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401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
背景技术
液力变矩器是一种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无极扭矩变换器,是包括泵轮、 涡轮、导轮在内的液力元件。泵轮上的叶片集合可称为泵轮叶栅、涡轮上 的叶片集合可称为涡轮叶栅、导轮上的叶片集合可称为导轮叶栅,也可将 泵轮、涡轮、导轮上的叶片集合统称为液力变矩器叶栅。
中国专利文献CN200989428公开了 一种工程才几械用液力变矩器,包括軍 轮、涡轮、泵轮、导轮,其罩轮毂内孔一端设置有可与油泵输入轴联接的 花键,其另一端设置有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可采用密封團密封或者焊接 密封。
中国专利文献CN1159536C公开了一种液力变矩器,在其外壳中设有泵 轮、涡轮、导轮及带有环形活塞的距接离合器。
上述现有的变矩器在使用时存在系统油温往往偏高,传动效率不高, 影响了传动性能,其主要原因是最高效率较小、叶栅结构参数设计不太合 理,导致在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叶栅结构参数合理、零速 变矩系数较大且传动效率较高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 叶栅,包括设置在泵轮上的多个泵轮叶片;该泵轮叶片具有进口和出口; 所述泵轮叶片的进口相对半径为0. 603至0. 609,出口相对半径为1,进口 相对宽度为0.202至0. 206,出口相对宽度为0.132至0.136,中间流线进 口角为122. 1至126. l度,中间流线出口角为135. 5至139. 5度;进口处
叶片法向厚度为3. 3至3.7mm,出口处叶片法向厚度为1. 4至1. 8mm。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导轮上的多个导轮叶片;该导轮叶片 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导轮叶片的进口相对半径为0. 526至0.532,出口相 对半径为0.500至0.506,进口相对宽度为0.229至0.233,出口相对宽度 为0.234至0.238,中间流线进口角为29. 8至33. 8度,中间流线出口角为 12.9至16.9度;进口处叶片法向厚度为6.5至6.9mm,出口处叶片法向厚 度为1. 9至2. 3mm;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涡轮上的多个涡轮叶片;涡轮叶片具 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涡轮叶片的进口相对半径为1,出口相对半径为0.598 至0. 604,进口相对宽度为0. 136至0. 140,出口相对宽度为0. 199至0. 203, 中间流线进口角为31.8至35. 8度,中间流线出口角为143. 4至147. 4度; 进口处叶片的法向厚度为5.8至6.2mm,出口处叶片的法向厚度为0.9至 1. lmm
上迷技术方案中,所述泵轮叶片共20片,导轮叶片共24片,涡轮叶 片共25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 栅,对现有的叶栅机构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重新设计了泵轮叶片、导 轮叶片和涡轮叶片的进、出口相对半径,进、出口相对宽度及叶型的进、 出口角,并对叶片数进行了调整,使叶栅系统更为合理,将液力传递的效 率提高7%左右,使其液力传递的最高效率大于85%,零速变矩系数可提高 31%,即零速变矩系数达3. 3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枳械用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泵轮叶片沿中间流线剖面的展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程W^用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叶片的轴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程枳械用液力变矩器的导轮叶片的轴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程积械用液力变矩器的涡轮叶片的轴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包括泵轮l、导轮2、涡 轮3、泵壳4和导轮座5。
见图l至图3,本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包括设置在 泵轮1上的20个泵轮叶片11、设置在导轮上2的24个导轮叶片21和设置 在涡轮3上的25个涡轮叶片31。所述泵轮叶片11、导轮叶片21及涡轮叶 片31都具有进口和出口。
本实用新型对泵轮l、导轮2和涡轮3叶片数进行了调整,且使液力变 矩器叶栅更为合理,而将液力传递的效率提高7%左右。
本实施例中,进口相对半径为叶片中间流线进口半径与叶片中间流线 出口半径之比,出口相对半径为叶片中间流线出口半径与叶片中间流线出 口半径之比,进口相对宽度为叶片进口宽度与叶片中间流线出口半径之比, 出口相对宽度为叶片出口宽度与叶片中间流线出口半径之比。
所述泵轮叶片11的进口相对半径Rbl为0. 606,出口相对半径Rb2为 1,进口相对宽度Bbl为0.204,出口相对宽度Bb2为0.134,中间流线进 口角Abl为124.1度,中间流线出口角Ab2为137. 5度;进口处叶片法向 厚度Sbl为3. 5咖,出口处叶片法向厚度Sb2为1. 6mm。
见图4,所述导轮叶片21的进口相对半径Rdl为0.529,出口相对半 径Rd2为0.503,进口相对宽度Bdl为0.231,出口相对宽度Bd2为0.236, 中间流线进口角为31. 8度,中间流线出口角为14.9度;进口处叶片法向 厚度为6. 7mm,出口处叶片法向厚度为2. lmm。
见图5,所述涡轮叶片的进口相对半径Rtl为1,出口相对半径Rt2为 0.601,进口相对宽度为BtlO. 138,出口相对宽度Bt2为0.201,中间流线 进口角为33.8度,中间流线出口角为145.4度;进口处叶片的法向厚度为 6. 0mm,出口处叶片的法向厚度为1. Omm。
本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可将液力传递的效率提高7%左 右,使其液力传递的最高效率大于85%,零速变矩系数可提高31%,即零速 变矩系数达3. 35。
权利要求1、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包括设置在泵轮(1)上的多个泵轮叶片(11);相邻泵轮叶片(11)之间具有进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轮叶片(11)的进口相对半径(Rb1)为0.603至0.609,出口相对半径(Rb2)为1,进口相对宽度(Bb1)为0.202至0.206,出口相对宽度(Bb2)为0.132至0.136,中间流线进口角(Ab1)为122.1至126.1度,中间流线出口角(Ab2)为135.5至139.5度;进口处叶片法向厚度(Sb1)为3.3至3.7mm,出口处叶片法向厚度(Sb2)为1.4至1.8mm。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其特征在 于还包^i殳置在导轮上(2)的多个导轮叶片(21);相邻导轮叶片(21) 之间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导轮叶片(21)的进口相对半径(Rdl)为0. 526至0. 532,出口 相对半径(Rd2 )为0. 500至0. 506,进口相对宽度(Bdl )为0. 229至0. 233, 出口相对宽度(Bd2)为0.234至0.238,中间流线进口角为29.8至33.8 度,中间流线出口角为12. 9至16. 9度;进口处叶片法向厚度为6. 5至6. 9mm, 出口处叶片法向厚度为1. 9至2. 3咖。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其特征在 于还包^ti殳置在涡轮(3)上的多个涡轮叶片(31);相邻涡轮叶片(31) 之间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涡轮叶片(31)的进口相对半径(Rtl)为1,出口相对半径(Rt2) 为0. 598至0,604,进口相对宽度为(Btl) 0.136至0.140,出口相对宽度 (Bt2)为0.199至0.203,中间流线进口角为31. 8至35. 8度,中间流线 出口角为143.4至147.4度;进口处叶片的法向厚度为5. 8至6. 2mm,出口 处叶片的法向厚度为0. 9至1. lmm。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其特征在 于所述泵轮叶片(11)共20片,导轮叶片(21)共24片,涡轮叶片(31) 共25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用液力变矩器叶栅。包括设置在泵轮上的多个泵轮叶片、设置在导轮上的多个导轮叶片和设置在涡轮上的多个涡轮叶片。所述泵轮叶片、导轮叶片及涡轮叶片都具有进口和出口。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叶栅机构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重新设计了泵轮叶片、导轮叶片和涡轮叶片的进、出口相对半径,进、出口相对宽度及叶型的进、出口角,并对叶片数进行了调整,使叶栅系统更为合理,将液力传递的效率提高7%左右,使其液力传递的最高效率大于85%,零速变矩系数可提高31%,即零速变矩系数达3.35。
文档编号F16H41/00GK201190773SQ20082003320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1日
发明者周荣伟, 朱武强, 李锦林, 沈星宇, 涂中华, 斌 莫 申请人:常林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