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272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了粘性流体的活塞-缸体型的缓冲装置,通过将树脂制的缸体内部的底部截面积做成扩大地形成的结构,从而减小在活塞的行程末端的缓冲负荷,从而使活塞可靠地滑动到行程末端。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有下述油式减震器缸体形成为一端开口、另一端用底壁封闭的圆筒形,在缸体内部,相互连通地形成三个空心部(参照专利文献1的W030]段及图4 图 6)。在上述三个空心部中,第一空心部设置在缸体的一端侧,缸体的内周面形成为直线状(参照专利文献1的W031]段及图6)。第二空心部设置在第一空心部与第三空心部之间,缸体的内周面形成为圆锥面状,使得缸体的内径随着朝向发挥制动力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三空心部设置在缸体的另一端侧,缸体的内周面形成为直线状。另外,现在,已知有在缸体内部形成有槽的空气阻尼器(参照专利文献2的W033] 段,图2及图9)。现有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23046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08-105482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前者的减震器(日本特开2005-230468号公报)中,由于第二空心部的缸体内径逐渐变小,并且与第二空心部邻接、位于行程末端侧的第三空心部形成为直线状,因而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在活塞的行程末端的缓冲负荷增加或为一定。S卩,若将上述现有的前者的减震器利用于住宅用的拉门或平开门等各种门时,有时会在行程末端发生门关不紧的现象的场合。另外,就上述现有的后者的空气阻尼器(日本特开平08-105482号公报)而言,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例如当将其用于利用了油等粘性流体的油阻尼器时,则有结构复杂化的危险。S卩,就上述现有的后者的空气阻尼器而言,为了形成槽,需要开放缸体的一端侧, 然后再用盖封闭该开放的一端(参照专利文献2的W026]段,图3及图4)。但是,在将上述现有的后者的空气阻尼器利用于油阻尼器的情况下,则缸体与盖之间的密封性成为问题,有可能使结构复杂化。

发明内容
于是,分别记载于各方案中的各个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以下各点。(方案1)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目的如下。
S卩,方案1记载的发明通过做成扩大树脂制的缸体内部的底部截面积而形成的结构,从而可以减小在活塞的行程末端的缓冲负荷。例如,在将方案1的缓冲装置利用于住宅用的拉门或平开门等各种门的情况下, 通过减小在活塞的行程末端的缓冲负荷,可以防止门拉不到头。另外,为了防止门拉不到头,若与利用了弹簧的现有的油阻尼器比较,根据方案1 的缓冲装置,能够大幅度地减少零部件数,从而实现降低成本。另外,由于在活塞上无需安装弹簧等,因而根据方案1的缓冲装置,与现有的产品相比能够简化活塞杆的形状,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方案2)方案2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1记载的发明目的外,还有如下目的。S卩,方案2记载的发明通过使其截面为圆形,且截面积呈圆锥状均勻地扩大,从而可以朝向活塞的行程的末端逐渐减小缓冲负荷。(方案3)方案3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1记载的发明目的外,还有如下目的。S卩,方案3记载的发明通过设置槽部而扩大截面积,从而可以逐渐减小在活塞的行程末端的缓冲负荷。各方案分别记载的各发明的缓冲装置就是为实现上述各目的而提出的,使用附图所示的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各发明的特征说明如下。另外,括号内的符号表示在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符号,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附图号码表示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图号,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方案1)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如下。第一,缓冲装置10例如如图2所示,具有如下结构。(1)紅体 20缸体20例如如图2所示,密封有粘性流体(例如油50)。(2)活塞 30活塞30例如如图2所示,沿轴向将缸体20内分割成两部分。(3)活塞杆 40活塞杆40例如如图2所示,与活塞30连接。第二,缓冲装置10在活塞30与活塞杆40 —起在缸体20内沿轴向移动时,由粘性流体(例如油50)产生制动力。第三,缸体20用树脂制成。第四,缸体内部(例如空心部23)的一端例如如图6所示,为能插入活塞30的开口(例如开口部21)。第五,在开口(例如开口部21)侧例如如图2所示,设有盖构件(例如底盖构件 80),该盖构件以能使上述活塞杆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撑着活塞杆40,在该盖构件上设有对粘性流体(例如油50)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例如油封90)。
第六,缸体内部(例如空心部23)的另一端底部例如如图1所示,做成从缸体内部 (例如空心部23)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中间部位起形成为截面积扩大的结构。(方案2)方案2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外,其特征如下。S卩,例如如图1所示,从缸体内部(例如空心部23)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中间部位向另一端的截面为圆形,且截面积呈圆锥状均勻地扩大。(方案3)方案3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外,其特征如下。S卩,例如如图M所示,从缸体内部(例如空心部23)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中间部位向另一端设置槽部240而扩大截面积。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本发明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因而起到如以下所述的效果。(方案1)根据方案1记载的发明,起到如下的效果。S卩,根据方案1记载的发明,通过做成扩大树脂制的缸体内部的底部截面积而形成的结构,从而可以减小在活塞的行程末端的缓冲负荷。例如,在将方案1的缓冲装置利用于住宅用的拉门或平开门等各种门的情况下, 通过减小在活塞的行程末端的缓冲负荷,可以防止门拉不到头。另外,为了防止门拉不到头,若与利用了弹簧的现有的油阻尼器比较,根据方案1 的缓冲装置,能够大幅度地减少零部件数,从而实现降低成本。另外,由于在活塞上无需安装弹簧等,因而根据方案1的缓冲装置,与现有的产品相比能够简化活塞杆的形状,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方案2)根据方案2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效果外,还起到如下的效^ οS卩,根据方案2记载的发明,通过使其截面为圆形,且截面积呈圆锥状均勻地扩大,从而可以朝向活塞的行程末端逐渐减小缓冲负荷。(方案3)
根据方案3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效果外,还起到如下的效^ οS卩,根据方案3记载的发明,通过设置槽部而扩大截面积,从而可以逐渐减小在活塞的行程末端的缓冲负荷。


图1是活塞的局部放大图。图2是缓冲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缓冲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缸体的主视图。图5是缸体的侧视图。
油50如图2所示,密封在缸体20的空心部23内。此外,油50是粘性流体的一个例子,粘性流体不限定于油50。下面,说明储液器60。储液器60是用于调整油50的密封压力的器具,如图2所示,其嵌入到缸体20的空心部23内,位于第一区间23a中。如图2及图14 图16所示,储液器60形成为比缸体 20小一圈的圆筒形。储液器60利用具有适当弹性的软质树脂、例如EPDM(三元乙丙橡胶) 等合成橡胶形成为一体。接着,说明内套70。内套70如图2所示,用于能滑动地支撑活塞杆40,并嵌入到储液器60内的空心内部。如图2及图18 图20所示,内套70形成为比储液器60更小的圆筒形,并将其内径设定为与活塞杆40的外径基本相等。内套70与缸体20及活塞30相同,利用具有适当刚性的合成树脂、例如POM(聚缩醛)形成为一体。下面,说明下盖80。下盖80如图2所示,其嵌入到储液器60的朝向底壁侧22的一端部,并将内套70 及后述的油封90固定在储液器60上。如图2及图21 图23所示,下盖80形成为全长比较短,且大致为圆筒形。下盖80与缸体20、活塞30、内套70相同,利用具有适当刚性的合成树脂、例如POM(聚缩醛)形成为一体。此外,下盖80是盖构件的一个例子,但盖构件不限定于下盖80。接着,说明油封90。油封90如图2所示,其位于下盖80的筒内部,用于对油50进行密封。油封90形成为全长比较短,且大致为圆筒形,利用耐油性优良的软质树脂、例如NBR(丁腈橡胶)形成为一体。此外,油封90是密封构件的一个例子,但密封构件不限定于油封90。下面,说明擦拭构件100。擦拭构件100如图2所示,其位于缸体20的开口部21,用于擦拭或吸收附着于活塞杆40外周的内部的油50及外部的尘埃等。(动作说明)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缓冲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2所示,当拉出缩进去的活塞杆40时,密封在缸体20的空心部23内的油50从开口部21侧(缸体顶侧)通过活塞30的微小的节流孔31移动到底壁22侧(缸体底侧),这时作用了衰减力。这时,如图6所示,活塞30沿着缸体20的空心部23内的第六区间23f、第五区间 23e、第四区间23d、第三区间23c、第二区间2 的顺序滑动。当通过第三区间23c时,若从活塞30的行进方向的后方观察,则第三区间23c形成为截面积呈锥状扩大。因此,能够逐渐减小活塞30的缓冲负荷,能以比较小的力拉出活塞杆40。其后,如图6所示,活塞30通过第三区间23c而到达第二区间23b。由于第二区间 23b形成为内径恒定的直线状,因而活塞30的缓冲负荷达到恒定。与此相对,虽未图示,但若压入已伸长的活塞杆40,则密封在缸体20的空心部23内的油50从底壁22侧(缸体底侧)通过活塞30的微小的节流孔31移动到开口部21侧 (缸体顶侧),这时作用了衰减力。这时,如图6所示,活塞30沿着缸体20的空心部23内的第二区间23b、第三区间 23c、第四区间23d、第五区间23e、第六区间23f的顺序滑动。当通过第三区间23c时,若从活塞30的行进方向的后方观察,则第三区间23c形成为截面积呈锥状缩小。因此,活塞30的缓冲负荷逐渐增加。随后,如图6所示,活塞30通过第三区间23c而向第四区间23d行进。由于第四区间23d形成为内径恒定的直线状,因而活塞30的缓冲负荷达到恒定。接着,如图6所示,活塞30通过第四区间23d而向第五区间2 行进。就第五区间2 而言,若从活塞30的行进方向的后方观察则形成为截面积呈锥状扩大。因此,能够逐渐减小活塞30的缓冲负荷,能以比较小的力将活塞杆40压入。其后,如图6所示,活塞30通过第五区间2 而到达第六区间23f。由于第六区间 23f形成为内径恒定的直线状,因而活塞30的缓冲负荷达到恒定。另一方面,若将缩短了的活塞杆40再次拉出,则活塞30沿着缸体20的空心部23 内的第六区间23f、第五区间23e、第四区间23d、第三区间23c、第二区间2 的顺序滑动。当通过第五区间23e时,若从活塞30的行进方向的后方观察,则第五区间2 形成为截面积呈锥状缩小。因此,活塞30的缓冲负荷逐渐增加。随后,如图6所示,活塞30通过第五区间2 而向第四区间23d行进。由于第四区间23d形成为内径恒定的直线状,因而活塞30的缓冲负荷达到恒定。下面,说明图M及图2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缸体200的空心部230的底部(底壁212侧)设有槽部M0,并扩大底部(底壁212侧)的截面积。具体地说,缸体200大致由外侧壳体210、内侧壳体220构成。就外侧壳体210而言,其一端部具有开口了的开口部211,其另一端部具有底壁 212,其用具有适当刚性的合成树脂、例如POM(聚缩醛)形成为一体。就内侧壳体220而言,其具有直径比外侧壳体210的开口部211内径更大的突缘部221,和从突缘部221呈圆筒形延伸的内筒部222,与外侧壳体210相同,其用具有适当刚性的合成树脂、例如POM(聚缩醛)形成为一体。在突缘部221上设有未图示的、活塞杆通过的贯通孔223。就内筒部222而言,将其外径设定成与外侧壳体210的内径基本相等,将其全长设定为比外侧壳体210的筒内部的全长短。当将内侧壳体220的内筒部222嵌入到外侧壳体210的开口部211中,并固定两者时,则在内部形成虽未图示,但能填充油的空心部230。此外,虽然将外侧壳体210与内侧壳体220分别成形,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外侧壳体210与内侧壳体220的材质不同,对其进行双色成形等多层成形。另外,由于将内筒部222的全长设定为比空心部230的全长更短,因而可以在空心部230的底部(底壁212侧)形成槽部M0。
因此,可以利用槽部240扩大缸体200的空心部230的底部(底壁212侧)的截面积。
权利要求
1.一种缓冲装置,具有密封有粘性流体的缸体;将该缸体内沿轴向分割成两部分的活塞;以及与上述活塞连接的活塞杆,在上述活塞与上述活塞杆一起在上述缸体内沿轴向移动时,由上述粘性流体产生制动力,该缓冲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缸体由树脂制成, 缸体内部的一端为能插入上述活塞的开口,在上述开口侧设有盖构件,该盖构件以能使上述活塞杆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撑着上述活塞杆,在该盖构件上设有对上述粘性流体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上述缸体内部的另一端底部做成从上述缸体内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中间部位起形成为截面积扩大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缸体内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中间部位向另一端的截面为圆形,且截面积呈圆锥状均勻地扩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缸体内部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中间部位向另一端设置槽部而扩大截面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利用了粘性流体的活塞-缸体型的缓冲装置,通过将树脂制的缸体内部的底部截面积做成扩大地形成的结构,从而可以减小在活塞的行程末端的缓冲负荷,能使活塞可靠地滑动到行程末端。缓冲装置的缸体(20)由树脂制成。缸体内部(例如空心部(23))的一端为能插入活塞(30)的开口(例如开口部(21))。在开口(例如开口部(21))侧设有盖构件(例如下盖(80)),在该盖构件上设有对粘性流体(例如油(50))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例如油封(90))。缸体内部(例如空心部(23))的另一端底部做成从缸体内部(例如空心部(23))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中间部位起形成为截面积扩大的结构。
文档编号F16F9/48GK102287473SQ201110145330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5日
发明者富冈和幸, 富田重光, 由田修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