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191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包括金属导管、绝热结构、套环、卡箍、滑动支架、陶瓷纤维带、连接销,其中绝热结构包括过渡缓冲层、绝热层、密封加固层,套环粘接在绝热层外表面,密封加固层与套环两端搭接,卡箍内表面以及滑动支架内表面粘接陶瓷纤维带。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振动环境下低温管路的轴向滑动,并对绝热结构不产生破坏。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箍安装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背景技术】
[0002]对于长跨距的管路,为保证飞行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使用卡箍对导管进行固定,该卡箍安装结构需要满足:(I)对导管的径向变形与运动有足够的约束;(2)要保证导管沿自身轴向可以自由滑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低温管路应用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低温管路外部具有绝热结构,绝热结构的破坏强度不高于lOMPa,目前常规的卡箍安装结构,卡箍直接与绝热结构接触,绝热结构施工工艺难以保证圆度,因此当管路轴向滑动时,卡箍及支座很可能划伤绝热层,而当箭上管路振动时,卡箍将对绝热结构产生压力,振动量级大时,绝热结构将会被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低温环境(液氢或者液氧等)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通过在绝热结构的绝热层外加入套环而实现在超低温环境下的压力参数和温度参数的测量。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包括:金属管路、绝热结构、套环、卡箍、滑动支架、陶瓷纤维带、连接销和螺栓;
[0006]金属管路外部包覆有绝热结构,绝热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过渡缓冲层、绝热层和密封加固层,套环包括上下两个半圆部分,通过连接销连接为一个整体套环,在所述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位置处,套环粘接在绝热层外表面,密封加固层与套环搭接,套环的外表面包覆有陶瓷纤维带形成管状包覆结构;
[0007]滑动支架上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管状包覆结构置于该凹槽内,且管状包覆结构外表面与凹槽内表面接触的陶瓷纤维带与凹槽内表面粘接;卡箍与所述管状包覆结构凸出凹槽的部分相配合,通过螺栓固定在滑动支架上,将所述管状包覆结构压紧固定在滑动支架上,所述管状包覆结构外表面与卡箍接触的陶瓷纤维带与卡箍粘接。
[0008]所述过渡缓冲层包括DW-3胶层和DW-1胶层,金属管路外表面为DW_3胶层,厚度为I?2mm, DW-3胶层外部为DW-1胶层,厚度为I?2mm。
[0009]所述绝热层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0010]所述密封加固层为DW-1胶缠绕一层玻璃布或玻璃布带。
[0011]所述密封加固层与套环搭接长度为15?30_。
[0012]所述套环与绝热层的粘接采用DW-1胶进行粘接。
[0013]所述卡箍内表面粘接陶瓷纤维带、滑动支架内表面粘接陶瓷纤维带均为采用XY401胶进行粘接,
[0014]套环与绝热层外表面粘接采用DW-1胶进行粘接。[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绝热结构的绝热层上粘接套环,卡箍不直接与绝热结构接触,不仅可以保证低温管路轴向滑动时,绝热结构不会被划伤,而且当管路发生振动时,绝热结构不会被卡箍、滑动支座压碎。本实用新型在轴向滑动距离为70mm,卡箍处受力为5000N时均可保证使用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温管路卡箍安装结构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绝热结构与套环安装结构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环与连接销安装沿金属管路轴向视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环与连接销安装垂直金属管路轴向视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套环沿金属管路轴向视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套环垂直金属管路轴向视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销接头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管路1、绝热结构2、套环3、卡箍4、滑动支架5、陶瓷纤维带6、连接销7和螺栓8 ;
[0025]金属管路I外部包覆有绝热结构2,绝热结构2由内到外依次为过渡缓冲层21、绝热层22和密封加固层23,过渡缓冲层21包括DW-3胶层和DW-1胶层,过渡缓冲层包括DW-3胶层和DW-1胶层,金属管路外表面为DW-3胶层,厚度为I?2mm,DW-3胶层外部为DW-1胶层,厚度为I?2mm,绝热层22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密封加固层23为DW-1胶缠绕一层玻璃布(EW60)或玻璃布带(ET100或ET200)。
[0026]套环3包括上下两个半圆部分,通过连接销7连接为一个整体套环,在所述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位置处,套环3粘接在绝热层22外表面,套环3与绝热层22的粘接采用DW-1胶进行粘接,密封加固层23与套环3搭接,搭接长度为15?30mm,套环3的外表面包覆有陶瓷纤维带6形成管状包覆结构;
[0027]滑动支架5上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管状包覆结构置于该凹槽内,且管状包覆结构外表面与凹槽内表面接触的陶瓷纤维带6与凹槽内表面粘接;卡箍4与所述管状包覆结构凸出凹槽的部分相配合,通过螺栓8固定在滑动支架5上,将所述管状包覆结构压紧固定在滑动支架5上,所述管状包覆结构外表面与卡箍4接触的陶瓷纤维带6与卡箍4粘接。
[0028]卡箍4内表面粘接陶瓷纤维带6、滑动支架5内表面粘接陶瓷纤维带6均为采用XY401胶进行粘接,套环3与绝热层22外表面粘接采用DW-1胶进行粘接。
[0029]绝热结构2施工完成绝热层22后,对绝热层22进行修型,将套环3采用DW-1胶粘在绝热层22外表面,套环对接时保证外绝热层沿厚度方向有约5%左右的预变形,将连接销7与套环3安装,再进行密封加固层23施工,密封加固层23与套环3间的搭接长度为15?30mmo[0030]本实用新型的套环与连接销安装沿金属管路轴向视图如图3所示,套环3包括上下两个半圆部分,组合至一起后,再将连接销插入安装孔。
[0031]本实用新型的套环与连接销安装垂直金属管路轴向视图如图4所示,连接销插入安装孔后,使用工具将连接销两端捏扁保证套环不松脱,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套环。
[0032]本实用新型的套环沿金属管路轴向视图如图5所示,材料为铝合金5A06,连接销安装孔内径为4mm,外径为6mm。
[0033]本使用新型的套环垂直金属管路轴向视图如图6所示,沿金属管路轴向长度L应大于低温管路轴向滑动距离与70_之和的两倍。
[0034]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销如图7所示,材料为不锈钢0Crl8Ni9,连接销内径为3mm,连接销长度应比套环沿金属管路轴向长度长度L大8mm。
[00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套环粘接在绝热层上,卡箍不与绝热层直接接触,套环的加入使接触面积增大,绝热层所受压强减小,从而当管路振动时,绝热层不会发生破坏,套环为金属件,表面圆度好于绝热层,因此当管路轴向滑动时,卡箍与套环间不会发生卡滞。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管路(I)、绝热结构(2)、套环(3 )、卡箍(4)、滑动支架(5 )、陶瓷纤维带(6 )、连接销(7 )和螺栓(8 ); 金属管路(I)外部包覆有绝热结构(2),绝热结构(2)由内到外依次为过渡缓冲层(21)、绝热层(22)和密封加固层(23),套环(3)包括上下两个半圆部分,通过连接销(7)连接为一个整体套环,在所述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位置处,套环(3)粘接在绝热层(22)外表面,密封加固层(23 )与套环(3 )搭接,套环(3 )的外表面包覆有陶瓷纤维带(6 )形成管状包覆结构; 滑动支架(5)上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凹槽,所述管状包覆结构置于该凹槽内,且管状包覆结构外表面与凹槽内表面接触的陶瓷纤维带(6)与凹槽内表面粘接;卡箍(4)与所述管状包覆结构凸出凹槽的部分相配合,通过螺栓(8)固定在滑动支架(5)上,将所述管状包覆结构压紧固定在滑动支架(5)上,所述管状包覆结构外表面与卡箍(4)接触的陶瓷纤维带(6)与卡箍(4)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缓冲层(21)包括DW-3胶层和DW-1胶层,金属管路(I)外表面为DW-3胶层,厚度为I?2mm, DW-3胶层外部为DW-1胶层,厚度为I?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层(22)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加固层(23)为DW-1胶缠绕一层玻璃布或玻璃布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加固层(23)与套环(3)搭接长度为15?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3)与绝热层(22)的粘接采用DW-1胶进行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4)内表面粘接陶瓷纤维带(6)、滑动支架(5)内表面粘接陶瓷纤维带(6)均为采用XY401胶进行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低温管路的卡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套环(3)与绝热层(22)外表面粘接采用DW-1胶进行粘接。
【文档编号】F16L3/18GK203614923SQ201320777658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唐文, 邢力超, 吴云峰, 王洪锐, 修建生 申请人: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