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egr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6004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的egr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的EGR系统。
【背景技术】
[0002]2015年10月I日起国家开始实施非道路国3排放标准,其对NOx的限值比车机国3的排放要求更严格。为了使排放达标,除了采用电控燃油系统外,还需要增加废气再循环系统(EGR),使NOx进一步降低,才能达到非道路国3的排放标准。
[0003]目前有两种实现废气再循环(EGR)的方式:
[0004]第一种是内置EGR,通过修改凸轮型线和配气相位,控制进排气门的打开时刻来实现小部分废气进入气缸混合燃烧。但此方案会在发动机不同转速下都有废气进入气缸中燃烧,影响发动机的中低速的响应性,并增加循环比油耗,发动机低温起动时会冒白烟,此方案较少在发动机上应用。
[0005]第二种方式是外置EGR,设置EGR阀、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传感器采集到信号来控制发动机在不同转速和工况下EGR阀的开度来实现不同的EGR率,通过EGR冷却器对废气进行冷却并与进气混合进入气缸内燃烧。EGR阀的打开常用的控制方式有电动和通过真空栗负压控制两种。需要增加对应的传感器、EGR冷却器、控制器(电动控制)、真空栗(负压控制)等,这样的EGR系统的方案复杂,零件数量多且成本高。
[0006]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EGR系统,从而克服现有的EGR系统响应性和油耗差且低温起动时冒白烟,或零件数量多且成本高的缺陷。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EGR系统,EGR系统包括:EGR阀,EGR阀的第一端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密封阀板,第二端设有膜片弹簧,且EGR阀的中部设有出气口,膜片弹簧与密封阀板之间夹设推杆,膜片弹簧、推杆和密封阀板形成移动组件;进气口与发动机的排气管连通,使移动组件的密封阀板一端形成排气压力;发动机的进气接管,出气口与发动机的进气接管连通,进气接管与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发动机的进气管与发动机的增压器的出口连通;进气接管与第二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通气管,使移动组件的膜片弹簧一端形成进气压力。
[000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端上设有第一通气管,进气接管上设有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通气管的另一端之间设有温控阀,温控阀安装在发动机的水套上,温控阀由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
[001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温控阀为蜡式温控阀。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的EGR系统的进气压力由增压器的空气压力及冷却水的温度来确定,在发动机中低速运行且冷却水温度低时阻止EGR阀打开,阻止废气再循环,使发动机的响应性和油耗都较优,避免低温起动时冒白烟;在发动机中高速运行且冷却水温度高于临界值、进气压力大于排气压力时EGR阀才打开,实现废气再循环,利用正压控制,控制灵活简单,满足了新的排放标准。另外,本实用新型无需EGR冷却器、传感器、控制器以及真空栗(负压控制)等零件,废气无需冷却后再循环,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EGR阀的结构图。
[001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EGR系统的结构图。
[0015]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16]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17]1-膜片弹簧,2-推杆,3-出气口,4-进气口,5-第一通气管,6_第二通气管,7~温控阀,8-进气管,9-进气接管,10-EGR阀进气管,11-排气管,12-增压器,13-EGR阀,14-密封阀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9]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0]如图2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EGR系统包括EGR阀13、发动机的9进气接管、第一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6。
[0021]如图1所示,EGR阀13的第一端设有进气口 4,进气口 4处设有密封阀板14,第二端设有膜片弹簧1,且EGR阀13的中部设有出气口 3,膜片弹簧I与密封阀板14之间夹设推杆2,膜片弹簧1、推杆2和密封阀板14形成移动组件。
[0022]如图2和3所示,进气口 4与发动机的排气管11通过EGR阀进气管10连通,排气管11中的气体进入进气口 4中,使移动组件的密封阀板一端形成排气压力。出气口 3与发动机的进气接管9连通,进气接管9与进气管8连通,进气管8与发动机的增压器12的出口连通。
[0023]EGR阀13的第二端上设有第一通气管5,进气接管9上设有第二通气管6,第一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6的直径小于出气口 3的直径。第一通气管5的另一端与第二通气管6的另一端之间设有温控阀7,温控阀7安装在发动机的水套上,与发动机的冷却水连接,因此温控阀7由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这样的结构使进气管中的气体进入EGR阀13的第二端,使移动组件的膜片弹簧一端形成进气压力。
[0024]优选地,温控阀7为蜡式温控阀。
[0025]冷却水处于低温(低于80°C)时,温控阀7为关闭状态,即第一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6不连通,此时EGR阀的膜片弹簧I上方的进气压力为零,小于密封阀板14下方的排气压力,EGR阀13不打开,没有废气再循环。当冷却水的温度高于80°C时,温控阀7打开,即第一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6连通,当进气压力大于排气压力时,EGR阀13开启,实现废气再循环。
[0026]发动机中低速运行时,增压器12提供的增压空气压力小,此时,膜片弹簧I上方的进气压力小于密封阀板14下方的排气压力,密封阀板14被保持在进气口 4内,EGR阀13无法打开,废气无法进入EGR阀,无法实现废气再循环,此时发动机的燃烧全部为新鲜的空气,发动机的响应性和油耗都较优,避免低温起动时冒白烟。
[0027]发动机机中高速运行时,当冷却水的温度高于80°C时,温控阀7打开,第一通气管5和第二通气管6连通,增压器12提供的增压空气压力较大,增压后的空气经过中冷器后进到进气接管9中,并通过第二通气管6、温控阀7和第一通气管5传递到EGR阀13的膜片弹簧I的上方,当膜片弹簧I上方的进气压力大于密封阀板14下方的排气压力时,膜片弹簧I通过推杆2推动密封阀板14向下移动,排气管11中的废气从进气口 4进入EGR阀13,废气经出气口 3进入进气接管9中,并与新鲜空气混合后通过发动机的进气管8进入气缸进行燃烧,实现废气再循环(EGR)。
[0028]本实用新型的EGR系统的进气压力由增压器的空气压力及冷却水的温度来确定,在发动机中低速运行且冷却水温度低时阻止EGR阀打开,阻止废气再循环,使发动机的响应性和油耗都较优,避免低温起动时冒白烟;在发动机中高速运行且冷却水温度高于临界值、进气压力大于排气压力时EGR阀才打开,实现废气再循环,利用正压控制,控制灵活简单,满足了新的排放标准。另外,本实用新型无需EGR冷却器、传感器、控制器以及真空栗(负压控制)等零件,废气无需冷却后再循环,结构简单,成本低。
[0029]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发动机的EGR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EGR系统包括: EGR阀,所述EGR阀的第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处设有密封阀板,第二端设有膜片弹簧,且所述EGR阀的中部设有出气口,所述膜片弹簧与所述密封阀板之间夹设推杆,所述膜片弹簧、所述推杆和所述密封阀板形成移动组件;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管连通,使所述移动组件的密封阀板一端形成排气压力; 发动机的进气接管,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接管连通,所述进气接管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管与发动机的增压器的出口连通;所述进气接管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通气管,使所述移动组件的膜片弹簧一端形成进气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EGR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上设有第一通气管,所述进气接管上设有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另一端之间设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安装在发动机的水套上,所述温控阀由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水的温度来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EGR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为蜡式温控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EGR系统,包括:EGR阀,其第一端设有进气口,进气口处设有密封阀板,第二端设有膜片弹簧,且EGR阀的中部设有出气口,膜片弹簧与密封阀板之间夹设推杆,膜片弹簧、推杆和密封阀板形成移动组件;进气口与发动机的排气管连通;发动机的进气接管,出气口与发动机的进气接管连通,进气接管与发动机的进气管连通;进气接管与第二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通气管。本实用新型利用正压控制,控制灵活简单,满足了新的排放标准;另外,本实用新型无需EGR冷却器、传感器、控制器以及真空泵(负压控制)等零件,废气无需冷却后再循环,结构简单,成本低。
【IPC分类】F02D21/08, F02M26/02
【公开号】CN205025642
【申请号】CN201520801994
【发明人】曹杨军, 陈剑涛, 陆寿域, 罗浩锋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