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毂棘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8747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花毂棘轮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于一种棘轮结构,特别是一种花毂棘轮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的一种花毂棘轮结构,请配合参阅图9、图10、图11所示,为一种自行车轮毂的棘轮结构,设于一轮毂座60及一套筒座61的间,其包含有:一挡止环70,固设于该轮毂座60内的中空环体,其内设有预设锥度的一斜锥内孔71,于其内径缘预设部位凸设有一挡缘72;一驱动组80,设于该轮毂座60及套筒座61间,其具有一驱动座81,其一侧端面设有一第一棘座82,具有朝该轮毂座60内的轴向延伸并环设有若干第一棘齿821;一从动组90,设于该斜锥内孔71内并与该驱动组80相对应,且可于该斜锥内孔71内作线性位移,其具有一从动座91,于外径缘呈可与该斜锥内孔71相配合的一锥面92,以及可受该挡缘72单向挡止的一挡部93,该从动座91于相对该驱动座81端面的部位设有一第二棘座94,其上环设有可与各该第一棘齿83相囓合的若干第二棘齿941。

上述结构存在缺点,其主要原因如下:其上述结构中,该相啮合的驱动组80与从动组90间分别于第一、二棘座82、94间形成齿距、齿数相同的第一、二棘齿821、941,虽在正常齿数能达到确实达到相锲合的连动状态,但在齿数增加、齿距缩小欲提升驱动组80带动从动组90瞬间锲合转动的灵敏度时,则会因为齿数增加而降低第一、二棘齿821、941的齿深,进而影响第一、二棘齿821、941间相啮合的深度,造成第一、二棘座82、94间形成不确实的啮合状态,导致棘齿间产生滑牙、脱离的情况,加速棘齿磨耗,降低啮合连动的使用寿命,实为结构使用上的缺失,不具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种花毂棘轮结构,包含一轮毂座以及一套筒座,并于轮毂座及套筒座之间设有一连动环、一被动环以及一驱动环,其中,该连动环配合一弹性件组入轮毂座内,并于中空内环设有连动齿部,该被动环配合组入连动环的中空部,且外环径设有啮合齿部与连动环的连动齿部嵌掣连动,其被动环的外侧壁则环设有啮合棘齿,该驱动环嵌入套筒座内形成同步的旋转状态,且驱动环朝向轮毂座的端面设有掣动棘齿,借以通过掣动棘齿与被动环的啮合棘齿相卡掣连动,又该掣动棘齿的齿距大于掣动棘齿的齿距,并于各掣动棘齿间形成有相同间距的闪避平面,令掣动棘齿的齿数以倍数小于啮合棘齿的齿数,进而提升掣动棘齿的咬合效果。

进一步地,被动环的啮合棘齿与驱动环的掣动棘齿间的配合可相互置换,该啮合棘齿的齿距大于掣动棘齿的齿距,并于各啮合棘齿间形成有相同间距的闪避平面,令啮合棘齿的齿数以倍数小于掣动棘齿的齿数,进而提升啮合棘齿的咬合效果。

进一步地,被动环组入连动环后还受弹性件抵顶,以具有一内缩间距。

进一步地,套筒座具有一非圆孔状的开口,而该驱动环设有一非圆柱状的嵌合座,以通过嵌合座组入套筒座内部形成同步旋转状态。

进一步地,驱动环的嵌合座外侧外扩设有一挡垣,并通过挡垣于套筒座的开口挡止定位,而挡垣朝向轮毂座的端面设有掣动棘齿。

进一步地,啮合棘齿与掣动棘齿间的较佳齿数比是介于5-10倍的范围之间。

本发明所达到的目的是:由于被动环的啮合棘齿的齿距小于驱动环的掣动棘齿,使啮合棘齿的齿数是倍数多于掣动棘齿,当自行车欲提升花毂棘轮锲合连动的灵敏度时,能由被动环的啮合棘齿增加齿数,而掣动棘齿则因齿距较大并形成有闪避平面而能提升齿牙咬合深度,进而增添掣动棘齿与啮合棘齿间咬合连动的准确度,防止滑牙、脱离的情况产生,借此,通过啮合棘齿的齿数增加,以及掣动棘齿齿距加大而提供较为确实的咬合状态,能大幅提升花毂棘轮锲合连动的顺畅度及灵敏性,增强花毂棘轮的传导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被动环与驱动环啮合连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被动环与驱动环啮合连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被动环与驱动环脱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被动环与驱动环脱离状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9:为背景技术的立体图;

图10:为背景技术的分解图;

图11:为背景技术的组合剖视图。

图中:

[本发明]

10 轮毂座 20 套筒座 21 开口

30 连动环 31 弹性件 32 连动齿部

40 被动环 41 啮合齿部 42 啮合棘齿

43 闪避平面 50 驱动环 51 嵌合座

52 挡垣 53 掣动棘齿 54 闪避平面

[背景技术]

60 轮毂座 61 套筒座 70 挡止环

71 斜锥内孔 72 挡缘 80 驱动组

81 驱动座 82 第一棘座 821 第一棘齿

90 从动组 91 从动座 92 锥面

93 挡部 94 第二棘座 941 第二棘齿。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花毂棘轮结构,包含一轮毂座10以及一套筒座20,并于轮毂座10及套筒座20间设有一连动环30、一被动环40以及一驱动环50,其中,该连动环30配合合一弹性件31组入轮毂座10内,并于中空内环设有连动齿部32,该被动环40配合组入连动环30的中空部,且外环径设有啮合齿部41与连动环30的连动齿部32嵌掣连动,而被动环40组入连动环30后还受弹性件31抵顶,以具有一外推弹力,还于被动环40的外侧壁环设有啮合棘齿42,该驱动环50嵌入套筒座20内形成同步的旋转状态,其中套筒座20具有一非圆孔状的开口21,而该驱动环50设有一非圆柱状的嵌合座51,以通过嵌合座51组入套筒座20内部形成连动,且驱动环50的嵌合座51外侧外扩设有一挡垣52,并通过挡垣52于套筒座20的开口21挡止定位,而挡垣52朝向轮毂座10的端面设有掣动棘齿53,借以利用掣动棘齿53与被动环40的啮合棘齿42相卡掣连动,又该掣动棘齿53的齿距大于啮合棘齿42的齿距,并于各掣动棘齿53间形成有相同间距的闪避平面54,令掣动棘齿53的齿数以倍数小于啮合棘齿42的齿数,其中掣动棘齿53与啮合棘齿42间的较佳齿数比是介于5-10倍的范围间。

其结构的组成,再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该轮毂座10由中空部依序提供弹性件31以及连动环30组入,并通过螺锁方式将连动环30与轮毂座10锁结固定,同时限制弹性件31于连动环30及轮毂座10间,该被动环40将啮合棘齿42朝外配合组入连动环30内,并以外周缘的啮合齿部41与连动环30的连动齿部32啮合形成连动状态,另受到弹性件31抵顶具有内缩外推的位移余隙,该驱动环50以嵌合座51组入套筒座20的开口21内,使驱动环50得以随着套筒座20旋转连动,并通过挡垣52抵靠限制于开口端,借此将驱动环50与套筒座20组合一体,再将套筒座20与轮毂座10相组套安装,使驱动环50与该受到弹性件31抵顶外推的连动环30贴靠,并以掣动棘齿53与被动环40的啮合棘齿42相嵌掣啮合,借由上述结构,以完成花毂棘轮结构的安装。

其结构实际使用的状态,续请参阅图3、图4和图5所示,该花毂棘轮通过套筒座20提供安装有变速齿盘(图中未表示),当骑乘者施力踩动踏板时,能通过曲柄带动齿盘进而牵动套筒座20旋转掣动,此时,当骑乘者正向踩动踏板欲往前行驶时,其套筒座20即同步连动驱动环50,并通过驱动环50的掣动棘齿53与被动环40的啮合棘齿42咬合连动,进而以被动环40带动连动环30达到轮毂座10的旋转掣动,达到自行车往前行驶的状态;

反之,当骑乘者反向踩动踏板时,再请参阅图6、图7所示,其掣动棘齿53的设计则会推开啮合棘齿42形成脱离状态,并通过驱动环50旋转掣动时将被动环40推掣内缩,使套筒座20旋转时不作功,进而让轮毂座10形成空转状态,另于行驶过程中停止踏板的踩动时,其啮合棘齿42的设计亦会于旋转状态中跳脱与掣动棘齿53的咬合状态,使轮毂座10形成空转状态,达到自然滑行的行驶状态。

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由于被动环40的啮合棘齿42的齿距小于驱动环50的掣动棘齿53,使啮合棘齿42的齿数是倍数多于掣动棘齿53,当自行车欲提升花毂棘轮锲合连动的灵敏度时,能由被动环40的啮合棘齿42增加齿数,而掣动棘齿53则因齿距较大并形成有闪避平面54而能提升齿牙咬合深度,进而增添掣动棘齿53与啮合棘齿42间咬合连动的准确度,防止滑牙、脱离的情况产生,借此,通过啮合棘齿42的齿数增加,以及掣动棘齿53齿距加大而提供较为确实的咬合状态,实能大幅提升花毂棘轮锲合连动的顺畅度及灵敏性,增添花毂棘轮的传导效益。

再者,其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再请参阅图8所示,该被动环40的啮合棘齿42与驱动环50的掣动棘齿53间的配合可相互置换,该啮合棘齿42的齿距大于掣动棘齿53的齿距,并于各啮合棘齿42间形成有相同间距的闪避平面43,令啮合棘齿42的齿数以倍数小于掣动棘齿53的齿数,进而提升啮合棘齿42的咬合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