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弹簧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43411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弹簧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车架连接轮毂之间的减震器,特别是一种双弹
簧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普遍采用的单簧后减震存在弹性差,回位慢等缺陷,如整车 载重量过大时,后减震就会出现不回位支杆到底现象,大大降低整车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公开了一种双弹簧减震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弹簧减震器,包括活塞杆,一端活动插接在活塞杆内、另一端外伸的加强 筋,安装在活塞杆下端的下连接头以及加强筋上端的上连接头,套在加强筋上的缓冲套,套 在活动塞中端的挡位套,挡位钮,置于挡位套与上连接头之间的反冲弹簧和加强弹簧,其特 征是挡位套下端设有挡位槽,挡位钮摆动选择挡位,进而挡位套上下移动改变反冲弹簧与 加强弹簧的作用力。所述的上连接头下端设有顶帽,作用于反冲弹簧以及加强弹簧。所述加强弹簧放置于反冲弹簧内径内,反冲弹簧的外廓与顶帽、挡位套相匹配,加 强弹簧截距小于反冲弹簧截距。以上所述的一种双弹簧减震器,因采用两根弹簧同时受力,弹性好,回位快,整车 载重能力强,大大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弹簧液压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弹簧压减震器的局部剖面图;图1、2中1、活塞杆2、加强筋 3、下连接头31、上连接头 4、缓冲套 5、挡位套6、挡位钮7、反冲弹簧 8、加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2所示,活塞杆1中端设有挡位钮6,在相对应的另一面也有一个挡位钮 (图未标)。在挡位钮6上端活塞杆1中端套有一个下端设有挡位槽51的挡位套5,与挡位 套5相对应的反冲弹簧7以及在反冲弹簧7内的加强弹簧8作用下连接着一端活动插接在 活塞杆1内、另一端外伸的加强筋2上端连着的上连接头31下端的顶帽32。在承受重力 时,上连接头31对反冲弹簧7以及加强弹簧8施压,反冲弹簧7以及加强弹簧8变形受到 下端挡位套5的支撑,在其之间上下产生反冲阻尼作用,缓减车体在行驶过程中颠簸。在不 同载重下,可以调整挡位钮6选择挡位槽51,应对不同的载重。以上所述的加强筋2上还套 有缓冲套4,在减震器达到承重的极限时,还可以在顶帽32与活塞杆1上端之间缓冲,从而 起到保险作用。以上所述的一种双弹簧减震器,采用两根弹簧同时受力,弹性好,回位快,整车载重量可达300Kg以上,当整车行驶在不平坦的极端路面时,更能发挥双簧后减的性能, 大大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权利要求一种双弹簧减震器,包括活塞杆,一端活动插接在活塞杆内、另一端外伸的加强筋,安装在活塞杆下端的下连接头以及加强筋上端的上连接头,套在加强筋上的缓冲套,套在活动塞中端的挡位套,挡位钮,置于挡位套与上连接头之间的反冲弹簧和加强弹簧,其特征是挡位套下端设有挡位槽,挡位钮摆动选择挡位,进而挡位套上下移动改变反冲弹簧与加强弹簧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上连接头下端设有顶帽,作 用于反冲弹簧以及加强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双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加强弹簧放置于反冲弹 簧内径内,反冲弹簧的外廓与顶帽、挡位套相匹配,加强弹簧截距小于反冲弹簧截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车架连接轮毂之间的减震器,特别是一种双弹簧减震器。本实用新型包括活塞杆,一端活动插接在活塞杆内、另一端外伸的加强筋,安装在活塞杆下端的下连接头以及加强筋上端的上连接头,套在加强筋上的缓冲套,套在活动塞中端的挡位套,挡位钮,置于挡位套与上连接头下端顶帽之间的反冲弹簧和加强弹簧。这种减震器,不但弹性强,回位快,使用寿命长,而且使用舒适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F16F13/00GK201651154SQ20102016884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9日
发明者王云龙 申请人:浙江绿佳车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