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866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可通过流体在上浮状态下支承较重的旋转体而高精度地进行平衡修正。
背景技术
旋转体,例如涡轮机的叶轮、压缩机的叶轮、飞轮、汽车等的车轮等,为了消除制作时的公差或组装时的公差等引起的不平衡,通常以单体旋转旋转体,测定不平衡量,进行修正不平衡量的平衡修正。
对于这样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法,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作为平衡修正装置的平衡实验机,即使是未装备固有的支承部的旋转体,在平衡修正时,不必使用辅助旋转轴或辅助轴也可使旋转体旋转而进行修正。
专利文献1特公平4-40650号公报在该平衡实验机1中,如图1A、图1B所示,在装置架台2上通过支承弹簧3支承振动桥4,在该振动桥4上沿垂直方向固定着用于支承的作为心轴的支承轴颈5。
在该支承轴颈5的中心部上形成封闭了上端部的流体供给孔6,在上下的半径方向平面上设置有多个半径方向的流出孔7,这些孔7与该流体供给孔6相连通,空气等压缩性流体被供给并流出。
此外,在该支承轴颈5的下端部呈直角状地一体设置有板8,在该板8上形成多个副孔9且在上表面开口,通过内部的环状流路10连通,空气等压缩性流体被供给并流出。
在该平衡实验机1中,将支承轴颈5装入旋转体11的孔12,使空气等压缩性流体从流出孔7以及副孔9中流出,由此在上浮状态下进行支承,通过沿着在该状态下被固定的支承轴颈5进行旋转,从而计测传递给振动桥4的不平衡力,以进行平衡实验。
在该平衡实验机中,为了使旋转体11沿着支承轴颈5稳定地旋转,必须使板8和旋转体11的间隙(上浮量)大于支承轴颈5和旋转体11的孔12的间隙,反之则以旋转体11的底面13为基准进行旋转,就不能测定所需的不平衡量。
因此,当对产生该上浮力的、作用于旋转体11的底面13和板8之间的空气等压缩性流体的压力分布进行观察时,首先为了简单化,以图2正中的图表表示从副孔9没有流出流体的情况,当旋转体11的上浮量较小时,与由支承轴颈5和孔12的间隙所形成的面积A相比,板8和旋转体11的底面13的间隙所形成的面积B较小,从该面积A向着面积B的入口部成为喷嘴,由于引起剧烈的膨胀而产生负压部14。
为此,由于负压部14的吸引作用而不能使旋转体11充分上浮,所以如图2的最下方的图表中所示,当使空气的供给压力上升时,在面积A与面积B相比变小的瞬间,负压部14从虚线表示的状态急剧地消灭为以实线表示的状态,上浮力急速增大,于是旋转体11飞起来。
此外,在使空气等从板8上的副孔9流出的情况下,在图2的最下方的图表中,如单点划线所示,若增高板8和旋转体11的底面13之间的压力,则虽然可增大上浮力,然而却存在如下的问题,即从副孔9流出的空气易于向着阻力较少的板8的外周流动,于是在副孔9的外周侧产生负压部14,从而在较重的旋转体11和较大的旋转体11中,不能确保由充分的上浮力形成的间隙。
另一方面,为了不产生喷嘴效果,而考虑采用润滑油等液体的非压缩性流体来替代空气等气体的压缩性流体,因此,虽然容易支承旋转体11的重量,但是与空气等气体的压缩性流体相比,由于粘性和表面张力较大,所以在支承轴颈5和旋转体12的狭窄间隙内充满液体,因而旋转阻力变大,为获得必要的平衡修正旋转数而需要较大的旋转力,例如在图1A、图1B、图2的结构中会产生如下的问题,即用于旋转驱动的流体力过大,旋转体11相对于支承轴颈5易于偏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来的,提供一种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使用压缩性流体或非压缩性流体,即使是带有重量的旋转体,也可在上浮状态下稳定支承并使其旋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方案1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是设置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上、支承旋转体并使其旋转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轴颈支承部,该轴颈支承部包括支承上述旋转体而使其可在上浮状态下绕垂直轴旋转的心轴,在该心轴的下端部设置有在上浮状态下支承上述旋转体的底部的推力支承部,设置有将上浮用的流体供给到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体的旋转支承孔之间的第1流体供给路,在与上述旋转体的底部对置的上述推力支承部上设置有环状槽,并且,设置有第2流体供给路,该第2流体供给路与该环状槽连通,供给旋转体上浮用的流体。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在设置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上的、支承旋转体并使其旋转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中,设置有轴颈支承部,该轴颈支承部包括支承上述旋转体而使其可在上浮状态下绕垂直轴旋转的心轴,在该心轴的下端部设置有在上浮状态下支承上述旋转体的底部的推力支承部,设置有将上浮用的流体供给到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体的旋转支承孔之间的第1流体供给路,在与上述旋转体的底部对置的上述推力支承部上设置有环状槽,而且还设置有第2流体供给路,该第2流体供给路连通到该环状槽,供给旋转体上浮用的流体,与轴颈支承部和推力支承部相分离地支承旋转体,使流体从设置在推力支承部中的环状槽流出,从而使环状槽的内侧也充分地充满流体,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稳定旋转。
此外,在方案1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方案2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体的上浮状态下,在上述推力支承部或上述旋转体的外周部上设置有环状突起部以替代上述环状槽,该环状突起部形成比上述旋转体底部下表面和推力支承部的上表面的间隙小的间隙,并且在上述推力支承部上开口而设置有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在上述旋转体的上浮状态下,在上述推力支承部或上述旋转体的外周部上设置有环状突起部以替代上述环状槽,该环状突起部形成比上述旋转体底部下表面和推力支承部的上表面的间隙小的间隙,并且在上述推力支承部上开口而设置有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因而,在上述推力支承部或上述旋转体的外周部上设置环状突起部以形成小的间隙,由此可防止从第2流体供给路供给到推力支承部的流体向着外周部流出,从而充分充满流体,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稳定旋转。
而且,在方案1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方案3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替代上述环状槽,在上述旋转体的上浮状态下,在上述推力支承部和上述旋转体的对置面中的任一面上设置有环状的节流部,该环状的节流部形成比上述旋转体底部下表面和上述推力支承部的上表面的间隙小的间隙。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替代上述环状槽,在上述旋转体的上浮状态下,在上述推力支承部和上述旋转体的对置面中的任一面上设置有环状的节流部,该环状的节流部形成比上述旋转体底部下表面和上述推力支承部的上表面的间隙小的间隙。通过在推力支承部和旋转体的对置面中的任一面上设置环状的节流部,以形成较小的间隙,从而在节流部的内周侧确保相对较大的间隙,可防止流体向着外周部流出,使得推力支承部中充分充满流体,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稳定旋转。
此外,在方案3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方案4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上述节流部,并且在上述推力支承部上开口而设置有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既设置有上述节流部,并且在上述推力支承部上开口而设置有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由此,通过从第2流体供给路向着节流部的内周侧供给流体,可防止向着外周部的流出,且更为可靠地使得充足的流体充满在推力支承部,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稳定旋转。
而且,在方案1所述的结构中,本发明的方案5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开口于上述推力支承部的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上设置有多个开口以替代上述环状槽,并且,这些开口设置成邻接的开口中心间的距离小于从各开口中心到外周敞开端的距离。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在开口于上述推力支承部的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上设置有多个开口以替代上述环状槽,并且,这些开口设置成邻接的开口中心间的距离小于从各开口中心到外周敞开端的距离,由此,通过开口在推力支承部上的第2流体流路的配置,可增大向着外周侧的流路阻力,抑制流体向着外周部流出,使得流体充分充满于推力支承部,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稳定旋转。
此外,在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中,本发明的方案6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可将供给到上述第1流体供给路以及/或者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中的流体切换为压缩性流体和非压缩性流体以进行供给。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可将供给到上述第1流体供给路以及/或者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中的流体切换成为压缩性流体和非压缩性流体以进行供给,由此,通过使用润滑油等非压缩性流体以使旋转体上浮,然后供给空气等压缩性流体,可限制润滑油的使用量且吹掉附着在旋转体上的润滑油。此外,即使对于重量不同的旋转体,也可使用同一心轴,从而可确保与压缩性流体和非压缩性流体的特性对应的上浮量。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方案7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是设置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上、支承旋转体并使其旋转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轴颈支承部,该轴颈支承部包括支承上述旋转体而使其可在上浮状态下绕垂直轴旋转的心轴,在该心轴的下端部设置有在上浮状态下支承上述旋转体的底部的推力支承部,另一方面,设置有将上浮用的非压缩性流体供给到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体的旋转支承孔之间的流体供给路,在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支承孔的至少任一者中设置有扩大支承部以外的空间的空间部。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是设置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上、支承旋转体并使其旋转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设置有轴颈支承部,该轴颈支承部包括支承上述旋转体而使其可在上浮状态下绕垂直轴旋转的心轴,在该心轴的下端部设置有在上浮状态下支承上述旋转体的底部的推力支承部,另一方面,设置有将上浮用的非压缩性流体供给到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体的旋转支承孔之间的流体供给路,并且,在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支承孔的至少任一者中设置有扩大支承部以外的空间的空间部,由此,与轴颈支承部和推力支承部相分离地支承旋转体,使来自流体供给路的非压缩性流体流出到推力支承部,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在轴颈支承部的支承部以外设置空间部,使从流体供给路供给的非压缩性流体仅作用于需用于支承的支承部,从而可确保上浮量,而且还可提高在轴颈支承部处的刚性,防止偏心以稳定旋转。
而且,在方案7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方案8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与上述旋转体的底部对置的上述推力支承部上,设置有供给旋转体上浮用的非压缩流体的第2流体供给路。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在与上述旋转体的底部对置的上述推力支承部上设置有供给旋转体上浮用的非压缩流体的第2流体供给路,由此,可更为可靠地将非压缩性流体供给到推力支承部,提高在轴颈支承部处的刚性,防止偏心以稳定旋转。
此外,在方案7或8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方案9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与上述空间部连通并排出内部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排出路。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设置有与上述空间部连通并排出内部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排出路,由此,通过从排出路排出空间部的非压缩性流体,可使非压缩性流体仅作用于需要支承的支承部,提高在轴颈支承部处的刚性,防止偏心以稳定旋转。
在方案7~9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方案10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第2排出路,该第2排出路在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支承孔之间的最靠上的支承部的上方开口以排出非压缩性流体。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设置有第2排出路,该第2排出路在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支承孔之间的最靠上的支承部的上方开口以排出非压缩性流体,由此,流出到最上部的支承部的上方的非压缩性流体也可从第2排出路排出,即使是旋转体的旋转支承孔为带底孔而未贯通的情况下,也可排出非压缩性流体,在贯通的情况下,可防止飞溅和泄漏以进行平衡修正。
此外,在方案9或10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方案11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排出机构,该排出机构强制性地使非压缩性流体排出到上述排出路以及/或者上述第2排出路。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设置有排出机构,该排出机构强制性地使非压缩性流体排出到上述排出路以及/或者上述第2排出路,由此,通过在排出路或第2排出路上设置排出机构以强制性排出非压缩性流体,仅供给到必要的部分进行支承,可防止飞溅和泄漏以进行平衡修正。
进而,在方案7~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方案12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与上述推力支承部的外周对置地设置有回收非压缩性流体的回收机构。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与上述推力支承部的外周对置地设置有回收非压缩性流体的回收机构,由此,可通过回收机构回收来自推力支承部的非压缩性流体,可防止飞溅和泄漏以进行平衡修正。
此外,在方案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方案13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推力支承部和上述旋转体之间设置有保持非压缩性流体的环状的突起部。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设置有将非压缩性流体保持在上述推力支承部和上述旋转体之间的环状的突起部,由此,可更为可靠地将非压缩性流体保持在推力支承部,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使其上浮,从而进行平衡修正。
而且,在方案7~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方案14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轴颈支承部的上述流体供给路的前端部上设置有环状槽。
根据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在上述轴颈支承部的上述流体供给路的前端部上设置有环状槽,由此,可使非压缩性流体从环状槽流出到轴颈支承部的整周上,更为可靠地防止偏心等情况,沿着轴颈支承部旋转以进行平衡修正。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案1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是设置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上、支承旋转体并使其旋转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设置有轴颈支承部,该轴颈支承部包括支承上述旋转体而使其可在上浮状态下绕垂直轴旋转的心轴,在该心轴的下端部设置有在上浮状态下支承上述旋转体的底部的推力支承部,设置有将上浮用的流体供给到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体的旋转支承孔之间的第1流体供给路,在与上述旋转体的底部对置的上述推力支承部上设置有环状槽,并且,设置有第2流体供给路,该第2流体供给路与该环状槽连通,供给旋转体上浮用的流体,所以,与轴颈支承部和推力支承部相分离地支承旋转体,使流体从设置在推力支承部上的环状槽流出,使环状槽的内周侧充分充满流体,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稳定旋转以进行平衡修正。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案2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在上述推力支承部或上述旋转体的外周部上设置有环状突起部以替代上述环状槽,该环状突起部形成比上述旋转体底部下表面和推力支承部的上表面的间隙小的间隙,而且还设置有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该第2流体供给路开口在上述推力支承部上,所以,可在推力支承部或旋转体的外周部上设置环状的突起部以形成较小的间隙,从而可防止从第2流体供给路供给到推力支承部的流体向着外周部流出,可充分充满流体,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稳定旋转以进行平衡修正。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方案3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替代上述环状槽,在上述推力支承部和上述旋转体的对置面中的任一面上设置有环状的节流部,该环状的节流部形成比上述旋转体底部下表面和上述推力支承部的上表面的间隙小的间隙,所以,通过在与推力支承部和旋转体的对置面中的任一面上设置环状的节流部以形成较小的间隙,可在节流部的内周侧确保相对较大的间隙,抑制流体向着外周部流出,使流体充分充满在推力支承部,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稳定旋转以进行平衡修正。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案4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既设置有上述节流部,还设置有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该第2流体供给路开口在上述推力支承部上,所以,通过从第2流体供给路向着节流部的内周侧供给流体,既可防止向着外周部的流出,又可更可靠地使充足的流体充满到推力支承部中,因而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稳定旋转以进行平衡修正。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方案5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在开口于上述推力支承部的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上设置有多个开口以替代上述环状槽,这些开口设置成邻接的开口中心间的距离小于从各开口中心到外周敞开端的距离,所以,通过开口在推力支承部上的第2流体流路的配置,增大向着外周侧的流路阻力,抑制流体向着外周部流出,这样就可使流体充分充满在推力支承部,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稳定旋转以进行平衡修正。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案6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可将供给到上述第1流体供给路以及/或者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中的流体切换成为压缩性流体和非压缩性流体以进行供给,所以,使用润滑油等非压缩性流体以使旋转体上浮,然后供给空气等压缩性流体,这样可限制润滑油的使用量且吹掉附着在旋转体上的润滑油以进行清扫。此外,即使是重量不同的旋转体,也可使用相同的心轴,可确保与压缩性流体和非压缩性流体的特性相对应的上浮量。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7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是设置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上、支承旋转体并使其旋转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设置有轴颈支承部,该轴颈支承部包括支承上述旋转体而使其可在上浮状态下绕垂直轴旋转的心轴,在该心轴的下端部设置有在上浮状态下支承上述旋转体的底部的推力支承部,另一方面,设置有将上浮用的非压缩性流体供给到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体的旋转支承孔之间的流体供给路,而且还在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支承孔的至少任一者中设置有扩大支承部以外的空间的空间部,所以,与轴颈支承部和推力支承部相分离地支承旋转体,使来自流体供给路的非压缩性流体流出到推力支承部,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在轴颈支承部的支承部以外设置空间部,使从流体供给路供给的非压缩性流体仅作用于需用于支承的支承部,从而可确保充分的上浮量,而且还可提高在轴颈支承部处的刚性,防止偏心以稳定旋转。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方案8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在与上述旋转体的底部对置的上述推力支承部上设置有第2流体供给路,该第2流体供给路供给旋转体上浮用的非压缩流体,所以,可更为可靠地将非压缩性流体供给到推力支承部,可提高在轴颈支承部处的刚性,防止偏心而进行稳定旋转。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案9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设置有排出内部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排出路,该排出路连通到上述空间部,所以,通过从排出路排出空间部的非压缩性流体,就可使非压缩性流体进一步作用于需用于支承的支承部,可提高在轴颈支承部处的刚性,防止偏心而进行稳定旋转。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方案10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设置有排出非压缩性流体的第2排出路,该第2排出路开口在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支承孔之间的最靠上的支承部的上方,所以,流出到最靠上的支承部的上方的非压缩性流体也从第2排出路排出,即使是旋转体的旋转支承孔为带底的孔而未贯通的情况下,也可排出非压缩性流体,在贯通的情况下,可防止飞溅和泄漏而进行平衡修正。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案11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设置有排出机构,该排出机构强制性地使非压缩性流体排出到上述排出路以及/或者上述第2排出路中,所以,通过在排出路和第2排出路上设置第2排出机构以强制性排出非压缩性流体,仅供给到必要的部分以进行支承,可防止飞溅和泄漏而进行平衡修正。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方案12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设置有回收机构,该回收机构与上述推力支承部的外周对置,回收非压缩性流体,所以可通过回收机构来回收来自推力支承部的非压缩性流体,可防止飞溅和泄漏而进行平衡修正。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案13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在上述推力支承部和上述旋转体之间,设置有保持非压缩性流体的环状突起部,所以,可更为可靠地将非压缩性流体保持在推力支承部中,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也可确实使其上浮,进行平衡修正。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方案14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在上述轴颈支承部的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的前端部设置有环状槽,所以,可使非压缩性流体从环状槽流出到轴颈支承部的整周上,防止偏心等情况,可更为可靠地使其沿着轴颈支承部旋转以进行平衡修正。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以及有利的特征,根据参考了附图的以下说明就可以明了。


图1A是现有旋转体的平衡试验机的局部剖视图以及Y-Y向视图。
图1B是现有旋转体的平衡试验机的局部剖视图以及Y-Y向视图。
图2是在现有旋转体的平衡试验机中的压力分布的说明图。
图3是去掉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一部分进行表示的简要结构图。
图4中,在图4的最上方的部分涉及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一实施方式,是图3中的X-X向视图,在图4的正中央部分是局部放大剖视图,在图4的最下方的部分是压力分布的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8是去掉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一部分进行表示的简要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在左右半部分别表示不同方式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3以及图4涉及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图3是去掉一部分以进行表示的简要结构图,图4的最上方的部分是图3中的X-X向视图,图4的正中央的部分是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的最下方的部分是压力分布的说明图。
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20(以下简称为支承装置20),是一种设置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上,支承旋转体并使其旋转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例如,通过替代已在图1A以及图1B中说明的平衡修正装置1的振动桥4上所设置的支承轴颈5以及板8的方式进行设置,即使是较重或较大的旋转体,也可在上浮状态下支承旋转体11而使其旋转。
该支承装置20设置有轴颈支承部22,其包括在上浮状态下可绕垂直轴旋转地支承旋转体11的心轴21,在该心轴21的下端部一体设置有圆盘状的板24,该板24构成以上浮状态支承旋转体11的底部13的推力支承部23,该板24固定在振动桥4上。
在该支承装置20中,作为将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孔12安装在心轴21上从而可绕垂直轴旋转地支承该旋转体11的轴颈支承部22,第1流体供给路27包括中心流路25,把上浮用的流体供给到心轴21的中心部;多个流出孔26,设置在该中心流路25的上下2处的水平面上,在心轴21的外周开口。
在该第1流体供给路27中,作为流体来说,例如供给压缩空气,从中心流路25的下端部供给。
因而,使供给到第1流体供给路27中的压缩空气经由中心流路25从流出孔26流出,因而在供给到心轴21和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孔12之间的轴颈部时,成为如下状态借助压缩空气的压力,使得旋转体11在隔着微小间隙而与心轴21非接触的状态下可绕垂直轴旋转地被支承。
而且,在该支承装置20中,为了在推力方向支承旋转体11,不仅在与旋转体11的底部13对置的推力支承部23的板24的外周缘附近设置环状槽28,而且还设置有第2流体供给路29,该第2流体供给路29与此环状槽28连通,供给旋转体上浮用的流体。
在该第2流体供给路29中,作为流体来说,例如供给压缩空气。另外,如图示例所示,该第2流体供给路29并不限定于设置在环状槽28的一处,可在圆周上设置多处以便供给流体,优选的情况是在环状槽28的各处以均匀的压力使流体流出。
在这样地构成的支承装置20中,以如下方式安装旋转体11,即把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孔12装入轴颈支承部22的心轴21上。
而且,将作为流体的压缩空气供给到第1流体供给路27中,使流体经由中心流路25从心轴21的上下的流出孔26流出,从而相对于固定状态的心轴21,在上浮状态下支承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
同样,将作为流体的压缩空气供给到推力支承部23的第2流体供给路29,使流体从开口于板24的上表面的环状槽28中流出,在板24的上表面和旋转体11的底部13之间保持压缩空气,从而在上浮状态下支承旋转体11。
在该状态下通过旋转旋转体11,从而可计测传递给振动桥4的不平衡力,进行平衡试验。
在这样的支承装置20中,使用了压缩性流体时的压力分布如图4的最下方的部分所示,由于形成有开口在推力支承部23的板24的外周部上的环状槽28,使流体从该环状槽28流出到旋转体11的底部13和板24之间,所以在环状槽28的内周侧保持从环状槽28的内周缘流出的流体和从轴颈支承部22的流出孔26流出来的流体,从而可确保使旋转体11上浮所需的压力。
而流出到环状槽28的外周侧处的压缩性流体,由于在板24的外周端处的喷嘴效果而膨胀,仅在一小部分的区域内产生负压部14,但是,与旋转体11的底部13对置的面积也很小,几乎不会受到影响,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使其上浮,比轴颈支承部22的心轴21和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的间隙大地上浮,从而可使旋转体11沿着心轴21旋转,可计测正常的不平衡量。
即,在该支承装置20中,以从第1流体供给路27流入的流体和从第2流体供给路29的环状槽28流出的流体,将流体保持在推力支承部23的板24与旋转体11的底部13之间,确保其压力,即使对于具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确保充分的上浮量。
由此,防止以旋转体11的底部13为基准在板24上旋转,在使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和心轴21的外周的几何学轴心以充分的精度一致的状态下,旋转旋转体11,可得到正确的平衡修正精度。
接下来,根据图5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支承装置30中,为了在推力支承部23的板24和旋转体11的底部13之间保持流体以确保其压力,因而形成环状突出部31以替代环状槽,该环状突出部31作为从旋转体11的底部13向着板24的外周部突出的堤,使该突出部31和板24的外周部之间的间隙32减小,由此防止流体从板24的外周端部流出。
在该支承装置30中,在板24的上表面上开口而设置有第2流体供给路29,从而可使流体流出到板24和旋转体11的底部13之间。
另外,该支承装置30的其它结构与已说明的支承装置20相同。
根据这样地构成的支承装置30,使流体从第2流体供给路29流出到旋转体11的底部13和板24之间,该流出的流体被成为环状的堤的突起部31的较小的间隙32保持,而且从轴颈支承部22的流出孔26流出来的流体也被保持在旋转体11的底部13和板24之间,可确保使旋转体11上浮所需的压力。
另外,当从轴颈支承部22流出的流体是空气的情况下,在旋转体11上浮前压缩空气流入到板24的间隙中时,虽然产生喷嘴效果,但是该间隙可被环状突起部31阻塞,负压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发生,几乎不会影响到旋转体11的上浮,而且,即使在板24的外周端由于喷嘴效果也产生负压,但是与旋转体11的底部13对置的面积也非常小,从而几乎不会受到它的影响。
因而,即使是具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使其上浮,比轴颈支承部22的心轴21和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的间隙大地上浮,可使旋转体11沿着心轴21旋转,可计测正常的不平衡量。
下面,对于图6中所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支承装置40进行说明。
在该支承装置40中,为了在推力支承部23的板24和旋转体11的底部13之间保持流体以确保该压力,因而形成环状节流部41以替代环状槽,该环状节流部41从板24的外周上表面向着旋转体11的底部13突出,减小该节流部41和旋转体11的底部13之间的间隙42,由此不仅可防止流体从板24的外周端部流出,而且在节流部41的内周侧,与节流部41的间隙42相比可确保较大的间隙。
而且,在该支承装置40中,在板24的上表面开口而设置有第2流体供给路29,使流体流出到板24和旋转体11的底部13之间,不过也可省略而不用从该第2流体供给路29供给流体。
另外,该支承装置40的其它结构与已说明的支承装置20相同。根据这样地构成的支承装置40,使流体从第2流体供给路29流出到旋转体11的底部13和板24之间,该流出的流体被环状的节流部41的较小的间隙42保持,而且从轴颈支承部22的流出孔26流出来的流体也被保持在旋转体11的底部13和板24之间,从而可确保使旋转体11上浮所需的压力。
另外,当从轴颈支承部22流出的流体是空气的情况下,虽然在旋转体11上浮前压缩空气流入到板24的间隙中而产生喷嘴效果,但是该间隙可被环状节流部41阻塞,负压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发生,几乎不会影响到旋转体11的上浮,而且,即使在板24的外周端,虽然节流部41所形成的喷嘴效果也产生负压,但是与旋转体11的底部13对置的面积非常小,几乎不会受到影响。
因而,即使是具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使其上浮,比轴颈支承部22的心轴21和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的间隙大地上浮,可沿着心轴21使旋转体11旋转,可计测正常的不平衡量。
下面,对于图7中所示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支承装置50进行说明。
在该支承装置50中,在推力支承部23的板24和旋转体11的底部13之间保持流体以确保该压力,因而不用环状槽,而装备在板24的上表面上开口的多个开口部51来构成第2流体供给路29,使流体从各开口部51流出。
此时,如图7所示,以如下的方式设定开口部51的个数和配置,即各开口部51的中心间的距离52,比从开口部51的中心到板24的外周端的距离53小,例如如图7所示,按等圆周间隔的方式设置8个开口部51,从而中心间距离52比到外终端的距离53小。
另外,在各开口部51设置有未图示的连通路,从一处供给的流体被分配并流出。
另外,该支承装置50的其它结构与已说明的支承装置20相同。
根据这样地构成的支承装置50,使流体从第2流体供给路29的多个开口部51流出到旋转体11的底部13和板24之间时,由于该流出的流体要流向板24的外周端的流路,比开口部51的中心间的流路要长,流路阻力较大,所以向着各开口部51间流出的流体和从轴颈支承部22的流出孔26流出来的流体被保持在旋转体11的底部13和板24之间,从而可确保使旋转体11上浮所需的压力。
因而,即使是具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使其上浮,比轴颈支承部22的心轴21和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的间隙大地上浮,可使旋转体11沿着心轴21旋转,可计测正常的不平衡量。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轴颈支承部以及推力支承部的上浮用的流体来说,是以使用压缩空气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使用空气以外的压缩性流体,也可以使用水或润滑性等非压缩性流体。
进而可构成为,通过切换机构对轴颈支承部以及推力支承部的上浮用的流体进行切换。使用润滑油等非压缩性流体以使旋转体上浮,然后供给空气等压缩性流体,由此可控制润滑油的使用量,且可在清扫中吹掉附着在旋转体上的润滑油。
此外,由于可构成为,通过切换机构对轴颈支承部以及推力支承部的上浮用的流体进行切换,所以,即使是重量不同的旋转体,也可使用相同的心轴,对于重量较轻的旋转体使用压缩性流体,对于较重的旋转体使用非压缩性流体,从而可确保与压缩性流体和非压缩性流体的特性相对应的上浮量。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20,它是一种设置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上,支承旋转体11并使其旋转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设置有轴颈支承部22,该轴颈支承部22包括在上浮状态下可绕垂直轴旋转地支承旋转体11的心轴21,在该心轴21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在上浮状态下支承旋转体11的底部13的推力支承部23,设置有第1流体供给路27,该第1流体供给路27包括在心轴21和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孔12之间供给上浮用的流体的中心流路25和流出孔26,在与旋转体11的底部13对置的推力支承部23上设置环状槽28,而且还设置第2流体供给路29,该2流体供给路29与该环状槽28连通,供给旋转体上浮用的流体,所以,使旋转体11与轴颈支承部22和推力支承部23相分离地支承,使压缩流体从设置在推力支承部23上的环状槽28流出,从而在环状槽28的内周侧也可充分充满流体,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支承其重量使其上浮,从而可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22稳定地旋转,进行平衡修正。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30,替代环状槽28,而在推力支承部23或旋转体11的外周部上设置环状突起部31,该突起部31形成比旋转体11的底部13的下表面和推力支承部23的上表面间的间隙小的间隙32,且在推力支承部23上开口而设置第2流体供给路29,所以,可在推力支承部23或旋转体11的外周部上设置环状突起部31,形成较小的间隙32,由此可防止从第2流体供给路29向着推力支承部23供给的流体流向外周部,充分充满流体,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支承其重量并使旋转体上浮,从而可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22稳定地旋转,进行平衡修正。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40,在推力支承部23和旋转体11对置面中的任一面上,设置环状的节流部41以替代环状槽28,该节流部41形成比旋转体11的底部13的下表面和推力支承部23的上表面间的间隙小的间隙42,所以在推力支承部23和旋转体11的对置面中的任一面上设置环状的节流部41,于是成为较小的间隙42,由此可在节流部41的内周侧确保相对较大的间隙42,可防止流体流向外周部,在推力支承部23中充分充满流体,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支承其重量并使旋转体上浮,从而可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22稳定地旋转,进行平衡修正。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40,由于既设置节流部41又设置开口在推力支承部23上的第2流体供给路29,所以,通过从第2流体供给路29向着节流部41的内周侧供给流体,这样不仅可防止流体向着外周部的流出,而且还可进一步确保使充足的流体充满在推力支承部23中,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支承其重量并使旋转体上浮,从而可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22稳定地旋转,进行平衡修正。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50,在开口在推力支承部23上的第2流体供给路29上,设置多个开口部51以替代环状槽28,而且将这些开口部51设置成邻接的开口中心间的距离52小于从各开口部51的中心到外周敞开端的距离53,所以,通过对开口在推力支承部23上的第2流体供给路29的开口部51进行配置,可增大向着外周侧的流路阻力,抑制流体向着外周部流出,这样就可将流体充分充满在推力支承部23中,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支承其重量并使旋转体上浮,从而可确保充分的上浮量,沿着轴颈支承部22稳定地旋转,进行平衡修正。
接下来,在以下内容中对特别是使用润滑油等非压缩性流体的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以及图9涉及本发明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图8是去掉一部分以进行表示的简要结构图,图9是局部放大剖视图。
该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60(以下简称为支承装置60),是设置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上,支承旋转体并使其旋转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例如,通过替代已在图1A以及图1B中所说明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1的振动桥4上设置的支承轴颈5以及板8的方式进行设置,即使是较重或较大的旋转体,也可在上浮状态下可旋转地支承旋转体11。
该支承装置60设置有轴颈支承部62,其包括在上浮状态下可绕垂直轴旋转地支承旋转体11的心轴21,在该心轴21的下端部一体设置有圆盘状的板24,该板24构成以上浮状态支承旋转体11的底部13的推力支承部23,该板24固定在振动桥4上。
在该支承装置60中,在把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孔12安装在心轴21上且可绕垂直轴旋转地支承的轴颈支承部62上,上下设置支承部65a、65b,其它的部分为小径,在安装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孔12时,可在上下的支承部65a、65b之间形成空间部66。
另外,为了形成该空间部66,并不限定于将心轴21的上下的支承部65a、65b以外取为较小的直径,可以将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孔12的内径部取为较大的直径,以形成空间部66,或者是组合这些情况来形成。此外,支承部并不限定于上下两处,还可以增加。
在该心轴21的上下的支承部65a、65b的水平面上形成有多个流出孔67,这些孔开口在心轴21的外周上,与沿着心轴21的中心轴双重形成的外侧的环状第1流体供给路68连通,从而供给上浮用的非压缩性流体、例如润滑油。
此外,在该支承装置60中,形成有连通上下的支承部65a、65b的流出孔67的前端部的环状槽69,从而可向着周围均匀供给非压缩性流体。另外,还可省略该环状槽69。
因而,使向着双重流路的外周侧的第1流体供给路68供给的润滑油从流出孔67以及环状孔槽69流出,且供给到心轴21和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孔12之间的支承部65a、65b中时,则成为如下的状态借助非压缩性流体的润滑油的压力,使旋转体11在隔着微小间隙而与心轴非接触的状态下,可绕垂直轴旋转地被支承。
另一方面,在该支承装置60中,在构成推力支承部23的圆板状的板24和旋转体11的底部13之间,供给到轴颈支承部62中的非压缩性流体流入,从而在上浮状态下支承旋转体11。
由此,使非压缩性流体从轴颈支承部62流入到推力支承部23中,然而与压缩性流体的情况不同的是,不会产生剧烈的体积膨胀,也不会产生由喷嘴效果引起的负压,借助非压缩性流体的润滑油的压力可使旋转体11在板24上上浮,可得到大于轴颈支承部62的间隙的规定的上浮量。
此外,在该支承装置60中,为了排出被供给到轴颈支承部62的上下的支承部65a、65b间的空间部66内的非压缩性流体,而在心轴21的中心部设置排出路70,该排出路70通过连通孔71而与空间部66连通,非压缩性流体可排出到外部。
由此,通过空间部66升高在支承部65a、65b处的压力,从而可提高刚性,可使旋转体11沿着心轴21的中心轴旋转。
同样,为了排出比上部的支承部65a更向上方流出的非压缩性流体,而在上部的支承部65a的上方形成连通孔72,第2排出路73以兼用排出路70的方式向着上方延伸。
由此,不仅可防止因承部65a的上方的润滑油的压力的影响而使旋转体11偏心等情况,而且还可防止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孔12为贯通孔情况下的润滑油的飞溅。
而且,在该支承装置60中,由于流入推力支承部23中的非压缩性流体会从板24的外周部漏出,所以设置有环状的回收槽74,将其作为回收非压缩性流体的回收机构。
由此,不仅可回收润滑油以便循环使用,而且还可防止向着周围的飞溅等。
在这样地构成的支承装置60中,以如下方式安装旋转体11,即、将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孔12装入到轴颈支承部62的心轴21上。
将作为非压缩性流体的润滑油供给到第1流体供给路68,并通过心轴21的上下的流出孔67使非压缩性流体从环状槽69中流出,由此相对于固定状态的心轴21,在上浮状态支承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
同样,使通过第1流体供给路68供给到轴颈支承部62中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润滑油的一部分流入到推力支承部23中,在板24的上表面和旋转体11的底部13之间保持压力,于是在上浮状态下支承旋转体11。而且泄漏到板24的外周的润滑油流入并回收到回收槽74中,从而循环使用。
在该状态下旋转旋转体11,由此可计测传递给振动桥4的不平衡力,从而进行平衡试验。
在该支承装置60中,由于与使用压缩性流体的情况不同,不会引起体积膨胀,所以从轴颈支承部62的流出孔67以及环状槽69向着推力支承部23流出来的非压缩性流体上,也不会产生因喷嘴效果而引起的负压部,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利用润滑油的压力来确保使旋转体11上浮所需的压力。
因而,即使是具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使其上浮,比轴颈支承部62的心轴21和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的间隙大地上浮,可沿着心轴21使旋转体11旋转,因此可计测正常的不平衡量。
即、防止以旋转体11的底部13为基准在板24上旋转,可在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和心轴21的外周的几何学轴心以充分的精度达到一致的状态下,旋转旋转体11,可得到正确的平衡修正精度。
接下来,根据图10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该支承装置80中,在推力支承部23的板24和旋转体11的底部13之间设置有开口在板24的上表面上的第2流体供给路81,不同于轴颈支承部62可直接供给非压缩性流体,向着轴颈支承部62供给的非压缩性流体如润滑油的一部分被分路供给。由此,可在板24和旋转体11的底部13之间更可靠地确保非压缩性流体的压力,可进一步可靠地使旋转体11上浮。
此外,在该支承装置80中,如图10的右侧半部分所示,为了更可靠地保持来自第2流体供给路81的非压缩性流体以确保该压力,而形成环状的突出部82,该突出部82是从板24的外周部向着旋转体11的底部13的外周突出的堤,减小该突出部82和旋转体11间的间隙83,由此可防止非压缩性流体从板24的外周端部流出,从而保持压力。
另外,该支承装置80的其它结构与已说明的支承装置60相同。
根据这样地构成的支承装置80,使非压缩性流体从第2流体供给路81流出到旋转体11的底部13和板24之间,从而可将从轴颈支承部62的流出孔67流出来的压缩性流体和从该第2流体供给路81流出的非压缩性流体保持在旋转体11的底部13和板24之间,可更可靠地确保使旋转体11上浮所需的压力。
由此,防止以旋转体11的底部13为基准在板24上旋转,可在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和心轴21的外周的几何学轴心以充分的精度达到一致的状态下旋转旋转体11,可得到正确的平衡修正精度。
而且,在该支承装置80中,由于形成着作为从板24的外周部向着旋转体11的底部13的外周突出的堤的环状突出部82,所以该突出部82和旋转体11的外周间的间隙83较小,由此可防止非压缩性流体从板24的外周端部流出,可更可靠地保持压力,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防止以该底部13为基准在板24上旋转,可在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和心轴21的外周的几何学轴心以充分的精度达到一致的状态下旋转旋转体11,可得到正确的平衡修正精度。
下面,对于图11所示的又一实施方式的支承装置90进行说明。
在该支承装置90中,所对应的情况是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由带底的孔构成而不是贯通孔,由于供给路轴颈支承部62中的非压缩性流体存留在心轴21的顶部处,所以在作为最上部的支承部65a的上方的顶部上配置连通孔72的上端的开口部91,从而可从连通的第2排出路73以及空间部66的排出路70排到外部。
由此,供给到轴颈支承部62中的非压缩性流体通过存留在心轴21的顶部和旋转支承轴12的底部分,从而在该部分产生上浮力,由此可防止旋转体11偏心等影响,可在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和心轴21的外周的几何学轴心以充分的精度保持一致的状态下旋转旋转体11,得到正确的平衡修正精度。
而且在该支承装置90中,为了强制性排出,从而在从空间部66排出非压缩性流体的排出路70以及从顶部排出非压缩性流体的第2排出路73上连接着作为排出机构的泵92。
由此,可强制性吸引并排出存留在空间部66以及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的底部分、心轴21的顶部处的非压缩性流体,不会对这些部分施加由非压缩性流体的压力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可防止旋转体11的偏心。
另外,该支承装置90的其它结构与已经说明的支承装置60相同。
根据这样构成的支承装置90,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消除由非压缩性流体所带来的偏心等影响并使旋转体上浮,比轴颈支承部62的心轴21和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部12的间隙大地上浮,可沿着心轴21使旋转体11旋转,从而可计测正常的不平衡量。
以上,如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60,是设置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1上、支承旋转体11并使其旋转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60,设置轴颈支承部62,该轴颈支承部62包括支承上述旋转体而使其可在上浮状态下绕垂直轴旋转地11的心轴21,在该心轴21的下端部上设置在上浮状态下支承上述旋转体11的底部13的推力支承部23,另外,在上述心轴21和上述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孔12之间,设置供给上浮用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流体供给路68,而且还在上述心轴21和上述旋转支承孔12的至少任一方上设置扩展支承部65a、65b以外的空间部66,所以,与轴颈支承部62和推力支承部23相分离地支承旋转体11,使来自流体供给路68的非压缩性流体流出到推力支承部23,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支承其重量以便进行上浮,在轴颈支承部62的支承部65a、65b以外设置空间部66,使从流体供给路68供给的非压缩性流体仅作用于需用于支承的支承部65a、65b,从而可确保上浮量,而且还可提高在轴颈支承部62处的刚性,防止偏心而稳定地旋转。
进而,根据该支承装置60,由于设置有连通到上述空间部66的、排出内部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排出路70,所以通过从排出路70排出空间部66的非压缩性流体,可使非压缩性流体仅作用于需用于支承的支承部65a、65b,从而提高在轴颈支承部62处的刚性,防止偏心而稳定地旋转。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80,由于在上述推力支承部23和上述旋转体11之间设置有保持非压缩性流体的环状突起部82,所以可在推力支承部23处更可靠地保持非压缩性流体,即使是有一定重量的旋转体11,也可可靠地使其上浮,可进行平衡修正。
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80,由于在上述轴颈支承部62的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81的前端部设置有环状槽69,所以可使非压缩性流体从环状槽69流出到轴颈支承部62的整周上,防止偏心等,可靠地沿着轴颈支承部62旋转以进行平衡修正。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80,由于在与上述旋转体11的底部13对置的上述推力支承部23上设置有供给旋转体上浮用的非压缩性流体的第2流体供给路80,所以可进一步向着推力支承部23供给非压缩性流体,从而提高在轴颈支承部62处的刚性,防止偏心以稳定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90,由于设置有使开口部91位于上述心轴21和上述旋转支承孔12之间的最上部的支承部65a的上方以便排出非压缩性流体的第2排出路73,所以向着最上部的支承部65a的上方流出的非压缩性流体,也可从连通孔72以及第2排出路73排出,即使是旋转体11的旋转支承孔12为带底的孔而未贯通的情况,也可从开口部91排出非压缩性流体,在贯通的情况下,可防止飞溅和泄漏以进行平衡修正。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90,由于设置有强制性地使非压缩性流体排出到上述排出路70以及/或者上述第2排出路73中的作为排出机构的泵92,所以,通过在排出路70或第2排出路73上设置作为排出机构的泵92,强制性排出非压缩性流体,从而仅供给到必要的部分以进行支承,且可防止飞溅和泄漏,进行平衡修正。
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90,由于设置有与上述推力支承部23的外周对置的、作为回收非压缩性流体的回收机构的回收槽74,所以可通过回收机构的回收槽74回收来自推力支承部23的非压缩性流体,可防止飞溅和泄漏,进行平衡修正。
另外,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支承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认为,包含在本发明中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反之,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也包括属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内的全部的改进、修正以及等同物。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是设置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上、支承旋转体并使其旋转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轴颈支承部,该轴颈支承部包括支承上述旋转体而使其可在上浮状态下绕垂直轴旋转的心轴,在该心轴的下端部设置有在上浮状态下支承上述旋转体的底部的推力支承部,设置有将上浮用的流体供给到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体的旋转支承孔之间的第1流体供给路,在与上述旋转体的底部对置的上述推力支承部上设置有环状槽,并且,设置有第2流体供给路,该第2流体供给路与该环状槽连通,供给旋转体上浮用的流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体的上浮状态下,在上述推力支承部或上述旋转体的外周部上设置有环状突起部以替代上述环状槽,该环状突起部形成比上述旋转体底部下表面和推力支承部的上表面的间隙小的间隙,并且在上述推力支承部上开口而设置有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替代上述环状槽,在上述旋转体的上浮状态下,在上述推力支承部和上述旋转体的对置面中的任一面上设置有环状的节流部,该环状的节流部形成比上述旋转体底部下表面和上述推力支承部的上表面的间隙小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上述节流部,并且在上述推力支承部上开口而设置有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开口于上述推力支承部的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上设置有多个开口以替代上述环状槽,并且,这些开口设置成邻接的开口中心间的距离小于从各开口中心到外周敞开端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将供给到上述第1流体供给路以及/或者上述第2流体供给路中的流体切换为压缩性流体和非压缩性流体以进行供给。
7.一种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是设置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上、支承旋转体并使其旋转的平衡修正用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轴颈支承部,该轴颈支承部包括支承上述旋转体而使其可在上浮状态下绕垂直轴旋转的心轴,在该心轴的下端部设置有在上浮状态下支承上述旋转体的底部的推力支承部,另一方面,设置有将上浮用的非压缩性流体供给到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体的旋转支承孔之间的流体供给路,并且,在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支承孔的至少任一者中设置有扩大支承部以外的空间的空间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旋转体的底部对置的上述推力支承部上,设置有供给旋转体上浮用的非压缩流体的第2流体供给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上述空间部连通并排出内部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排出路。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2排出路,该第2排出路在上述心轴和上述旋转支承孔之间的最靠上的支承部的上方开口以排出非压缩性流体。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排出机构,该排出机构强制性地使非压缩性流体排出到上述排出路以及/或者上述第2排出路中。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推力支承部的外周对置地设置有回收非压缩性流体的回收机构。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推力支承部和上述旋转体之间,设置有保持非压缩性流体的环状突起部。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体的平衡修正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轴颈支承部的上述流体供给路的前端部设置有环状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的支承装置,设置轴颈支承部,该轴颈支承部包括心轴,在该心轴的下端部设置支承旋转体的底部的推力支承部,设置将流体供给到心轴和旋转体的旋转支承孔之间的第1流体供给路,在推力支承部上设置环状槽和与该环状槽连通的、供给旋转体上浮用的流体的第2流体供给路。此外,在计测不平衡力的平衡修正装置的支承装置中,设置轴颈支承部,该轴颈支承部包括心轴,在该心轴的下端部设置推力支承部,该推力支承部在上浮状态下支承旋转体的底部,另外,设置将非压缩性流体供给到心轴和旋转体的旋转支承孔之间的流体供给路,而且还在心轴和旋转支承孔的至少任一者中设置有扩大支承部以外的空间的空间部。
文档编号F16C32/06GK1894572SQ20048003705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0日
发明者三堀健, 藤牧健 申请人: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