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929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化工设备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安全阀。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安全阀多为弹簧力限制阀芯移动以控制管路通断或系统开闭,弹簧力的大小决定开启压力大小。由于需要安装弹簧,且要满足强度要求,那么阀体体积就会较大,受弹簧大小限制,同时当压力达到泄压压力时,弹簧开始被压缩,系统开启一点,随着压力进一步升高,系统开启程度加大,直至最大限度开启,因此系统不能迅速开启实现快速泄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快速泄压、实用方便的安全阀。

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阀,包括阀体、阀芯、安装座和壳体,阀体置于壳体内,阀体包括螺纹套、阀帽、螺钉和阀芯挡片,阀芯为中间设有凹槽的圆柱体,阀帽为中空圆盘,阀帽中空部位直径大于阀芯直径,阀帽厚度大于阀芯凹槽的上部的厚度,阀帽套合在阀芯上,阀帽和阀芯上端面齐平,阀芯挡片为两片,贴合于阀帽下方,两片阀芯挡片边缘设有凹槽,连接后阀芯挡片的凹槽套合在阀芯的中间凹槽上,阀帽内侧设有两个对称的圆孔,阀芯挡片上与阀帽内侧圆孔对应的位置也设有两个圆孔,螺钉穿入阀芯挡片圆孔和阀帽内侧圆孔,螺钉通过螺纹套与阀芯挡片固定连接,安装座与壳体固定连接,阀体通过螺纹套与安装座螺纹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阀芯与阀帽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阀帽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阀芯的上部直径大于所述阀芯的下部直径。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阀芯挡片上表面与阀芯凹槽的下表面贴合。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阀帽外侧设有两个孔。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安装座与所述壳体通过螺钉连接。

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安全阀,依靠阀芯挡片卡住阀芯,阻断阀芯的移动,当压力过大时,阀芯断裂,实现快速泄压;阀帽外侧设有两个孔,简化了产品结构,组装更加方便;阀芯与阀帽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阀帽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一种安全阀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座;2、螺纹套;3、阀帽;4、阀芯挡片;5、阀芯;6、第一密封圈;7、螺钉;8、第二密封圈;9、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创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安全阀,包括阀体、阀芯5、安装座1和壳体9,阀体置于所述壳体9内,阀体包括螺纹套2、阀帽3、螺钉7和阀芯挡片4,阀芯5为中间设有凹槽的圆柱形,阀帽3为空心圆盘,阀帽3中空部位直径大于阀芯5的直径,阀帽3厚度大于阀芯5凹槽德上部的厚度,阀帽3套合在阀芯5上,阀帽3和阀芯5上端面齐平,阀芯挡片4为两个挡片连接成的空心挡片,阀芯挡片4贴合于阀帽3下方,阀芯挡片4套合在阀芯5的中间凹槽内,阀帽3内侧设有两个对称的圆孔,阀芯挡片4上与阀帽3内侧圆孔对应的位置也设有两个圆孔,螺钉穿7入阀芯挡片4圆孔和阀帽3内侧圆孔,螺钉7通过螺纹套与阀芯挡片4固定连接,安装座1与壳体9固定连接,阀体通过螺纹套与安装座1螺纹连接。

阀芯5与阀帽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阀帽3与壳体9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8,保证本发明创造安全阀有很好的密封性,便于实现安全阀快速泄压;优选的阀芯5的上部直径大于阀芯5的下部直径,节约材料的同时,并实现阀芯挡片4阻碍阀芯5运动的功能;阀芯挡片4上表面与阀芯5凹槽的下表面贴合,保证本发明创造安全阀有很好的密封性,便于实现安全阀快速泄压;阀帽3外侧设有两个孔,便于实现外部安装,使用方便;安装座1与壳体9通过螺钉连接,方便拆卸。

阀芯挡片4紧贴阀帽并卡住阀芯5;螺纹套2通过螺钉与阀芯挡片4固定连接,且螺钉需穿入阀帽3内侧的孔内;阀帽3由阀芯5、阀芯挡片4、螺钉7与螺纹套2连为一体,通过阀帽3外侧的两个孔可以旋转阀帽3,带动螺纹套2旋入安装座1,实现安全阀的壳体9外部安装;阀芯5与阀帽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阀帽3与壳体9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阀芯5材料抗拉强度和最小直径大小决定安全阀开启压力大小。本优选实施例的阀芯5材料为T2硬态纯铜,查材料手册可知其抗拉强度σb,根据设计系统开启压力P及阀帽3承压面积S可得阀芯5最小直径截面积s=S*σb/P,即可得阀芯5最小直径大小。当系统压力达到设计开启压力P时,阀芯5被拉断,阀帽3弹出,系统由封闭状态变为敞开状态,系统压力可迅速卸掉,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安全阀,依靠阀芯挡片卡住阀芯,阻断阀芯的移动,当压力过大时,阀芯断裂,实现快速泄压;阀帽外侧设有两个孔,简化了产品结构,组装更加方便;阀芯与阀帽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阀帽与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