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轮滚动摩擦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675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星轮滚动摩擦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行星轮系传动基本采用2K-H型,齿轮啮合形式传递运动,轮齿加工成本不能节省,行星轮与两个太阳轮啮合,原材料传动成本不能降低;传动效率不能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变技术现状,本发明采用分大小的双联行星轮无轮齿滚动摩擦传动技术以及行星架替代太阳轮的设置,节省了原材料以及加工成本,提高传动效率。发明目的一是减少部件、降低材料、加工、传动成本;二是加大输入转矩,节省能耗,提高传动效率;三是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噪音和振动。它是根据行星轮特性和力学原理,确定时间上瞬时、空间相对恒定的力的输入点和受力角,通过减少部件、调整输入和输出角速、线速比,实现提高传动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几何中心轴1上的两个转臂和两个行星轮以及定轴太阳轮2,构成K-2H型,即一个太阳轮,两个转臂和两个行星轮。输入转臂3安装分大小的双联行星轮4,双联行星轮4的大轮与定轴太阳轮2啮合,小轮无轮齿与输出转臂5上的输出行星轮6实行滚动摩擦传动,双联行星轮4的小轮与输出行星轮6的滚动摩擦点称受力点7,受力点与双联行星轮3大轮通过轴心8与定轴太阳轮5啮合点9的夹角称为受力角,受力角大于0°,小于180°。输入转臂3和输出转臂5分别与动力机和工作机对接。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形式新颖独特,结构简单合理,传动性能稳定可靠,材料,加工成本大幅降低,寿命长,噪音、振动小,检测试验证明:传动效率明显提高。更好满足各类动力机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迫切需求。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测试图

图1-2中,1.几何中心轴,2.定轴太阳轮,3.输入转臂,4.双联行星轮,5.输出转臂,6.输出行星轮,7.受力点,8.双联行星轮4的轴心,9.双联行星轮4的大轮与定轴太阳轮2的啮合点。

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输入转臂3上的双联行星轮4的小轮驱动输出行星轮5既自转又公转,公转时驱动输出转臂5顺工作力方向转动。由于双联变量行星轮4是一大一小的双联行星轮,大轮是主动转臂,小轮是被动转臂,因此主动转臂大于被动转臂,而工作力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所以传动效率提高。另外,受力点7通过双联行星轮轴心8到双联行星轮4与定轴太阳轮2的啮合点9的夹角称受力角,受力角在0°到90°区间;由于输入转臂3通过双联行星轮4和输出行星轮6驱动输出转臂5,所以输入转臂3和输出转臂5的角速一致,但是由于两个转臂臂长不一致,所以它们的线速也不一致,传动效率也有所改善。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在双联行星轮4后的输出行星轮6位置有所显示,在双联行星轮4右侧做出细线图示。为了转动平稳和降低齿损,双联行星轮4和输出行星轮6是几个在输入转臂3和输出转臂5对称或均匀安装,由于结构相同,本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中没有标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