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679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的一种复合式避震器的组合结构剖面图。现有的一种复合式避震器,是利用一螺栓601装设于一机台6的底部,并包含有一容器本体1、多数装设在该容器本体1内部的吸震单元2、一设置在该容器本体1上方的定位环座3、一设置于该定位环座3上的逆止单元4、以及一设置在该定位环座3上的顶板5,其中该容器本体1,具有一底板101、一固设在该底板101上的外环框102及一固设在该底板101上且设置于该外环框102内侧的内环框103,且该底板101、外环框102及内环框103相配合分别界定出开口朝上的一外容槽104及一内容槽105,该内容槽105中盛装有阻尼油。
该吸震单元2,分别套设在外容槽104中,是与该外、内环框102、103抵触且又彼此相互抵触,并各具有一弹簧201及二套设在该弹簧201两端且以橡胶材质制成的套件202。
该定位环座3,具有一平板301以及一由该平板301向下延伸的筒件302,该筒件302的截面呈U形。
该逆止单元4,具有多数设置于筒件302底部的回流孔401及多数分别对应于前述回流孔401的球阀402。
该顶板5,具有一可供螺栓601螺设定位的螺孔501。
当该避震器安装在机台6的底部且承受震动负载时,利用吸震单元2的变形可以吸收震能,且借由逆止单元4与阻尼油的配合而可达到缓冲目的。
虽然这种复合式避震器可以达到预期的吸震、缓冲目的,但是实际使用时仍存在有下列缺失一、在搬运时,原来盛装在内容槽105中的阻尼油容易溢流至外容槽104,导致该内容槽105中的阻尼油不足,且震动产生时会造成缓冲失效。
二、吸震单元2的安装位置必须准确,且吸震单元2必须彼此相互抵触,才能产生预期的横向吸震效果,如此一来,构件制作时的尺寸、公差必须控制得相当精准。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复合式避震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复合式避震器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复合式避震器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复合式避震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复合式避震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搬运时可以防止阻尼油泄漏,并且可以产生吸震、缓冲的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是利用一螺栓装设置于一承载物的底部,并包含一底座、一设置在该底座上方的承置座、一装设在该底座与该承置座上的阻尼单元、多数安装在该底座与承置座之间的弹性元件以及一罩设在该承置座外部的罩盖。该底座,具有一底壁、一由该底壁沿一高度方向朝上延伸且呈中空筒状的周壁及多数由该底壁朝上延伸的导柱,该底壁与该周壁互相配合界定出一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前述的导柱是设置在该容纳空间中;该承置座,是设置在该底座上方且定位在该承载物底部,并具有一与该底壁相对设置的顶板及多数设置于该顶板上的限位件,前述的限位件是呈中空筒状,并各具有一供导柱穿设的导孔;该阻尼单元,具有装盛在该容纳空间中的阻尼油、一固设在该承置座上的筒件,该筒件是呈中空筒状,并具有一自该顶板底面沿该高度方向朝下延伸的筒壁及一封设在该筒壁近底部且与该底壁相对的封壁,该封壁与该筒壁底部之间产生一间距,该封壁与该筒壁底部是沉伸在该阻尼油中;该弹性元件,是设置在该底壁与该承置座的顶板之间,其弹力恒使该承置座相对于底座保持远离的趋势;该罩盖,是以橡胶材质制成且罩设在该承置座外部,并具有一设置在该承置座的顶板上方的平板部及一由该平板部周缘沿该高度方向朝下延伸的套筒部,该套筒部套设在该周壁外部。
借此,利用该阻尼单元的设置,可以在该承置座承受负载并受震动力作用时,能够产生纵向及横向的缓冲效果,而利用弹性元件的设置则可以达到吸震的目的,并且利用该罩盖的罩设可以在搬运时避免阻尼油产生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还包含有一束套在该套筒部外部的束带,该避震器搬移时是将该束带束紧定位在该套筒部与该周壁套接处。
前述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中所述的阻尼单元的筒壁及封壁共同界定出一开口朝上且呈非圆形的座孔,且该避震器还包含一调整块,该调整块的截面对应于座孔且套设在该座孔中,并具有一供螺栓螺设的螺孔。
前述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中所述的承置座的限位件还各具有一自该顶板底面沿该高度方向朝下延伸的环壁及一封设在该环壁底部且与该底壁相对的隔板,该环壁及该隔板相配合可围设产生一开口朝上并贯穿顶板的凹孔,前述的隔板各具有导孔,且限位件的局部沉伸在阻尼油中。
前述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中所述的底座的周壁具有一设置于一外周面且对应于该罩盖的套筒部底缘的警示标记。
前述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中所述的底座还具有二个固设在该底壁上的提把,该提把分别设置于该周壁的两侧。
前述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中所述的弹性元件的其中二个是套设在前述的导柱及限位件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现有的复合式避震器,本实用新型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1、在搬运时,本实用新型利用束带束套在罩盖的套筒部与周壁的套接处,则可以防止容纳空间中的阻尼油产生溢流,而可确保震动产生时的缓冲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元件的安装位置不需要特别精准,且该弹性元件也不必彼此相抵,就可以产生预期的横向吸震效果,所以构件制作时的尺寸、公差不需要精准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结构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利用该阻尼单元的设置,可以在避震器承受负载并受震动力作用时能够达到缓冲的目的,并且利用弹性元件的设置可以达到吸震的目的,而利用罩盖可以产生防泄漏的效果。因此在搬运时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阻尼油泄漏,并可产生吸震、缓冲的效果。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现有的一种复合式避震器的组合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结构剖面图,说明该避震器设置在一承载物下方。
图4是沿图3中4-4剖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搬运示意图,说明配合一束带可进行搬运以避免泄漏。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安装使用示意图,说明该避震器受震动力作用时可产生吸震、缓冲效果。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调整水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结构剖面图,说明该避震器设置在一承载物下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是利用一螺栓110装设于一承载物100的底部,该避震器在正常使用时包含一底座10、一设置在该底座10上方的承置座20、一装设在该底座10与该承置座20上的阻尼单元30、一安装在该承置座20与该阻尼单元30衔接处的调整块40、多数安装在该底座10与该承置座20之间的弹性元件50以及一罩设在该承置座20外部的罩盖60,其中该底座10,具有一呈矩形的底壁11、一由该底壁11中段沿一高度方向H朝上延伸且呈中空筒状的周壁12、二由该底壁11朝上延伸的导柱13及二固设在该底壁11上且分别设置于该周壁12两侧的提把14。该底壁11与该周壁12互相配合界定出一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15;该周壁12具有一设置于一外周面且邻近该底壁11的警示标记121;该导柱13是设置在该容纳空间15中,且顶部可螺设一限位螺帽131。前述的提把14可以供使用者提起、搬移。
该承置座20,可定位在该承载物100的底部,并具有一与该底壁11相对设置的顶板21及二设置于该顶板21上的限位件22。该顶板21是对应周壁12的轮廓形状。该限位件22是呈中空筒状,并各具有一自顶板21一底面沿高度方向H朝下延伸的环壁221及一封设在该环壁221底部且与底壁11相对的隔板222,该环壁221及该隔板222相配合可以围设产生一开口朝上并贯穿顶板21的凹孔223,该隔板222各具有一可供导柱13穿设的导孔224。
该阻尼单元30,具有装盛在容纳空间15中的高黏滞性阻尼油31及一固设在承置座20上的筒件32。该筒件32是呈中空筒状,并具有一自顶板21底面沿该高度方向H朝下延伸的筒壁321及一封设在该筒壁321的近一底部321’且与底壁11相对的封壁322,该筒壁321及该封壁322相配合界定出一开口朝上且可贯穿顶板21的座孔323,该座孔323是呈非圆形且是由筒壁321一内环面凸设一凸块321”所产生,且该封壁322与该筒壁321底部321’之间产生一间距,该封壁322与该筒壁321的底部321’均沉伸在阻尼油31中。此外,限位件22的局部也沉伸在阻尼油31中。
该调整块40,其截面是对应于座孔323,并具有一由外周面凹入且可供凸块321”嵌入的卡槽41及一设置于中央且供螺栓110螺设的螺孔42。该调整块40是呈不可转动地套设在座孔323中,只允许沿该高度方向H产生位移。
该弹性元件50,本实施例中是采用压缩弹簧,且设置在底壁11与承置座20的顶板21之间,其弹力恒使承置座20相对于底座10保持远离的趋势,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共设置有八个弹性元件50,且其中二个是套设在导柱13及限位件22的外部。
该罩盖60,本实施例中是以橡胶材质所制成,且罩设在承置座20的外部,并具有一设置在承置座20的顶板21上方的平板部61及一由该平板部61周缘沿高度方向H朝下延伸的套筒部62,该套筒部62套设在周壁12的外部。该平板部61具有一对应座孔323及调整块40的圆孔611。
请再参阅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搬运示意图,说明配合一束带可进行搬运以避免泄漏。本实用新型避震器在未受荷重时,是利用限位螺帽131螺设于导柱13,而使承置座20与底座10相连结,而欲搬运时,是可配合一可适时拆离的束带70使用,该束带70是束套在罩盖60的套筒部62的外部,且位在该套筒部62与周壁12套接处。因此,该避震器在搬移时可将束带70束紧定位,就可达到防止阻尼油31泄漏的目的。并且当避震器放置定位且欲使用前,再将该束带70拆离,就可达到使用的目的(如图3所示)。
请再参阅图3所示,当该避震器放置在承载物100下方承受荷重时,利用螺栓110螺设定位在调整块40的螺孔42中,可使该避震器相对于承载物100产生定位。在有荷重负载的状态下,使用者可观察套筒部62底缘与周壁12的警示标记121的间隔距离,若该罩盖60的套筒部62底缘已相当趋近警示标记121时,就表示该避震器的弹性元件50支撑力不足,无法产生较佳的缓冲效果,使用者可适度地增加避震器数量以分担荷重负载,例如将承载物100下方的避震器由四个增加为六个或八个。
请再参阅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在安装使用时的示意图,说明该避震器受震动力作用时可产生吸震、缓冲效果。当有震动产生时,利用弹性元件50的设置,就可达到吸震的目的。同时,该承置座20受到震动的作用,也会带动筒件32相对于底座10产生纵向的升降动作及横向的摆动,且利用封壁322与阻尼油31之间的黏滞力抑制承置座20的纵向动量,就可产生纵向的缓冲效果,利用筒壁321的底部321’与阻尼油31之间的黏滞力抑制承置座20的横向动量,也可以产生横向缓冲的效果,如此一来,就可使承载物100达到较佳的避震目的。
再者,利用限位件22与阻尼油31的配合,也可产生辅助的缓冲效果。
请参阅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调整水平示意图。当欲放置承载物100的地面不平,而使得该承载物100放置在多数个避震器上后会有不平稳的现象。此时,使用者可依地面高低落差情况,而操作螺栓110,且使调整块40沿高度方向H升降,就可调整该承载物100的水平度。
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复合式避震器,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功效一、在搬运时,利用束带70束套在罩盖60的套筒部62与周壁12的套接处,则可防止容纳空间15中的阻尼油31产生溢流,而可确保震动产生时的缓冲效果。
二、弹性元件50的安装位置不需要特别精准,且该弹性元件50也不必彼此相抵,就可产生预期的横向吸震效果,所以构件制作时的尺寸、公差不需要精准控制,非常适于实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是利用一螺栓装设于一承载物的底部,并包含一底座、一设置在该底座上方的承置座、一装设在该底座与该承置座上的阻尼单元、多数安装在该底座与承置座之间的弹性元件以及一罩设在该承置座外部的罩盖,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具有一底壁、一由该底壁沿一高度方向朝上延伸且呈中空筒状的周壁及多数由该底壁朝上延伸的导柱,该底壁与该周壁互相配合界定出一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前述的导柱是设置在该容纳空间中;该承置座,是设置在该底座上方且定位在该承载物底部,并具有一与该底壁相对设置的顶板及多数设置于该顶板上的限位件,前述的限位件是呈中空筒状,并各具有一供导柱穿设的导孔;该阻尼单元,具有装盛在该容纳空间中的阻尼油、一固设在该承置座上的筒件,该筒件是呈中空筒状,并具有一自该顶板底面沿该高度方向朝下延伸的筒壁及一封设在该筒壁近底部且与该底壁相对的封壁,该封壁与该筒壁底部之间产生一间距,该封壁与该筒壁底部是沉伸在该阻尼油中;该弹性元件,是设置在该底壁与该承置座的顶板之间,其弹力恒使该承置座相对于该底座保持远离的趋势;该罩盖,是以橡胶材质制成且罩设在该承置座外部,并具有一设置在该承置座的顶板上方的平板部及一由该平板部周缘沿该高度方向朝下延伸的套筒部,该套筒部套设在该周壁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有一束套在该套筒部外部的束带,该避震器搬移时是将该束带束紧定位在该套筒部与该周壁套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阻尼单元的筒壁及封壁共同界定出一开口朝上且呈非圆形的座孔,且该避震器还包含一调整块,该调整块的截面对应于座孔且套设在该座孔中,并具有一供该螺栓螺设的螺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承置座的限位件还各具有一自该顶板底面沿该高度方向朝下延伸的环壁及一封设在该环壁底部且与该底壁相对的隔板,该环壁及该隔板相配合可围设产生一开口朝上并贯穿该顶板的凹孔,前述的隔板各具有导孔,且限位件的局部沉伸在该阻尼油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底座的周壁具有一设置于一外周面且对应于该罩盖的套筒部底缘的警示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底座还具有二个固设在该底壁上的提把,该提把分别设置于该周壁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弹性元件的其中二个是套设在前述的导柱及限位件的外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防泄漏的复合式避震器,其是装设在一承载物底部,并包含一底座、一设置在该底座上方的承置座、一装设在该底座与该承置座上的阻尼单元、多数安装在该底座与承置座之间的弹性元件以及一罩设在该承置座外部的罩盖。该阻尼单元具有一可沉设在阻尼油中的筒件。借此,利用该阻尼单元的设置,可以在该避震器承受负载并受震动力作用时,能够达到缓冲的目的,并且利用弹性元件的设置,可以达到吸震的目的,而利用该罩盖可以产生防泄漏的效果。
文档编号F16F9/32GK2881211SQ20052013315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8日
发明者陈东茂 申请人:陈东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