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186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翼缘轮系维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诸多设备移动或工作都需要依靠“轮子”来实现,为保证设备直线运行,许多轮子设计成带翼缘的轮子,且在导轨上运行。在设备工作过程中,由于设备安装或者负重不平衡的原因,轮子在运行过程中跑偏,翼缘内表面与导轨接触磨损,造成设备损坏,因此有必要在轮子跑偏初期对其进行矫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轮系跑偏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其包括:框架,一侧具有用于嵌入轮系翼缘的轮槽,所述轮槽的两侧壁分别为内侧壁、外侧壁;压板,设于所述内侧壁内侧;传动板,设于所述内侧壁外侧,所述压板与所述传动板连接以联动;传动杆,一端与所述传动板铰接;旋转架,呈Y形,第一端与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二端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外侧壁的外侧;复位板,设于所述外侧壁内侧;连杆,设于所述外侧壁外侧,一端与所述旋转架的第三端铰接;转杆,设于所述连接板外侧,一端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以使所述连杆能够驱动所述转杆转动;副连杆,设于所述连接板外侧,一端与所述转杆连接,当所述转杆转动时,所述副连杆平移;驱动环,嵌入所述外侧壁中,一端与所述副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抵顶所述复位板。

优选地,在上述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中,所述框架包括平行的两个梯形板、一个矩形的底板、两个倾斜板,所述底板连接于两个所述梯形板的短底边之间,所述倾斜板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梯形板、所述底板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中,所述压板上设有多个第一短柱,所述第一短柱穿过所述内侧壁与所述传动板连接,以抵顶、驱动所述传动板,所述压板和传动板之间还设有多个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穿过内侧壁。

优选地,在上述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中,所述传动板的边缘设有第二短柱,所述第二短柱延伸至所述框架底部外侧,所述传动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短柱。

优选地,在上述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中,所述框架的外侧壁设有L形的支撑柱,所述旋转架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支撑柱上。

优选地,在上述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中,所述复位板的外侧面设有多个第三短柱,所述第三短柱可移动地嵌入所述外侧壁中。

优选地,在上述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中,所述复位板外侧面的中心区域设有凸起的圆环,所述驱动环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圆环中。

优选地,在上述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中,所述转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上下对应的第四短柱、第五短柱,所述第四短柱插入所述连杆另一端,所述第五短柱插入所述副连杆的一端。

优选地,在上述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中,所述转杆上设有凸出的台阶,所述框架的外侧壁外侧设有第六短柱,所述转杆可转动地穿过所述第六短柱,且所述台阶位于所述第六短柱上,以提供定位。

优选地,在上述翼缘轮系跑偏抱闸装置中,所述驱动环的一端设有呈L形的驱动架,所述驱动架的端部插入所述副连杆的端部。

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轮系跑偏,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提高设备运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板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板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板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杆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架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杆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杆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杆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连杆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环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环的主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位板的立体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框架1、压板2、传动板3、传动杆4、旋转架5、连杆6、转杆7、副连杆8、驱动环9、复位板11以及未图示的拉伸弹簧等。

结合附图,首先对各部件的形状、结构描述如下:

如图1-图4所示,框架1包括平行的两个梯形板19(腰为弧线)、一个矩形的底板12、两个倾斜板13(类似于弧形板),底板12连接于两个梯形板19的短底边之间,倾斜板13连接于两个梯形板19、底板12之间,借此,梯形板19、底板12、倾斜板13的围合结构一侧开放,形成用于嵌入轮系翼缘的轮槽,该轮槽两侧的内侧壁、外侧壁(对本实施例描述时所涉及的“内、外”、“上、下”等表示方位的词语均相对于具体的图1、图2而言,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一种特别限定,观察角度不同,方位也就不同)分别对应上述两个梯形板19(以下仍以内侧壁、外侧壁称之,而非以梯形板称之)。倾斜板13上设有较大的豁口130,便于轮系翼缘从其中通过。

另外,在底板12的外侧中心区域设有至少一个垂直的第七短柱14,例如两个沿着底板12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七短柱14。在框架1的外侧壁外表面中心部位设有一通孔191、两端部位分别设有一个螺柱18。在通孔19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垂直于该外侧壁的扁平的第八短柱15、四棱柱状的第六短柱17。第八短柱15外端设有与其垂直的第九短柱16,第八短柱15和第九短柱16形成一L形的支撑柱,供旋转架5装配其上。第六短柱17数量不一而足,例如上下对应平行设置的两个,每一第六短柱17的外端设有通孔170,供转杆7穿过其中。此外,在该外侧壁上,通孔191与每一螺柱18之间设有多个通孔192;框架1的内侧壁上也设有多个通孔(未示出),并与压板2的第一短柱21一一对应。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压板2呈弧形,便于和轮系翼缘、框架1内侧壁吻合,其表面设有多个垂直设置的第一短柱21,例如四个第一短柱21,多个第一短柱21的分部并无局限,以能够使压板2平移为好。

如图1、图2和图6、图7所示,传动板3基本呈矩形,其外侧面(和框架1底板12外表面基本在同一平面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垂直于该外侧面的第二短柱32,例如两个第二短柱32;传动板3的内表面(贴近框架1内侧壁的表面)设有多个盲孔31,例如四个盲孔31。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传动杆4的杆体呈四棱柱状,两端端面分别设有长方体状的豁口42、豁口44,豁口42垂直贯穿杆体的两个相对侧面,豁口44垂直贯穿杆体的其他两个相对侧面。豁口42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孔41,豁口44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孔43,豁口(42、44)及其侧壁上通孔(41、43)的用途在于方便和动板3上设置的第二短柱32、旋转架5等铰接。另外,传动杆4的杆体中部还设有长孔45,长孔45的延伸方向与杆体的长度方向一致。

如图1、图2和图9所示,旋转架5呈Y形,也可以称之为呈V形,包括三部分:底座板51、一端连接于底座板51的支板53/55,底座板51呈圆形,中心为一通孔52,支板53的另一端为一通孔54,支板55的另一端为一通孔56。

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连杆6一端设有通孔61,另一端设有贯通杆体相对两个侧面的豁口62,豁口62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孔63,通孔61的轴线和通孔63的轴线垂直。

如图1、图2和图11、图12所示,转杆7的杆体呈圆柱状,两端分别设有与杆体垂直的第五短柱71、第四短柱73,并且二者平行设置。转杆7的中部,并稍微靠近第四短柱73的位置设有环形、凸出的台阶72。

如图1、图2和图13所示,副连杆8呈条形板状结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81、通孔82。

如图1、图2和图14、图15所示,驱动环9包括呈L形的驱动架91、圆筒92(或实心圆柱),驱动架91的一端垂直连接于圆筒92的一端,驱动架91的另一端设有垂直的第十短柱90。圆筒92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93,便于使图17的调节环95套设其上。

如图1、图2和图17所示,该调节环95的内壁设有内螺纹96,外壁中心设有凸出的台阶94。调节环96的作用在于:当调节环95螺纹套设于圆筒92上之后,调节环95外壁插入复位板11的圆环112中,台阶94抵顶在圆环112端面上,转动调节环95至不同的位置,可以调整圆筒92插入复位板11上圆环112的深度。

如图1、图2和图16所示,复位板11呈弧形,便于和轮系翼缘、框架1外侧壁吻合,其外侧面靠近边缘区域设有多个第三短柱111、中心区域设有圆环112。

在装配本实施例时,压板2设于框架1的内侧壁内侧,传动板3设于框架1内侧壁外侧,第一短柱21穿过位于内侧壁上的通孔后插入传动板3上的盲孔31中。传动板3侧面的第二短柱32凸出于框架1的底板12,第二短柱32插入传动杆4的通孔43中。底板12上的第七短柱14则插入长孔45中。传动杆4的豁口42套在旋转架5的支板53上,通孔41、通孔54对应并通过销轴铰接。连杆6的豁口62套在旋转架5的支板55上,通孔56、通孔63对应并通过销轴铰接;连杆6的通孔61则套在转杆7的一端第四短柱73上。转杆7的杆体穿过第六短柱17上的通孔170,其台阶72则搭接在框架1的第六短柱17上。转杆7的第五短柱71插入副连杆8的通孔81中。副连杆8的另一端通孔82则套设在驱动环9的第十短柱90上,以拉动驱动环9转动。驱动环9的圆筒92及其上的调节环95穿过框架1上的通孔191之后,插入位于框架1外侧壁内侧的复位板11的圆环112中。复位板11的第三短柱111插入框架1的通孔192中,第三短柱111具有导向作用,当复位板11发生平移时,第三短柱111最好也不会从通孔192中脱出。

此外,压板2和传动板3之间还设有多个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穿过框架1内侧壁(框架1内侧壁上有供拉伸弹簧穿过的通孔)。

将上述各部件装配完成后,将轮子翼缘放入框架1的轮槽中,也即将其置于压板2和复位板11之间的空间100中,再通过框架1上的螺柱18连接于轮子座上,以便于运行时,本实施例和轮子座一起运动。

运行时,当轮子偏斜时,其将压紧一侧的压板2,压板2向外运动,带动传动板3向外运动,传动板3向外运动,通过传动杆4带动旋转架5旋转,旋转架5带动连杆6做基本平移的动作,进而带动转杆7沿其轴线转动,转杆7驱动副连杆8做平移动作,副连杆8再带动驱动架91摆动、圆筒92旋转,圆筒92抵顶复位板11,复位板11平移,与轮子翼缘外侧接触、挤压,并与压板2一起将轮子翼缘抱死,阻止轮子继续跑偏。

综上,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防止轮子跑偏。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