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2521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铰链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电子装置外观要求的逐步提高,电子装置结构的不断简化,在电子装置的铰链结构中增加的自锁元件以取代常见的扣合装置已成为一种铰链设计的趋势。
—种铰链结构,包括转轴、依次套设于转轴上的支架、摩擦片、结合件、凸轮组件、以及弹性件,各元件通过紧固件锁紧于转轴上,其中弹性件被压縮。凸轮组件包括固定件和从动件,固定件上设置有若干楔形块、从动件上设置有与楔形块配合的若干楔形槽。当转动铰链结构时,从动件可随转轴一起相对固定件转动,当从动件的楔形槽逐步与固定件的楔形块配合时,弹性件的弹力可以推动从动件保证从动件与固定件完全啮合,铰链结构实现自动闭锁。此种铰链结构需要通过两个元件的配合来实现自锁,增加制造成本,且较占用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的铰链结构。 —种铰链结构,包括转轴、第一支架、弹性件以及锁合件,转轴包括轴杆,弹性件和
锁合件套设于轴杆上,第一支架套设于锁合件上,锁合件上设置有锁合部,轴杆上设置有限
位部,锁合件的锁合部可于限位部内运动以实现铰链结构的自锁。 上述铰链结构中转轴和锁合件可组成自锁单元,通过锁合件的锁合部于转轴的限位部内运动实现自锁,而无需增加额外的元件与锁合件配合来实现自锁,减少了元件及制造成本。此外,锁合件收容于第一支架内,因此占用空间较小。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铰链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铰链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转轴及锁合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转轴及锁合件处于锁合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的铰链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结构包括转轴10、套设于转轴10上
的锁合件20、隔离件30以及弹性件40、套设于锁合件20和隔离件30上的第一支架50、与
转轴10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架60以及紧固件70。 转轴10包括抵持部11、轴杆13以及衔接杆15。 请同时参阅图3,抵持部11大致为圆柱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3。 轴杆13自抵持部11的第一端面111垂直延伸,包括限位部131、导向部133以及螺纹部135。限位部131设置于轴杆13靠近抵持部11的一端,包括导向段1311以及和导向段1311相连通的限位段1313。导向段1311为绕轴杆13圆周的环形凹槽,限位段1313为自导向段1311向抵持部11的第一端面111延伸的凹槽,本实施例中,限位段1313有两处,对称地设于轴杆13的周面上。导向部133为平行于轴杆13轴向延伸且对称地设置在轴杆13上的两凹槽。螺纹部135设置于轴杆13上远离抵持部11的一端。
衔接杆15为自抵持部11的第二端面113垂直延伸的横截面为非圆形的杆体。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4,锁合件20大致为筒状结构,其外壁上形成有两个相对的定位切面21,内壁上凸出有两个相对的锁合部23。锁合件20可套设于转轴10的轴杆13上,锁合部23可经轴杆13的导向部133滑入限位部131。 请参阅图1,隔离件30大致为筒状结构,其外壁上形成有两个相对的定位切面31,隔离件30可套设于转轴10的轴杆13上。 弹性件40为可套设于转轴10的轴杆13上的弹片,弹片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中弹片有两个。 第一支架50包括本体51和自本体51延伸的固定板53。本体51上贯通开设有收容锁合件20及隔离件30的非圆形收容孔511。锁合件20的定位切面21及隔离件30的定位切面31可以使锁合件20以及隔离件30不可相对第一支架50转动。固定板53上开设有固定孔531,可用于将第一支架50固定于电子装置(图未示)上。 第二支架60具有连接片61,连接片61上贯通开设有非圆形连接孔611,连接孔611可供转轴10的衔接杆15穿过。衔接杆15与连接孔611过盈配合以使转轴10与第二支架60固定连接。 紧固件70可与转轴10的螺纹部135配合,将套设于转轴10的轴杆13上的各元件固定。本实施例中,紧固件70为紧固螺母。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组装铰链结构时,首先将锁合件20和隔离件30套设于转轴10的轴杆13上,其中锁合件20的锁合部23收容于轴杆13的导向部133内。接着将第一支架50套设于锁合件20和隔离件30上,以及将弹性件40套设于轴杆13上,与隔离件30相接触。然后通过将紧固件70套设于轴杆13的螺纹部135上将各元件固定于轴杆13上,此时,弹性件40被压縮并与隔离件30相抵持。第二支架60可直接套设于转轴10的衔接杆15上。 请一并参阅图4,转动第一支架50,弹性件40对隔离件30的压力可促使隔离件30于轴杆13上轴向运动并推动锁合件20沿轴杆13的导向部133运动,直至锁合件20的锁合部23运动至轴杆13限位部131的导向段1311。第一支架50继续转动,锁合部23则沿限位部131的导向段1311滑动,当锁合部23滑至限位部131的限位段1313与导向段1311结合处时,便会自动滑进限位段1313内,实现铰链结构的自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结构通过转轴10上的限位部131与锁合件20的锁合部23配合来实现自锁,可以节省元件,减少了制造成本。此外,锁合件20收容于第一支架50内,因此占用空间较小。 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
4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铰链结构,包括转轴、第一支架以及弹性件,所述转轴包括轴杆,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轴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轴杆上的锁合件,所述第一支架套设于所述锁合件上,所述锁合件上设置有锁合部,所述轴杆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锁合件的锁合部可于所述限位部内运动以实现所述铰链结构的自锁。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抵持部,所述轴杆自所述抵持部一端面延伸形成,所述抵持部与所述第一支架相抵持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的轴向运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轴杆靠近所述抵持部的一端,包括导向段以及和所述导向段相连通的限位段。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段为绕所述轴杆圆周开设的凹槽,所述限位段为对称开设于所述轴杆上的凹槽。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还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部相通的导向部,所述锁合部可经所述导向部滑动至所述限位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为开设于所述轴杆外围、自所述轴杆远离所述抵持部的一端垂直延伸至所述限位部的凹槽。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件外壁形成有定位切面,所述锁合部为自所述锁合件内壁延伸的凸块,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贯通开设有截面为非圆形的收容孔,所述锁合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收容孔内。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轴杆上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与所述锁合件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收容孔内。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自所述抵持部另一端面延伸出的衔接杆,铰链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衔接杆固定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片。
全文摘要
一种铰链结构,包括转轴、第一支架、弹性件以及锁合件,转轴包括轴杆,弹性件和锁合件套设于轴杆上,第一支架套设于锁合件上,锁合件上设置有锁合部,轴杆上设置有限位部,锁合件的锁合部可于限位部内运动以实现铰链结构的自锁。该铰链结构具有制造成本低且占用空间较小的优点。
文档编号F16C11/10GK101725621SQ200810304910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4日
发明者王金鑫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