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636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降低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降低扭转振动的降低振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2-22548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001905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平9-196122号公报中,分别公开了如上所述构成的降低振动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225482号公报中,记载了配备有吸收扭转振动用的缓冲构件、和产生作用到动力传递路径上的惯性转矩的惯性体的降低振动装置。在该降低振动装置中,构成为将惯性体经由离心离合器连接到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齿轮上。在日本特开2010-001905号公报中记载了配备有行星齿轮机构的降低振动装置,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有与惯性体成一体地旋转的太阳齿轮、与变速器的输入轴成一体地旋转的行星齿轮架、以及由制动装置选择性地固定的齿圈。在该降低振动装置中,经由吸收转矩变动的减振器将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与发动机连接起来。另外,在日本特开平9-196122号公报中,记载了使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架起到惯性体的作用。

但是,在上述各个专利文献所记载的降低振动装置中,尽管通过使缓冲构件和惯性体产生的减振力作用到动力传递路径上可以降低扭转振动,但是,存在着会由该减振力而使车辆的响应性降低的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车辆的响应性降低,并且,降低传递给动力传递路径的扭转振动的降低振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降低振动装置,配备有缓冲机构和惯性体,所述缓冲机构具有借助在从发动机被输入转矩的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的转矩的变动来进行伸缩的弹性体,所述惯性体通过由于所述转矩的变动而自由旋转并且转速发生变化,在抑制所述转矩的变动的方向上产生惯性转矩,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振动装置配备有:第一路径,所述第一路径经由所述缓冲机构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第二路径,所述第二路径将所述缓冲机构作为旁路,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以及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将进行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转矩传递的路径切换成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中的任一个路径,所述切换机构,在将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进行转矩传递的路径切换成所述第一路径的情况下,使所述惯性体为所述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并且,在将在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进行转矩传递的路径切换成所述第二路径的情况下,为了经由所述第二路径的转矩的传递,将所述惯性体连接到被施加转矩的构件上。

本发明是一种降低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还配备有具有多个相互进行差动作用的旋转部件的行星机构,所述行星机构配备有从所述输入轴被传递转矩的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出轴成一体地旋转的第二旋转部件、以及作为所述惯性体起作用的第三旋转部件,所述缓冲机构设置成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之间传递转矩,所述切换机构具有第一离合器机构和第二离合器机构,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相对于所述缓冲机构串列地配置,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将所述第三旋转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旋转部件和第二旋转部件中的任一个旋转部件上。

本发明是一种降低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还配备有具有多个相互进行差动作用的旋转部件的行星机构,所述行星机构配备有从所述输入轴被传递转矩的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输出轴成一体地旋转的第二旋转部件、以及作为所述惯性体起作用的第三旋转部件,所述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包含有从所述第三旋转部件施加转矩而给予所述第三旋转部件反作用力转矩的固定部,所述切换机构具有第一离合器机构和第二离合器机构,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在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之间相对于所述缓冲构件串列地配置,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将所述第三旋转部件连接到所述固定部上。

本发明是一种降低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还配备有在所述发动机与输入轴之间或者在所述输出轴上配置的弹簧缓冲机构、以及使所述切换机构进行切换动作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发动机转速和作为判断基准而预先确定的规定转速进行比较,在所述发动机转速为比所述规定转速低的转速的情况下,切换所述切换机构,以便经由所述第一路径从所述输入轴向所述输出轴传递转矩。

本发明是一种降低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发动机转速在所述规定转速以上的情况下,切换所述切换机构,以便经由所述第二路径从所述输入轴向所述输出轴传递转矩。

本发明是一种降低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还配备有在所述发动机与输入轴之间或者在所述输出轴上配置的弹簧缓冲机构、以及使所述切换机构进行切换动作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对所述发动机转速与作为判断基准而预先确定的规定转速进行比较,在所述发动机转速在所述规定转速以上的情况下,切换所述切换机构,以便经由所述第二路径从所述输入轴向所述输出轴传递转矩。

根据本发明,当借助切换机构将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的路径切换成第一路径时,由于转矩经由缓冲机构被传递,所以,当产生转矩变动时,该转矩变动被缓冲机构缓和,另外,加速度作用于惯性体而使惯性体产生惯性转矩,以该惯性转矩抑制转矩变动的方式起作用。借助这些缓冲机构的作用以及惯性体的作用,输出轴上的转矩变动被抑制。即,可以有效地降低振动。另外,当借助切换机构将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的路径切换成第二路径时,由于转矩不经由缓冲机构而被传递,并且,惯性体变得不能自由旋转,所以,输入轴的转矩在其传递过程中不被吸收,而被传递到输出轴。即,没有输出轴上的转矩的变化相对于输入轴上的转矩的变化滞后的情况。从而,在车辆中,驱动力的变化对于加速踏板操作的响应性变得良好。

另外,如果构成为以行星机构中的任一个旋转部件作为惯性体起作用,则可以制成兼具作为变速器的功能的降低振动装置。特别是,在构成为由第一离合器机构选择性地将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第三旋转部件连接到第一旋转部件或者第二旋转部件上情况下,可以作为变速比为“1”的变速器,另外,在构成为由第二离合器机构将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第三旋转部件选择性地连接到固定部上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变速比“1”大或者比“1”小的变速器。

在还配备所述弹簧缓冲机构的情况下,通过根据发动机转速来切换转矩的传递路径,在发动机转速处于低转速的状态下,可以获得有效地使所述惯性体以及缓冲机构起作用的减振效果,另外,在发动机转速处于高转速的状态下,可以获得所述弹簧缓冲机构产生的减振效果,其结果是,在发动机转速的整个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降低振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第一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2是设定第一路径或者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切换机构的卡合表。

图3是表示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作为惯性机构起作用的行星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

图4(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的减振效果和现有装置的效果的说明图,(b)、(c)、(d)是根据发动机转速表示作用到输出轴上的转矩脉动的一个例子的波形图。

图5是说明由控制器进行的切换机构的控制的一个例子用的流程图。

图6表示第二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7是表示在第二个实施例中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作为变速机构起作用的行星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

图8是表示在作为第二个实施例的变形例变更了固定部的配置的情况,(a)是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9表示作为第一个实施例的变形例,以选择性地将太阳齿轮连接到输入轴上的方式构成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10表示第三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11是表示在第三个实施例中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作为惯性机构起作用的行星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

图12是表示作为第三个实施例的变形例,以将齿圈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出轴上的方式构成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构架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13表示第四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14是表示在第四个实施例中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作为惯性机构起作用的行星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

图15表示作为第四个实施例的变形例,以将行星齿轮架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出轴上的方式构成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16表示第五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17是表示在第五个实施例中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作为变速机构起作用的行星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

图18表示第六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19是表示在第六个实施例中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作为惯性机构起作用的行星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

图20表示作为第六个实施例的变形例,以将太阳齿轮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轴上的方式构成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21表示第七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22是表示在第七个实施例中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作为惯性机构起作用的行星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

图23表示作为第七个实施例的变形例,以将齿圈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出轴上的方式构成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24表示第八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25是表示在第八个实施例中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作为惯性机构起作用的行星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

图26表示作为第八个实施例的变形例,以将行星齿轮架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出轴上的方式构成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27表示第九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28是表示在第九个实施例中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作为变速机构起作用的行星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

图29表示第十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a)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b)是表示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的架构图。

图30是表示在第十个实施例中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作为变速机构起作用的行星机构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

图31表示现有技术的一个例子,(a)是表示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始终形成经由弹性体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结构的架构图,(b)是表示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由弹性体作用到动力传递路径上的减振效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例子中的降低振动装置。

(1.第一个实施例)

参照图1对于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将第一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搭载到车辆上的具体例子。如图1所示,第一个实施例构成为从发动机10输出的动力经由降低振动装置1向变速器20传递。发动机10是车辆的动力源,是使用燃料的公知的内燃机。例如,发动机10由双气缸、三气缸或四气缸等比较少的气缸数构成。变速器20由容纳在壳体内的变速齿轮机构等公知的变速驱动桥构成。变速器20将来自于发动机10的动力变速,经由差速器及车轴向驱动轮(图中均未示出)传递。在第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降低从发动机10向变速器20传递的扭转振动,在发动机10与变速器20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上设置有降低振动装置1。在该动力传递路径内,降低振动装置1与发动机10侧的输入轴2以及变速器20侧的输出轴3连接。输入轴2构成为从发动机10的曲轴(图中未示出)被传递转矩。输出轴3构成为与变速器20的输入轴(图中未示出)成一体地旋转。另外,输入轴2和输出轴3配置成旋转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降低振动装置1配备有缓冲机构4和惯性机构,缓冲机构4具有作为吸收扭转振动的弹性体K的螺旋弹簧43,惯性机构由行星机构5构成,所述行星机构5具有通过所述缓冲机构4的螺旋弹簧43吸收扭转振动而作为惯性体I进行动作的旋转部件。另外,弹性体K的减振特性和惯性体I的减振特性不同。

缓冲机构4配备有相互相对旋转的输入部件41和输出部件42,输入部件41和输出部件42经由螺旋弹簧43被连接起来。螺旋弹簧43构成为通过向旋转方向弹性变形(伸缩)来吸收扭转振动。另外,缓冲机构4吸收扭转振动时,通过螺旋弹簧43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变形(伸缩),输出部件42相对于输入部件41相对旋转。

行星机构5由差动机构构成,所述差动机构具有相互形成差动作用的多个旋转部件,例如,可以是行星齿轮机构或者行星轮机构。第一个实施例的行星机构5由配备有包括太阳齿轮5s、行星齿轮架5c和齿圈5r的三个旋转部件的单小齿轮型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太阳齿轮5s由外齿齿轮构成。齿圈5r由内齿齿轮构成,相对于太阳齿轮5s配置在同心圆上。行星齿轮架5r对啮合到太阳齿轮5s及齿圈5r上的小齿轮5p进行保持。在行星机构5中,小齿轮5p在被保持在行星齿轮架5c上的状态下能够自转并且能够公转地构成。行星机构5的各个旋转部件配置成旋转中心轴线与输入轴2及输出轴3的旋转中心轴线成为同一轴线。

在第一个实施例的惯性机构中,构成为使行星机构5的太阳齿轮5s(第三旋转部件)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另外,齿圈5r(第一个旋转部件)与输入轴2成一体地旋转,行星齿轮架5c(第二个旋转部件)与输出轴3成一体地旋转。

(2.切换机构)

如图1所示,作为从发动机10到变速器20的动力传递路径,并列地形成有设置了缓冲机构4的螺旋弹簧43的第一路径R1和设置了行星机构5的第二路径R2。从而,降低振动装置1配备有切换机构C,所述切换机构C以下面所述的方式构成:将动力传递路径选择性地切换成第一路径R1或者第二路径R,并且,由行星机构5的太阳齿轮5s也就是惯性体I产生的减振力(惯性转矩)被选择性地作用于动力传递路径。

切换机构C包含有由具有相互摩擦卡合的卡合部件的离合器机构构成的第一切换机构(下面称为“第一离合器”)C1以及第二切换机构(下面称为“第二离合器)C2。并且,切换机构C如图2所示的卡合表所示,构成为将动力传递路径设定成第一路径R1或者第二路径R2。

第一离合器C1构成为选择性地将缓冲机构4连接到输入轴2上。在第一离合器C1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入轴2及齿圈5r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缓冲机构4的输入部件41成一体地旋转。另外,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将太阳齿轮5s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出轴3上。在第二离合器C2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和太阳齿轮5s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出轴3、缓冲机构4的输出部件42和行星齿轮架5c成一体地旋转。即,缓冲机构4配置在行星机构5中的两个旋转部件(具体地说,齿圈5r和行星齿轮架5c)之间,第一离合器C1相对于该缓冲机构4串列地配置。另外,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在将转矩传递给输出轴3的情况下,将行星机构5中的第三旋转部件(具体地说,太阳齿轮5s)连接到作为转矩施加的部件的行星齿轮架5s或者输出轴3上。

另外,所谓输入侧指的是在动力传递路径中相对地为发动机10侧。所谓输出轴侧指的是在动力传递路径中相对地为变速器20侧(驱动轮侧)。即,输入侧及输出侧表示动力传递路径中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另外,各个离合器C1、C2构成为借助图中未示出的促动器进行动作。该促动器为油压式或电磁式等,动作被电子控制装置(下面称为ECU)6所控制。

ECU6以微型计算机作为主体构成,配备有存储装置、接口等。ECU6使用输入的数据及预先存储在存储装置内的数据进行各种运算,将其运算结果作为控制信号而输出。将车速、加速踏板开度、发动机10的转速(下面称为“发动机转速”)Ne等输入到ECU6中。另外,发动机转速Ne与输入轴2的转速相一致。另外,在ECU6的存储装置中以映射形式等预先存储有用于控制切换机构C的切换动作的数据。在ECU6输出的控制信号中,包括向切换机构C的促动器输出的信号。从而,ECU6构成为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对切换机构C进行动作控制。

在借助切换机构C在第一路径R1和第二路径R2之间切换从发动机10到输出轴3的动力传递路径的情况下,同时成为切换使太阳齿轮5s产生的减振力(减振转矩、惯性转矩)作用于动力传递路径的情况和不使该减振力作用的情况。

(2-1.第一路径)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降低振动装置1通过将第一离合器C1卡合并且将第二离合器C2释放,将进行动力传递的路径设定成第一路径R1。如图1(a)所示,在第一路径R1中,通过使第一离合器C1卡合,从输入轴2经由缓冲机构4向输出轴3的转矩传递成为可能。即,在第一路径R1中,螺旋弹簧43被配置在比第一离合器C1靠驱动轮侧(变速器2侧,下游侧)。在这种情况下,起到行星机构5以使齿圈5r与行星齿轮架5c的转速差增大或者减小的转速使太阳齿轮5s旋转的作用,但是,不起作为输入轴2和输出轴3之间的变速器的作用。

在被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在发动机10中不发生转矩变动(旋转变动)的状态下,在发动机10与输出轴3之间不产生角加速度差(或者相对转速的变化),缓冲机构4的输入部件41、输出部件42和螺旋弹簧43以相等的旋转速度旋转。进而,在该状态下,行星机构5的太阳齿轮5s、各个小齿轮5p、行星齿轮架5c和齿圈5r以相等的旋转速度成一体地旋转。

另一方面,在被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当发动机10中发生转矩变动并且产生扭转振动时,螺旋弹簧43在齿圈5r的旋转方向上弹性变形并吸收扭转振动,由此,从发动机10向输出轴3(变速器20)的扭转振动的传递被降低。

进而,当发生发动机10的转矩变动时,由于作用到缓冲机构4上的转矩发生变化,所以,在缓冲机构4中,螺旋弹簧43的压缩量变化,产生扭转角θ。在缓冲机构4中,在旋转方向上,输出部件42相对于输入部件41变成扭转角θ的扭转位置。转矩的变动为规定幅度(振幅)的变动,由此,当暂时增大的转矩之后降低时,被压缩的螺旋弹簧43伸长。通过这样的螺旋弹簧43的压缩和伸长的反复,转矩变动被缓和。对应于螺旋弹簧43的压缩量的转矩作用到输出轴3上。由于该转矩如上所述成为变动被缓冲机构4缓和了的转矩,结果,输出轴3上的转矩变动被降低。

另外,通过缓冲机构4中的螺旋弹簧43的压缩量如上所述地变化,产生齿圈5r与行星齿轮架5c的相对旋转。在该情况下,通过第二离合器C2被释放,太阳齿轮5s变成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太阳齿轮5s的转速变化。使太阳齿轮5s的转速变化的转矩是对应于太阳齿轮5s的角加速度和太阳齿轮5s的转动惯量的惯性转矩Ti,该惯性转矩Ti作为抑制由发动机10的转矩变动引起的齿圈5r及行星齿轮架5c的转矩变动的减振转矩而起作用。

这样,在作为动力传递路径选择了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设定成使得由太阳齿轮5s产生的惯性转矩作用于动力传递路径的状态。即,通过利用切换机构C将动力传递路径切换成第一路径R1,切换成能够使降低振动装置1工作的状态。

(2-1-1.惯性机构的动作状态)

另外,参照图3对于缓冲转矩Tk及惯性转矩Ti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产生缓冲转矩Tk及惯性转矩Ti的情况下的行星机构5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所谓共线图指的是利用纵线表示作为行星机构5的旋转部件的太阳齿轮5s、行星齿轮架5c和齿圈5r,将它们的间隔作为对应于行星机构5的齿轮比ρ的间隔的图。在共线图中,在各个纵线上,相对于横线的上下方向为旋转方向,在该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为转速。在图3中,用符号表示行星机构5的各个旋转部件,S是太阳齿轮5s,C是行星齿轮架5c,R是齿圈5r,并且,IN是行星机构5的输入部件(发动机10、输入轴2),OUT表示行星机构5的输出部件(变速器20、输出轴3)。进而,图3所示的四角标记表示产生缓冲转矩Tk及惯性转矩Ti的状态,圆形标记表示不产生缓冲转矩Tk及惯性转矩Ti的状态。

如图3所示,通过在缓冲机构4上产生正方向的缓冲转矩Tk,该缓冲转矩Tk作用于行星齿轮架5c(输出轴3),利用太阳齿轮5s产生由该缓冲转矩Tk引起的负方向的惯性转矩Ti。另一方面,当在缓冲机构4上产生负方向的缓冲转矩Tk时,在太阳齿轮5s上产生正方向的惯性转矩Ti。进而,太阳齿轮5s的转速(旋转速度)向缓冲转矩Tk的方向变化,太阳齿轮5s对输出轴3(行星齿轮架5c)相对旋转。即,太阳齿轮5s一边相对于与发动机10的曲轴(输入轴2)和输出轴3之间的角加速度差△α相对应的缓冲转矩Tk产生相反方向的惯性转矩Ti,一边随着输出轴3一起旋转。由于惯性转矩Ti作为当缓冲转矩Tk作用于太阳齿轮5s时的反作用力作用于输出轴3,所以,作用于输出轴3的惯性转矩Ti的方向是负方向,相对于缓冲转矩Tk成为相反方向。即,降低振动装置1在缓冲机构4动作的情况下,行星机构5作为惯性机构而动作,太阳齿轮5s由于缓冲转矩Tk的缘故而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这样作用于输出轴3的缓冲转矩Tk及惯性转矩Ti的转矩变动(波形)的一个例子表示在图4(c)中。

图4(c)所示的例子是缓冲转矩Tk的振幅A和惯性转矩Ti的振幅B相等时的情况。如图4(c)所示,惯性转矩Ti的相位相对于缓冲转矩Tk偏移π个弧度(180°),在缓冲转矩Tk的振幅A和惯性转矩Ti的振幅B相等的情况下,在被从输出轴3向变速器20输出的输出转矩Tout中成为转矩变动的缓冲转矩Tk被惯性转矩Ti完全抵消。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地使得从发动机10向变速器20传递的扭转振动降低。另外,图4的详细说明将在后面进行。

(2-2.第二路径)

如图2所示,降低振动装置1通过将第一离合器C1释放并且将第二离合器C2卡合,将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路径设定成第二路径R2。如图1(b)所示,在第二路径R2中,通过将第二离合器C2卡合,太阳齿轮5s、各个小齿轮5p、行星齿轮架5c和齿圈5r成一体地旋转,经由该行星机构5从输入轴2向输出轴3的转矩传递成为可能。即,在第一路径R1中作为惯性体I的太阳齿轮5s,在第二路径R2中作为旋转构件起作用。例如,在被设定成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的行星机构5的动作状态,如在上述图3中用圆形标记所示那样,各个旋转部件的转速相等。因此,在第二路径R2中发动机10被直接连接于变速器20,输入轴2与输出轴3之间的变速比γ变成“1”。进而,在被设定成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由于将第一离合器C1释放,所以,在缓冲机构4中,不产生与上述角加速度差△α相对应的缓冲转矩Tk。

(3.减振效果)

这里,参照图4对于被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的降低振动装置1所产生的减振效果进行说明。作为该说明的比较例,在图31(a)中表示出了在从发动机10到变速器20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始终配置有弹性体K的现有技术的结构例。另外,在图31(b)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由该比较例产生的减振效果(下面称作“过去的效果”)E。另外,在图4(a)中,用单点划线表示由该比较例产生的过去的效果E,并且,用实线表示由在被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的降低振动装置1产生的减振效果S。另外,在图4(a)及图31(b)中,纵轴表示减振效果的大小,横轴表示发动机转速。

如图4(a)所示,在降低振动装置1的减振效果S中,减振效果的大小根据发动机转速Ne而发生变化,在发动机转速Ne变成规定转速Ne1的情况下,减振效果S变成最高的峰值状态P。在由降低振动装置1产生的减振效果S的峰值状态P,如上述图4(c)所示,由惯性转矩Ti将从缓冲机构4输入到输出轴3的缓冲转矩Tk完全抵消,在输出转矩Tout中不产生由降低振动装置1引起的转矩变动。进而,降低振动装置1在峰值状态P发挥比过去的效果E高的减振效果。即,通过使太阳齿轮5s作为惯性体起作用,在低转速区域中的减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得到提高。

另外,如图4(a)所示,当发动机转速Ne变成比峰值状态P的规定转速Ne1低的转速区域时,伴随着发动机转速Ne的降低,降低振动装置1的减振效果S降低。在图4(a)中用点L表示在该低转速区域内变成发动机转速N2的低速行驶状态L。另外,如4(b)所示,在低速行驶状态L,缓冲转矩Tk的振幅A比由太阳齿轮5s产生的惯性转矩Ti的振幅B大。即,由于惯性转矩Ti不能完全抵消由被输入到缓冲机构4的扭转振动产生的缓冲转矩Tk,所以,在输出轴3上输出转矩Tout与缓冲转矩Tk以相同的相位变动(振动)。在该低速行驶状态L下的降低振动装置1,作为降低振动装置1的减振转矩(惯性转矩Ti)与峰值状态P相比是不足的,但是,发挥与过去的效果E相比更高的减振效果。另外,在低速行驶状态L,由于发动机转速Ne2是比峰值状态P的规定转速Ne1低的旋转,所以,缓冲转矩Tk及惯性转矩Ti的频率变得比峰值状态P的频率低。

进而,如图4(a)所示,当发动机转速Ne变成比峰值状态P的规定转速Ne1高的转速区域时,伴随着发动机转速Ne的上升,降低振动装置1的减振效果S降低。并且,用点X表示在该高转速区域内成为发动机转速Ne3的行驶状态X。以发动机转速Ne3为界,降低振动装置1的减振效果S与过去的效果E的大小关系逆转。即,在发动机转速Ne为比规定转速Ne3低的转速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1的减振效果S比过去的效果E大,相反地,在发动机转速Ne比规定转速Ne3高的转速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1的减振效果S变得比过去的效果E小。

例如,如图4(a)所示,当成为发动机转速Ne比规定转速Ne3高的转速区域时,伴随着发动机转速Ne的上升,降低振动装置1的减振效果S比过去的效果E降低。在图4(a)中用点H表示在该高转速区域内变成发动机转速Ne4的高速行驶状态H。另外,如图4(d)所示,在高速行驶状态H,缓冲转矩Tk的振幅A比太阳齿轮5s产生的惯性转矩Ti的振幅B小。在这种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1中的减振转矩变得比扭转振动大。即,由于会在输出轴3上产生惯性转矩Ti引起的振动(转矩变动),所以,在输出轴3上,输出转矩Tout以与惯性转矩Tk相同的相位变动(振动)。在该高速行驶状态H下的降低振动装置1,作为降低振动装置1的减振转矩(惯性转矩Ti)与峰值状态P相比过剩地作用于输出轴3,太阳齿轮5s作为起振力作用于输出轴3,并且,减振效果S变得比过去的效果E小。另外,由于高速行驶状态H是发动机转速Ne4比峰值状态P的规定转速Ne1高的旋转,所以,缓冲转矩Tk及惯性转矩Ti的频率变得比峰值状态P高。

如上所述,由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降低振动装置1产生的减振效果,以上述规定转速Ne3为界,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劣反转。作为该现有技术列举的例子,是设置有没有惯性体及由其产生的减振效果的弹簧缓冲机构的例子。这样的动力的传递路径与在选择性地将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起来的离合器中设置弹簧缓冲机构的传递路径、或者在变速器20中内置有弹簧缓冲机构的传递路径是同样的。从而,在设置有这种一般的离合器或者弹簧缓冲机构的车辆上装入上述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1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图4(a)中用实线表示的减振效果和用虚线表示的减振效果。即,借助所述ECU6,根据发动机转速Ne进行切换机构C的切换控制。在该情况下,ECU6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控制器。

在图5中用流程图表示该控制例。图5所示的控制,即使在通过上述第二路径R2从输入轴2向输出轴3传递转矩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以产生由规定的弹簧缓冲机构产生的减振作用的方式构成的车辆作为对象来实施。这种弹簧缓冲机构D的一个例子是设置在发动机10与输入轴2之间的机构,在图1中用虚线表示。

图5所示的程序,在发动机120被起动的状态下,每规定的时间重复执行。首先,判断发动机转速Ne是否在上述的规定转速N3以上(步骤S1)。由于为了发动机的控制总是检测发动机转速Ne,所以,使用该检测值就可以。另外,规定转速Ne3可以利用实际的车辆或者其模型进行实测,或者也可以通过进行模拟来求出。

由于在步骤S1中被否定的情况下,变成发动机转速Ne低的状态,使用所述惯性体I及缓冲机构K的减振是有效的,所以,将第二离合器C2控制到释放状态(OFF)(步骤S2),并且将第一离合器C1控制到卡合状态(ON)(步骤S3),并返回。即,设定所述第一路径R1。从而,降低振动装置1动作,其减振效果如图4(a)所示,变成比现有技术更优异的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在发动机转速Ne是低转速的状态下的振动。

与此相对,在由于发动机转速Ne在所述规定的转速Ne3以上,因而在步骤S1中作出肯定的判断的情况下,第二离合器C2被控制到卡合状态(ON)(步骤S4),并且第一离合器C1被控制到释放状态(OFF)(步骤S5),并返回。即,设定所述第二路径R2。从而,输入轴2和输出轴3经由整体一体化的行星机构5被连接起来,在输入轴2与输出轴3之间不装设专门进行降低振动作用的机构。另外,在发动机10与变速器20之间装设弹簧缓冲机构D。由于该弹簧缓冲机构D不配备产生减振用的惯性转矩的构件,所以,其减振效果成为在图4(a)中用虚线所示的特性。在发动机转速Ne大于等于规定的转速Ne3的情况下,由于借助用该虚线表示的减振特性的缓冲机构D降低振动,所以,车辆振动的恶化得到防止或者抑制。另外,在该情况下,由于借助弹簧的位移来吸收转矩的作用变小,所以,输出轴3的转矩变化相对于发动机10的转矩变化的滞后得到抑制。因此,例如,提高驱动转矩对于加速器操作的响应性。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通过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使由惯性体产生的惯性转矩选择性地作用于动力传递路径,可以有效地降低在动力传递路径上传递的扭转振动,并且,可以抑制车辆响应性降低。另外,图5所示的控制,在下面说明的各个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上述弹簧缓冲机构D同样的弹簧缓冲机构,也可以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一样地实施,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4.第二个实施例)

其次,对于第二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进行说明。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构成为在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将在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行星机构的旋转部件固定。因此,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在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行星机构作为变速装置起作用,从输入轴到输出轴之间的变速比成为“1”以外的值。下面,参照图6具体地对第二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对第二个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个实施例同样的结构,省略说明,并引用其附图标记。

如图6所示,在第二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200中,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选择性地将太阳齿轮5s连接到壳体等的固定部7上。在第二离合器C2中,固定侧的卡合部件被连接(一体化)于固定部7,并且,旋转侧的卡合部件与太阳齿轮5s成一体地旋转。固定部7在轴线方向上被配置在比行星机构5靠变速器20侧。

如图6(a)所示,降低振动装置200构成为,通过卡合第一离合器C1并且释放第二离合器C2,设定成第一路径R1,由此,使行星机构5的太阳齿轮5s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另外,在第二个实施例中,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的行星机构5所产生的减振效果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一样。

如图6(b)所示,降低振动装置200通过将第一离合器C1释放并且将第二离合器C2卡合,设定成第二路径,由此,将太阳齿轮5s固定于固定部7。从而,第二路径R2中的行星机构5作为变速装置起作用,其中,太阳齿轮5s(第三旋转部件)成为固定部件,行星齿轮架5c(第二旋转部件)成为输出部件,齿圈5r(第一旋转部件)成为输入部件。即,由行星机构5产生的变速比变成“1”以外的值。

图7是表示在降低振动装置200中,在被设定成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作为变速装置起作用的行星机构5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如图7所示,通过将太阳齿轮5s固定而使得在将其转动停止的方向上的反作用力转矩作用到太阳齿轮5s上,成为输出部件的行星齿轮架5c变得比成为输入部件的齿圈5r的转速低的转速。即,由该行星机构5产生的变速比变成比“1”大的值,行星机构5作为减速装置起作用。因此,在第二个实施例的第二路径R2中,输入轴2与输出轴3之间的变速比γ变成比“1”大的值,可以由行星机构5将来自于发动机10的转矩放大并传递给输出轴3。从而,固定部7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二个实施例,获得和第一个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可以使在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作为惯性机构起作用的行星机构,在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作为变速装置起作用。

另外,在上述第二个实施例的说明中,将固定部7在轴线方向上设定于比行星机构5靠变速器20侧,但是,设置固定部7的位置只要是能够选择性地将太阳齿轮5s固定的位置就可以,并不局限于上述位置。例如,如图8所示的降低振动装置200那样,能够将固定部7在轴线方向上设置在比行星机构5靠发动机10侧。

进而,本发明的降低振动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及第二个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变更。

(5.第一个实施例的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对于借助第二离合器C2将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的太阳齿轮5s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图9所示,也可以构成为配备有将太阳齿轮5s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轴2上的第二离合器C2的降低振动装置100。从而,输入轴2或者齿圈5r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在第二离合器C2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入轴2、齿圈5r和第一离合器C1中的输入侧的卡合部件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太阳齿轮5s成一体地旋转。另外,降低振动装置100,在设定成图9(a)所示的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以及在设定成图9(b)所示的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一个实施例同样地动作。进而,在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100中的行星机构5与上述图3中用共线图表示的动作状态一样。

总之,在通过卡合第二离合器而使行星机构中的全部旋转部件成一体地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旋转部件连接到输入轴或者输出轴中的一个上。从而,像以图10所示的行星机构5的齿圈5r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的方式构成的第三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110那样,或者像图13所示的以行星机构5的行星齿轮架5c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的方式构成的第四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130那样,可以构成为借助第二离合器C2使作为惯性体I的旋转部件(第三旋转部件)连接到输入轴2或者输出轴3上。另外,在下面的第三个实施例及第四个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于和上述第一个实施例同样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引用其附图标记。

(5-1.第三个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0对于第三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110进行说明。如图10(a)所示,在设定成第一路径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110的行星机构5,其齿圈5r(第三旋转部件)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太阳齿轮5s(第一旋转部件)与输入轴2成一体地旋转,行星齿轮架5c(第二旋转部件)与输出轴3成一体地旋转。第三个实施例的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将作为惯性体I的齿圈5r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轴2或者齿圈5r上。从而,输入轴2或者齿圈5r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在第二离合器C2中,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齿圈5r成一体地旋转。另外,在第一离合器C1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入轴2、太阳齿轮5s和第二离合器C2中的输入侧的卡合部件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缓冲机构4的输入部件41成一体地旋转。并且,如图10(b)所示,在设定成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齿圈5r与输入部件的太阳齿轮5s及输出部件的行星齿轮架5c成一体地旋转。

进而,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在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110中的行星机构5变成图11中用共线图表示的动作状态。如图11所示,通过在缓冲机构4上产生正方向的缓冲转矩Tk,该缓冲转矩Tk作用于行星齿轮架5c(输出轴3),在齿圈5r上产生由于该缓冲转矩Tk引起的负方向的惯性转矩Ti。另一方面,当在缓冲机构4上产生负方向的缓冲转矩Tk时,在齿圈5r上产生正方向的惯性转矩Ti。进而,齿圈5r的转速(旋转速度)向缓冲转矩Tk的方向变化,齿圈5r相对于输出轴3(行星齿轮架5c)相对旋转。即,齿圈5r一边相对于与发动机10的曲轴(输入轴2)和输出轴3之间的角加速度差△α相对应的缓冲转矩Tk产生反方向的惯性转矩Ti,一边随着输出轴3一起旋转。由于惯性转矩Ti作为缓冲转矩Tk作用到齿圈5r上时的反作用力而作用于输出轴3,所以,作用于输出轴3的惯性转矩Ti的方向相对于缓冲转矩Tk成为相反方向。即,降低振动装置110,在缓冲机构4动作的情况下,行星机构5作为惯性机构动作,齿圈5r由于缓冲转矩Tk的缘故而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另外,在第三个实施例中,也发挥与参照图4所述的减振效果S同样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将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旋转部件变更成齿圈,将该齿圈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轴或者输出轴上,并且,在变更了切换机构及缓冲机构的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和第一个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作为上述第三个实施例的变形例,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降低振动装置120那样,为配备有将作为惯性体I的齿圈5r连接到输出轴3或者行星齿轮架5c上的第二离合器C2的结构。图12所示的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将齿圈5r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出轴3或者行星齿轮架5c上。从而,输出轴3或者行星齿轮架5c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在第二离合器C2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与齿圈5r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出轴3、行星齿轮架5c和缓冲机构4的输出部件42成一体地旋转。另外,降低振动装置120,在被设定成图12(a)所示的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以及在被设定成图12(b)所示的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和上述的第三个实施例同样地动作。

(5-2.第四个述实施例)

其次,参照图13对于第四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130进行说明。如图13(a)所示,在被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130的行星机构5,其行星齿轮架5c(第三旋转部件)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太阳齿轮5s(第一旋转部件)与输入轴2成一体地旋转,齿圈5r(第二旋转部件)与输出轴3成一体地旋转。第四个实施例的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选择性地将作为惯性体I的行星齿轮架5c连接到输入轴2或者太阳齿轮5s上。从而,输入轴2或者行星齿轮架5c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在第二离合器C2中,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行星齿轮架5c成一体地旋转。另外,第四个实施例的缓冲机构4,输出部件42与齿圈5r及输出轴3成一体地旋转。如图13(b)所示,在被设定成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行星齿轮架5c与输入部件的太阳齿轮5s以及输出部件的齿圈5r成一体地旋转。另外,第四个实施例的第一离合器C1与上述第三个实施例同样地构成。

进而,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在被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130中的行星机构5成为图4中用共线图表示的动作状态。如图14所示,通过在缓冲机构4中产生正方向的缓冲转矩Tk,该缓冲转矩Tk作用于齿圈5r(输出轴3),在行星齿轮架5c上产生由该缓冲转矩Tk引起的负方向的惯性转矩Ti。另一方面,当在缓冲机构4上产生负方向的缓冲转矩Tk时,在行星齿轮架5c中产生正方向的惯性转矩Ti。进而,行星齿轮架5c的转速(旋转速度)向缓冲转矩Tk的方向变化,行星齿轮架5c相对于输出轴3(齿圈5r)相对旋转。即,行星齿轮架5c一边相对于与发动机10的曲轴(输入轴2)和输出轴3之间的角加速度差△α相对应的缓冲转矩Tk产生相反方向的惯性转矩Ti,一边随着输出轴3一起旋转。由于惯性转矩Ti作为当缓冲转矩Tk作用于行星齿轮架5c时的反作用力而作用于输出轴3,所以,作用于输出轴3的惯性转矩Ti的方向相对于缓冲转矩Tk成为相反的方向。即,降低振动装置130构成为,在缓冲机构4动作的情况下,行星机构5作为惯性机构动作,行星齿轮架5c由于缓冲转矩Tk的缘故而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另外,在第四个实施例中,也发挥和上面参照图4所述的减振效果S同样的效果。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根据第四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将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旋转部件变更为行星齿轮架,在选择性地使该行星齿轮架5c连接到输入轴或者输出轴上,并且,变更了切换机构及缓冲机构的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第一个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作为上述第四个实施例的变形例,如图15所示的降低振动装置140那样,也可以是配备有将作为惯性体I的行星齿轮架5c连接到输出轴3或者齿圈5r上的第二离合器C2的结构。图15所示的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将行星齿轮架5c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出轴3或者齿圈5r上。从而,输出轴5r或者齿圈5r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在第二离合器C2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与行星齿轮架5c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出轴3、齿圈5r和缓冲机构4的输出部件42成一体地旋转。另外,降低振动装置140,在图15(a)所示的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以及在图15(b)所示的设定成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和上述第四个实施例同样地动作。

(6.第二个实施例的变形例)

另外,对于第二个实施例,也可以构成变形例。在上述第二个实施例中,对于借助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将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的太阳齿轮5s连接到固定部7上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构成为使太阳齿轮5s以外的旋转部件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也可以构成为借助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固定作为该惯性体I的旋转部件。具体地说,如以图16所示的行星机构5的齿圈5r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的方式构成的第五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210那样,可以构成为借助第二离合器C2使作为惯性体I的旋转部件(第三旋转部件)连接到固定部7上。另外,在下面的第五个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于和上述第二个实施例同样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引用其附图标记。

(6-1.第五个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6对于第五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210进行说明。如图16(a)所示,在被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210构成为使行星机构5的齿圈5r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在降低振动装置210的行星机构5中,配备有作为惯性体I的齿圈5r(第三旋转部件),成为输入部件的太阳齿轮5s(第一旋转部件)与输入轴2成一体地旋转,并且,成为输出部件的行星齿轮架5c(第二旋转部件)与输出轴3成一体地旋转。

在降低振动装置210中,构成为利用第二离合器C2选择性地将齿圈5r连接到壳体等的固定部7上。固定部7在轴线方向上配置在比行星机构5靠发动机10侧。第二离合器C2以选择性地固定齿圈5r的方式起作用。在第二离合器C2中,固定侧的卡合部件被连接(一体化)到固定部7上,并且,旋转侧的卡合部件与齿圈5r成一体地旋转。从而,固定部7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另外,在第一离合器C1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入轴2及太阳齿轮5s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缓冲机构4的输入部件41成一体地旋转。另外,如图16(b)所示,在被设定成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齿圈5r成为被固定到固定部7上的固定部件。从而,第二路径R2中的行星机构5,其太阳齿轮5s成为输入部件,行星齿轮机构5c成为输出部件,齿圈5r成为固定部件,该行星机构作为变速装置起作用。

图17是表示在降低振动装置210中,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作为变速装置起作用的行星机构5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如图17所示,通过将齿圈5r固定,成为输出部件的行星齿轮架5c变成比成为输入部件的太阳齿轮5s低的转速。即,由该行星机构5产生的变速比成为比“1”大的值,行星机构5作为减速装置起作用。因此,在第五个实施例的第二路径R2中,输入轴2与输出轴3之间的变速比γ变成比“1”大的值,来自于发动机10的转矩可以由行星机构5放大并传递给输出轴3。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五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将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旋转部件变更成齿圈,在将该齿圈选择性地固定并且变更切换机构及缓冲机构的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和第二个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第五个实施例中,设置固定部7的位置只要是能够选择性地将齿圈5r固定的位置即可,并不局限于上述位置。例如,可以将固定部7在轴线方向上设置在比行星机构5靠变速器20侧。

(7.第一个实施例的其它的变形例)

进而,在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对于配备有包括单一小齿轮型的行星机构的惯性机构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由双小齿轮型的行星机构构成惯性机构。从而,在双小齿轮型的行星机构中,能够构成为任何一个旋转部件作为惯性体起作用。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借助第二离合器C2将作为该惯性体的旋转部件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轴2或者输出轴3上。这里,在双小齿轮型的行星机构中,在将使太阳齿轮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情况作为第六个实施例,将使齿圈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情况作为第七个实施例,另外,将使行星齿轮架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情况作为第八个实施例。参照图18对于第六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进行说明,参照图21对于第七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进行说明,参照图24对于第八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各个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于和上述第一个实施例同样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引用其附图标记。

(7-1.第六个实施例)

如图18所示,第六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300,作为惯性机构配备有以双小齿轮型构成的行星机构9。例如,行星机构9可以是行星齿轮机构或者行星轮机构。第六个实施例的行星机构9由双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所述双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配备有包括太阳齿轮9s、行星齿轮架9c和齿圈9r的三个旋转部件。太阳齿轮9s由外齿齿轮构成,齿圈9r由内齿齿轮构成,相对于太阳齿轮9s配置在同心圆上。行星齿轮架9c保持着啮合到太阳齿轮9s上的第一小齿轮9p1和啮合到齿圈9r上的第二小齿轮9p2。在行星机构9中构成为各个小齿轮9p1、9p2在被保持在行星齿轮架9c上的状态下能够自转并且能够公转。

如图18(a)所示,降低振动装置300构成为将第一离合器C1卡合并且将第二离合器C2释放而设定第一路径R1,由此,使行星机构9的太阳齿轮9s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在降低振动装置300的行星机构9中配备有作为惯性体I的太阳齿轮9s(第三旋转部件),成为输入部件的齿圈9r(第一旋转部件)与输入轴2成一体地旋转,并且成为输出部件的行星齿轮架9c(第二旋转部件)与输出轴3成一体地旋转。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选择性地将输出轴3或者行星齿轮架9c与太阳齿轮9s连接起来。从而,输出轴3或者行星齿轮架8c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部件”。在第二离合器C2中,输入侧的卡合构件与太阳齿轮9s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出轴3、行星齿轮架9c和缓冲机构4的输出轴部件42成一体地旋转。另外,在第一离合器C1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入轴2以及齿圈9r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缓冲机构4的输入构件41成一体地旋转。并且,如图18(b)所示,在被设定成第二路径的情况下,太阳齿轮9s与输入构件的齿圈9r以及输出部件的行星齿轮架9c成一体地旋转。

另外,在第六个实施例中,在被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300中的行星机构9,变成图19中用共线图表示的动作状态。在图19所示的共线图中,用纵线表示作为行星机构9的旋转部件的太阳齿轮9s、齿圈9r和行星齿轮架9c,将它们的间隔作为对应于行星机构9的齿轮比ρ的间隔。另外,在图19中,用符号表示行星机构9的各个旋转部件,S为太阳齿轮9s,R为齿圈9r,C为行星齿轮架9c。进而,图19的四角标记表示产生缓冲转矩Tk及惯性转矩Ti的状态,圆形标记表示不产生缓冲转矩Tk及惯性转矩Ti的状态。

如图19所示,在缓冲机构4中,通过产生正方向的缓冲转矩Tk,该缓冲转矩Tk作用于行星齿轮架9c(输出轴3),在太阳齿轮9s上产生由该缓冲转矩Tk引起的正方向的惯性转矩Ti。另一方面,当在缓冲机构4上产生负方向的缓冲转矩Tk时,在太阳齿轮9s上产生负方向的惯性转矩Ti。进而,太阳齿轮9s的转速(旋转速度)向缓冲转矩Tk的方向变化,通过太阳齿轮9s处于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相对于输出轴3(行星齿轮架9c)相对旋转。即,太阳齿轮9s一边相对于与发动机10的曲轴(输入轴2)和输出轴3之间的角加速度差△α相对应的缓冲转矩Tk产生同一方向的惯性转矩Ti,一边随着输出轴3一起旋转。由于作为当缓冲转矩Tk作用于太阳齿轮9s时的反作用力,惯性转矩Ti作用于输出轴3,所以,作用于输出轴3的惯性转矩Ti的方向相对于缓冲转矩Tk成为相反的方向。即,降低振动装置300,在缓冲机构4动作的情况下,行星机构9作为惯性机构动作,太阳齿轮9s由于缓冲转矩Tk的缘故而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另外,在第六个实施例中,也发挥参照图4所述的减振效果S同样的效果。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根据第六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在以双小齿轮型构成作为惯性机构的行星机构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和第一个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如上述第六个实施例那样将行星机构构成为双小齿轮型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将第二离合器卡合,行星机构中的全部旋转部件成一体地旋转,所以,也可以将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旋转部件连接到输入轴或者输出轴中的一个上。从而,作为第六个实施例的变形例,如图20所示的降低振动装置310那样,也可以是配备有将作为惯性体I的太阳齿轮9s连接到输入轴2上的第二离合器C2的结构。图20所示的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将太阳齿轮9s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轴2上。在第二离合器C2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入轴2、齿圈9r和第一离合器C1中的输入侧的卡合构件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太阳齿轮9s成一体地旋转。并且,在被设定成图20(a)所示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以及在被设定成图20(b)所示的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310和上述第六个实施例同样地动作。

(7-2.第七个实施例)

如图21所示,第七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320是上述第六个实施例的变形例,特别是,是以双小齿轮型构成上述第三个实施例的行星机构的变形例。另外,在第七个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于和上述第六个实施例同样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引用其附图标记。

如图21(a)所示,在被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320的行星机构9,其齿圈9r(第三旋转部件)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太阳齿轮9s(第一旋转部件)与输入轴2成一体地旋转,行星齿轮架9c(第二旋转部件)与输出轴3成一体地旋转。第七个实施例的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将作为惯性体I的齿圈9r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轴2或者太阳齿轮9s上。从而,输入轴2或者太阳齿轮9s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在第二离合器C2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入轴2、太阳齿轮9s和第一离合器C1中的输入侧的卡合部件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齿圈9r成一体地旋转。另外,在第一离合器C1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入轴2、太阳齿轮9s和第二离合器C2中的输入侧的卡合部件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缓冲机构4的输入部件41成一体地旋转。并且,如图21(b)所示,在被设定成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齿圈9r与输入部件的太阳齿轮9s以及输出部件的行星齿轮架9c成一体的旋转。

另外,在第七个实施例中被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320中的行星机构9成为图22中用共线图表示的动作状态。如图22所示,通过在缓冲机构4上产生正方向的缓冲转矩Tk,该缓冲转矩Tk作用于行星齿轮架9c(输出轴3),在齿圈9r上,通过处于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而产生由该缓冲转矩Tk引起的负方向的惯性转矩Ti。另一方面,当在缓冲机构4上产生负方向的缓冲转矩Tk时,在齿圈9r上产生正方向的惯性转矩Ti。进而,齿圈9r的转速(旋转速度)向缓冲转矩Tk的方向变化,齿圈9r相对于输出轴3(行星齿轮架9c)相对地旋转。即,齿圈9r一边相对于与发动机10的曲轴(输入轴2)和输出轴3之间的角加速度△α相对应的缓冲转矩Tk产生相反方向的惯性转矩Ti,一边随着输出轴3一起旋转。由于惯性转矩Ti作为当缓冲转矩Tk作用于齿圈9r时的反作用力而作用于输出轴3,所以,作用于输出轴3的惯性转矩Ti的方向相对于缓冲转矩Tk成为相反的方向。即,降低振动装置320,在缓冲机构4动作的情况下,行星机构9作为惯性机构而动作,齿圈9r由于缓冲转矩Tk的缘故而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另外,在第七个实施例中,也发挥与参照图4所述的减振效果S同样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七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在以双小齿轮型构成作为惯性机构的行星机构的情况下,将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旋转部件变更成齿圈,在使该齿圈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轴上,并且,变更切换机构的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和第一个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作为上述的第七个实施例的变形例,如图23所示的降低振动装置330那样,也可以是配备有将作为惯性体I的齿圈9r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第二离合器C2的结构。图23所示的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将作为惯性体的齿圈9r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出轴3或者行星齿轮架9c上。从而,输出轴3或者行星齿轮架9c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在第二离合器C2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与齿圈9r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出轴3、行星齿轮架9c和缓冲机构4的输出部件42成一体地旋转。并且,在被设定成图23(a)所示的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以及在被设定成图23(b)所示的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330与上述第七个实施例同样地动作。

(7-3.第八个实施例)

如图24所示,第八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340是上述第六个实施例以及第七个实施例的变形例,特别是以双小齿轮型构成上述第四个实施例的行星机构的变形例。另外,在第八个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六个及第七个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引用其附图标记。

如图24(a)所示,在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340的行星机构9,行星齿轮架9c(第三旋转部件)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太阳齿轮9s(第一旋转部件)与输入轴2成一体地旋转,齿圈9r(第二旋转部件)与输出轴3成一体地旋转。第八个实施例的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选择性地将作为惯性体I的行星齿轮架9c连接到输入轴2或者太阳齿轮9s上。从而,该输入轴2或者太阳齿轮9s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在第二离合器C2中,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行星齿轮架9c成一体地旋转。另外,第八个实施例的缓冲机构4,其输出部件42与齿圈9r以及输出轴3成一体地旋转。并且,如图24(b)所示,在被设定成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行星齿轮架9c与输入部件的太阳齿轮9s以及输出部件的齿圈9r成一体地旋转。

另外,在第八个实施例中,在被设定成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降低振动装置340中的行星机构9成为在图25中用共线图表示的动作状态。如图25所示,通过由缓冲机构4产生正方向的缓冲转矩Tk,该缓冲转矩Tk作用于齿圈9r(输出轴3),在齿圈9r上,通过处于能够自由旋转的状态,产生由该缓冲转矩Tk引起的负方向的惯性转矩Ti。另一方面,当在缓冲机构4上产生负方向的缓冲转矩Tk时,在行星齿轮架9c上产生正方向的惯性转矩Ti。进而,行星齿轮架9c的转速(旋转速度)向缓冲转矩Tk的方向上变化,行星齿轮架9c相对于输出轴3(齿圈9r)相对地旋转。即,行星齿轮架9c一边相对于与发动机10的曲轴(输入轴2)和输出轴3之间的角加速度差△α相对应的缓冲转矩Tk产生相反方向的惯性转矩Ti,一边随着输出轴3一起旋转。由于惯性转矩Ti作为当缓冲转矩Tk作用于行星齿轮架9c时的反作用力而作用于输出轴3,所以,作用于输出轴3的惯性转矩Ti的方向相对于缓冲转矩Tk成为相反的方向。即,降低振动装置340,在缓冲机构4动作的情况下,行星机构9作为惯性机构动作,行星齿轮架9c由于缓冲转矩Tk的缘故而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另外,在第八个实施例中,也发挥与参照图4所述的减振效果S同样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八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是以双小齿轮型构成作为惯性机构的行星机构的情况,在将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旋转部件变更为行星齿轮架,使该行星齿轮架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入轴上,并且变更切换机构的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和第一个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作为上述第八个实施例的变形例,如图26所示的降低振动装置350那样,也可以是配备有将作为惯性体I的行星齿轮架9c连接到输出轴3上的第二离合器C2的结构。图26所示的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将作为惯性体I的行星齿轮架9c选择性地连接到输出轴3或者齿圈9r上。从而,输出轴3或者行星齿轮架9c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在第二离合器C2中,输入侧的卡合部件与行星齿轮架9c成一体地旋转,并且输出侧的卡合部件与输出轴3、齿圈9r和缓冲机构4的输出部件42成一体地旋转。另外,降低振动装置350,在被设定成图26(a)所示的第一路径R1的情况下,以及在被设定成图26(b)所示的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与上述第八个实施例同样地动作。

(8.第二个实施例的变形例)

再加上,对于上述第二个实施例,也可以利用双小齿轮型的行星机构构成作为变速装置起作用的惯性机构。这里,在双小齿轮型的行星机构中,将使太阳齿轮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情况作为第九个实施例,并且,将使行星齿轮架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情况作为第十个实施例。参照图27对于第九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进行说明,参照图29对于第十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各个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二个及第六个实施例同样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引用其附图标记。

(8-1.第九个实施例)

如图27(a)所示,第九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400构成为,通过将第一离合器C1卡合并且将第二离合器C2释放,设定成第一路径R1,由此,使行星机构9的太阳齿轮9s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将太阳齿轮9s选择性地连接到壳体等的固定部7上。从而,固定部7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在第二离合器C2中,固定侧的卡合部件被连接(一体化)到固定部7上,并且旋转侧的卡合部件与太阳齿轮9s成一体地旋转。固定部7在轴线方向上被配置在比行星机构9靠变速器20侧。并且,如图27(b)所示,降低振动装置400,通过将第一离合器C1释放并且将第二离合器C2卡合,设定成第二路径R2,由此,将太阳齿轮9s固定到固定部7上。第二离合器C2将太阳齿轮9s连接到固定部7上。从而,第二路径R2中的行星机构9,其太阳齿轮9s(第三旋转部件)成为固定部件,齿圈9r(第一旋转部件)成为输入部件,行星齿轮架9c(第二旋转部件)成为输出部件,该第二路径R2中的行星机构9作为变速装置起作用。

图28是表示在降低振动装置400中,在被设定成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作为变速装置起作用的行星机构9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如图28所示,通过将太阳齿轮9s固定,成为输入部件的行星齿轮架9c变成比成为输入部件的齿圈9r高的转速。即,由该行星机构9产生的变速比成为比“1”小的值,行星机构9作为增速装置起作用。因此,在第九个实施例的第二路径R2中,输入轴2与输出轴3之间的变速比γ变成比“1”小的值,可以利用行星机构9将来自于发动机10的动力增速并传递给输出轴3。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九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在以双小齿轮型构成作为惯性机构的行星机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和第二个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并且,可以使行星机构作为增速装置起作用。

另外,在上述第九个实施例中,设定固定部7的位置,只要是能够选择性地将太阳齿轮9s固定的位置即可,并不局限于上面所述的位置。例如,可以将固定部7在轴线方向上设置在比行星机构9靠发动机10侧。

(8-2.第十个实施例)

如图29所示,第十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420是上述第九个实施例的变形例。另外,在第十个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九个实施例同样的结构,省略其说明,引用其附图标记。

如图29(a)所示,降低振动装置420构成为,通过将第一离合器C1卡合并且将第二离合器C2释放,设定成第一路径R1,由此,使行星机构9的行星齿轮架9c作为惯性体I起作用。在降低振动装置420的行星机构9中,配备有作为惯性体I的行星齿轮架9c(第三旋转部件),成为输入部件的太阳齿轮9s(第一旋转部件)与输入轴2成一体地旋转。并且,成为输出部件的齿圈9r(第二旋转部件)与输出轴3成一体地旋转。第二离合器C2构成为将行星齿轮架9c选择性地连接到壳体等的固定部7上。从而,固定部7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被施加转矩的构件”。在第二离合器C2中,固定侧的卡合部件被连接(一体化)到固定部7上,并且,旋转侧的卡合部件与行星齿轮架9c成一体地旋转。另外,第十个实施例的缓冲机构4,其输出部件42与齿圈9r及输出轴3成一体地旋转。另外,如图29(b)所示,在被设定成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行星齿轮架9c被固定到固定部7上,成为固定部件。从而,第二路径R2中的行星机构9,其太阳齿轮9s成为输入部件,齿圈9r成为输出部件,行星齿轮架9c成为固定部件,该第二路径R2中的行星机构9作为变速装置起作用。

图30是表示在降低振动装置420中,被设定成第二路径R2的情况下,作为变速装置起作用的行星机构9的动作状态的共线图。如图30所示,通过将行星齿轮架9c固定,成为输出部件的齿圈9r变成比成为输入部件的太阳齿轮9s低的转速。即,由该行星机构9产生的变速比变成比“1”大的值,行星机构9作为减速装置起作用。因此,在第十个实施例的第二路径R2中,输入轴2与输出轴3之间的变速比γ变成比“1”大的值,可以由行星机构9将来自于发动机10的转矩放大并传递给输出轴3。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十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以双小齿轮型构成作为惯性机构的行星机构,在将作为惯性体起作用的旋转部件变更成行星齿轮架,将该行星齿轮架选择性地固定,并且,变更切换机构及缓冲机构的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和第二个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第十个实施例中,设置固定部7的位置只要是能够选择性地将齿圈9r固定的位置即可,并不局限于上述位置。例如,可以将固定部7在轴线方向上设置在比行星机构9靠变速器20侧。

并且,在上述各个实施例的降低振动装置中,作为弹性体,对于设置有螺旋弹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弹性体,也可以代替上述螺旋弹簧而采用树脂制造的缓冲构件等。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在将第一离合器卡合,并且将第二离合器卡合的情况下,由于行星机构的各个旋转部件成一体地旋转,所以,可以将发动机直接连接到变速器上,可以提高车辆的响应性。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发挥由降低振动装置产生的减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