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循环冷却机械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478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循环冷却机械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自动循环冷却机械密封圈。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机械密封件是一种用于正负压力容器内的、起密封作用的转动件,由于这种密封件处于高速转动状态下工作,石墨静环与硬质动环间因摩擦而产生高温,使置于动环内的密封件——氟胶圈变形,导致压力容器内发生泄漏,缩短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自动循环冷却机械密封圈,由于在这种密封件内设置了冷却装置,因而避免了因高温导致密封圈失效的问题,提高了密封性能。
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在传动轴上套密封套,在密封套与传动轴的结合部设置石墨静环,在密封套内的传动轴上设置泵叶,在密封套的壁上设置进水口与出水口。
在石墨静环与密封套的结合部设置氟胶圈;在传动轴上设置硬质动环,该硬质动环的轴向端面与石墨静环的轴向端面紧密接触;在石墨静环与传动轴的结合部设置氟胶圈。
在密封套内的传动轴上套弹簧,在弹簧外有安装于传动轴上的机械密封外圈,泵叶安装于机械密封外圈上。
密封套利用螺栓安装于电机座上,传动轴与电机轴连接,在电机座的另一侧安装电动机;在位于弹簧与硬质动环间的传动轴上设置弹簧托架;在传动轴与电机座的结合部设置骨架油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传动轴外安装了泵叶,当传动轴转动时,带动泵叶转动,泵叶的转动可以使位于密封套与机械密封外圈间的冷却水冲刷石墨静环与硬质动环,迫使石墨静环与硬质动环得到强制冷却,提高冷却效果,使石墨静环与硬质动环的温度保持在安全温度内,从根本上杜绝氟胶圈的变形及炭化现象,保证机械可长时间运转,提高生产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在传动轴1上套密封套2,在密封套2与传动轴1的结合部设置起密封作用的石墨静环4,在传动轴1上设置硬质动环5,该硬质动环5的轴向端面与石墨静环4的轴向端面紧密接触,在密封套2内的传动轴1上套弹簧11,在弹簧11外有安装于传动轴1上的机械密封外圈9,在位于弹簧11与硬质动环5间的传动轴1上设置弹簧托架8,泵叶10安装于机械密封外圈9上,在密封套2的壁上设置进水口12与出水口7,在石墨静环4与密封套2及石墨静环4与传动轴1的结合部设置氟胶圈3,利用耐磨性较好的氟胶圈可进一步提高其密封性能。
密封套2利用螺栓17安装于电机座14上,传动轴1与电机轴16连接,在电机座14的另一侧安装电动机15,在传动轴1与电机座14的结合部设置起密封作用的骨架油封13。启动电动机,带动传动轴转动,工作时,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密封套内,在传动轴的带动下,泵叶旋转,使冷却水冲刷石墨静环与硬质动环,冷却静环与动环后,从出水口排出,循环往复,机械密封外圈固定于传动轴上,弹簧的一端与机械密封外圈接触,另一端与硬质动环接触,在弹簧的作用下,硬质动环的端面紧压在石墨静环的端面上,确保传动轴与密封套间的动态密封。
权利要求1.自动循环冷却机械密封圈,在传动轴(1)上套密封套(2),在密封套(2)与传动轴(1)的结合部设置石墨静环(4),其特征是在密封套(2)内的传动轴(1)上设置泵叶(10),在密封套(2)的壁上设置进水口(12)与出水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在石墨静环(4)与密封套(2)的结合部设置氟胶圈(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在传动轴(1)上设置硬质动环(5),该硬质动环(5)的轴向端面与石墨静环(4)的轴向端面紧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在密封套(2)内的传动轴(1)上套弹簧(11),在弹簧(11)外有安装于传动轴(1)上的机械密封外圈(9),泵叶(10)安装于机械密封外圈(9)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在石墨静环(4)与传动轴(1)的结合部设置氟胶圈(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密封套(2)利用螺栓(17)安装于电机座(14)上,传动轴(1)与电机轴(16)连接,在电机座(14)的另一侧安装电动机(1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在位于弹簧(11)与硬质动环(5)间的传动轴(1)上设置弹簧托架(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是在传动轴(1)与电机座(14)的结合部设置骨架油封(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密封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自动循环冷却机械密封圈。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在传动轴上套密封套,在密封套与传动轴的结合部设置石墨静环,在密封套内的传动轴上设置泵叶,在密封套的壁上设置进水口与出水口;在石墨静环与密封套的结合部设置氟胶圈;在传动轴设置硬质动环,该硬质动环的轴向端面与石墨静环的轴向端面紧密接触;石墨静环与传动轴的结合部设置氟胶圈。由于在这种密封件内设置了冷却装置,因而避免了因高温导致密封圈失效的问题,提高了密封性能。
文档编号F16J15/00GK2575377SQ0225798
公开日2003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2日
发明者李如良 申请人:李如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