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737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动压轴承装置,该装置利用在径向轴承间隙中形成的流体膜对轴件进行可旋转地支承。
背景技术
因为流体动压轴承装置本身具有高旋转精度以及静音性,所以流体动压轴承装置 被应用于信息设备、例如HDD等磁盘驱动装置、CD-ROM、CD-R/RW、DVD-ROM/RAM等光盘驱动 装置、以及MD、M0等光磁盘驱动装置等的主轴电动机,也应用于激光打印机(LBP)的多面镜 扫描仪电动机、投影仪的色轮电动机、或者电设备的冷却风扇等中所使用的风扇电动机等 小型电动机等。例如,专利文献1中所示出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具备在轴向两端开口的壳体、 配置在壳体内周的轴承套筒、插入在轴承套筒内周的轴件、以及将壳体的一端开口部分封 闭的盖件。盖件大致为圆盘形,其外周面被固定在壳体的内周面。通过将壳体的外周面固 定在托架的内周面,来将该种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安装到电动机中。专利文件1 特开2007-285414号公报例如,在HDD的主轴电动机中所使用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中,如果对主轴电动机 施加冲击负载,则装配了盘的轴件将会碰到将壳体的开口部分封闭的盖件,从而对盖件造 成冲击。为防止因受到该冲击造成盖件从壳体开口部分脱落,要求盖件具有一定以上的耐 脱力(与要将盖件从壳体开口部分脱开的力相对的对抗力)。但是,对于上述的盖件被固定于壳体的结构,在壳体由树脂制成而盖件由金属制 成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因为在树脂与金属之间进行粘结等手段而产生的粘结力要比金属 之间或者树脂之间的粘结力小,所以无法在盖件和壳体之间得到充分的固定力,从而有可 能造成盖件的耐脱力不足。另外,也可以考虑对盖件和壳体的固定面进行高精度加工来提高二者之间的嵌合 精度,从而提高盖件的耐脱力,但是这样高精度加工会导致盖件以及壳体的加工成本提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论壳体的材质如何都可在不导致 成本提高的情况下使盖件得到充足的耐脱力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包括外侧构件,固定于托架的 内周面,并且在轴向两侧设有开口部分;盖件,封闭所述外侧构件的一端侧的开口部分;轴 件,被收容于所述外侧构件内周;径向轴承间隙,轴件外周面面对该径向轴承间隙;在该流 体动压轴承装置中,所述盖件固定于所述托架,或者,在上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中,盖件 与托架一体成型。这样,在本发明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中,通过将盖件固定在托架上或者通过将盖 件与托架一体成型,从而在托架上承担盖件的耐脱力。这样一来,因为盖件获得了充分的耐脱力,所以能够减轻壳体与盖件之间所要求的固定力,或者不需要对它们之间进行固定,因 此无论壳体为何种材质,均可维持盖件的耐脱力。另外,通过减轻壳体与盖件之间的固定力 负担,能够降低两元件固定面的加工精度,进而能够减低这些元件的加工成本。在该流体动 压轴承装置中,如果进一步将盖件固定在外侧构件上,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盖件的耐脱力。另外,如果在盖件设置有覆盖外部构件的开口部分的板部和从该板部的外径端沿 轴向延伸的固定部,将该固定部的外周面固定在托架上,则即使在将板部做得较薄以实现 轻量化 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盖件和外侧构件的固定面的面积。也就是说,能够同时达到轴 承装置轻量化和提高盖件耐脱力的目的。具备上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固定于托架外周面的定子线圈、在该定子线圈的 电磁力的作用下相对旋转的转子磁铁的电动机,因为盖件的耐脱力优越,所以能够被适当 地应用于轴件侧的重量较大的用途,例如装配了多张盘的HDD的主轴电动机等场合。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不论壳体的材质如何都可在不 提高成本的情况下使盖件获得充分的耐脱力。


图1是安装有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主轴电动机的截面图。图2是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截面图。图3a是轴承套筒的截面图(沿图3c的a_a方向)。图3b是轴承套筒的仰视图。图3c是轴承套筒的俯视图。图4是盖件的俯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截面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截面图。图中1_流体动压轴承装置,2-轴件,3-盘毂,4-定子线圈,5-转子磁铁,6-托架, 7-壳体,7a-内周面,7d-大直径外周面,7e-小直径外周面,7f-台阶部,8-轴承套筒,9-密 封部,10-盖件,IOa-板部,IOb-固定部,A-外侧构件,B-内侧固定部,C-外侧固定部,RU R2-径向轴承部,Tl、T2-推力轴承部,S-密封空间。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信息设备所使用的主轴电动机的结构示例,所述信息设备中装有本发 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所述主轴电动机被用于HDD等盘驱动装置,其具 备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自由旋转的轴件2进行支承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1、安装在轴件2上 的盘毂3、安装在流体动压轴承装置1外周的托架6、以及例如在半径方向隔着空隙相对置 的定子线圈4和转子磁铁5。定子线圈4被安装在设于托架6外周面的安装部,转子磁铁5 被安装在盘毂3内周。在盘毂3上保持多张磁盘等的盘D (图上所示示例为两张)。如果对 定子线圈4通电,则在定子线圈4和转子磁铁5之间的电磁力的作用下,转子磁铁5发生相 对旋转,据此,盘毂3与轴件2 —体旋转。图2示出流体动压轴承装置1。该流体动压轴承装置1由壳体7、盖件10、轴承套筒8以及轴件2构成,其中所述壳体7为轴向两端开口的外部构件A,所述盖件10封闭壳体7的一端开口部分,所述轴承套筒8被固定在壳体7内周面7a,所述轴件2插入到壳体7内 周。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将壳体7的开口侧作为上侧、将壳体7以盖件10封闭的一侧作为 下侧来进行说明。轴件2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其具备轴部2a以及在轴部2a下端一体或者分 体设置的法兰部2b。除了轴件2的整体由金属制成之外,例如也可以将法兰部2b的整体或 者一部分由树脂构成,从而构成为金属和树脂的复合结构。轴承套筒8例如可以由烧结金属构成的多孔质体、尤其是以铜为主要成分的烧结 金属的多孔质体制成圆筒形,并且通过压入、粘结或在夹着粘结剂的情况下进行压入等方 式将该轴承套筒8固定在壳体7的内周面7a的规定位置。在轴承套筒8的内周面8a沿轴向间隔开的两处区域,形成例如图3(a)所示的人 字形状的动压沟槽8al、8a2。在图3(a)中的网格剖面线所表示的区域,示出由周边区域向 内侧径向突出的凸出部,在该凸出部之中,在从环状的平滑部向轴向两侧倾斜延伸的部分 的圆周方向之间设置有动压沟槽8al和8a2。上侧的动压沟槽8al相对于上侧的凸出部的 轴向大致中央部分所设置的环状的平滑部以轴向非对称的方式被形成。从环状平滑部到上 侧区域的轴向尺寸Xl大于到下侧区域的轴向尺寸X2。下侧的动压沟槽8a2为轴向对称。 上下间隔开的动压沟槽8al、8a2形成区域的轴向间的区域,与动压沟槽8al、8a2具有相同 的直径,并且与这些沟槽相连续。轴承套筒8的下侧端面8c形成有例如图3(b)所示螺旋形状的动压沟槽8cl。另 外,轴承套筒8的外周面8d在轴向全长上交替形成有任意条数的轴向沟槽8dl。其中,图中 所示出的3条轴向沟槽8dl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形成。如图3(c)所示,轴承套筒8的上侧端面8b,被设置在半径方向上大致中央部分的 圆周沟槽8bl划分为内径区域8b2和外径区域8b3,在内径区域8b2形成有一条或者多条半 径方向沟槽8b21。在图中示例中,3条半径方向沟槽8b21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形成。壳体7大致为圆筒状,一体设有将壳体7的上端开口部分密封的密封部9。壳体7 的外周面设置有大直径外周面7d、在下端开口部分设置的小直径外周面7e、在大直径外周 面7d与小直径外周面7e之间形成的台阶部7f。该台阶部7f为朝向下方其直径逐渐缩小 的锥状。小直径外周面7e的上端部的轴向位置超过下侧的径向轴承部R2而到达上方。壳 体7的小直径外周面7c固定有盖件10,而内周面7a固定有轴承套筒8。并且,密封部9也 可以与壳体7分体构成。壳体7与密封部9例如用液晶聚合物(LCP)、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等 结晶性树脂、或者聚苯砜(PPSU)、聚醚砜(PES)、聚醚酰亚胺(PEI)等非晶体树脂作为基体 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以注塑成型的方式被制成。在上述树脂中填充的材料的种类不特别限 定,例如作为填充材料,可以使用玻璃纤维等纤维状填充材料、钛酸钾等晶须状填充材料、 云母等鳞片状填充材料、碳纤维、炭黑、石墨、碳纳米材料、金属粉末等纤维状或者粉末状的 导电性填充材料。对于这些填充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将其中的两种以上进行混 合使用。盖件10大致为圆盘状,具有将壳体7的下端开口部分覆盖的板部10a、从板部IOa 的外径端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固定部10b。例如,可以使用黄铜等金属材料通过冲压加工一体形成。在板部IOa的上侧端面IOal形成例如由图4示出的螺旋状的动压沟槽lOall。 在盖件10的固定部IOb的端面10b3和壳体7的台阶部7f之间形成有朝向外径而轴向尺 寸逐渐增大的楔形空间G,该空间G在壳体7的外周开口。固定部IOb的上端部的轴向位置 超过下侧的径向轴承部R2并到达其上方。在板部IOa的上侧端部IOal和壳体7的下端部 7g之间形成有轴向间隙,该轴向间隙为用于设定推力轴承间隙的调整量。盖件10的固定部IOb的内周面10b2以间隙嵌入的方式嵌合于壳体7的小直径外 周面7e,例如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该固定部称为内侧固定部B)。此外,盖件10的固定部 IOb的外周面IObl例如以粘结的方式固定在托架6的内周面(该固定部被称为外侧固定部 C)。这样,通过将盖件10固定在托架6上,不光在与壳体7之间的内侧固定部B,而且在与托架6之间的外侧固定部C上也承担盖件10的耐脱力,因此可以减轻内部固定部B上 所要求的固定力。据此,内侧固定部B的固定方法的选择范围变广,除了粘结之外,例如还 可以进行螺纹结合、铆接、或者焊接等方式的固定。此外,通过减轻在内侧固定部B上所要 求的固定力,可以减低内侧固定部B的固定面、即盖件10的固定部IOb的内周面10b2以及 壳体7的小直径外周面7e的加工精度,从而可以降低盖件10以及壳体7的加工成本。而 且,在仅以外侧固定部C就能得到充分的耐脱力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内侧固定部B。此外, 外侧固定部C的固定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还可以采用压入、压入粘结或者焊接等手 段。另外,盖件10上设有从板部IOa向上方延伸的固定部10b,通过将该固定部IOb的 外周面IObl固定在托架6上,可使盖件10和托架6的固定面(外侧固定面C)的轴向尺寸 大于板部IOa的厚度。据此,可增大盖件10与托架6的固定力,并进一步提高盖件10的耐 脱力。此外,通过在固定部10上设置盖件10向托架6上的固定面,即使减薄板部10,也可 以维持(或增大)盖件10与托架6的固定力。这样,通过减薄板部10a,可以追求流体动压 轴承装置1的薄型化;或者,在不扩大流体动压轴承装置1的轴向尺寸的情况下,仅对盖件 10减薄的量就可以相应扩大轴承套筒8的轴向尺寸,从而扩大了轴承部Rl以及R2的轴向 间隔,能够提高径向方向的轴承刚性。另外,通过在盖件10的固定部IOb的上端面10b3和壳体7的台阶部7f之间设置 楔形空间G,即使在内侧固定部B的粘合剂露出到该空间G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毛细管力 将其吸引到内侧固定部B—侧。另外,通过朝向外径扩大轴向间隔,能够取得较大的空间G 的容积,因此设成托架6和流体动压轴承装置1之间的粘合剂积存部,进而可以提高它们的 固定力。此外,通过平坦地形成壳体7的台阶部7f,并且将盖件10的固定部IOb的上端部 被形成为朝向下方逐渐扩大直径的锥形,也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但是,例如在将内侧固定部B的上端部配置到下侧的径向轴承部R2的轴向区域内 的情况下,也有时在径向轴承部R2的外周配置壳体7中的粘结固定于盖件10的部分(小 直径外周面7e)和面对楔形的空间G的部分(台阶部7f),还配置粘结固定在托架6的部分 (大直径外周面7d)。在这些各个部分,因为径向的壁厚、所涂布的粘合剂的量、或者从所粘 合的对接材料受到的紧固力等有所不同,所以有可能导致壳体7的缩径量产生差异。如果 这种壳体7的收缩量的差异影响到轴承套筒8的内周面8a,径向轴承部R2的轴承间隙的宽 度精度会变差,使得轴承性能下降。对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因为内侧固定部B的上端部的轴向位置达到下侧径向轴承部R2的上方,所以在径向轴承部R2的整个轴向区域都 配置着壳体7的小直径外周面7e,该面粘结固定于盖件10。这样一来,在径向轴承部R2的 轴向区域,壳体7的径向壁厚、粘合剂的涂布量被均一化,并且由于该区域的壳体7被粘结 固定于圆筒面形状的盖件10的内周面10b2,所以能够在该领域内使得壳体7均勻收缩,进 而可以避免径向轴承部R2的轴承性能下降。此外,也可以通过在下侧的径向轴承部R2的 下方配置内侧固定部B的上端部,来到达上述效果。密封部9的内周面9a,通过规定的密封空间S,与轴部2a的外周面所设置的锥面 2a2相对,从而形成毛细管密封,该毛细管密封以毛细管力保持润滑油。另外,如图所示,如 果使得轴部2a的锥面2a2朝向上侧逐渐缩小直径,则也能够使轴件2旋转时的密封空间S 作为离心力密封来发挥其功能。在轴承装置的使用温度的范围内,密封空间S的容积比轴 承装置内部所保持的润滑油的热膨胀量更大。由此,在轴承装置的使用温度的范围内,润滑 油不会从密封空间S漏出,油面一直保持在密封空间S之内(缓冲功能)。
如果轴件2旋转,则在轴承套筒8的内周面8a和轴件2的外周面2al之间形成径 向轴承间隙,并且在轴承套筒8的下侧端面8c和轴件2的法兰部2b的上侧端面2bl之间、 以及与在盖件10的板部IOa的上侧端面IOal之间,分别形成推力轴承间隙。而且,通过使 轴承套筒8的内周面8a的动压沟槽8al、8a2对轴承间隙中的润滑油产生动压作用,来构成 轴承部Rl和R2,该轴承部Rl和R2在径向上对轴件2的轴部2a非接触地支承成可自由旋 转的状态。同时,轴承套筒8的下侧端面8C的动压沟槽8cl以及盖件10的板部IOa的上 侧端面IOal的动压沟槽IOall通过使所述各个推力轴承间隙中的润滑油发生动压作用,从 而构成第1推力轴承部Tl以及第2推力轴承部T2,该第1推力轴承部Tl以及第2推力轴 承部T2在两推力方向对轴件2的法兰部2b非接触地支承成可自由旋转的状态。此时,径 向轴承间隙的下端与第一推力轴承部Tl的轴承间隙的外径端部相连。如上所述,轴承套筒8的内周面8a的动压沟槽8al相对于轴向大致中央部的环 状平滑部在轴向上非对称,该环状平滑部的上侧区域的轴向尺寸比下侧区域的轴向尺寸X2 大(请参阅图3a)。因此,在轴件2旋转时,动压沟槽8al对润滑油的吸入力(泵力)在上 侧区域比下侧区域大。借由该吸入力的压差,径向轴承间隙的润滑油向下方流动,并经由第 1推力轴承部Tl的推力轴承间隙一轴向沟槽8dl —密封部9的下侧端面9b和轴承套筒8 的上侧端面8b之间的空间这样的路径进行循环,然后再吸入到径向轴承间隙。如此,通过 这种润滑油在壳体7的内部空间循环流动的结构,防止了内部空间的润滑油的压力形成局 部负压的现象,进而能够解决伴随负压而产生的气泡、因产生气泡而引起的润滑油的泄露 以及振动等问题。此外,即使在因为某种理由而在润滑油中混有气泡的情况下,气泡也在随 着润滑油循环时,从密封空间S的润滑油的油面排到外部空气中,从而可以进一步防止因 气泡导致的不良影响。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组装可以按下列方式进行,即,在壳体7 的内周插入轴承套筒8并且通过粘结等方式将壳体7与轴承套筒8固定之后,在轴承套筒8 内周插入轴件2,进一步在壳体7的开口部分固定盖件10。此时,通过调整盖件10相对于 壳体7的轴向位置,推力轴承间隙的间隙宽度被管理为规定值。这时,将盖件10的固定部 IOb的内周面10b2和壳体7的小直径外周面c以间隙嵌入的方式嵌合,从而盖件10和壳体 7之间可以容易地进行相对移动,因此可以使得推力轴承间隙的宽度设定工作变得容易,并能够以良好的精度对宽度进行设定。然后,通过从密封空间S向轴承装置内部注入润滑油, 并将包括轴承套筒8的内部气孔在内的壳体内部空间全部注满润滑油,来完成流体动压轴 承装置1。然后,通过将流体动压轴承装置1的壳体7的大直径外周面7d以及盖件10的外 周面IObl固定在托架6的内周面,来将流体动压轴承装置1装入电动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并且,在下面的描述中,对于与上述实施 方式相同的功能之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关说明。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21。在该流体动压轴承 装置21中,壳体7和轴承套筒8作为轴承元件11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该轴承元件11成 为外侧构件A。密封部9与壳体7分体构成,且被固定在轴承元件11的上端开口部分,其 下侧端面9b与轴承套筒8的上侧端面相接。密封部9的内周面9a具有朝向上方直径逐渐 扩大的锥形面,并在该内周面9a和轴部2a的圆筒状外周面2al之间形成密封空间S。在 轴部2a的外周面2al于轴向间隔开的两个位置形成有人字形状的动压沟槽2all、2al2,在 轴件2旋转时,该动压沟槽形成区域使径向轴承间隙Rl、R2的润滑油发生动压作用。盖件 10被固定在设置于轴承元件11的下端的小直径外周面7e。这样,在使用树脂形成了轴承 元件11的情况下,可能在轴承元件11和金属制成的托架6之间无法得到足够的粘结固定 力,但是通过如图中示例那样固定金属制的盖件10的外周面IObl和托架6,则能够牢固地 固定托架6和流体动压轴承装置1。在图6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31。该流体动压轴 承装置31,在盖件10与托架6—体成型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构成区别。该一体成型品 12,一体具备相当于盖件10的板部IOa的部分以及相当于托架6的部分,例如可以通过注 射树脂材料成型。该一体成型品12的相当于托架6的部分的内周面通过粘结等方式被固 定在壳体7的外周面7d。这样,通过将盖件10和托架6 —体成型,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盖 件10的耐脱力。该流体动压轴承装置31的组装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即,在将轴承套筒8 和轴件2收容到壳体7内周的状态下,将上述一体成型品12固定在壳体7的外周面7d。并且,在上述第2以及第3实施方式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21、31中,壳体7的下端 面7g与相当于板部IOa的部分的上侧端面IOal相接,借此对推力轴承部Tl、T2的推力轴 承间隙的宽度进行设定。在这些流体动压轴承装置21、31中,与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 动压轴承装置一样,也可以在壳体7的下端面7g和板部IOa的上侧端面IOal之间设置轴 向间隙,该轴向间隙为用于对推力轴承间隙的宽度进行设定的调整量。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将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组装之后再将 其固定在托架6内周,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将托架6和壳体7固定之 后,进行盖件10的固定、注油等。或者,也可以在将托架6和盖件10固定之后,来进行壳体 7的固定、注油。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壳体7由树脂制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金属 材料制成。此外,在以上描述中,盖件10、托架6由金属材料制成,但是其也可以由树脂材料 制成。在上述描述中,轴承套筒8由烧结金属制成,但是其也可以由其他的金属材料、树脂 材料制成。另外,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人字形状的动压沟槽8al、8a2被形成为使径向轴承 部R1、R2的润滑油发生动压作用的动压发生部(径向动压发生部),而螺旋形状的动压沟槽8cl、10all被形成为使推力轴承部T1、T2的润滑油发生动压作用的动压发生部(推力动压 发生部),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螺旋形状的动压沟槽、阶式轴承(step bear), 或者多圆弧轴承等也可以形成为径向动压发生部。另外,人字形状的动压沟槽、阶式轴承以 及波式轴承(将阶式轴承形成为波浪形状)等也能够形成为推力轴承发生部。另外,径向动压发生部也可设置在轴承套筒8的内周面8a以及轴部2a的外周面 2al中的任何一个上。第1推力轴承部Tl的推力动压发生部也可以被设置在轴承套筒8的 下侧端面8c以及法兰部2b的上侧端面2bl中的任何一个上,而第2推力轴承部T2的推力 动压发生部也可以被设置在盖件10的端面IOal以及法兰部2b的下侧端面2b2中的任何 一个上。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轴件2具备法兰部2b,但是也可以使用不具有法兰部的圆筒状的轴件。例如,轴承部2具有下端面,在该下端面和盖件10的端面IOal之间所形 成的推力轴承间隙中的润滑油的动压作用下,能够形成推力轴承部。或者,也可以使用在下 端具有球面状凸出部的轴件2,以该球面凸出部和盖件的端面,构成所谓枢轴轴承。此时,径 向轴承间隙的一端与被盖件10所封闭的空间即推力轴承间隙、球面状凸出部以及盖件10 之间形成的空间相连。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径向轴承部Rl、R2在轴向上间隔开设置,但是也可以将 它们在轴向上连续设置。或者,只设置它们中任一个。另外,也可以轴承套筒8的内周面8a以及轴部2a的外周面都可做成圆形,而径 向轴承部构成所谓圆形轴承。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承装置内部所充满的润滑流体采用润滑油,但是并不 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润滑脂、磁性流体或者空气等气体。另外,本发明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并不限于上述HDD等盘驱动装置中所使用的主 轴电动机,也可以适用于光盘的光磁盘驱动用主轴电动机等、在高速旋转状态下所使用的 信息设备的小型电动机、激光打印机的多面镜扫描仪电动机、或者电设备的冷却扇等中所 使用的风扇电动机等小型电动机等。
权利要求
一种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构件,其固定于托架的内周面,并且在轴向两侧设有开口部分;盖件,其封闭所述外侧构件的一端侧的开口部分;轴件,其被收容于所述外侧构件内周;径向轴承间隙,所述轴件的外周面面对该径向轴承间隙;在该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中,所述盖件固定于所述托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件进一步固定于所述 外侧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件设置有覆盖所述 外侧构件的开口部分的板部和从该板部的外径端沿轴向延伸的固定部,该固定部的外周面 固定于所述托架。
4.一种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构件,其固定于托架的内周面,并且在轴向的两端设有开口部分; 盖件,其封闭所述外侧构件的一端侧的开口部分; 轴件,其被收容于所述外侧构件内周; 径向轴承间隙,轴件的外周面面对该径向轴承间隙; 在该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中,所述盖件与托架一体成型。
5.一种电动机,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定子线圈,固定于托架的外周面;以及转子磁铁,在定子线圈的电磁力的作用下相对旋转。
全文摘要
盖件(10)固定于托架(6),或者盖件(10)与托架(6)一体成型,且在托架(6)承担盖件(10)的耐脱力。由此,因为能够减轻在壳体(7)与盖件(10)之间所要求的固定力,或者不需要将它们进行固定,所以无论壳体(7)为何种材料,都可以维持盖件(10)的耐脱力。
文档编号F16C17/10GK101868636SQ20088011632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7日
发明者山本哲也, 清水一人 申请人:Ntn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