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用型的凸轮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936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耐用型的凸轮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凸轮构件,尤指一种适用于转轴结构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以增加凸轮构件的使用寿命,并具有导正功能。
背景技术
人们使用两对象间为相对角度的掀合场合多有所见,以生活周遭最常见的门扉而言,即为一例,而这种需具掀合,亦即由掀开或盖合而为可操作状态与非操作状态的物品,亦不乏其例,如可携式计算机、电子辞典及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等,即为人们所熟知的电子产品。
这种可调整相对角度的装置,通常经由铰炼所组成,如门扉即是,当用于前述可携式计算机的场合,则人们习称这种装置为转轴或枢钮器,不论是转轴或枢钮器,均为扭力或摩擦力原理的利用,基本上,是于两对象分别设有可互为干涉的组件,如摩擦组件或凸轮构件,再由其间的相互干涉,为掀合定位。
即以凸轮构件为例,其由一固定件及一滑动件所组成,若将其运用于转轴结构,该固定件固设于一物品,例如支架;而滑动件则对应轴杆的断面开设一嵌孔,并供其穿越,使其可随轴杆同步作动。由于转轴结构都需经由20,000~25,000次的开合耐用测试,方能证实该转轴结构的耐用性,而前述凸轮构件的显著缺失在于,因滑动件是随着轴杆旋转,其受力大都集中在嵌孔,以致在反复操作下,该嵌孔容易变形,除会影响到该凸轮构件预设的扭力值外,至甚至减损凸轮构件的使用寿命。此外,因固定件固设于一物品,例如支架,公知的作法是在固定件径向延伸一衔接部,其具有一突榫的设置,以便嵌置于支架,然而该突伸的衔接部对空间有限的3C产品言,往往造成空间配置的难题,再者,突榫的单点式结合亦有受力不均的困扰,而亟待相关业者的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用型的凸轮构件,以克服前述公知凸轮构件耐用性不佳、空间配置不良及受力不均的诸多缺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包括一固定件,其开具一轴孔,且一侧面周缘相对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干涉组件;一滑动件,与固定件对接,其开具一嵌孔,该嵌孔朝轴孔方向延伸至少一对导榫,其嵌插于轴孔内,而邻接于固定件的侧面周缘则对应设有至少一对第二干涉组件;由嵌孔延伸的至少一对导榫增加接触面积,且固定件的至少一对第一干涉组件可容置于滑动件的至少一对第二干涉组件内定位,以及该滑动件的至少一对第二干涉组件可沿着固定件的至少一对第一干涉组件移动而成。
所述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中该固定件的轴孔及滑动件的嵌孔供一杆体穿越,且滑动件可随该杆体转动。
所述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中该固定件另一侧面周缘突伸至少二卡榫。
所述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中该等卡榫为相对或等角设置。
所述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中该等导榫的外弧缘等同于轴孔的圆周,使该等导榫可沿着轴孔内转动。
所述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中该第一干涉组件在该固定件同心的外圈及内圈相对设有不同时序的一第一外滑块、一第二外滑块及一第一内滑块、一第二内滑块,且外圈及内圈的各滑块采交错设置;该第二干涉组件在该滑动件同心的外圈及内圈相对设有不同时序的一第一外滑槽、一第二外滑槽及一第一内滑槽、一第二内滑槽,且外圈及内圈的各滑槽采交错设置。
所述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中该等滑块呈楔形外凸,且两侧各具有一斜面,而该等滑槽亦呈楔形内凹,且两侧各具有一相同的斜面。
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从而增加耐用度及大幅延长使用寿命。再者,该滑动件的嵌孔所延伸的一对导榫可沿着固定件的轴孔转动,而具有导正的功能。此外,该固定件环体周缘突伸至少二卡榫,无额外的突出物,并可获致受力平均的优点。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凸轮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轮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凸轮构件是由一固定件1,及一滑动件2所组合而成。
固定件1为一环体,其中央开具一圆形轴孔11,供公知转轴结构的轴接件的轴杆穿越。该环体一侧周缘突伸至少二卡榫12,其中,该等卡榫12以相对或等角设置为佳,以嵌插于一物品,例如支架所预设的孔洞,而使该固定件1固定于支架一侧,此举免除径向突伸衔接部的不便,且与支架结合时较为稳固,并可获致受力平均的优点。
而该固定件1环体另侧的外、内圈相对并交错设有不同时序的第一干涉组件,亦即该固定件1同心的外圈及内圈相对设有不同时序的一第一外滑块13、一第二外滑块14及一第一内滑块15、一第二内滑块16;且环体外圈及内圈的各滑块采取交错设置,亦即第一外滑块13与第二外滑块14的边缘分别邻接第一内滑块15及第二内滑块16的边缘。其中,该等滑块呈楔形外凸,亦即各滑块两侧各具有一斜面。
滑动件2亦为一环体,与固定件1对接,其中央开具一嵌孔21,该嵌孔21对应公知转轴结构的轴杆的铣面设有平削面,使其可随轴杆同步作动。而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该嵌孔21朝固定件1的轴孔11方向延伸至少一对导榫22,其嵌插于轴孔11内,且各导榫22的外弧缘23等同于轴孔11的圆周,以致滑动件2旋转时,该对导榫22可沿着轴孔11内转动。此举由该对导榫22的延伸,而增加嵌孔21的面积,因此可增加与轴杆的接触面积,使嵌孔21不易变形,从而增加凸轮构件的耐用性,而大幅延长使用寿命。再者,由至少一对导榫22的外弧缘23沿着轴孔11转动,而具有导正的功能,使滑动件2转动时不致偏斜。
而该滑动件2邻接于固定件1一侧的外、内圈亦相对并交错设有不同时序的第二干涉组件,亦即该滑动件2同心的外圈及内圈相对设有不同时序的一第一外滑槽24、一第二外滑槽25及一第一内滑槽26、一第二内滑槽27,且环体外圈及内圈的各滑槽采取交错设置,亦即第一外滑槽24与第二外滑槽25的边缘分别邻接第一内滑槽26及第二内滑槽27的边缘。其中,该等滑槽亦呈楔形内凹,亦即各滑块两侧各具有一相同的斜面。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型态,此时该固定件1及滑动件2呈对接状态。请参阅图4,所描述的是图3组立后的剖面图。其中,该滑动件2由嵌孔21延伸的至少一对导榫22嵌插于固定件1的轴孔11,而各外、内滑块13~16容置于对应的外、内滑槽24~27内。此时,该凸轮构件是处于未操作状态,此时,本体部与盖体部处于盖合状态。
请参阅图5,当施予外力将盖体部掀开时,该滑动件2至少一对导榫22的外弧缘23即沿着轴孔11转动,此时,该等外、内滑槽24~27即沿着固定件1对应的外、内滑块13~16的斜面上移,而逐渐横向滑动,并压缩弹性体(习知未予以揭示),以形成较大的扭力,直到滑动件2的外、内圈平面触及该等外、内滑块13~16的后,扭力始降低,并沿着该等外、内滑块13~16表面平顺的移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外、内滑槽24~27及外、内滑块13~16采取不同时序,且相对与交错方式设置,故固定件1与滑动件2之间的受力平均,且尺寸较小的滑块移至较大尺寸的滑槽时,因获得其它三个滑块的支撑,而不致落入该较大尺寸的滑槽内,从而克服两者间歪斜的情况。
如欲盖合时,则反向施力于盖体部,使滑动件2的平面沿着该等外、内滑块13~16反向移动,当该等外、内滑槽24~27触及对应的外、内滑块13~16时,即沿着该等外、内滑块13~16的斜面自动下移,最后该等滑块则落入对应的该等滑槽内定位,以形成自动闭锁功能。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业已改变公知凸轮构件的的滑动件因嵌孔尺寸(面积)限制,而无法增加与轴杆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耐用度,及大幅延长使用寿命。再者,该滑动件的嵌孔所延伸的一对导榫可沿着固定件的轴孔转动,而具有导正的功能。此外,该固定件环体周缘突伸至少二卡榫,无额外的突出物,并可获致受力平均的优点。尤其是,由固定件与滑动件对接的接合面的外、内圈相对并交错设有不同时序的干涉组件,例如楔形的滑块与滑槽,可获得受力平均及克服歪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只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术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件,其开具一轴孔,且一侧面周缘相对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干涉组件;一滑动件,与固定件对接,其开具一嵌孔,该嵌孔朝轴孔方向延伸至少一对导榫,其嵌插于轴孔内,邻接于固定件的侧面周缘则对应设有至少一对第二干涉组件;嵌孔延伸的至少一对导榫增加接触面积,且固定件的至少一对第一干涉组件可容置于滑动件的至少一对第二干涉组件内定位,以及该滑动件的至少一对第二干涉组件可沿着固定件的至少一对第一干涉组件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的轴孔及滑动件的嵌孔供一杆体穿越,且滑动件可随该杆体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另一侧面周缘突伸至少二卡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卡榫为相对或等角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导榫的外弧缘等同于轴孔的圆周,该等导榫可沿着轴孔内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干涉组件在该固定件同心的外圈及内圈相对设有不同时序的一第一外滑块、一第二外滑块及一第一内滑块、一第二内滑块,且外圈及内圈的各滑块采交错设置;该第二干涉组件在该滑动件同心的外圈及内圈相对设有不同时序的一第一外滑槽、一第二外滑槽及一第一内滑槽、一第二内滑槽,且外圈及内圈的各滑槽采交错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滑块呈楔形外凸,且两侧各具有一斜面,而该等滑槽亦呈楔形内凹,且两侧各具有一相同的斜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耐用型的凸轮构件,其包括一固定件,其开具一轴孔,且一侧面周缘相对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干涉组件;一滑动件,与固定件对接,其开具一嵌孔,该嵌孔朝轴孔方向延伸至少一对导榫,其嵌插于轴孔内,而邻接于固定件的侧面周缘则对应设有至少一对第二干涉组件;由嵌孔延伸的至少一对导榫增加接触面积,且固定件的至少一对第一干涉组件可容置于滑动件的至少一对第二干涉组件内定位,以及该滑动件的至少一对第二干涉组件可沿着固定件的至少一对第一干涉组件移动而成。
文档编号F16C11/10GK2906189SQ20062011514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5日
发明者杨铭杰 申请人: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