤维占加强块重量百分比是15~40%。
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在承载带上从而形成一种动力传送带的加强块。加强块主体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而且不带定形嵌入物。合成树脂材料是指弯曲模数在15到20GPa的树脂。
在一个例子中,加强块有一个内表面和外表面,侧面空表面,牵引和从动表面,宽度(W)是指侧面空间侧表面间测量的值,厚度(t)是指牵引和从动表面间测量的值。t/W的比率是从0.11到0.20。
在一个例子中,加强纤维占加强块的重量百分比在15~40%之间。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高负荷动力传送带的一种结构的部分横断面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2-2的截面图。
图3是对图1中的传送带进行改进后的视图。
图4是图1中的传送带上一个加强块的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进行改进后的动力传送带的横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2和4中的10是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负荷动力传送带。传送带10包括两个彼此隔开的承载带12、14,它们有着完全相同的结构。如双箭头L所示,12和14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典型的承载带12包括由弹性材料制造的主体16和承载件18组成,18成绳状结构,螺旋状绕扎并植入16中。
承载带12、14和加强块20固定在一起,这些加强块按预先选定间隔沿承载带长度方向固定在承载带上。这些有着相同结构的块,有一个具有内表面24和外表面26的主体22。加强块20的高度是指内、外表面24、26之间的距离(H),块的厚度(t)是指相对应的牵引/从动表面28和牵引/从动表面30之间的距离。加强块20有两个相对的,卡在带轮之间的表面32、34,它们之间的间距就是宽度(W)。
每一个加强块都有一个上梁36和下梁38,中柱40在表面32、34之间,把36和38从中部连接起来。
在每个加强块20之内形成两个横向相对的开口槽42,44分别用来接纳承载带12和14。在每个加强块的开口44中,上梁36都有一个向内凸的肋46,它刚好插入承载带14外表面50上的对应插口48中。承载带14上有一个内开口52,它对应于下梁38限定的开口44的上表面53,以使表面53紧密的装配其间。开口48和52是按预定的的间隔规则的分布在承载带14上,这样就能沿长度方向和承载带14牢固扣在一起。通过这种安装方式,承载带14就能和加强块的开口44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块和承载带14由此紧密结合在一起阻止长度方向的相对运动。加强块20和承载带12采用的是相同的方式。
加强块20的上部有倾斜面54、56,它们位于外表面26和侧面32、34之间。相应的,内表面24和侧面32、34之间也有两个相似的斜面58、59。加强块20的侧面被设计用来配合相对应的驱动轮60和从动轮62上的V形槽。当接到从驱动轮60上传来的动力,加强块20就拖动承载带12、14,就把动力由驱动轮60传到从动轮62。
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的传送带如图3中的70所示。动力传送带有两个彼此隔开的相似的承载带72、74,它们和若干加强块76安装在一起,这些加强块都有相同的结构,并沿承载带长度方向按预定的间隔安装在承载带72、74上。动力传送带和承载带72,74的长度如双箭头L1所示。
每一个块76包括一个内梁78和侧柱80、82。侧柱在传送带70的侧面相对的方向向上向外突起。加强块76上的限位部分84、86从侧柱80、82向着传送带70的中心延伸,以使限位部分84、86上自由端90、92形成了空间88。空间88用于把承载带72、74引入(加强块)内部开口94、96(用来容纳承载带72、74的U空间)的入口通道。
承载带72、74有相同的结构。比如,承载带74有一个主体98,主体具有形状基本相似、在长度方向有相同的间隔、位于其相对表面的向内和向外开口100和102。它们有相同的间隔,并且位于主体98的同一长度位置上相反的两面。开口100、102容纳从限位部分86和内梁78向与其相反的方向突起的到内部开口96内的凸肋104,(比如,限位部分84上的凸肋104,将承载带72限位)。
承载带72和74是通过下述方式经过入口通道88导入到内部开口94、96中去的肋104和开口100、102相互啮合并且使加强块按需要的距离间隔一致排列,这样加强块就和承载带紧紧固定在一起阻止长度方向的相对运动。
加强块20、76由合成树脂材料制造,并不带定形嵌入物。“定形嵌入物”(shape-determining)用在这里是指能够保持加强块20、76主要部分形状的嵌入物。例如一种能够维持加强块20、76的几何尺寸或基本形状的刚性成分或骨架叫定形嵌入物。然而用做增强刚性的短加强纤维不是(定形嵌入物)。典型的,定形嵌入物由金属制成,如铝合金或类似物。通常的,加强纤维,针状晶体或类似物被加到合成树脂材料中来增加加强块20、76抗力的强度,但是并不起维持预先确定的形状的作用。
不带定形嵌入物的加强块优于带定形嵌入物的,通常,那些不带定嵌入物的加强块重量更轻,且在高速运转中更少遭受有害离心力的影响。
另一方面,没有决定形状嵌入物的加强块通常对沿长度方向的压力承受力较差而且在承受传送带的负荷时容易变形。加强块的变形越厉害,传送能力就越差。而且,加强块的反复变形会导致传送带相当程度的磨损,从而缩短使用寿命。所以,不带定形嵌入物的加强块通常用在要求不高的一些场合,如摩托车或类似的地方,这些地方只需要不高的负荷能力。
这里为了提高使用不带定形嵌入物的加强块的传送带的操作性能,根据本发明,最好使用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790号文件(ASTM D790)在23℃弯曲模数在15~20GPa的合成树脂。并且块的厚度(t)和宽度(W)被选定在0.11~0.2之间。已经发现处于上述参数范围内的加强块即使不带定形嵌入物,在承受负荷时变形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这样制作的传送带就有良好的传送性能和足够的寿命。
已经发现,如果t/W的比率小于0.11的,加强块20、76容易倾斜、变形,如果t/W的比率大于0.20,加强块20、76虽然不易变形,但太厚了。如果传送带太厚了,加强块20、76之间的间隙就不得不增加,这样能量会浪费在加强块和带轮的碰撞上了。传送带因为某种原因变硬时,会以多边形的形式绕过带轮。这会导致潜在的剧烈撞击,从而产生很大噪音,这也会缩短传送带的寿命。
制造加强块的树脂,可以从下面的合成树脂中选择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PAI),聚亚苯基硫化树脂(PPS),聚丁烯对苯二盐酸树脂(PBT),聚亚胺树脂(PI),聚醚砜树脂(PES),聚醚醚酮树脂(PEEK),和类似物。树脂受到青睐是因为它有较小的摩擦系数,因而就有好的耐磨性能。在这种情况下,还希望树脂天然的硬度比较高,在承受弯曲力的情况下有较好的弹性,不易断裂。聚酰胺树脂,特别是尼龙46是制造加强块20、76需要的原料。尼龙46和其他聚酰胺材料相比有高度的延展性,更少破损和断裂。可以预期有较长的寿命。
加强块20、76中的合成树脂可以加入加强纤维或须状物,在下文中统称“纤维”105,加强纤维的重量百分比在15到40之间。
如果质量百分比小于15%不能有充分的加强作用,此时加强块不能表现出需要的耐磨性能。如果多于40%,则难于把树脂与纤维充分混合。这种混合物在喷射成型时根本无法成型。
添加到加强块中的加强纤维105,最好是下面的一种碳纤维、玻璃纤维、聚酰胺纤维、聚脂纤维或类似物。在这些纤维中,碳纤维最好和尼龙46一起来制造加强块20、76。碳纤维补尝了尼龙46对不需要的水分吸收,并能很大程度上加强树脂的刚性,潜在的优点是增加尼龙46的耐磨性、耐震性和耐疲劳性。片状的碳纤维是比较好的。当碳纤维和芳香尼龙纤维一起使用时,造出的加强块有高度的延展性和很好的耐磨、耐震性能。
片状的碳纤维对合成树脂有很好的亲合力。碳纤维的长度以1~5mm为宜。少于1毫米加强块20、76得不到满意的加强度,当碳纤维的长度大于5mm时,把树脂与纤维混合在一起就比较困难,而且在混合过程中容易把碳纤维折起来。
除了上述的加强纤维105,无机纤维也可以加入到加强块中这些纤维包括从氧化锌、钾钛酸脂(potassium titanate)铝硼酸盐等类似物中中抽取的须状物(whiskers).添加物也可以包括上面提到的有机物。氧化锌在这些纤维中较好。这种须状物的原子排列是向各个方向伸展,象一个四角锥体。氧化锌本身的结构就有很好的耐热和耐磨性。当和碳纤维进行搀混时由于氧化锌的上述空间结构,它能够阻止碳纤维被定位(oriented)。这减少了由于各向异性造成的在加强块成型时造成的弯曲和萎缩。另外,由于碳纤维的定位,诸如延展性、可挠刚性或类似的方面的各向异性的程度就减小了。摩擦系数就和增强耐磨性得到了平衡。
并且,由于氧化锌须的大比重和高硬性,他们能够减小传送带10、70和带轮撞击带来的摩擦力,因此潜在的效果就是降低了噪音。太少的氧化锌纤维可能不会有如此显著的效果。太多的纤维又可能使混合和成型变的困难。
除了上面提到的材料之外,在通过掺混材料使传送带20、76变的光滑方面,还可以采用下述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二硫化钼、石墨和氟类树脂。氟类树脂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丙烯醚(PFPE),四氟乙烯-六氟乙烯共聚物(PFEP),聚氟烷氧乙烯(PFA),或类似物。
上面所说的动力传送带一般用在需要在很大范围内改变速度的变速系统中。有效直径小的带轮也经常用在这样的系统中。当传送带10、70和小直径带轮配合工作并被有力的弯曲后,传送带内表面的人造橡胶会受到剧烈挤压,承载带12、14、72、74在应力的影响下就可能损坏,在这种情况下,人造橡胶和树脂块就会软化或者趋向恶化。
在谈及这个问题时,传送带中10中的承载件18和类似的传送带70的承载带72、74中的螺旋状绕扎的承载件106被置于在承载带12、14、72、74内侧和外侧之间的位置十分重要。如同承载带12、14、72、74在传送带10、70中的位置十分重要一样。这里的讨论仅限于图1和2中所示的样带10中的承载件18。
在所示的承载带14中的承载件18所处的位置距离承载带14的内表面108的距离比距离外表面50的近。“内侧”和“外侧”的名称可能根据传送带10、70缠绕方式的不同而改变。“内侧”指的是传送带张紧的一面,而“外侧”指的是传送带松弛的一面。沿长度中心方向的承载件18被放在承载带12、14朝向内侧的一面。在实际操作中,承载带12、14沿着承载件18的中心线弯曲,18确定了中性轴。外侧承载件18上的人造橡胶是松弛的,而承载件18内侧的橡胶是张紧的。
在传送带10中,承载带12、14和加强块20互锁在一起,承载带被夹在加强块20之间,传送带弯曲后使承载件18中的人造橡胶受到挤压。通常在这种类型的传送带中,没有空间来释放施加在加在人造橡胶中的压力。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在内部积累大量的热。
如图1和2中所示,承载带14的高度尺寸(D)是指外表面50和相对的内表面108之间的距离。承载带内表面108和和承载带18中线之间的尺寸d最好是承载带14厚度D的30~48%。承载带112的内、外表面110、112之间的部分也对应采用了和承载带18相似的结构。
除了能够减少可能产生的额外热量外,如上面所述的承载件的位置安排还能带来潜在的好处是能够消除由于承载带12、14中承载件18中的人造橡胶被加强块20挤压到太小的厚度而造成的损坏。受挤压部分足够的厚度减少了传送带因此断裂的可能性。
适合用做承载带12、14、72、74中弹性体的材料最好采用下述的至少一种氯丁二烯橡胶,天然橡胶、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氢化腈橡胶,聚亚胺酯橡胶。
承载件18,106可以用下述的至少一种材料的绳状物,聚脂橡胶纤维,芳香尼龙纤维、玻璃纤维、钢丝或类似物。除了螺旋绕扎并植入的绳状物外,也可以采用片状物,一般如图5承载带120中的118所示,承载带120有一个主体122,122的内表面124和外表面126的尺寸为D。承载片118沿承载带长度方向延伸,并和内表面124相距一定距离d。这个距离的选择方法是使片状承载件118的中心线距内表面124比外表面126近。建议采用的距离和如图1,2和4所示的实施例中承载件18、106的取值范围相同。
承载件118可以由针织物、机织物或者下面提到的纤维金属片或类似物或其中的结合物。
通常,按上述方法制造的加强块20,76,倾向于表现出好的刚性,延展性和类似的性质,并且对沿边缘的压力有足够的忍耐力。这种边缘的压力来自于带轮对加强块20、76的撞击。同时,加强块也可能表现出很好的耐磨性和承受与带轮摩擦而产生热量的良好耐热性。总之,为了制成高负荷动力传送带,加强块在通过拉力从带轮向承载带14、16、72、74传递动力上是十分有效的。
因此,高负荷传送带可以用重量较轻并且有良好的带轮强度(pulleystrength)和忍耐力并且能在高速运转时表现出这些性能的加强块制造。
如下所示,本发明的有效性是通过实验证明的。
在一种结构的测试中,高负荷传送带采用不同t/W比的加强块。每一条传送带都进行了试验,他们的表现得到了证实。
发明实例1
带有加强块的高负荷传送带如图1所示。加强块由Stanyl TW200 B6制造(由日本合成橡胶有限公司制造)。加强块组成的配方是30份重量的碳纤维和100份重量的尼龙46。t/W为0.14。它测定承受力和产生的噪音,传送带的工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这条传送带的测试结果和其他传送带的如下面的表2所示。
表2
发明实例2
如发明实例1中的高负荷传送带,只是t/W的比率为0.17。运转测试结果如上表2所示。
发明实例3
如发明实例1中的高负荷传送带,只是t/W的比率为0.20。运转测试结果如上表2所示。
对比例1
如发明实例1中的高负荷传送带,只是t/W的比率为0.08。运转测试结果如上表2所示。
对比例2
如发明实例1中的高负荷传送带,只是t/W的比率为0.10。运转测试结果如上表2所示。
对比例3
如发明实例1中的高负荷传送带,只是t/W的比率为0.22。运转测试结果如上表2所示。
对比例4
如发明实例1中的高负荷传送带,只是t/W的比率为0.24。运转测试结果如上表2所示。
如上图2中的结果所示,本发明的1、2号传送带实例有更长的寿命并且运行安静。发明实例3产生了一些显著的噪音,这归结于加强块较大的节距,产生的噪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对比例1、2中,加强块在运转方向上短时间内就产生了弯折,并导致传送带折断。
对比样品3并没有任何变形,但最终还是断裂了。这可能是由于承载件疲劳了。
对比样品4采用了比对比样品3更大的节距,这就增大了传送带的摩擦和噪音。
对承载件处于承载带不同内部/外部位置的高负荷传送带也进行了试验。运转试验测试了每一条传送带以决定它们的表现。
发明实例4
在高负荷传送带的测试中,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加强块。加强块是由30份重量的碳纤维和100份重量的尼龙46混合制成的。承载带中的弹性体使用的是氢化腈橡胶。承载件是用芳香尼龙纤维制成的,它被螺旋状绕扎起来并被植入到弹性体当中。承载件距离内表面的距离是内表面距外表面整个距离的43%。
这样制成的传送带在如表3的工况下工作以测试它的寿命。
表3
这条带和另外一条带的测试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对比例5
一条高负荷传送带,除了承载件的位置位于承载带内外表面的中间以外,其他部分制造方法和本发明4号实例完全相同。进行的测试试验的结果如上表4所示。
如上表4的证据所示,本发明4号实例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相反,对比例5由于下梁折断只有较短的寿命。这种损坏还归结于由尼龙46制成的加强块的软化和断裂,其是由于承载带内部受挤压的弹性体部分在挤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所致。
上述特定实施例的公开意在阐述由本发明包含的宽泛的概念。
权利要求
1.一种动力传送带,包括
有一定长度的承载带;以及
沿承载带长度方向按预定间隔固定在承载带上的若干加强块,
其中所述的若干加强块有一个厚度和宽度,厚度指沿承载带长度方向测量的值,宽度指沿与承载带长度垂直的方向测量的值,
其中所述的加强块中的每一个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不带定形嵌入物,
其中所述的合成树脂材料包含弯曲模数为15到20GPa的合成树脂,
其中所述的厚度和宽度的比率是从0.11到0.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合成树脂是聚酰胺树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聚酰胺树脂中加强纤维的重量百分比在15到40%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聚酰胺树脂是尼龙46。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加强纤维是碳纤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加强纤维是碳纤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承载带是弹性材料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承载带包含沿承载带长度方向延伸的承载件,该承载件被植入弹性体中。
9.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承载带有一个内表面和一个外表面,所述的承载件距内表面比距外表面近。
10.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承载带有一个内表面和一个外表面,以及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高度,承载件朝外距内表面的距离是承载带高度的30~48%。
11.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承载件是下列至少之一的绳状物聚脂纤维、聚酰胺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和钢丝。
12.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承载件是一种片状物。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片状物由至少下列一种材料制成针织物、机织物和金属。
14.一种动力传送带,包括
有一定长度的承载带;以及
若干沿承载带长度方向按预定间隔固定在承载带上的加强块,
其中所述承载带包含一承载件,该承载件沿承载带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承载带有一个内表面和一个外表面,以及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高度,所述的承载件距内表面比距外表面近。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承载带由弹性材料制成。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承载件朝外距内表面的距离是承载带高度的30~48%。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加强块都是合成树脂的,并不带定形嵌入物。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合成树脂材料是弯曲模数在15到20GPa的合成树脂。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块有一厚度和宽度,厚度指沿承载带长度方向测量的值,宽度指沿与承载带长度垂直方向测量的值,厚度和宽度的比率是从0.11到0.20。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加强块中加强纤维的重量百分比是15~40%。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加强纤维包含碳纤维。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承载件是下列至少之一的绳状物聚脂纤维、聚酰胺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和钢丝。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承载件是片状物。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传送带,其特征在于,片状物至少是下列一种针织物、机织物和金属。
25.一种固定在承载带上用于制造动力传送带的加强块,包括
不带定形嵌入物的合成树脂材料的主体,
其特征在于,合成树脂材料包括弯曲模数在10到20GPa的合成树脂。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固定在承载件的上加强块,所述加强块包括一个内表面和一个外表面,侧面空表面,牵引和从动表面,宽度指的是所述侧表面之间测量的值,厚度指牵引和从动表面之间测量的值,其中厚度和宽度的比率是从0.11到0.20。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固定在承载件上的加强块,其特征在于,加强纤维占加强块重量百分比的15~40%。
全文摘要
一种动力传送带包括:有一定长度的承载带;以及若干沿承载带长度方向按预定间隔固定在承载带上的加强块。加强块有一个厚度(t)和宽度(W),厚度指沿承载带长度方向测量的值,,宽度指沿与承载带长度垂直方向测量的值,所述的加强块中的每一个包括合成树脂材料,并且不带定形嵌入物。所述的合成树脂材料包含弯曲模数为15到20GPa的合成树脂,t/W的比率是从0.11到0.20。
文档编号F16G5/16GK1388328SQ0212628
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30日
发明者K·特苏吉, T·伊托 申请人:三星皮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